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语文单元备课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文案

2019-03-08 六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单元备课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单元备课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文案

语文单元备课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文案:

第一单元乐趣
一、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课文选段,体会劳动和生活之趣。
●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抓住训练点进行小练笔。
●理解每篇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进行积累和运用。
●进行识字训练,掌握本单元生字,做好摘录笔记。
●开展“感受乐趣,分享乐趣”的综合活动。
二、教学难点:
1.音难、形难字的指导。
2.各课的血作训练点。
3.各课的语言品味点。
4.概括课文内容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训练点:
1.用总分总的结构,并从不同的方面写一段话。
2.运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一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四、易错点:
a.形难字的书写。
b.多音字的准备拼读。
c.每课小练笔的落实。
d.名言、古诗词的正确书写。
五、拓展点:
1.积累童趣的诗句。
2.劳动场面描写的诗句。
3.有关“乐趣”的名言。
4.冰心名言。
5.老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共五篇课文:《长城赞》、《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白鹤梁的沉浮》、《秦始皇兵马俑》。
6.《长城赞》是一幅长对联,叙述了长城悠5.老舍、冰心的资料。
第二单元遗迹
一、教材简析:
1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化文化,引发学生对古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2《索桥的故事》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他对“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于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敬意。
3《我站在铁索桥上》回忆了红军战士在铁索桥上英勇战斗的场面,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4《白鹤梁的沉浮》叙述了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表现出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5《秦始皇兵马俑》详细介绍了兵马俑的特点为,雕塑艺术和制作艺术,说明了它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目标
1、介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3、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4、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5、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6、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7、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8、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9.、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10、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1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3、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4、体会《索桥的故事》结尾的含义。
5、理解《我站在铁索桥上》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6、.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7、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8、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9、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准确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
四、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顺序。
五、课时安排:
《长城赞》1课时
《索桥的故事》2课时
《我站在铁索桥上》2课
《白鹤梁的沉浮》2课时
《秦始皇兵马俑》2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A.重点:
1.提高默读速度与默读质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加强对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写好自读笔记,与同学交流。
3.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及基本的表达方法。
4.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感受英雄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B.难点:
1.对文中的重要句段进行仿写。
2.练习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C.易错点:
词语:功勋、纤(xian)维威胁严峻勉强(qiang)奄奄(yanyan)一息
优裕改善溘然长逝
修辞手法:对比、对偶修辞手法的理解,其它修辞手法的确认。
D.拓展点:
1.雷锋的名言。
2.国际护士节(5月12日),拓展记忆传统节日的时间及相关诗句。
3.各个时期有关的文章和人物。如:长征时期《金色的鱼钩》《草帽记》《飞夺泸定桥》。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雨来》《鸡毛信》。
4.与“死亡”有关的的二字词、四字词。
5.与“英雄”有关的名言、写英雄品质的词语。
E.练习点:
1.仿写排比句(《你,浪花的一滴水》)、人物外貌(《金色的鱼钩》)。
2.办“英雄”的手抄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板报、手抄报。
3.写学习英雄事迹后的感受。
第四单元生命
教材分析:
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几亿年前,生命出现在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地球就显示的多姿多彩,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本单元是让我们了解生命,探索生命,描绘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野草》一课,通过描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让人感悟到生命的力量是巨大的,自然联想到生活中有许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琥珀》一文则以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让人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蝶恋花·答李淑一》则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辉煌的人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意义所在。《生命奏鸣曲》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响曲”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关于生命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课下要求搜集资料、拓展延伸、探寻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义。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领会语句的内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的词句,能够背诵精彩的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关于生命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课时分配:
野草——————2课时
琥珀———————2课时
蝶恋花.答李淑一———2课时
生命奏鸣曲————1课时
伟大的日子————1课时
语文天地————3课时
第五单元冲突
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冲突这一主题选编了5篇课文,有中国的戏剧、古代的语言、有外国的小说、记叙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正确处理好活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是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重要任务。这些文章多数都是写少年儿童的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学生易于读懂,易与理解,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上着力下工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读懂课文所编的这些较为浅显易懂的文章。教学过程中还要着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善于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本单元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要着力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向自己的生活延伸。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存过程中无所不在冲突,
社会的发展,人生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处理矛盾、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要使学生提高对这个主题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冲突这个主题组织的文章多是与学生同龄的孩子的事,他们是怎样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生活中各类矛盾的,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分配:
《寓言二则》…………2课时
《小抄写员》…………2课时
《大自然的秘密》…………2课时
《我看见了大海》…………1课时
《甘罗十二为使臣》…………1课时
语文天地…………3课时
第六单元英雄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通过本元学习,让学生了解英雄的光辉事迹,探索英雄的心路历程,继承英雄的浩然壮志,让他们在崇高、伟岸、坚强、英雄中学会正视生命,忠于事业,追求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共五篇课文《你,浪花的一滴水》以平实的笔触、饱含深情的语言讴歌了雷锋平凡的事迹、简朴的生活,既有对伟岸生命的咏叹,又有对英年早逝的叹息,诗的节奏,深深敲进人们心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白衣天使》记了南丁格尔作为现代护理事业的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以其信念和爱心排除万难,为人类健康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事迹。《苏武牧羊》展示了一位不顾威胁利诱,不怕艰难困苦,坚持信念,誓死不屈的古代英雄形象。《南沙卫士》记述了当代海防战士的艰苦生活,歌颂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并应用。
2、朗读课文感受英雄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从字里行间感悟渗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三、课时安
《你,浪花的一滴水》2课时
《金色的鱼钩》2课时《白衣天使》2课时
《苏轼牧羊》1课时《南沙卫士》1课时
《综合活动》2课时
第七单元珍惜
一、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可爱的中国》片段和《古诗二首》,体会课文抒发的情感,理解革命先辈的理想,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看待我们生存的环境。
2、独立阅读,理解精彩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抒发感情的。
3、独立识字学词,理解“蹂躏、崩溃、日新月异、川流不息、蔚为壮观”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常用词语。
4、开展“设计公益广告”的综合活动。
二、教学难点:
1、音难、形难字的指导。
2、各课的习作训练点。
3、各课的语言品味点。
4、概括课文内容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训练点:
1、用总分总的结构,并从不同的方面写一段话。
2、运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一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四、易错点:
1、形难字的书写。
2、多音字的准备拼读。
3、每课小练笔的落实。
4、名言、古诗词的正确书写。
五、拓展点:
1、积累有关珍惜的名人名言。
2、积累有关送别的诗句。
3、背诵《吾腰千钱》。
4、王维、高适资料。
第八单元告别童年
一、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片段。回顾童年,展望未来,以远大的理想、饱满的信心和脚踏实地的精神面向未来。
●自读课文,写批注笔记、心得笔记。
●理解每篇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进行积累和运用。
●做好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
二、教学难点:
1.音难、形难字的指导。
2.各课的习作训练点。
3.各课的语言品味点。
4.概括课文内容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训练点:
a.体会寄语的写法。
b.练习集体朗诵《我们上路了》。
四、易错点:
1.形难字的书写。
2.多音字的准备拼读。
3.每课小练笔的落实。
4.名言、古诗词的正确书写。
五、拓展点:
a.积累童趣的诗句。
b.有关童年的名言积累。
c.树立远大志向的名言。
d.正确面对困难的名言。
e.作者的资料。

语文单元备课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文案:

主备人课题单元课时教学具审核人师恩难忘一2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法学法朗读感悟互动探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师生互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以往的积累中,大家都知道哪些有关“老师”的诗歌或散文?(学生回答,老师注意掌控时间)2、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板书课题《师恩难忘》)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1)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戛然而止”的“戛”。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恭恭敬敬”中的“恭”字。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感知情况小结。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部分。(一)阅读质疑1.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提出质疑。预设:(1)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或为什么说是田老师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2)师恩指什么?(3)“我”为什么会难忘师恩呢?......(二)探究感悟引导理解: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1.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听得人了迷”这句话,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结合“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理解感悟)2.从“听了上千个故事,犹如春雨点点”等内容体会对“我”的影响之大。3、抓住“在文学方面,让我开了窍”这句话,理解体会田老师编故事对“我”的影响。(理解“开窍”词意。)(三)引导探究。1、过渡:田老师编故事讲课对“我”以后有什么影响?2、再读课文,小组交流。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4、作者对田老师的态度如何?5、生找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6、田老师用心地教导学生,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深深地敬爱着这位老师。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7、说说此时你对“师恩”如何理解?如果把“恩”换成“情”、“爱”、“益”是否可以?四、课文小结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2、纵观全文,说一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你还想对作家刘绍棠说一两句话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交流体会)五、拓展延伸。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2、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积累本上。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2、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以上几个词说说田老师是怎样说故事的。二、精读品味课文3至7段1、默读课文第3至7自然段,用括号画出我听田老师课时的神态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用三两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同桌间交流体会)2、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直线画下来。3、品读第5自然段,体会重点语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选学生代表发言,老师指导)三、有感情地默读课文第三段(8——9)。(师生重逢,师恩难忘)1、“课件出示: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2、分角色表演: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他是怎样做怎么说呢?作者会怎样的行礼。发挥你的想象说说。3、向学生介绍作者刘绍棠当时的情况:课件出示:作者刘绍棠简介。4、在读中感悟:★引读。(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回读。(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作者当再见到田老师时,他还要——)出示: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交流。(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5、学生找到了课文中一个重点句课件出示:“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进行理解。(春雨是绵绵的。滋润着大地,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滋润着“我”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成长,不断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我”的文学素养。)6、读一读8、9自然段,想想还有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课件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正是由于作者上小学时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才使得作者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了,进而长大后成了一位作家。为此,作者深深地感谢田老师。应该说,在田老师门下的学习时光,是十分难忘的。特别是田老师所讲的故事,对年幼的“我”影响很大。从文中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句话可以看出,田老师所讲的故事,不仅语言生动,而且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就像一粒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我”深深感谢田老师。)*课件出示:用自己的话说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一棵树苗经过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人才的培养却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种植树木需要很长时间,而培育人才需要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心血,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并感激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这句话总结全文,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7、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点题的作用)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同学们,我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也一定勾起了对曾经教育培养自己的一位位老师的回忆,那就借大作家来表达我们心中共同的这份难忘师恩。)9、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同桌讨论;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指读,相机引导。四、总结全文。1、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田老师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好老师。下面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带着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跟着录音轻读课文。2、田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编故事,开学第一天我就被田老师的故事深深吸引,在田老师故事的滋润中吸收着文学的营养,是田老师的故事把我带入了文学这个殿堂的大门,使我能在文学这块沃土上得以健康、快速地成长。并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所以“我”永远都会尊敬和感激田老师。五、布置作业: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老师,了解他的工作、生活等情况。2、想象40年后“我”在村边遇到老师的情景,并写下来。在教学中,以回忆自己的老师导入,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切身感受畅谈恩师。鼓励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这里的教学,从读切入,在读中进行,在交流中铺展开去,又在读中收拢、结束。学生在反复、充分、层层递进的读中,感知、品味,感受着语言,进行着与文本的对话;又在交流中,进行着生生师生间网络状沟通。紧扣课文内容,激起学生对本文的深入理解。语言的积累,让学生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改变传统单调的词语抄写。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培养其流畅自如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反复地品读,让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以课件的形式展开,能扩大课堂的容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理解不同,看法也就各异。不要打断他们的发言,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总结全文,利于学生对本文有个整体的感知。想象作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写,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地抒发个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教学反思主备人课题单元课时教学具审核人陶校长的演讲一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教法学法朗读感悟互动探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师生互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2、听演讲(录音范读)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1、谈演讲的特点(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三、检查初读理思路1、出示生字词正音。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3、交流分段知大意(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3)填充概括段意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4、引读全文5、质疑留疑四、学字词1、讨论书写要点。2、归类写字:左右结构:演、锻、稳3、比较组词:陶()炼()彼()葡()练()履()4、完成习字册。5、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二、教学第一问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1)问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3、点拨关键处(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3、填空总结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5、倾吐练习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B、《我也要每天四问》C、陶校长,您听我说……五、作业:填空(课后4)教学中,以听演讲导入,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心中升腾起读书研究的强烈愿望,从而创设出一个积极探究的情境。这里的教学,从读切入,在读中进行,在交流中铺展开去,又在读中收拢、结束。学生在反复、充分、层层递进的读中,感知、品味,感受着语言,进行着与文本的对话。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都不可抛却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个根本任务,它探究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语言文字。这里的设计体现的就是这种语文探究:读文抓词,借文会意。教学反思。主备人课题单元课时教学具审核人古诗两首一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法学法启发引导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个案补充师生互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1、挖掘积累:小朋友,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许多适拢敢獍炎约鹤钕不兜囊皇资掣蠹姨浚ㄖ该乘校?br评价:背的不错,谁愿意比他的声音更响亮。你背的是哪一首?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生字组词)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放牛的)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指名读——齐读)6、大家读的真好。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朗读评价)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你们帮助我一起读。(齐读)三、情景悟意:感受捕蝉意趣。1、情景导入: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课件演示:牧童骑黄牛的情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评价:你的话说的真完整。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你可真会观察。)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播放音乐,学生跟着做律动操)他的歌声怎么样?(你的声音也很响亮)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谁来读读这两行诗?(2个)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学生交流,补充)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指名——齐读)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看谁最能会问题。提出来,请大家帮忙。重点理解“振”、“林樾”。林樾: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树怎么样?(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振: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回荡)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我们再来读一读。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知了。想象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子向前倾,双手轻轻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准备。想象牧童的内心活动,他不住盘算怎样抓知了。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屏住呼吸,别惊动了知了,赶快捉住它”的感觉。)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指名读,正音,齐读。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1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指导13、还有不懂的吗?,大胆地问。重点理解“意欲”。“闭口立”用动作演示。闭口立:谁愿意帮助他?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齐读。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1、小朋友,我的这首诗写得好不好?喜欢这首诗吗?你最喜欢什么?(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我们也日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2、你们真能干,又会学习,又会提问。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诗配音朗读)3、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5、学生展示——齐背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在哪里写的?齐读题目。再读诗看见了什么?(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五、复习生字,写字指导。1、你们学得真好,虽然只上了一节课,但老师已经喜欢上你们了。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给你们,看谁能接住。出示带苹果的生字,学生认读。2、别着急,我这儿还有许多,只要你能把两个生字宝宝写漂亮,看他们停在田字格里,谁认识他们?要想把这两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谁愿意给大家提醒一下。3、老师范写。学生写字。互评。六、课后作业。1、背诵《所见》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检测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更高的境界,感悟文本语言包含的内涵。不同的人对句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在交流中,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博爱的思想潜入人心。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领略中国汉字的形体美。学生的情与作者、课文的情融合在一起,情感在读中升华。正音很关键,鼓励孩子们反复地去发音,同桌间互相正音。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开发其表演天赋。把理解字义与动作表演相结合,更形象地贴合课文内容教学反思

语文单元备课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文案: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5.七律·长征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2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句描述的情景,体会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6.狼牙山五壮士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重点是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2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7.开国大典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21.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2.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8.灯光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1抓住“多好啊”和“灯光”这两个关键词深入分析,体会郝副营长的奉献精神。口语交际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1学生欣赏优秀演讲稿,学习写有说服力的演讲稿,观看演讲视频学习演讲技巧。习作本次习作要求从校内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中,选择一项写下来,练习记叙活动过程。重点是抓住重点写,点面结合。1选一次活动写下来,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下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语文园地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2学生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技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课题语文园地八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2.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3.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4.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5.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教学重点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积累鲁迅名言。教学难点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分钟交流平台一、回顾所学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法。详细的作文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编写作文提纲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怎样处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明确地表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做一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个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脉络。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2.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3.讨论: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教师明确:(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有帮助。(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容。词句段运用1、分析题目妙处,拟出合适题目1.出示四组学过的课文题目。【课件2】(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2)开国大典草船借箭“诺曼底”号遇难记(3)竹节人桥冰项链(4)草虫的村落在牛肚子里旅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3.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4.教师明确: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第一组的写作对象是人,第二组的写作对象是物。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5.练一练【课件3-5】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你有这么多钱吗?”“我有许多钱。”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的硬币放在她的手中。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她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后,她又看看我。“够了吗?”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说着,她转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我手中。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种新鲜活鱼。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些水里游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这条鱼卖吗?”那个小男孩指着一条惹人喜爱的热带鱼问。“当然卖啊,只要你们有钱。”我说。“我们有很多钱。”小女孩自信的回答,给了我自信的感觉。当小女孩紧握着的手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我知道小女孩要说什么。她的小手松开了,在我手里,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币。那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那位阿姨当年的心情。“够了吗?”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我回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她手里。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1.源自短文,可以是:,2.根据主要内容和中心自己概括,还可以是:(参考答案:1.“我有很多钱”或“够了吗?”或“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或“两个硬币”;2.保护童心或呵护童真)二、读懂词语意思,领悟深刻含义1.认真读一读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2.第一行是修饰词相同,但描写对象不同。第二行是描写对象相同,前面表示范围的词与不同。3.选择一个词语,注意描写对象与修饰词,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4.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好,取长补短。书写提示出示柳体楷书,领悟字体特点1.出示作品,学生欣赏。【课件6】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教师补充柳公权及“楷书四大家”资料:【课件7】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蒙诏帖》《送梨帖题跋》。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3.了解柳公权,明确字体特点。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特点: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4.出示柳公权其他作品,引导同学们再次欣赏。日积月累学习鲁迅名言,领悟精神内涵1.学生自读鲁迅名言,说说懂了多少。2.指名读名言,教师纠正指导。【课件8-11】(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看似多情,却是在玩弄感情,这是多情的无情。更加不是豪杰。然而,在成就大义的同时又能顾全自己的子女,比无情的多情少了份悲怆,却多出了许多无法衡量的幸福与快乐。这是多情的多情,难道不是大丈夫么?(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是说明中国人中有骨气、有自信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是中国的脊梁。3.自读积累,领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教会我们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习如何列提纲打下基础。学生分析题目特点,总结拟题的要求,学习拟题的技巧,以便于在以后的作文中拟出合适的题目。在练习中巩固所学到的方法,学为己用。补充作者资料,有助于整体感知书法的文化内涵。
教学反思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探索,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反复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我总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积淀文化、增长智慧,我认为语文园地形式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和感悟,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机械的、重复的抄写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探究思考,在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吸收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语文单元备课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备课文案:

第一单元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干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籥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本单元重点
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二、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三、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课时安排:
12个课时
1.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掺和(chānhuo)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到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正月初六多数铺户开张,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节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好不好?
二、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一)腊八:
课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
①“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
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俗的重视。
“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样。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
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放鞭炮,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读第7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热闹)
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①人们的活动。
②味、色、声的描写。
3.除夕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让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
(四)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
1.指名读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说一说“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
3.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悠闲)
4.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的悠闲自在?
5.指导朗读: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
(五)元宵节:
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并写一写。
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突出元宵节的热闹)
5.朗读这一部分,读出元宵节的热闹。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对比阅读链接,体会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北京春节的方法,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忙碌详略得当
反思:
2.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2.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mo)孥孥(nú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天真、可爱、颇有童趣)
(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韩,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一)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全班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
2.“飞花”是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①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②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
③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3.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板书:蜡烛轻烟)
四、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1.补充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2.寒食节民间禁火,而汉宫却传烛赐火,这说明了什么?
(皇帝特许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提问:这是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
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
迢迢(tiáotiáo)皎皎(jiǎojiǎo)擢(zhuó)素手札札(zházhá)机杼(jīzhù)脉脉(mòmò)
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几许: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痛苦)
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贴出图片(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一轮玉盘似的月亮高悬夜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诵读关于月亮的古诗)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十五夜望月》。
二、释题意,明作者。
1.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许州(治今河南许昌)人,唐进士,曾任昭应丞、渭南尉。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三、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集体交流。
2.重点指导书写“栖、鸦”两个生字,注意“栖”字右面是“西”,不要加横。“鸦”是左右结构,注意书写时笔画的穿插避让。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②连词成句,感悟诗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
五、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文中写了哪些传统习俗?(八月十五望月)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
2.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八月十五游子的思乡之情。)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课下搜集描写中秋节习俗的古诗或思乡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4.藏戏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语文单元备课》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单元备课》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语文单元备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