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 快乐作文教学理念文案

2019-03-10 小升初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 快乐作文教学理念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  快乐作文教学理念文案

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 快乐作文教学理念文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快乐作文研究总结人教版新课标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指导没有章法,或没有系统的指导策略;学生怕作文,不会观察,不会表达,语言贫乏,思维干瘪的现状。而且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制约着师生发展,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开展“快乐作文”研究,成了学生家长的热切期盼。课题研究的几年,我们一直坚持快乐作文的研究,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快乐作文教学的策略。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 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 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什么是快乐作文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 春秋谷梁传疏 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 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快乐作文可分为教师的快乐教作文和学生的快乐写作文。就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从狭义的快乐作文和广义的快乐作文来理解。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狭义的快乐作文,是指学生在老师的乐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广义的快乐作文指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其自发自觉的行动。学生能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二、快乐作文操作体系
快乐作文操作体系主要包括:观察训练,联想、想象和猜想训练,句法训练、段法训练和篇章训练。五大训练主题贯穿小学一至六年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一、二年级重点掌握观察和句法,能对目标对象进行简单的句和段的基本描述;三、四年级的学生掌握段法、篇法,能运用句法、段法对目标对象进行生动的句(段)描述;五、六年级的学生掌握章法,掌握常见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三、快乐作文研究措施
(一)组建研究团队,形成共识。通过各种学习、研讨活动,鼓励教师把校长描绘的蓝图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将这种理念转化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老师认同了,进入了角色,这项工作才能扎实有效地实施。老师们对“快乐作文”越是认同,就越有智慧;越是执着,就越有成果。
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组建了“快乐作文”研究骨干队伍,组织老师进行了如何编写校本教材的理论培训,组织老师讨论、制订“快乐作文”校本教材的目标体系,老师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几轮的研讨,迷惘中有了几份清醒,,老师们辛勤的付出还是有所收获,“游戏作文”、“实验作文”、“情景作文”进入了课堂,初步改变了单纯的“命题作文”,让学生“闭门造车”的情况。
(二)专家引领,强化学习。我们申报了广东省立项课题“快乐作文”实验基地,通过专家引领,全面推进快乐作文研。我们邀请全国作文教学专家袁刚教授、文自成老师为我们授课,并进行了全员培训,通过讨论、互动、点拨,案例剖析,老师们学习到了很多作文指导技巧,懂得了如何去开发校本教材,如何达到作文教学目标。
教师要成为校本课程的参与者和研究者,就需要不断学习。包括阅读作文教学的杂志和书籍,观看教学视频,邀请名师莅临指导,外出取经等。学校购买了的一套小学作文培训指导教材—— 小学作文如何教 ,当中汇集了全国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我们科组组织四至六年级老师观看和研讨了 神奇的“魔术” 、 精彩崇文 等优秀课例。研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评课议课,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研磨例课,打造精品。语文科组以“一周一研讨”为平台,扎实开展快乐作文例课研讨。把研磨例课与教师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磨出一系列优质课例,建立起优质课例资源库。优化教学方法,以课型呈现教学技巧,用研磨例课培养骨干教师。
每学期初,我们就制定例课上课时间表,定时间、定上课老师,以例课研讨的方式,围绕某一训练点,扎实开展“一人一例课,一周一研讨”。课后进行评课研讨,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思维碰撞,不断激发我们的工作灵感,更重要的是在肯定他人、评价他人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产生完善自己行为的动力,并不自觉地效仿榜样。
在研讨中,上课老师注重快乐元素的渗透,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丰富学生体验,涌现了一批优秀课例。吴坚和主任执教的 吹泡泡 ,进一步演绎了“创设情景——观察内化——激情体验——先说后写——师生互评”的作文教学模式;陈柳君老师在吴主任的教学设计之上进行了同课异构。她针对六年级的学生特点,“引出想象主题——指导想象方法——交流想象内容——记录想象体验”,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训练。薛健勤老师用两根橡皮筋吸引了所有学生们的眼球,在魔术表演中巧用范文,相机指导学生细节刻画和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技巧,并针对高年段的年段目标进行布局谋篇的指导。李彩萍老师执教的 趣“味”无限 ,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指导学生用嘴感知事物,深入细致地品味汽水,品味生活,强化学生感知,丰富学生感受,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有“米”下锅,再一次地完善了活动作文课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亲身体验,引导观察——畅谈发现,指导方法——范文引路,拓展角度——多元评价,激励信心。
初次之外,科组还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结合快乐作文校本教研,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作文教学精品课程,如“作文系列训练精品课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习作“生活中的启示”精品课程等。
(四)凝聚众人智慧,打造校本教材
在研究收尾阶段,我们分别以“两周一教案,择优编成册”和“定任务、评等级”两种方式为推动机制,分别打造出 快乐作文优秀教案集 (上下册)。当中涵盖了一至六年级各学期的快乐作文教学内容,
每个学期选出八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分AB两篇教案,每册共收录了96篇教案。每篇教案内容包括:训练主题、训练点、适用年级、设计者、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下水文等。校本教材是全体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智慧的结晶,为日后快乐作文教学提供了内容和方向。
四、加强交流,让快乐作文之花在碰撞中绽放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快乐作文之花只有在不断地思维碰击中才能绽放得更加美丽。我们先后与沙溪镇下泽小学、丽景学校举行快乐作文研讨活动,并让快乐作文走进化州第十一小学。
五、快乐作文教学策略
(一)初建教学流程架构。
作文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两大类,快乐作文研究主要偏向于课堂内情景体验类写前指导,如 趣“味”无限 莫比乌斯圈 吃口香糖 木头人 橡皮筋魔术 神奇的“魔术” 等课例,其教学流程可以用图示表示如下: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渗透快乐的元素,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所看、所听、所闻。
(二)创设情境,丰富表象。
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兴趣,提供想象、联想和猜想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观察和创作。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在课堂上表演魔术、吃口香糖、扳手腕、剪莫比乌斯圈、吹泡泡等。因此,情境设置是为丰富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作文“有米下锅”而创设的一种有效方式。
如在执教活动作文课 趣“味”无限 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先播放一段汽水广告视频,激发孩子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平常的喝法,集思广益,让孩子们想出更多品尝的方式。然后就是现场品尝汽水,引导学生抓住这种瞬间的感受,从味觉、嗅觉、触觉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创设这种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感知,指导学生观察,丰富表象,促进表达。
(三)内化引导,授之以渔。
作文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按一定顺序真情实感地表达出来。概括为:输入——内化——输出这样一个过程。输入即观察,观察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内化即思考,包括联想、猜想、想象。输出即运用,运用表达,有序的写出来。我们平时的作文课为什么会枯燥、单调,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教师教得艰难,那是因为平时老师们都忽略了“内化”这一环节。
1、细致入微观察法
观察法是我们一线教师用得最多的指导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最容易忽视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以至于学生看过、听过却总记不住。观察方法可以分为动态、静态、方位、时序、远近、主次、整体与部分观察。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这需要教师细致入微的指导。比如:在一次 写一种植物 的作文课上,我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了校园中的夹竹桃。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夹竹桃这棵树,再深入到局部观察,重点观察夹竹桃的花和叶,在这一环节,又让学生采取远观和近看的方法,了解夹竹桃花叶的特点,最后,让学生运用眼睛看,动手摸的方法观察夹竹桃花的色彩和质感、叶子的形状以及叶背的特色。通过一节课的研究观察,学生笔下的夹竹桃如同活生生的一棵树跃然纸上。
2、指引内化想象法
想象是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为学生的想象创设机会与空间,是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引导学生内化观察的实物,展开联想的翅膀,是实现作文描述具体的方式之一。与此同时,我们要教会学生敢想象、会想象、善想象。
比如 月夜情思 课例,教师由吟诗导入到读“月”词、写“月”景、悟“月”情一步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训练学生由读字、词,写句、段,从易到难、从读到写、从学到用,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学生最后成文。尤其在学生写出“眼中月”后,通过范文和教师的“下水文”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描写月亮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出一个故事,一件往事。再比如:一节中年级的绘本作文指导课,老师演绎了故事的开头后,启发孩子们想象一只青蛙、两只大雁在自己家乡的湖水干涸后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同时投影两只大雁商量图、大眼蛙对话图,细化了想象指导的环节,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3、范法引路对比法
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两种较明显的观点:一是不该使用范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由表达,使用范文会让的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二是认为应该使用范文,因为小学生还小,自己的积累较少,对事物的认识也少,太宽的范围反而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我觉得提供范文给学生未尝不可,因为我们是希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暂时的模仿是为了更切实的发展。再者,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些同类的“范文”进行对比学习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既能防止学生作文千篇一律,也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如我在一次习作课上指导学生为学校写一份解说词。我出示了六张校园照片:植物园、快乐园地、大操场、棋苑、优秀学子以及老师自己。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此类题材的训练,如何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呢?这时候,我出示了两个片段,进行对比学习:
片段一:东方小学的整个操场铺着人工草坪,四季常绿,操场边还种了一些花草树木,真美啊!我们经常在操场上快乐的活动和玩耍。
片段二:这是东方小学的大操场。整个操场铺着人工草坪,四季常绿,让人心旷神怡。操场边还种了一些花草树木,特别是两棵高大挺拔的罗汉松,想守卫校园的卫士,更像一位舞蹈家,伴着风儿,献上最美的舞蹈。大操场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我们在操场上举行运动会;我们在操场上踢足球,每次足球踢上天,我们的快乐也飞上了天。
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下,学生领悟到要把一张静止的照片写活需要联系活动、展开想象。他们触类旁通,兴趣盎然地选择其中一张照片,从自己的角度展开写作。
(四)归结类型,发散思维。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新颖的标题可以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学生在给作文拟题时往往落于俗套,千篇一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拟题。如 橡皮筋魔术 一课,可以从表演本身进行拟题,如 神奇的魔术 匪夷所思的魔术 等;可以从表演者的角度进行拟题,如 我们身边的“刘谦” 会变魔术的语文老师 等;也可以从道具上进行拟题,如 两根神奇的橡皮筋 有生命的橡皮筋 等;还可以从语文课堂的角度进行命题,如 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令我难忘的语文课 等。
拟题也可以与阅读课文相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当中四篇课文题目可以归为三大类:总结全文型、重点句子型和描写对象型。学生可以直接以“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为题;如果能在“小事”“格言”“漫画”前加上一个词:“一件( )小事”“一句( )格言”“一幅( )漫画”,有个题眼则更好;要是能像本单元的课文那样用“( )的启示”,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命题,也很不错,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总之,我们要把适合本次习作的题目进行归类,提炼方法,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拟题。
(五)接力日记,培养习惯。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平时开展了小组接力写日记比赛。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8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内成员轮流写日记,每天交一次,老师根据日记质量酌情加分,每周统计一次总分,评出名次。日记命题有时为全开放式,有时是话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有时是故事接龙……内容精彩纷呈,形式不拘一格。每天,日记本在一个同学中传递,智慧的火花、合作的激情也由此传递。快乐作文课上,教师挑选优秀日记在班上朗读,从而收到了“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效果。
(六)多元评价,激励信心。
新课程标准 要求小学生不仅要会写作文,而且还要学会修改作文,这是习得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途径。多少年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师本位”的批改模式束缚了思维,导致教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文精品课程建设中,通过我自己的思考,实行作文“修改四部曲”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自己朗读,疏通句子
学生写完作文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作文,查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实现自改、自查、自纠的阶段。
2、师生评议,习得方法
教师在巡视中掌握学生的作文基点,分别点评好、中、差三种层次的习作,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评。内容包括:①观题目、看开头;②用事例、说具体;③善用好词好句以及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④真情实感,结尾升华。结构包括:①文章切题、中心突出;②层次清楚、详略得当;③首尾呼应、结构明了。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予修改方法。在这一过程,教师要将规范的修改符号演示给学生,并在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时就不吝言辞地给予鼓励。
3、小组修改,实践运用
同桌或者四人小组根据修改方法,运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交叉修改作文,在文章后面写上评语。
4、自我修改,完善作文
互改结束后,学生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逐段逐句修改自己的作文,充分感悟、体验如何写好一篇作文。
经过“四部曲”后,教师还需要把关审阅,宏观调控,不仅要对改得好的予以肯定,改得不全的予以补充,改错的予以纠正,还要根据学生情况写上教师的中肯评语。
结束语
快乐作文校本课程理念的构建是一项“种树工程”。经过几年的播种、施肥和栽培,快乐作文已长成树苗。日后,仍需全体语文老师齐心协力,精心打理,这棵树苗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 快乐作文教学理念文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孩子体验到作文的快乐人教版新课标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尤其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作文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实是学生厌写、怕写,超过半数的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尝试着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善写,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 、自主命题,自由表达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 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 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早在1924年,叶圣陶就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语文课程标准 中也指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习作选题更加个性化。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开学初,我班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一本 随笔集 ,我对他们的要求是:细心地感受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机记录生活的喜怒哀乐,抛开了作文的“清规戒律”,学生真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他们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激动与欢乐,苦脑与悲伤,迷茫与惆怅,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记叙文、诗歌、童话、寓言等),真实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让你为他们那一颗颗鲜活率真的心而感动。学生的话语虽然显得稚气,却绝对是“创造的,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我想,这种回归生活,让真情自然释放的写真,远比那种空洞说教,用美丽的词句堆砌出来的作文要好得多。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一次习作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滴水,让学生自由作文。结果令人惊喜,学生的作文有 水的自述 、 请保护水资源 、 小雨滴嗒 、 悔恨的泪 等二十几个题目,有一位学生由图形联想到弟弟的“伊可新鱼肝油”,写了一篇 可爱的弟弟 。
实践证明,自主命题,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完全能拟出新颖的有创造性的题目。学生用自己拟出的题目习作,写作热情高涨。
二、教师指导,激趣乐写
1、多种激励,调动写作兴趣
(1)评语激励,激发兴趣。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语写得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这种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写小学生的作文评语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其指导和激励作用呢?
第一,评语应有个性。首先评语要新,要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要有独到的见解,尽可能做到与众不同,力求突出一个“新”字。不能千篇一律都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几种空洞的程式化的评语。其次,评语要符合学生个性。其实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立意、谋篇布局的整体思路以及语言风格,遣词造句甚至字迹是否工整等,对这些情况作出明确细致的评价,这样,学生才能借助评语了解或认识自己的作文状况。
第二,评语要具体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文章,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突破口,让学生有的放矢,明白从何下手,如何修改。如学生写游记内容空洞,如果评语只写“内容空洞”几个字,学生就很难准确把握,不知从哪里去修改。如果老师能具体一点写,效果则天壤之别。如:“这个景点不错,老师很想欣赏那里的风光,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告诉我吗?最有特色的是哪里?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学生看到这样具有启发性的评语,定会受到启发,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来。
第三,评语要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写作文是初学初练,缺点毛病自然不少,这是正常的。但如果你仔细去看,一定会发现他们有闪光的地方。如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能用上教学中新学到的一个新词新句,新的表达方法,教师如能赞赏,批上一个“好!”“棒!”或“这个比喻真恰当!”“你真会运用!”等,学生看后,定会受到鼓励。
首先,对优秀学生的作文决不能吝啬表扬,要善于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学生能感觉到创造成功的快乐。如 植树节随感 评语:××,祝贺你第一次作文就很成功!你的描写细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联想和呼吁有画龙点睛的妙用,写得确实不错。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鼓励性的评语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感就会激起学生千百次追求成功的信心。谁也不能否认,在这样的评语激励下将会出现多少篇佳作、多少个爱写作文的孩子?
其次,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又该如何评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其实只要教师能站在孩子天真无邪的视角去欣赏他们的作文,也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如 教师发火了 评语:××,应该说你的表达能力较强,只是前面的叙事有些罗嗦,成了我的“录音带”了,而后面的感受似乎又牵强了些。你有作文能力,但不爱动脑筋,希望以后能多想想再作文。这条评语除了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去评价,还外加跟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写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改错,为了能在评语中得到表扬,更会努力写好下次作文。
再次,学困生的作文,尤其是对作文缺乏信心的学生往往不受教师欢迎,可是差生以及他们的作文更需要爱心的呵护。激励性评语要善于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 又是一个新起点 的作文,一个学生只写了三四行,说这个题目太难,他不会写,如此而已。我看后并没有简单地给作文定性,而是循循善诱写下了超过作文内容的评语:××,作文题目难,并不是难你自己,别人都做了,为何你却放弃?难道因为难就向它低头认输吗?我欣赏你这份坦率,却不同意你这种做法,凡事还望你多试一下!新学期,希望聪明的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后将会有何想法?结果是他重新写了作文,以后不再敷衍。教师对学生有信心,学生才能自信,才能向学业挑战。帮助每一个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这是最简单的教学,也是最成功的教学!
(2)自评、互评,产生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 提倡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就这一点,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反复强调的。我们要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改,在修改中学会习作。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作文,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互相评阅习作。为了更好地达到互评激励的目的,我在 成功伴我行 的本子里,设计“自己的话”、“同学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等栏目。这样,学生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激励和更多的建议,大大增强他们完成习作的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更多地与他人分享写作的乐趣。
其次,要把修改的方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不仅要启发和培养学生想改、肯改、乐改,还要训练学生能改、会改、善改的能力。我经常在习作课中通过示例范改、经验介绍等形式适当教给学生一些修改习作的方法。如,抓住每次习作的重点修改;先从整体修改,再作细节修改;随时回顾习作,调整习作方案……教给了修改的方法,再通过反复练习,修改的能力逐渐提高,进而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
(3)习作分享,增强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本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励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在作文讲评课上,我对学生的好词、好句、好段等亮点都给予肯定,同时经常在班级展示学生优秀作文并粘贴在学习园地中。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编出来。让每一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文章都从小组成员中选出来,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出交换阅读。另外,每天早自习或课前抽几分钟按座位{每次两三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还可以进行全班作文互相传阅、修改及写评语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信、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兴趣,鼓励创作,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我每次作文改阅后都要选出佳作,要么让学生自己用电脑打印,要么由教师自己作点工作以外的牺牲,帮学生打印出来,将这些佳作积极推荐到校报或市、地、省乃至全国一些报刊的中学生园地上发表,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扩展到了课外,由校内扩展到了校外,同时也使其他同学有身边学习的榜样,身边崇拜的偶像。因为身边的零距离榜样的力量更无穷,无论求知作文,还是做人,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得到加倍的提升。
2、创设情境,拨动学生心弦
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尽管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年龄等诸方面原因,使得他们往往无从着手。这时,教师除以表扬激励为主外,还应多创设情境。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带领学生组织开展了“演哑剧”、“找春天”、“扳手劲”、“我想对秋雨说”、“看雪珠”、“添鼻子”及常见易玩的“击鼓传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心情时而松弛,时而紧张,时而大笑,时而叹气……短暂的几分钟游戏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此时落笔而写,洋洋洒洒,完全能把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五年级有一篇习作 保护鸟类 。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此类习作只是纸上空谈:写几句大道理,发一番不痛不痒的感慨,内心并没什么触动。但我在指导写这篇文章时这样设计:上课开始,我头戴皮帽,手持猎枪,一边走,一边作瞄准状,嘴巴里还不时地发出“乒乒”的枪声。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点燃,“老师,不能打鸟,不能打鸟”……此时学生获得的认识是自觉而深刻的,作文自然也就写得轻松了。
除了这些活动生成的写作材料外,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架一些“桥梁”,以情激情,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去年无锡市组织学生书信大赛,标题是: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很多学生都说天天跟父母在一起,没啥好写的。我思考再三,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让父母在孩子的日记本上写一篇日记 孩子,我想对你说…… 。第二天上课,我打开了日记本,一篇接着一篇地读。慢慢地,学生们的眼睛亮起来了,没等我读完,他们就齐声要求:老师,别读了,让我们写吧!过后,看着真情动人的一行行文字,我陷入了深思:原来,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写作,首先应巧设诱因,让孩子“未成笔调先有情”!这样才会有话可说。
3、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写作往往有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我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我的具体做法是从简单仿句开始,从课内到课外,讲解仿句的方法要领,再进行尝试模仿,反复训练、修改、提高,直至成功。通过仿句训练,给学生一个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欲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简单仿句训练后,逐渐引到片段的模仿。
写作规律很复杂,涉及面很广,开始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过高。无论是习作的内容还是方法,都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学生会一样再学一样。低年级以说话和看图说话写话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引导他们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生活小日记,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想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不加限制,鼓励表扬,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中年级鼓励学生以片段和观察想象为主,写放胆文。遇到风写风,遇到雨写雨,不讲究怎样开头结尾,不要求突出重点,只要求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就行,先是定向观察,由教师确定观察对象,教给观察方法,经过一段训练后,发展到机遇观察,让学生自己捕捉观察对象,然后写下来,把作文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高年级,要求学生作文时列简单提纲后试写,当堂写成,快速成文,互相修改。在五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即兴作文训练,在规定时间内构思起草,然后读文评议,采用激励竞争的手段。
三、丰富生活,用心体验
写作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写作源于生活。这样认为,不仅因为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而且写作的动机也来自于生活,生活的丰富多变,时刻影响着学生,感动着学生,于是就有了表达的冲动,这种冲动就是学生最初的写作动机。吴立岗先生认为,从这种动机出发,可引导学生最终达到掌握写作,完美表达的目的。不仅因为写作是应生活之需,写作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徐鹄老师就积极提倡实用作文的观点;而且写作本身就是生活,写作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是作文积蓄的根本。但是,由于观念的滞后效应、“应试”环境的残存、社会育人意识的淡薄,大多数学生还是整天围着课本转,没有机会观赏自然风光,没有时间参加有益的活动,没有精力阅读好书好报,生活是那样单调,有人感叹是“灰色的童年”。有位教育家说:今天,课本是儿童的世界;明天,世界是儿童的课本。丰富学生的生活不仅是作文积蓄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
首先,我们要创造各种活动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如夏令营、郊游等传统活动以及假日小队、手拉手活动等现代活动都是很好的形式,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其次,加强活动课程的建设,规范活动课的操作。活动课程已被列入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 ,一定要求开足课、上好课、出成效。再次,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共识,为孩子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尤其是家长,可利用假日多陪孩子外出活动,增长见识,增加阅历,打实生活的底子,打实作文的底子。
四、阅读积累,不断提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首次做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规定。在推行课程改革、提倡“新基础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的教学,更离不开课外阅读,特别是作文教学,要想尽快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引导小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就尤显重要了。文学名著之所以历经几千年长盛不衰地流传下来,是因为它们凝聚着文学前辈毕生的心血和结晶,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完美的境界。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文学大师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欣赏他们别出心裁的构思能力,学习他们崇高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在写作上不断从模仿到借鉴,从借鉴到创新,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们在班内设了一个小书架,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校阅览室看书。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到市图书馆借阅图书。这样就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型的读书笔记。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

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 快乐作文教学理念文案: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一定要知道怎么样给学生上好一节作文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同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同学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新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情境 ; 多类型 ; 快乐;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叶老)。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同学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
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
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
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总之,不拘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

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 快乐作文教学理念文案:

快乐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快乐给了人们幸福;快乐给了人们泪水;快乐也给了人们欢笑,我们快乐的时候会忘掉一切不开心的事,我们应该常常笑一笑,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我们应该出去跑一跑,这样心情会更好!
快乐是一座彩虹桥,通向快乐岛;快乐是一艘彩虹船,飘飘荡荡将你送达快乐岛;快乐是一只彩虹鸟,呼扇呼扇翅膀飞到快乐岛。
快乐岛里房子多,金房子,蓝房子,绿房子……
——金房子里充满了欢笑。
10岁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小溪捞小鱼。我们光着小脚丫,挽着裤腿,在水里捞啊捞啊,不一会儿,就捞出了很多小鱼。每次我都能拎着沉甸甸的小桶回家。
——那时的快乐,是金色的,充满了笑声。被快乐精灵装到了金房子里。
——蓝房子里充满了幻想。
小学三年级,妈妈给我买故事书,我兴奋极了。一会儿帮助海的女儿,一会儿拜访白雪公主,一会儿大灰狼抓小红帽。在书的世界里,遨游。
——那时的快乐,是蓝色的,充满了幻想。被快乐仙子装到蓝房子里。
——绿房子里充满了文明。
五年级时,我自己坐公交回家,刚坐上不到20分钟,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上了车,车上的人很多,非常挤,老奶奶被挤的拐杖都拿不稳了,我一看说:“老奶奶,你坐到我这里来吧。”我扶着老奶奶慢慢走到座位上,老奶奶夸我是个好孩子,我非常开心,整个车都充满了快乐。
——那时的快乐,是绿色的,充满了文明。被快乐花仙子装到了绿房子里。
快乐是五彩缤纷的,愿这个绚丽的色彩充满整个人间!愿这种快乐照耀每个人!愿这种快乐围绕在每个人身边!
六年级:张敬民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的经历,对《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希望对大家写《语文教学论文快乐作文研究总结 - 人教版新课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