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数学集体备课作文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案

2019-03-08 二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数学集体备课作文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数学集体备课作文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案

数学集体备课作文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案:

第三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学科:数学第三册中心发言人:梁雨初备时间:2013\/9\/30人员:张宇、刘红霞、梁雨、唐修光、陆兵香、刘静、倪晓艳、严青松、吴浩成。备课时间:2013\/10\/9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20~22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新知铺垫(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①(出示主题图)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回答。③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几只?2+2+2=6(只)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互相讨论)加数都相同。(2)试一试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2+2+2+2=105个2相加得10。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乘法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出示: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4个2相加。2+2+2+2=8②加入有6张桌子呢?9张桌子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2)感知乘法。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③算式的读法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3)反思乘法的意义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4×2和2×4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4个2相加。(4)试一试出示小鸡图。学生说一说图意。5个4相加。加法算式:4+4+4+4+4=20(只)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三、知识运用(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学生填好后集体订正。(2)“想想做做”第2题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求摆。每堆摆3个,摆4堆。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每堆摆4个,摆3堆。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练习四教学内容:课本第23~2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的过程,培养兴趣,提高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学习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加深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突破方法:在练习中巩固。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突破方法:借助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投影、小棒。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一共有()个3.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5×4=206×2=123×8=24二、知识巩固(1)摆一摆。按要求摆小棒。学生摆,教师巡视。(2)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2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3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思考:观察写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4)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4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6)改写算式。(课本第24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改写的方法。先找出相同的加数,再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7)看图填空。(课本第24页第7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8)你能列出几道乘法算式?(课本第24页第8题)投影出示图。学生观察、独立写算式。集体交流。三、课时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乘法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呢?思考:在生活中你能发现乘法问题吗?1、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课本第25~2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1、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1、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重点难点重点:编出1、2、3、4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意义。突破方法:给学生提供探究知识的情境。难点:能熟练计算。突破方法:熟记口诀。教学准备:投影、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二、知识探究(1)(投影出示)情景一:玩跷跷板。①1个跷跷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②说明1个2就是2,所以1×2=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③2个跷跷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4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④想想:2×1=□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2)(投影出示)情景二:玩荡秋千。①1只秋千上坐3人,2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么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②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三得九③想一想:3×1=□3×2=□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3)(投影出示)情境三:小朋友坐火车。①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车厢的人数1234人数4②1个4相加、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的乘法算式怎么列?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③想一想:4×1=□4×2=□4×3=□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4)试一试。1×1=1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样的?你会编吗?板书:一一得一。二、形成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2)“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3题看算式,说口诀。同桌一起练习。(4)“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口诀。(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6)“找朋友”游戏小朋友手中有1~4的乘法算式卡片,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卡片的同学站起来,就是他的好朋友。四、课堂小结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练习五教学内容:课本第2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熟记和运用1、2、3、4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多种练习方式。难点:提高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方法:结合具体问题情境。教学准备:投影、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背一背:采取比赛形式,背1、2、3、4的乘法口诀。小组背:男、女生背;同桌背。背完后,交流你是怎么样记住的。(2)说一说下面各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3×1=2×3=4×1=2×2=1×4=4×3=2×4=3×3=三、巩固练习(1)你说我答。(课本第28页第2题)同桌合作完成。如:一人:2×4;另一人:2×4=8二四得八。教师巡视。(2)细心练习。(课本第28页第3题)提示:看清运算符号。学生独立练习。(3)开放性练习。(课本第28页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4)投影出示。(课本第28页第5题)观察图片你能看出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三、提高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课本第28页思考题)149(16)1×12×23×3(4×4)学生讨论交流四、总价评价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课本第29~3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归纳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找规律,归纳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重点难点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理解口诀的意义。难点: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突破方法:反复练习,学用结合。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1)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口诀对对碰)(2)导入谈话: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划船呢!走,咱们瞧瞧去。(出示主题图)二、教学新知(1)出示主题图①观察场景图,提出问题。提问:每只船坐几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船呢?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②填写表格,做好准备。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船的只数12345人数5③你能猜出今天要学什么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2)研究5的乘法口诀。①你们能根据表格表示的意思和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请组长在纸上写下来。②反馈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编写的乘法口诀展示一下?展示口诀。谁来说一说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四五二十表示4个5相加的结果是20,也可以求出4×5的积是20.(3)记忆乘法口诀①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发现:下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上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多5,上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5。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口诀吗?学生讨论交流。如果四五二十不记得了怎么办?可以通过三五十五来记住四五二十。刚才小朋友介绍了一些记口诀的好办法,下面就请你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来记一记口诀。(4)想一想:5×1=5×2=5×3=5×4=学生回答三、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同桌对口令。(2)“想想做做”第2题花坛里的花开得有点奇怪,你知道为什么“5×4”和“4×5”这两朵花开在一起吗?“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有什么用?你会说出另外2个花坛要用的乘法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吗?学生回答。(3)“想想做做”第3题先独立在书上做,交流时,说一说用到哪一句口诀。(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先画,再写算式。(5)“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图,引导学生说图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这几课,你又有哪些收货?第六课时乘加、乘减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突破方法:独立思考。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突破方法:结合具体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出示挂图:4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1个鱼缸里只有1条,其中事先用彩纸将最后一个鱼缸档好)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谈话:看了小朋友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出示第4个鱼缸)二、新知探究(1)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个鱼缸里的鱼一样多,才能改成乘法。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学生交流:①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②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3×4+1)(2)你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3)像3×4+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者减法。三、巩固运用(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先说说先算什么,再计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4)“想想做做”第4题画画算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相差2的数的积加上1等于这两个数中间那个数与他自己的积。(6)你知道吗?学生读一读“你知道吗?”的内容。四、课堂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第七课时练习六教学内容:课本第33~3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乘加,乘减。会分析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获得运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练习。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方法:集体交流。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背一背1~5的乘法口诀你能辈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2)口算卡片1×3=2×4=3×4=5×2=2×5=5×3=5×1=3×3=4×4=1×5=4×5=5×5=(3)游戏。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吗?小组之间玩游戏。二、巩固练习(1)课本第33页第2题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2)课本第33也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3)课本第33也第4题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交流订正。(4)课本第33也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5)课本第33也第6题出示第6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解决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7)课本第34也第8题出示第8题主题图。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8)课本第34也第9题游戏。同桌进行。(9)课本第34也第10题出示第10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三、拓展练习找规律填数。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里的数与下面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里的数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的积加上第一个正方形里的数。四、课堂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巩固了哪些知识?第八课时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课本第35~3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经历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突破方法:结合实际,加强具体的操作活动。难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突破方法:让学生尽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学准备:主题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2)列式计算:1个5相加3个4相加5的2倍(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6的乘法口诀二、探究新知(1)试一试①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②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坐的次数123456人数612③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么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根据提问依次板书:1个66×1=6一六得六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相乘,积是6)④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编出一个口诀。根据提问依次板书:2个66×2=12二六十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⑤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么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依次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第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⑥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标书的意思。引导学生比较。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⑦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遍。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⑧试背口诀。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2)想一想①出示想一想:6×2=6×5=②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各用哪一句口诀(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三、知识巩固(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口答。(3)“想想做做”第3题。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4)“想想做做”第4题。9道题口算,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5)“想想做做”第5题。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6)“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第6题图,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7)“想想做做”第7题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算?四、课堂总结你学会了什么?练习七教学内容:课本第37~3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记所学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解答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练习知识的体验中,培养合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突破方法:加强练习。难点: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破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体验。教学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口诀练习(1)背1~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备,指名背,对口令。)(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二、巩固练习(1)课本第37页第2题①出示图,看清图意,先是用5分别乘以4、5、6.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②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以4、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2)课本第37页第3题。①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②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3)课本第37页第4题①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②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还有其他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4)课本第37页第5题16个口算题,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教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三、综合练习(1)课本第37页第6题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坐5人,6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课本第38页第7题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3)课本第38页第8题根据口诀填空。(4)课本第38页第9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5)课本第38页第10题①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②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③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6)课本第38页第11题①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学生回答。②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4个6朵,4个6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③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学生回答。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十课时复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经历整理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积极思考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突破方法:合作整理,交流方法。难点: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突破方法:熟记口诀。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这一单元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二、口诀整理(1)课本第39页第1题出示图意,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课本第39页第2题①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②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和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列到6的乘法口诀。请小朋友们一行一行背一遍。③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小结:竖着从上往下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配列的。请小朋友们竖着一列一列背一遍。④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请小朋友们齐着拐弯试背一遍。⑤师生共同对口令。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39页第3题。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2)课本第40页第4题。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3)课本第40页第5题。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么样想的?(4)课本第40页第6题。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今天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和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交流。难点: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方法:在具体问题中体会。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6×5=4×2=5×4=2×6=3×3=2×5=6×6=3×5=4×6=6×3=(2)口答。4个5是多少?3个4是多少?6个4是多少?二、巩固练习(1)课本第40页第7题。投影出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饼干每包4元,小明买3包饼干。每块蛋糕3元,小亮买5块蛋糕。每盒巧克力6元,小红买2盒巧克力。三人各要用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课本第40页第8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3)课本第40页第9题。投影出示图。说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4)课本第41页第10题。①投影出示图,学生说说图意。②小兰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2=12(棵)③小芳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4=10(棵)④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12-10=2(棵)(5)课本第41页第11题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几个问题?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集体交流。四、拓展练习。(1)课本第41页第12题。投影出示图,图中画了什么?你能用哪些乘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一共有多少只鸡?墙上一共有多少个辣椒?……(2)课本第41页思考题。引导学生画图,讨论交流。四、课堂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集体备课后的个性调整单元教学反思:

数学集体备课作文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案:

授课内容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共课时2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课前准备学具、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复习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2.学生分组,用○纸片代替果冻,分一分。3.汇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次拿2个,拿完后看有几份。)(也可在图中画圈,每个圈里有2个,圈完后看有几个圈。)4.小结:这也是平均分的一种情况。5.教材第10页做一做(1)第1题,摆一摆,填一填。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用情境图呈现分香蕉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香蕉平均分给小猴”。让学生独立完成分香蕉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2.完成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练习二6—9题共课时3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教学重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二、练习:第3题:分一分,说一说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梨,动手分一分,然后说说分的过程,最后填空:一共有()个梨。平均放进3个盘里,每盘放()个。第4题:圈一圈,说一说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可以分给几只小兔?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圈的,圈的结果怎样。问:除了圈一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想乘法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3题。共课时4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理解除法的意义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创境激趣,设置问题。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二、合作探究。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要求每盘分的同样多。2、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三、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2、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3、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4、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四、应用,加深理解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五、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1题2、练习三第2题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练习三第3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五、课堂总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共课时5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创境激趣,设置问题。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么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大熊猫“笨笨”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4)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四、课堂总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课本P16、17页练习三第7、8、9、11题。共课时6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2、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谈话引入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学生举例。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1)、说说算式的意思。(2)、根据算式意思用○片摆一摆。(3)、填空。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1)、教师巡视(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3、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8题。(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意思。(2)、看图写出除法算式,说说算式意思。24÷4=624÷6=44、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第10题。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5、引导学生完成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三、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4题。共课时7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口诀,过了一个春节不知大家忘了没有?老师来考考大家,有没有胆应战?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4×3=2×5=3×3=2、填空。2×()=43×()=64×()=8()×3=12()×4=20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4、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合作探究1、引出除法算式12÷3。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2、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4)显化想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4、小结。用乘法口诀能快速求出商。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第18页的“做一做”。(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4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课本P19页例2,练习四第5~6题。共课时8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创设情境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出示例4图)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二、探索学习1、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笼4个包子,6笼一共有了多少个包子?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4个,可装几笼?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放进6个笼子,每笼可装多少个包子?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7~12共课时9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引入复习1、6÷3=24÷6=15÷3=10÷5=6÷2=24÷4=15÷5=10÷2=2、5×6=2×6=30÷6=12÷6=30÷5=12÷2=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1)、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回家。教师谈话激趣。(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P23例3,P24练习五1—4题共课时10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2、解决问题(1)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放几只。(2)怎样解决?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3、列式计算15÷3=5(只)4、检验:解答正确吗?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对啦!(可画图)5、答题。6、同法指导例3(2)。7、比较例3中的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第1题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第2题是求15里有几个5。两题都用除法计算。8、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三、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四、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1题。(1)让学生明白每题的意思,属于哪种情况。(2)按程序解答。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24第4题。五、总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教材P24练习五第5-9题共课时11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掌握用除、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情感与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会用乘、除法运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会用乘、除法运算解决问题。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创设情境。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重点是平均分的。二、例题。1、出示例题1:二(2)学生课间有4组同学进行跳绳游戏,每组3人,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跳绳游戏?2、学生解答。3、出示例题2:二(2)学生课间有12个同学参加跳绳游戏,平均分成了4组开展游戏,每组有多少人?5、学生解答。6、比较两题的关系。三、巩固练习1、教材P24练习五第5题。2、教材P25练习五第6题。3、教材P25练习五第7、9题。四、总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授课内容课本第26页-27页共课时12授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知识渗透进行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复备一、小组比赛背乘口诀。完成第26页第2题。二、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1、除法的意义。(1)课本第26页第1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可举例。(2)写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第1题中出现的算式为例进行。3、比赛:看谁算得快完成第27页第1题。4、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完成第27页第2题。(2)完成第27页第3题。四、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数学集体备课作文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案:

第二课时探索、发现简单事物中的排列组合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探索、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
2.在进行探索、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
三张人物图片、3张照相课件、乒乓球比赛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一定照过相吧,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妈妈也去照相馆照了一次全家合影,你们知道他们可能照了几张不同的照片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课件出示,乒乓球比赛的图画,让学生说说有关乒乓球比赛的知识。
2.如果两个小朋友打乒乓球,结果可能有几种?
3.提出教材上的问题,让学生尽情猜想。
4.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三、练一练:
1.指导学生实际写一写,再自己选三个数写写。
2.可用不同的学具代替玩具摆一摆,再填写。
3.采取限时口算方法,完成此题。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备。
1.把口诀填完整。
()七二十一四()二十八
()七四十九二()十四
五()三十五()七四十二
2.先填出计算结果,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7=357×()=49()×7=7
7×()=14()×3=215×()=35
()×7=42()×7=28()×3=21
二、新授。
1.整体演示课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说这幅图的意思?(编出一道“求几个几是多少的”用乘法计算的应用题)
问:根据这个同学的叙述,该怎样列式?用哪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提示:这幅图既可以横着观察,也可以竖着观察.因此,根据同一幅实物图可以编出两道不同的乘法应用题。
横着观察:编题:每组有7架飞机,3组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列式:7×3=21(架)
竖着观察:编题:每组有3架飞机,7组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列式:3×7=21(架))
(2)教师参与编题:有21架飞机,平均分成7组,每组是几架飞机?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如何用乘法口诀去想商?
(3)问:根据这道题,还能再编一道题吗?(有21架飞机,每组是3架,可以分成几组?)
谁能列式解答这道题?
(4)问:观察以上四道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迅速地进行乘法除法口算的关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7×4=7×2=6×7=
28÷4=14÷2=42÷7=
28÷7=14÷7=42÷6=
提出要求:
(1)每竖着的三道题为一个小题组,分组完成下面的题目。
(2)每做完一组题,就说说这组题用的是哪句口诀?
被除数除数商71213142284426355497
2.练习提高。
(1)背2~7的乘法口诀。
(2)教师出示2~7的乘法口诀表。
1观察乘法口诀表,横、竖、斜找规律。
2横着、斜着、拐弯背口诀。
3倒着背口诀。
(3)21÷321÷735÷77÷7
49÷742÷628÷435÷5
14÷228÷742÷714÷7
(4)下面各数除以几,商是7?在□里填出来。
14÷□28÷□35÷□42÷□
四、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小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解答四道题,两道乘法题,两道除法题。
五、布置作业(略)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的乘法口诀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理解、掌握7的乘法口诀。
2.根据已有的推理能力,通过备学让学生自己编乘法口诀再小组规范。
3.用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会编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乘法卡片、备学作业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备学
完成备学表(出示表)
二、交流。
小组合作,反馈编口诀情况。
(表扬一些编得好的同学,鼓励其他同学。)
在小组中展示每个学生的备学作业纸,由组长检查,发现问题集中讨论,最终定稿,由指定同学汇报。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整理。
引导学生说说备学中的第5个问题:口诀有什么特点,如何记忆更好记?
利用口诀解决问题。
一个星期有几天,说一说。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
怎样算更简便?
学生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应用,游戏辅助。
1.按顺序齐背口诀。
2.指名背口诀。
3.看算式背口诀。
4.师生对口令背口诀。
5.8×7=7×7+()7×6+7=()×()9×7-7=()×7
四、回顾总结,引发疑问。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一个口诀对应两个乘法算式。
2.练习:
(1)每个人7个本,分给5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个本?
(2)现在有14个苹果,7个梨,7位小朋友怎么分最合理?
预习8的乘法口诀。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制定、交流飞机飞行表演编组方案的过程中,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除法式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使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除法式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4×6=2.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6×4=三七二十一
24÷4=()
24÷6=()
口诀: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并学会了用7的口诀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除法式题。
二、自主探究
1.自学文本
出示书中情境图:有21架飞机要参加飞行表演,怎样飞呢?想请同学们帮忙设计编组方案,下面小组同学合作,用学具摆一摆,设计出自己的编组方案,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最多?
学生小组合作,边摆学具边说方案。
2.交流研讨
哪组想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制定的飞行方案?
(不必强调平均分,如有小组同学说出每组有7(3)架,可以分成3(7)组,或每7(3)架一组,可以分成3(7)组,老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可以问其它小组摆法一样吗?之后板书算式:21÷7=3,21÷3=7。如果学生没说出平均分,老师可引导说:有时表演的每组也可同样多)
3.质疑: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方案。现在我们一起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21÷7=3,3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哪句口诀计算?
(2)21÷3=7,7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哪句口诀计算?
(3)一句口诀能解决几道除法算式?
师必须抛出的问题:
(1)21÷7=3,21÷3=7,3和7是怎么算出来的?用哪句口诀计算?
(2)一句口诀能解决几道除法算式?
(3)怎样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可以举例说明。
4.专项练习:
试一试:28÷4=□,28÷7=□口诀:
三、综合练习:
练一练1、2、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延伸
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课后把身边的数学写成数学小日记记在数学周记本上,好吗?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推想、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
2.会用8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相应的除法试题。
3.指导学生把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计算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小黑板。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背诵1—8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与体验
1.老师这里有48根小棒,你能用这些小棒摆成什么图形。
教师适时抓住由6根小棒组成的图形来讲解。
可以怎样列式?
由8根小棒摆图形方法同上。
3.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数学的问题?
三、实践与应用
1.争夺小红旗)
2.找朋友;(卡片)
你能把这些信准确、快速的投到信箱里吗?
3.电脑出示教材练一练2
问题讨论:小黑板出示:
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推想、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8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
3、指导学生吧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计算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摆花片的活动,解决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摆小正方体的活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算一算(1)
1.观察18页(1)的情景图回答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和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合起来,变成数学问题:一个长方体要用6个小正方体,48个小正方体能摆成几个这样的长方体?
3.自己试着列式算一算。(不会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4.小组交流
(1)自己列的算式是什么?
(2)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48个小正方体能摆成几个这样的长方体,就是求48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专项练习:算一算(2)
1.观察情景图,把信息和问题变成数学问题。
2.自己列式计算,小组推选讲解员板演。
3.讲解员讲解。(明确求问题就是求48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五、综合练习
1.试一试和练一练1题。学生独立做,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核对。
2.练一练第2题。独立做,每组选1板演,最后板演同学讲解。(说明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六、拓展练习:问题讨论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总结、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
3、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中积得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指名背一下1-9的乘法口诀。教师任意写出一句口诀,让学生写出2道乘法和2道除法算式。
2.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算。
3.师总结口诀掌握情况后,说明这节课要用学过的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26页情景图,明确信息和问题。
2.学生汇报,师板书后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说一说。
3.学生自己想一想,试着做一做。
4.小组交流后,组长指派组员板演。
三、全班交流
1.板演,学生讲解。(引导学生讲解出为什么用除法算,用的是哪句口诀。)
2.学生质疑。
四、专项训练:
1.有32条金鱼,在每个鱼缸里放4条金鱼,需要几个鱼缸?
2.有32条金鱼,平均放在8个鱼缸里,应在每个鱼缸里放几条?
五、课堂小结。
六、综合练习
1.练一练1、2、3题。(学生独立做,教师批改,做完的学生做练一练4题。)
2.练一练4题(学生自己做,先做完的板演,最后板演学生讲解。)
9的乘法口诀提问题并解答
教学目标:
1、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计算9的乘法。能够解答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良好的观察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出示情景图,这是一幅海边的情景图,请大家认真仔细观察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二、探究与体验
1、你怎样理解“海鸥的只数是企鹅只数的6倍。”这条信息?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海鸥的只数是企鹅只数的6倍。”就是海鸥的只数有6个企鹅那么多)
2、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和你的理解,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尝试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海边有9只企鹅;海鸥的只数是企鹅只数的6倍”。提出“海鸥有多少只?”)
3、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然后汇报。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引导学生理解到:海鸥的只数是企鹅只数的6倍,海鸥有9只,就是海鸥的只数是9的6倍,即求6个9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计算9×6或应用六九五十四口诀计算出
9×6=54(只),
6×9=54(只)
也就是海鸥有54只。
(组织学生全班汇报交流解答思路并板书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像这样的求9的6倍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用口诀来算出得数的方法来解决。
三、实践与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完成第2题,第3题
三、观察物体长方形的特征1
教学目的:
1.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解决策略:
通过观察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猜想长方形的特征,然后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等形式验证交流自己的猜想,从而总结归纳出长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生:1.每个学生3—5张大小不同的规则的长方形的纸。
2.答题卡
3.长短不同、数量也不相同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以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今天老师又把他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课件出示4个被藏起一半的图形,让学生猜分别是什么图形?
(设想:学生能顺利猜出圆形,三角形,当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出现分歧)
师揭示正确答案后,提问:为什么我们能顺利猜出圆形和三角形,一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却出错了呢?
生:因为长和正长的太象了。
师:那里象?
生:都有四条边,而且有四个角。
师:你们来观察这些图形,他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呢?(同时课件出示一些四边形包括不规则的。)
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长方形闪)你能说说这什么是个图形吗?这个长方形和其他的四边形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
我们看这个长方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长方形的特点。板书课题
二、猜想、验证、交流
猜想
1.师:你对长方形有哪些认识?或(师:仔细观察我们手中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看看长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呢?(板书:边和角)
2.生: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有长有短,对边可能相等,4个角好象直角。。。。。
(同学到黑板板书自己的猜想)
验证
1.师:那么我们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你们有没有办法来验证一下自己的说法呢?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你可以和自己的同伴合作也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这些猜想。
2.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小组,组织学生有效的学习,扮演好组织者与合作者。)
3.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验证长方形对边是否相等的呢?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当学生验证边有长有短时,师告诉学生长的边叫做长方形的长,短的边叫做长方形的宽。(板书:长宽)
师:一个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你能指着教室里的长方形说出他的长和宽吗?
(师用红粉笔标出起学生的验证结果,以示正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验证长方形角的特点的呢?
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师框起学生的验证结果)
4.师小结刚才的活动:那么都是谁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能到前面来说说自己的那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根据学生的总结,课件出示规范的长方形的特征。)
学生齐读。
5.师小结:“你们通过自己观察、猜想,验证,总结出了长方形的特征,我觉得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只要你们能坚持这样,一定能探索出数学王国中更多的宝藏。”
三、巩固练习
1.牛刀小试(答题卡完成)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不是长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选其中的一个长方形,测量一下他的长和宽,并记录在自主小天地上。”(课件:正方形演示对边相等,角是直角)
2.手脑并用
请同学们选择使用手中长短不同的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
3.学以致用
“小明的妈妈新买了一块漂亮的花布,想铺在餐桌上,可是妈妈想如果能给桌布的四周镶上花边该有多好看呀。想到这里,妈妈就拿起尺子只测量了一下桌布的一个长是120厘米,一个宽是80厘米,小明看到了就问:妈妈你只测量两条边,能知道买多少花边吗?”(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妈妈能不能知道买多少花边呢?为什么?那要买多少呢?课下咱们大家来一起算算,下节课时,咱们一起把答案告诉小明吧。”
三、观察物体长方形的特征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的过程。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长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
课件,每人一把剪刀,长方形纸片一条绳直角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先找一找藏在教室里的数学知识,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师:想一想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四个直角,有四条边。
师:长方形的图形里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发现它?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板书:长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观察猜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手中的长方形,猜想一下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1:长方形有4条边。
生2:长方形相对的边都相等。
生3: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生4:长方形有2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验证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对长方形的了解,那么这些猜想究竟对不对呢?想不想亲自验证一下。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我想用剪刀剪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角。
生:我想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我想用小尺量一量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在小组内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做法,先来看合作要求。幻灯出示合作要求。
师:下面的时间就交给你们了。
(学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猜想出长方形对边相等,哪个小组同学愿意汇报。
生1:大家看我是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
生2: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长方形有4条边,有4个角。
生3:我是用小尺量一量的方法得出上下两边一样长,左右两边一样长。
生4:我是用直角三角板来验证4个角都是直角。
生5:我是用直尺先量出一个角得出结论是直角,然后对折再对折,这样得出4个角都是直角。
生6:我是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
(师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齐读: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三、认识长和宽
师:刚才同学们猜想出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请你指出手中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节课,谁知道数学书给他们起了什么名字?
师板书:长宽
师:那它有几个长?几个宽?
师:请你指出教室里长方形的长和宽。
四、学中做
(1)出示课件练习(说一说)
(2)出示页练一练(课件出示)
(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选图测量并记录
(学生活动,集体订正)
(4)发散性练习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00米,宽80米,小明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沿着操场走,你瞧,他已经走到另一个角的顶点,想一想,小明走了多少米?如果他继续前进,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他还要走多少米?
三、观察物体长方形的特征3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验证、交流等活动中探索长方形特征的过程。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的长与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难点: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确认长方形的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看黑板上都是些什么图形?(黑板上张贴着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形。)这节课长方形想和你们交个朋友,让你们进一步了解它、认识它,你们愿意吗?(也可课件展示)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特征,看它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数学集体备课作文 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文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森林公园河滨公园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一)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黄蓝白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三、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里拿出一,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三四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王明明小菲票数15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二)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三四票数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6833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第二单元、表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容是认识表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