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作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案

2019-03-12 二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作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作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案

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作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案:

【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9)
“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91—94)
(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2)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因: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看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③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9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政治文化生活必备知识点】
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64—70)
①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外城文化的理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78—79)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作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一框
编制人:张亚琼审核人:胡月日期:2011-8-20
【学习目标】
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
理解: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理解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深刻意义
2、结合具体事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文化创新的的源泉和动力、作用等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初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增强进行文化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使用说明及学习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表示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5、在预习的过程中,运用第一单元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并且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来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预习案
知识点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①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1)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水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文化创新的动力是:。
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提出,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知识点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可以。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知识点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3.文化创新的要求
⑴要求。
(2)原因
①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只有充分认识,关注,理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预习自测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脱离社会实践,这个观点正确吗?
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4、为社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我的疑问:
探究案
探究一1、“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因此,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依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对此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2、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改变了这种面貌,人们积累的经验可以写成文字,进行大批量的复制、传播,这就使社会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使更多的人有了读书的机会。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印刷术如何发明的?经历了几个阶段?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人们又对印刷术进行了多次的改进,这是为什么?(提示: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激光照排技术的优点?)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不能使用方便快捷的激光照排技术,而现在可以?
探究二
材料一:比彻·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深深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问世后,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农奴制,解放黑人奴隶,这为最后的南北战争的发生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
材料二:“女子十二乐坊”这个奇特的全女子组合,她们以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古典中融入拉丁、爵士和摇滚的流行乐队姿态,时而幽婉、时而激昂的奇妙琴音,优美的音乐旋,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替代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展了中国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
结合这则材料,分析说明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
探究三: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文化创新的时代。其实,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艺节目就是我们这一创新时代的产物。这一台文艺节目可以说是张艺谋艺术才华的集中展示。
探究问题:张艺谋作为我国国内知名的大导演,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闪现着张艺谋个人的智慧和灵感,请问他的这种智慧和灵感最终来自何处?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当堂检测
1、世界电影艺术已经走过百余年,他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视听效果吸引了无数观众,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如今的世界电影。以宏片巨制、双超大银幕电影、立体电影、环幕电丘墓电影、动感电影等高新技术,创造着巨大的文化反响。从电影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
A、文化的传播B文化的交流C文化的继承D文化的创新
2、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包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需要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条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西园大量涌现,出现了海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人名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4、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流体”,丰富了中国书法家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
5、文化创造的主体是()
A文化工作者B社会实践C人民群众D艺术工作者
训练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近年来,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动机。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因此文化创作者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这种观点否定了()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随着新版《红楼梦》的热播,红楼文化再一次流行开来。多年的红学研究已经证实,红楼梦所描写的场景基本就是作者曹雪芹生活年代及家庭状况的真实再现。这告诉我们()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D.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3.(2010·济南高二检测)徽州建筑有一个特殊构造——“商”之门,最上一点是个元宝,代表效益,下面两个门框由人进出,代表商字中间的“人”、“口”二字,体现了“人本”思想。这种建筑文化的“人本”思想主要体现了()
A.建筑文化是凝固的艺术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D.满足人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4.2010年5月9日,一部反映墨子和鲁班传奇一生的大型动画片《班墨传奇》,在墨子故里山东省滕州市开始投入制作。据介绍,《班墨传奇》全长104集,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为载体,以动漫的形式再现“科圣”墨子和“工匠祖师”鲁班的传奇一生。这说明()
①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
③文化创新就是指创新文化的形式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5.举办方认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吴文化的创新品格,有助于促进吴地经济发展及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主要说明()
A.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B.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文化创新能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能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6.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行为或人进行或批评、或讽刺,以警示世人。由此可见()
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B.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非选择题(共29分)
8.(16分)2011年央视春晚导演人选日前已确定。2008年春晚导演陈临春、2009年春节歌舞晚会总导演柳钢以及相声艺术家马季的儿子马东三人将共同担任春晚导演。
每年的央视春晚都是文化娱乐界展现成果的重要舞台。多年来,全国人民已经形成了“春晚情结”,既对其寄予厚望,但又常常感叹“令人失望”。脱离群众、缺乏生活化是老百姓的普遍感觉;没有新意、还是老一套,是很多春晚忠实观众失望的重要原因。2011年春晚的导演们如何带领新一届创作团队走出困境,全国人民拭目以待。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角度分析春晚应该如何走出困境?
我的收获
答案
1、【解析】选B。题中观点认识到文化创作者在创意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没有认识到创意尽管要依靠灵感,但最终还是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故①不选,答案选B
2、【解析】选B。红楼梦描写的场景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再现,这主要说明的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不是动力。故本题选B。
3、【解析】选C。A项材料不体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D项错误;B、C两项表述都正确,但材料中体现的是“人本”思想,因此C项是最佳答案。
4、【解析】选D。《班墨传奇》这部作品的内容最终来源于鲁班和墨子的一生经历,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故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④没有体现。
5、【解析】选D。题干主要强调文化创新对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A、C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6、【解析】选B。题干主要强调漫画这种艺术形式对社会上的人或事的揭露,以警示世人,体现了其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其他选项没有体现
非选择题
9、【解析】本题以央视春晚应如何走出困境为背景,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及文化创新的具体要求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走出困境的首要要求就是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其次要对如何进行创新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央视春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突破“老一套”。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央视春晚的创新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精品。
(3)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央视春晚的节目设置要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要求和利益,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被群众接受和认可。
(4)在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的同时,要大胆推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作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1课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的创新;(2)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2.能力目标:(1)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2)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①。
2.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③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④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⑤的发展。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⑥的繁荣。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⑦,解放和发展⑧,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⑨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3.文化创新的意义
一、中国作家协会经常组织作家到基层采风。作家们通过自己的文字生动记录了基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文章。
请你谈谈作家进行文学采风活动的原因。
二、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中国记协等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目前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
你觉得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地位如何?当代文化工作者如何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这是因为()。
①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文化创新②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④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篇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道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永无止境。对文化创新,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①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③对文化的传承就是文化创新
④只有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才有文化创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黄梅戏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3.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我们把文化创新比作一渠清水,那么它的源头就是()。
A.社会实践B.传统文化的积累
C.创造者的灵感D.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4.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这是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A.源泉B.动力C.目的D.标准
5.只有深入生活,投身火热的当代生活实践,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呐喊时代的强音,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人民,才能真正塑造出感人至深的鲜活艺术形象。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②文化创新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④文化创新必须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时尚胶底鞋品牌。在20世纪70年代,回力鞋几乎就是运动休闲鞋类的唯一象征。到了80年代,拥有一双回力鞋在青少年中已经是相当牛的潮人标志。然而好景不长,后来,再提到“回力”,人们往往把它跟农民工阶层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便宜、耐穿,而不再是高端品牌。
近年来,“回力”审视自身运作模式,牢牢抓住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历史机遇,及时调整品牌战略定位;积极吸取国内外品牌运作公司经验,努力打造具有自身内涵的核心竞争品牌,从贸易型向品牌服务型转变。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幅分别达40%以上和7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达50%左右,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销售额的开门红,也取得了新回力企业历史的突破性发展。
回力,一路走来,锐意进取,创新求变,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力量。这正是回力企业精神的真实写照。老品牌,是我们的资本。但如果只有“老面孔”,那终将被淘汰,被湮没。唯有创新,产品有新面孔,品牌有新形象,企业才能有新发展。
(1)从“回力”抓住历史机遇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够体会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吗?
(2)通过“回力精神”的真实写照,你能够感受到创新的巨大作用吗?
答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1课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知识体系梳理
①文化创新②社会实践③社会实践④生机与活力⑤社会实践⑥民族文化⑦创新⑧文化生产力⑨人民群众
基础学习交流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起什么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怎样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3.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重点难点探究
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家就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因此,广大作家应经常深入基层进行采风,立足社会实践,充分吸收社会提供的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思维拓展应用
B①④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表现,不是其原因。
基础智能检测
1.A文化创新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超越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没有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就不叫创新,也就不会有文化的发展,因此①②正确。文化传承过程中包含着文化创新,因为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把文化传承等同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基础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而不是全盘否定。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超越和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因此③④错误。故选A。
2.D“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既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又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③符合题意;题干没有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强调文化创新的作用,故排除②④。
3.A从文化创新的本原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A。D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4.B题干一是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来看,二是从社会实践提供的条件来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这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①④符合题意。推动实践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③错误。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②错误。故选D。
全新视角拓展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因此,回力抓住历史机遇,立足社会实践,才会有新时代“回力精神”的写照。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回力精神的创新不仅使回力取得了历史的突破性发展,也为我国的民族企业发展上了生动的一课。

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作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文案: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总结
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纠错: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纠错: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5.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纠错: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不具有决定人生的功能。
16.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纠错: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17.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纠错: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展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18.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纠错: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19.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纠错: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
20.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纠错: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21.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读重要。
纠错:不同传播手段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不能简单、笼统地说哪种手段重要,故错误。
22.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纠错: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
2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纠错: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故错误。
24.我们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纠错:各国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文化,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故错误。
25.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纠错: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6.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
纠错: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7.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纠错: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8.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纠错: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9.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纠错: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不是传承的前提,故错误。
30.承袭传统习俗,提高道德修养。
纠错: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习俗的作用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传统习俗应批判继承,故错误。
31.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纠错: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错误。
32.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纠错:文化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故错误。
33.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纠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34.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纠错:科学技术进步能极大促进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但不能决定文化的性质,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性质。
3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纠错: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36.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不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纠错: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既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37.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纠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错误。
38.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纠错:文化创新的灵感来源于社会实践,而非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错误。
39.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纠错: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错误。
40.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纠错: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故错误。
41.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纠错: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2.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创新,关键在继承。
纠错: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43.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纠错: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错误。
44.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纠错: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之一,故错误。
45.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纠错:地域可以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46.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纠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故错误。
47.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纠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故错误。
48.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纠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故错误。
49.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纠错: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通过史书典籍看不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错误。
50.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纠错: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故错误。
51.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纠错: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错误。
52.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纠错: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故错误。
53.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纠错: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并不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故错误。
54.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纠错: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错误。
55.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纠错: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故错误。
56.自强不息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纠错: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故错误。
5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纠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故错误。
5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纠错:“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故错误。
59.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
纠错: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体要求;其源泉是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故错误。
6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纠错: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即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也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努力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故错误。
61.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纠错: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这既包括经典文化,也包括流行文化,故错误。
62.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纠错:大众文化并非都是先进文化,不一定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故错误。
63.文艺表演应该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纠错:文艺表演应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故错误。
64.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纠错: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文化不一定是经典文化,故错误。
65.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纠错: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故错误。
66.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纠错:农村通俗文化不一定就是落后腐朽文化,不应该一律抵制,故错误。
67.对落后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纠错:对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故错误。
68.传统习俗都是落后文化。
纠错:传统习俗既有前人积累的文化精华,也有流传下来的文化糟粕,不能一概而论,故错误。
69.先进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一回事。
纠错: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者具有一致性。但先进文化主要侧重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则指文化的发展趋势,故错误。
7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纠错: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错误。
7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关键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纠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故错误。
72.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纠错: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故错误。
7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根本任务。
纠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任务,故错误。
74.科学技术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纠错: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故错误。
7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纠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故错误。
76.公益广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纠错:公益广告是以取得利润为目的,属于文化事业的范畴,故错误。
77.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纠错: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故错误。
78.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纠错: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故错误。
7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
纠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故错误。
80.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纠错: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故错误。
8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
纠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
8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纠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故错误。
8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纠错: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故错误。
8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
纠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故错误。
85.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
纠错: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各有侧重,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促进。认为思想道德修养比科学文化修养更重要或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都是错误的。
86.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纠错: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
87.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纠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但并不是它的基础,故错误。
88.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纠错:思想道德修养不同于科学文化修养,不是它的表现,故错误。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高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点》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