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作文 > 正文

戒浮言作文 文案

2019-03-11 初一作文 类别:其他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戒浮言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戒浮言作文  文案

戒浮言作文 文案:

人之言语脱口而出,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流逝,气势磅礴,其滔滔不绝之音色、论调招来众人的吹捧、附和与夸耀。但对于这样的夸夸其谈的言论,不屑一顾的态度足是这最好的反馈。因为它那如浮云般飘渺虚幻实在令人唾弃。言行举止的切实表现是人的本性驱使,其言语正如一面似虚无又真切的反光镜。这面硕大的反光镜便将人的本性映射得透彻无比,从言语的表面便能看穿这个人的内在本质,洞察他的内心世界。言谈尖酸刻薄者,必心怀恶念,待人不善,言语的偏激夹带着异样的刀刺。花言巧语者,必居心叵测,总是不怀好意地阿谀奉承。高谈阔论者,必夜郎自大从而迷失自我,显得虚妄空浮。“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追溯于千年之久的儒家思想,儒家子弟们早已有这样的言谈准则。孔子鲜明地指出,人说话时应谨慎,“无用之言”毅然杜绝,话还要少说,应当落实在行动上。中央军委意识到浮言的危害性极其强大,在《十项规定》中提出了新要求: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这项强硬规定体现了中央军委对言语的质量与精练的高度重视,提倡开能解决问题的会,说管用的话,杜绝客套言论,以此来改进会风。俗话说:“沉默是金。”与其言语的华丽相比,沉默不愧更加光彩照人。善于保持沉默也是谈话的一种艺术。当面对一个不曾了解的话题时,一些人选择了盲目吹嘘,从而掩盖自己的无知;另一些人则选择了不动声色,沉默着倾听,以致学习更广博的知识。事实上,吹嘘者被沉默者衬托得更加无知,更加愚昧。说话是人的本能,言语的表达是立身处事于当今社会的保证金。戒言不代表交流的闭关锁国,不代表思想的消沉封闭。相反的是,人更应该善言,革除不必要的词句陪衬,杜绝言语的空头支票,使语言显得精干而富有深意,给听者一种豁然开朗的思想感受。戒除浮言,人们势在必行,但这任务的艰辛难以推测。只要努力去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其言语定会随之而升华。

戒浮言作文 文案:

一只鸟被人捉住,鸟对人说:“我有三句至理名言,能使你发大财。先告诉你第一句: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第二句,待你放开我,再说。第三句,待我飞到树上再说。”那人便答应了。鸟儿边飞边说第二句:莫相信不可能存在东西!鸟飞到树上说了第三句:“我肚子里有一颗三十米斯卡勒的大宝石。”那人懊悔不已。鸟讥笑他说:“我全身加起来不足二十米斯卡勒,腹中怎么可能有三十米斯卡勒的大宝石呢?”那人目瞪口呆,表情尴尬,一只鸟抓住人类贪婪的本性就这样轻易地戏耍了一个人。看完这篇《鸟与人》之后,我想起了以前看到的一个与之类似的故事:蚌正在开着两扇门在河滩上晒太阳,看见有一位渔夫走了过来,对着鹬鸟说:“你知道吗?咱们祖先就是因为结怨相争而被这老头捉了去,咱们非报仇不可。”鹬鸟说:“我们体力薄弱,怎么可能斗得过他呢?真是不自量力。”蚌说:“这容易,只需要如此如此……”眼见渔夫走了过来,鹬鸟一下子把嘴伸进蚌的壳里,蚌牢牢地夹住了。渔夫见状,欢天喜地地奔了过来心想:哈哈今天真是好运气,这次又要不费力地捉住了它们俩!鹬鸟嘴上吊着蚌故意飞得慢慢的低低的。渔夫撒腿就在后面追,两只眼只盯着鹬鸟,完全忘了脚下。到了悬崖边,渔夫一下子跌了下去。同样是很贪婪,不同的是结局更惨。我不禁感慨万千: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它耗尽了人力图满足欲望所需要的精力,可并没有给人带来满足。相反,贪婪会把人带进无限痛苦的地狱。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世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好处!贪婪到头来是一场空!有得必失,只想占便宜的人终究会付出比他所占便宜大得多的代价!甚至还会付出生命!没有一条鱼不是因为贪婪而被鱼竿钓出水面的。没有一只狐狸不是因为贪婪而掉入猎人的陷阱的。没有一只鸟不是因为贪婪而被关进笼子的。放眼看身边,多少人因为贪吃,年纪轻轻患“三高”;多少人因为贪玩,学业荒废误入歧途;多少人因为贪财,身为高官坠下马……贪婪,是生命共同的陷阱,只有克制贪婪,才不会陷入泥沼。

戒浮言作文 文案:

〈弟子规〉充分继承发扬了儒家的思想,同时它也真正地教会一个儿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一代名臣曾国藩有一个五字真言:诚,敬,静,谨,恒。〈弟子规〉都做到了。诚:凡出言,信为先,作与妄,奚可焉。敬:凡是人,皆顺爱,天同覆,地同载。静: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主,惜此时。恒:居有常,业无变。〈弟子规〉最注重的就是对学子品德方面的培养:“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只学文不注重道德修养会使一个人变得浮夸,只注重道德修养而不学文会使人视线狭窄又固执己见,一切的前提都是在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下进行的“有余力,则学文。”,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朴素的辩证主意思想。对于学习,〈弟子规〉中讲读书要在不疑处有疑,〈弟子规〉很崇拜:“有疑”“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有确义!”当学习有了疑问时,一定要记在本子上,问老师答案,万万不可自己稀里糊涂的也不问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原则的谦谦君子,怎样成为一名君子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次才是传授知识,答疑解惑。“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说的是朱熹的读书三法:“心到,眼到,口到。”只有三管齐下,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另外,〈弟子规〉中也有一定的改良主义思想,如:“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告诉人们要善待奴仆,做到“慈而宽”。“衣贵洁,不贵华”说的是衣冠要整洁朴素,而不是奢华无度。“勿自暴,勿自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勇敢,要坚强。永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说得多么掷地有声。由于时代的限制,本书也带上一些封建的糟粕,读的时候我们要取其长,去其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领略它的精华。

戒浮言作文 文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这封家书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父亲,家书中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这是一位富有智慧的父亲对儿子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在这封家书中,有修身养性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修身养德的力量:“俭以养德”;有淡泊宁静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静学广才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精治性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敬业奉献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的时代,凡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宁静以致远,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人生在世,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胜不骄,败不馁,何其难得?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静下心来,潜心苦学,冷静的观察世事的变化。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而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珍惜,善用每分每秒,不能蹉跎岁月!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