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作文 文案

2019-03-08 三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作文  文案

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作文 文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词语盘点
生字盘点
第5课守株待兔
守(shǒu)株(zhū)待(daì)宋(sòng)耕(gēng)触(chù)颈(jǐng)
释(shì)其(qí)
守:(守护)(看守)(守门)株:(一株)(植株)(两株)
待:(等待)(待机)(看待)宋:(宋朝)(南宋)(北宋)
耕:(耕田)(耕作)(深耕)触:(触摸)(感触)(触动)
颈:(颈部)(瓶颈)(颈口)释:(解释)(释放)(释义)
其:(其他)(其实)(其次)
第6课陶罐和铁罐
骄(jiāo)傲(ào)谦(qiān)虚(xū)懦(nuò)弱(ruò)
尘(chén)捧(pěng)擦(cā)代(dài)价(jià)
骄(骄傲)(骄阳)(骄横)傲(傲气)(傲慢)(高傲)
谦(谦虚)(谦逊)(谦让)虚(虚心)(虚伪)(虚实)
懦(懦弱)(怯懦)(懦夫)弱(虚弱)(弱点)(示弱)
尘(尘土)(灰尘)(尘埃)捧(捧着)(捧花)(吹捧)
擦(擦干)(擦抹)(擦掉)代(代替)(代价)(代入)
价(价格)(价位)(价值)
第七课狮子和鹿
狮(shī)鹿(lù)塘(táng)映(yìng)欣(xīn)赏(shǎng)
匀(yún)致(zhì)配(pèi)传(chuán)哎(āi)叹(tàn)
狮:(狮子)(雄狮)(母狮)鹿:(小鹿)(梅花鹿)(鹿角)
塘:(小塘)(水塘)(池塘)映:(倒映)(映照)(上映)
欣:(欣赏)(欣喜)(欣慰)赏:(欣赏)(赏心悦目)(奖赏)
匀:(匀称)(均匀)(匀一匀)致:(致意)(别致)(致辞)
配:(匹配)(配件)(配料)传:(传球)(上传)(传言)
哎:(哎呀)(哎哟)(嗯哎)叹:(叹气)(感叹)(赞叹)
第八课池子与河流
滔(tāo)涯(yá)妇(fù)碌(lù)遵(zūn)循(xún)
尊(zūn)验(yàn)
滔:(滔滔不绝)(滔滔)(滔荡)涯:(天涯)(生涯)(边涯)
妇:(妇女)(主妇)(贵妇)碌:(忙碌)(碌碌无为)(庸碌)
遵:(遵循)(遵守)(遵命)循:(循环)(循着)(依循)
尊:(尊敬)(尊贵)(尊重)验:(验证)(实验)(试验)
◆日积月累
邯郸(hándān)学步滥竽(lànyú)充数掩耳盗(dào)铃
自相矛盾(máodùn)刻舟求剑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
【理解】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滥竽充数:借指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掩耳盗铃: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
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办事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走进课文
一、近义词、反义词汇总
(一)近义词
骄傲—傲慢谦虚—谦逊奚落—讽刺懦弱—软弱代价—牺牲羞愧—愧疚
兴奋—高兴匀称—均匀精美—精致欣赏—倾慕机灵—机智疲劳—疲惫
沉重—笨重轻蔑—轻视荒凉—冷清朴素—朴实没精打采—垂头丧气
才能—才干衰退—没落磨灭—消灭懒惰—慵懒无所作为—碌碌无为
(2)反义词
骄傲—谦虚懦弱—坚强兴奋—难受羞愧—光荣匀称—失衡精美—粗糙
欣赏—厌恶机灵—迟钝疲劳—充沛沉重—轻松轻蔑—重视抱怨—理解
光洁—暗淡抱怨—理解朴素—华丽犹豫—果断清闲—繁忙蜿蜒—笔直
衰退—进步懒惰—勤劳无所作为—大有作为
二、多音字组词
丧sàng(垂头丧气)会huì(开会)挣zhèng(挣脱)sāng(丧事)kuài(会计)zhēng(挣扎)
为wéi(为人所笑)盛shèng(盛开)处chù(处理)wèi(因为)chéng(盛满)chǔ(相处)
称chèn(匀称)塞sè(堵塞)chēng(称呼)sāi(塞子)chèng同“秤”sài(塞外)
三、课文主要内容
1、守株待兔
本文通过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就丢下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结果再也没有得到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2、陶罐和铁罐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狮子和鹿
《狮子和鹿》选自《伊索寓言》,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故事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鹿原本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险些让它送了性命。
4、池子与河流
这篇诗歌讲的是池子和河流的对话,在池子和河流的对话中,池子嫌河流太累,负重太多,池子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活,还自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是河流却认为水只有保持流动才能新鲜,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
四、课文心得体会
1、《守株待兔》让我懂得了做事情不能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2、《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狮子和鹿》让我感受到:不要只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究实用。
4、《池子与河流》让我懂得了不能贪图安逸和享受,要勤奋向上,不怕磨砺。
◆语文园地
1、词句段运用
源源不断念念不忘头头是道欣欣向荣代代相传斤斤计较碌碌无为
无忧无虑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时无刻无影无踪无声无息无缘无故
◆单元习作
习作
看图画,写作文。
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画介绍给大家。
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
◆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习作解析:
1、审题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看图写话,必须根据给出的图画展开想象来写,不能脱离图画随意写作。
2、选材
图中小朋友在放风筝,可以把放风筝的两个男孩作为重点描述的对象。
3、构思
根据图画内容,简要列出习作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放风筝时间、地点、人物。
中间:描写天上风筝的样子。(略)
描写我和明明放风筝的过程。(详)
结尾:欣赏自己的风筝,表达感想。(略)
4、表达
构思出提纲后,考虑如何让文章吸引人,打磨词句。
范文欣赏:
放风筝
星期天,天气晴朗,暖风徐徐,正是放风筝的好天气。我和明明、丽丽一起到光明广场放风筝。
广场上的草已经长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非常可爱。广场的上空已经飞满了风筝,有凶猛的老鹰风筝,长长的巨龙风筝,拖着长尾巴的金鱼风筝……蔚蓝的天空成了风筝的海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展翅飞翔。
看着这些美丽的风筝,明明不禁说:“快把我们的风筝放起来吧!”说着,他把风筝高高举过头顶,我右手拿着线轴,左手拉着风筝线,飞快地向前跑。这时,明明把风筝往风中奋力一抛,我急忙迎风加速跑了起来,风筝摇摇晃晃地飞了起来。我随着风的大小放线收线,风筝一点儿一点儿地飞向了蔚蓝的天空,在一旁观看的丽丽不停地大声叫好。
我拉着风筝线跑啊,跑啊,多么希望自己也变成一只风筝,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啊!

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作文 文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课文1古诗三首
一、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得dé(得到)děi(得亏)
地dì(地球)de(高兴地)
二、近义词
融—溶暖—热满—遍欲—想尽—完添—增
三、反义词
迟—早香—臭暖—冷外—里(内)
短—长晴—阴减—加晚—早
四、诗意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意思:春天来了,在明媚的阳光映照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溪边泥土湿软,小燕子翩翩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我)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投下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
四、课文主旨
《绝句》是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春日的草堂周围生机盎然的春色。这首五言绝句,格调高远,意境清新,勾勒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自然流畅,不露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风神别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的赞美。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图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课文2燕子
一、多音字。
圈:juàn羊圈、猪圈quān圆圈、铁圈
转:zhuǎn转身、转让、转业zhuàn旋转、转动、转圈
杆:gān旗杆、电线杆、桅杆gǎn笔杆、枪杆、杆秤
似:shì似的sì似乎相似如花似玉
二、近义词。
俊俏—俊美偶尔—偶然增添—增加
聚拢—聚集一转眼—一眨眼、一瞬间
三、反义词。
乌黑—洁白活泼—呆板轻快—沉重增添—缩减
四、句子解析。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段主要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3、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斜、掠过、横掠、沾。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身子轻巧、动作机灵。
“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体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灵活。
4、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是一个比喻句,文中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这样打比方的好处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春天的赞歌”是指:赞颂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的歌曲,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对生活的热爱。
五、课文主题。
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添趣、燕子怎样飞行和停歇的顺序,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燕子的特点和春天的美丽,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热爱之情。
课文3荷花
一、多音字。
挨āi(挨近)ái(挨冻)
佛fó(佛教)fú(仿佛)
骨gǔ(骨头)gū(花骨朵)
二、近义词。
清香—芳香赶紧—赶快好像—仿佛如果—假如挨挨挤挤—摩肩接踵
三、反义词。
展开—合拢破裂—完整停止—开始快乐—悲伤粗心—仔细
四、句子解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写出了荷花的动感,我们仿佛看到了白荷花迫不及待地挣脱荷叶的束缚,努力向上伸展,生机勃勃的动人姿态。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形象地写出了白荷花从绿色的荷叶中突显出来,卓尔不群的样子,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5、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这段话是作者沉醉在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为在看荷花的时候,我把自己不自觉地当作一池美丽的荷花中的一朵荷花,沉浸在其中,感情高度投入,所以忘记了自己是在看荷花。说明荷花的美丽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五、课文主题。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4昆虫备忘录
一、多音字。
似sì(似乎)shì(似的)
壳ké(贝壳)qiào(甲壳)
二、近义词。
琢磨—思考过去—从前灵敏—敏锐收拢—合拢漂亮—美丽
三、反义词。
完整—残缺喜欢—讨厌灵敏—迟钝收拢—舒展严丝合缝—漏洞百出
四、理解词语。
琢磨:思索;考虑。
形象: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款款:慢慢地。
严丝合缝:指缝隙密合,也用来形容言行周密,没有一点儿漏洞。
复眼: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亦有在双壳纲身上出现。
备忘录:任何一种能够帮助记忆,简单说明主题与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或语音资料。
五、句子解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当作人来写,动作缓慢,穿着黑绸衬裙,多么有趣,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2、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根据瓢虫身上的星点不同,可以起出不同的名字。
六、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几类昆虫。文章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多样的表述方式介绍给大家,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和探究的兴趣。
第二单元
课文5守株待兔
一、多音字:
为wéi(为人)wèi(因为)
二、字义
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再,又。
身:自己。
三、课文翻译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四、课文主旨
本课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五、课后习题。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因为兔子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去,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种田人不会再得到兔子。因而,他的行为被宋国人嘲笑。
2、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坐车人把方向弄错了,却还在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来辩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故事中的坐车人找错了方向,而且他的有利条件——马好、车夫本领大、盘缠带得多,将会带他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课文6陶罐和铁罐
一、多音字
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
处chǔ(相处)chù(到处)
二、近义词
骄傲一傲慢奚落一数落谦虚一谦逊(虚心)轻蔑一轻视(蔑视)
懦弱一怯懦恼怒一愤怒羞耻一可耻朴素一朴实
兴奋一高兴惊讶一惊奇美观一美丽
三、反义词:
懦弱一勇敢骄傲一谦虚朴素一华丽荒凉一繁荣
四、词语解释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人难堪;讥讽嘲笑。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懦弱:软弱,不坚强。
覆灭:全部被消灭。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五、句子解析
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铁罐发现陶罐“懦弱”,因此说话更加尖刻。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相提并论”是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或评说,课文中指铁罐自认为比陶罐强,不能把它和陶罐放在一起比较,它听了陶罐的话后非常生气,并开始威胁陶罐。
因为陶罐的话句句在理,铁罐无以反驳,所以它恼羞成怒。“恼怒”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铁罐的理屈词穷。通过描写铁罐生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它的蛮不讲理的形象。
3、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两个罐子都被尘土覆盖,此时它们的命运是一样的。这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这句话表现了陶罐宽广的胸怀。铁罐曾经经常嘲笑、奚落它,可是陶罐出土后,却首先想到让人们挖出铁罐。
五、课文主题
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六、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陶罐和铁罐一同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铁罐十分傲慢,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很谦虚,从不与铁罐计较。王朝覆灭,铁罐和陶罐遗落在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多年后,陶罐被挖了出来,依然光洁、朴素、美观,铁罐却再也找不到了。
2、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描写陶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陶罐非常谦虚、宽容,对铁罐始终以“兄弟”相称,待人宽厚。从描写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中可以看出铁罐的骄横、自高自大。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共处。
4、默读《北风和太阳》,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北风和铁罐两个人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都认为自己最了不起,不能正视自己和他人,不懂得扬长避短。
课文7鹿角和鹿腿
一、多音字
称chèn(匀称、称心如意)chēnɡ(名称、称赞)
撒sā(撒谎、撒腿就跑)sǎ(撒花、撒下)
挣zhènɡ(挣脱)zhēng(挣扎)
二、近义词。
漂亮一美丽抱怨一埋怨赶紧一赶快欣赏一观赏
逼近一靠近挣脱一摆脱没精打采一垂头丧气
三、反义词。
丑陋一美丽抱怨一理解机灵一迟钝犹豫一果断
四、词语解释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没精打采:形容没有精神、情绪低落的样子。
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五、句子解析
1、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
比喻,把池水比作“一面镜子”,突出了池水的清。
2、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比喻,这是鹿对自己的角的赞美。两个“多么”表现出鹿自豪的心理。把角比作珊瑚,形象地表现出鹿角的美丽。
3、他叹了叹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鹿终于明白了,虽然角很美丽,但是角也有短处一一容易被树枝挂住;虽然腿细长难看,但是它很有力,能帮助自已逃生。可见事物各有所长,不能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到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鹿角美丽,但让鹿陷入危险,鹿腿不美,但救了鹿的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只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课文8池子与河流
一、多音字
应yìng(答应)yīng(应该)
难nán(困难)nàn(苦难)
二、近义词
疲劳—疲惫安闲—安逸清闲—悠闲衰退—衰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
三、反义词
疲劳一轻松蜿蜒一笔直安闲一忙碌清闲一繁忙
遵循一违背衰退一旺盛无忧无虑一忧心忡忡
四、词语解释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本课指河流每天劳作的生活。
贯穿:过;连通。
遵循:遵从,依照。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蜿蜒:曲折延伸。本课指河流贯穿全国样子。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本课指池子的日子悠闲。
六、问题归纳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活?
因为池子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时时都要背着沉重的货船、木筏、小船、小艇、大船,不能享受平静安逸的生活。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才是舒服,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看起来很辛苦的生活。
2、池水认为的“哲理”是什么?
不求出名,不要忙碌,只要生活安逸、悠闲就是好命运。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水要流动了才能够保持清洁。也就是说流水不腐——激荡变化充满挑战的生活才能让生命力更加顽强!
4、“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
七、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九、课文主题。
这首诗歌通过写池子懒惰,安于现状,最后干枯;河流勤奋付出,奔流不息,得到尊重的故事,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的进取精神。这首诗歌想要告诉我们:人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第三单元
课文9古诗三首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4)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5)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6)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7)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古诗大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5)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2)忆:想念。
(3)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佳节:美好的节日。
(7)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8)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古诗大意: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课文10纸的发明
一、多音字
累:lèi(劳累)lěi(积累)léi(果实累累)
鲜:xiān(鲜花)xiǎn(朝鲜)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
二、近义词
笨重—沉重轻便—简便粗糙—粗陋吸收—吸取改进—改善
促进—推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三、反义词
文明—野蛮贡献—索取笨重—轻巧粗糙—光滑促进—阻止
四、词语解释。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五、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总)
第二部分(2~4自然段):纸的发明过程。(分)
第三部分(5自然段):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总)
六、课文主题
本课记叙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传播及影响,通过不同时期文字承载物的变化以及造纸术从诞生到改进的过程,叙述了造纸术的优势,赞颂了蔡伦等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阐明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课文11赵州桥
一、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xǐng(反省)
横héng(横竖)hèng(蛮横)
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济jì(救济)jǐ(人才济济)
二、近义词
闻名—有名雄伟—宏伟减轻—减弱节省—节约
坚固—牢固美观—美丽精美—精致宝贵—珍贵
三、反义词
减轻—加重容易—困难节省—浪费精美—粗糙坚固—松散
四、词语解释。
遗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本课指赵州桥的设计前所未有。
雕刻:在金属、玉石、骨头或其他材料上刻出形象。
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精巧:精致巧妙。
美观:外形好看;漂亮。
五、句子解析
1、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赵州桥“设计坚固”的特点。后面介绍的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本句展开的。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说明了桥的设计精巧;“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列数字从长度上说明桥的设计坚固。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作文 文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本组教材以“热爱大自然”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二首》、《荷花》,一篇略读课文《珍珠泉》。本组以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天和美丽的荷花景象,从中选编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复习目标:
1、复习学过的字词,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名段欣赏,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理解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积累描写大自然的好词佳句、古诗名句。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景导入:
学了第一单元,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谁来说说第一组中有哪几篇课文组成?(课件出示题目)快速浏览本组课文,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能看到:
()的小燕子()的春天()的荷花()的珍珠泉
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的感情。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概括的真好。这和我们课前的自主复习是分不开的,这里对××××等同学提出表扬。
二、复习生字词,出示字词
(一)复习生字:
1、自主复习中组长反映下面几个字音读错的较多。先自由读一遍
横掠(lüè)吹拂(fú)仿佛(fú)沾(zhān)绦(tāo)莲蓬(peng)
偶尔(ǒuěr)裁剪(cái)增添(zēng)
2、复习听写中,错误最多的是这样几个字:倦漾莲
(1)说说错在哪里,生生提醒写时注意什么?
(倦:右边两横,学生容易写成三横;漾:下面不要写成水。莲:草字头在连字上面,不是车上面。以笔顺为指导,以点带面说说记字的方法。)
(2)展示纠正
3.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文中有很多的形近字,下面几组形近字你会区分吗?(说明:这里根据本单元情况,有多音字的还要整理多音字)
(1)俏----悄拂-----佛滨-----缤
(2)总结:可以通过区分字形或组词来区别形近字。
4、复习词语:掌握好了生字,我们再来复习词语。
(1)填写量词(交流后,可进行拓展)
一()歌曲一()羽毛一()翅膀一()画面一()微风
一()泉水一()金光一()珍珠一()荷花一()花瓣
2、动静(写出几个带反义词的词语)
3、补充词语
群()吐()姹()嫣()落()缤()郁郁()
三、展示积累
(一)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优美的句段或诗篇,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A.重点段:(出示)《燕子》第二段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来,形成了()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1、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2、说说你为什么积累这一段?
3、你能找出这段中的拟人句吗?你也试着说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4、这段概括的写了春天的美丽,你还积累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赶快说出几个吧!
5、从这一段中你了解了燕子的哪个特点?
B.《古诗两首》
1、《咏柳》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用了()的方法,描写了(),表达了诗人对()(季节)美好景物的热爱和赞美。
2、《春日》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有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着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说明:这里根据剩余的时间自由调控,如果学生不展示教师就要展示,并能说说为什么展示此处的理由。这里除了展示积累还涵盖着对字、词、句、段等的理解和体会,教师选取的内容要有代表性。展示的重点最好放在古诗上,因为古诗学生掌握的可能不是很好,可又是考查的重点。)
如果学生或老师展示到古诗,最好涉及如下内容1、感情背诵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诗中描绘了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出千古流传的句子,试着解释诗句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名言名句,我们来进行比赛.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四、限时作业
(说明:这一环节也可灵活使用,有剩余时间的话可以拿出第三题完成)
通过自主复习和课上交流,对本组课文我们回顾了这么多,相信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了,快来试试吧!
1.听写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āiái
小明考试没考好,回家挨()了爸妈的打。
小明亲昵地挨()着他,轻轻诉说自己的小秘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咏柳》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用了()的方法,描写了(),表达了诗人对()(季节)美好景物的热爱和赞美。
(2)《春日》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有两句是千古名句,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着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4.课下我们观察了自己的家乡,你也用几句话记录一下你的感受或发现吧!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
走进自然感受美好

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作文 文案:

第一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1.古诗三首:《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花草飘香,燕子翻飞,鸳鸯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闲适的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表现出了早春时节春江的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燕子》:作者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在春光中飞行、休憩的燕子的动作的描写,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3.《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情态、色彩明丽的荷塘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昆虫备忘录》:作者用清新、有趣的语言描述对复眼的琢磨,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的样子和特点。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二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5.《守株待兔》:本文通过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就丢掉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结果再也没有得到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6.《陶罐和铁罐》:本课讲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无影无踪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7.《狮子和鹿》: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腿细长难看。但是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时,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角被树枝挂住,险些让他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不要因为长处而看不见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在认识事物时,不要只看美丽的外表,也要讲究实用。
8.《池子与河流》:这首寓言诗通过池子和河流的对话以及它们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不可贪图安逸,只想着享受生活,这样只会被人遗忘;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们带来幸福,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才会被人记住,成为“长流不断的河流”。
第三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9.古诗三首:《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燃烧竹子、喝屠苏酒、迎朝阳、更换桃符的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思想感情。
《清明》这首诗描绘了细雨绵绵、行人悲伤、寻酒找家、牧童指路几个情景,表现了诗人心情由悲转喜的变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想之情。
10.《纸的发明》:本文通过介绍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造纸术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11.《赵州桥》:本文通过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和美观的特点,赞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表达了对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赞叹。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和对画面的描绘,赞美了画家精湛的技艺,表达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四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13.《花钟》:本文主要写了作者留心观察后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说明了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和人们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花钟”的事。表现出了作者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14.《蜜蜂》:本文记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15.《小虾》:本文通过描写小虾的生活环境、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繁殖情况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第五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16.《小真的长头发》:文章用对话的形式写出了小真丰富神奇的想象,通过想象长头发的用处和怎样解决清洗、梳理、碍事的问题,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和丰富的想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本文写的是“我”为了逃避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变成树很有趣,可也有麻烦的地方,故事想象丰富,表现出了儿童的纯真和奇思妙想。
第六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18.《童年的水墨画》:本课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的典型场景: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的场面,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19.《剃头大师》:这篇课文写小沙讨厌剃头,为了逃避剃头师傅对自己的折磨,让“我”给他剃头,结果头发被“我”剪坏了的故事。反映了孩子童年时的天真、淘气。
20.《肥皂泡》:本文通过介绍作者童年时玩“吹肥皂泡”游戏的方法、过程,以及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及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21.《我不能失信》:本文通过讲述宋庆龄小时候为了履行对朋友小珍的诺言,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故事,赞扬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
第七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22.《我们奇妙的世界》: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绚丽的色彩、多变的形态以及大地丰富的色彩、形态,表达了对奇妙世界的喜爱、赞美之情。
23.《海底世界》: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从多个方面描绘出了一个“景色各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激发了我们热爱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4.《火烧云》:本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晚霞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八单元
课文主题归纳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本课通过讲述急性子顾客找慢性子裁缝做棉袄,急性子顾客不断修改,而慢性子裁缝却还没有裁料的故事,反映出了顾客和裁缝不同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平时做事时要提高效率,但遇事不能着急,要学会冷静思考。
26.《方帽子店》:本课通过写孩子们质疑人们戴着不舒服的方帽子,并通过实践做出了圆帽子,改变了人们戴帽子习惯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对于不合理的事物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解决,而不能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的道理。
27.《漏》:本课通过讲述贼想偷小胖驴和老虎想吃小胖驴,反倒误认为对方是很厉害的“漏”,被对方吓跑、吓昏的故事,展现了贼和老虎“做贼心虚”的形象,告诉了我们不能做坏事的道理。
28.《枣核》:本课讲述了“枣核”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将村民的牲口解救回村,并顺利逃脱衙役的抓捕,捉弄了县官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聪明、敢作敢当的小英雄形象。


结语:《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部编版语文复习资料电子教案》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