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2019-03-11 初二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数数、算帐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 城赶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脚。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 城。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此去四明城从师求学。”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我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曾几次去城看望过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身。此时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连连摇头。还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释:“我身为女子,如不女扮男装,怎能同男子一样去上学呢,实在是不得已啊,请梁兄见谅。”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说:“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因我父亲来四明学馆看望我时,顺便拜访了家住西的会稽府马太守,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愿结秦晋之好。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情。 只好痛苦地告辞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欢,但见山伯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反复询问,仍闭口不语,身体日见消瘦。
这年秋,朝廷简文帝举贤良,四明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梁山伯推举上去。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马前来报喜:奉诏,梁山伯出任鄞县令。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到任后,治理三江,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鄞城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视姚江大潮水位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临终嘱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时祝英台若嫁到西马家,这里也是航船必经之处,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灵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催着成亲,祝英台难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轿,在渡口换乘大船,朝姚江撑来。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英台侍女银心眼尖,发现岸旁有座新坟,觉得事出有因,借问船老大:“请问,这是谁家墓冢?”船老大熟门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迹,就回答说:“梁县令山伯英灵在上。”银心悄悄告知英台。英台一听,不管一身红装,就对媒人说:“我要上岸祭梁兄。”媒人不敢作主,转告新郎马文才。马文才感到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就哄着祝英台说:“娘子,今天是咱们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英台一腔激情,无法控制,对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图报答,打定主意,生不成双,死也要同坟。于是厉声对马文才说:“如不答应,我即投江自尽。”马文才一时被吓慌了,再加风浪越来越大,也想避避风,就连忙答应,命船老大将船靠岸。英台脱下嫁装,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银心搀扶,直奔梁山伯坟前。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响,梁山伯墓顶裂成两半,英台纵身一跳,跃进坟内。银心连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中间留下一道裂缝。银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飞上天去。
马文才见状,立即从船上跳下来,带着家丁轿夫赶来,见英台入墓无影,急得满脸通红,命家丁动手掘墓。不料,墓旁窜出两条大蛇,碧眼白颈,张开大口吐着毒舌,“丝丝”作响。马文才和家丁大惊失色,掉头就逃,争先恐后跳进船舱,叫船老大快快摇回西廊头马家。
即刻,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上空,一对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顶自由自在地飞舞,当地人们传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化身。
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千百年来鄞县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
从此,宁波一带世世代代传颂着这一奇妙动人的故事。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英台妹。在吗”
“在,有甚么事。”
“那个,这个,我想......想,请请请,你吃吃吃顿饭。中不?”
“不会又是胡辣汤吧?”
“不是,我现在发财了,一个月10W。”
“好呀,去青明吧。”
“不行,那么垃圾的地方你也去,去蓝天吧。”
“哇,好呀。现在吗。”
“是。对了你在你家门口等我。”
“OK。88。”
“88。”
祝英台家门口......
“英台妹,上车吧。”
“好。”
酒店里......
“服务员,点菜。”
“先生给你菜单。”
“你让对面的小姐点吧。”
“小姐,你要甚么?”
“我要研究研究。”
“英台别看了。”
“服务员,一样点一份。
“好。”
十分钟后......
“先生菜齐了。”
“哦。”
“英台,吃呀。”
“你点那么多菜。会浪费的。”
“谢英台妹的教导”
“不用。”
不一会......
“我饱了。”
“那走吧。”
“那饭呢?”
“给马文才吧。”
“马文才?”
“是我们家的一条狗。”
祝英台噗嗤一声笑了。
“英台妹你笑的样子好可爱。”
“讨厌。”
“走吧和我一起去KTV吧。”
“好。”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有罗密欧与朱莉叶,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那样的凄美。梁山伯与祝英台虽为相爱,但因在父母的极力反对之下,他们终究没能够在一起,但他们能够生死相依,最终化为蝴蝶永不分离,但这种结局还是给了我们一种美的感受。而罗密欧与朱莉叶的爱情,却因源自于两者家族之间的恩怨而无法在一起,最后还导致了双双殉情自杀的结局。
再说说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与现实生活中的顺治帝与董鄂妃。众所皆知,牛郎与织女早已结为了夫妻,并且养育了一儿一女,但织女终究是神仙,她不该,更不能与身为凡人的牛郎相恋,因此他们便受到了王母娘娘的百般阻挠,但因他们之间那股浓烈的爱打动了王母,王母则答应于每年的七月七日允许两人于银河上的鹊桥相会,时间虽为短暂,但两人能够相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早清的顺治帝一生钟爱董鄂妃,但董鄂妃后来身染恶疾,最终死于非命,酿成了两人阴阳相隔的悲剧,也致使顺治帝看破红尘,放弃了大清江山,甘愿至五台山出家,从此当上一辈子的和尚……
四个来自于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故事,却同样地诉说了人世间那可遇而不可求的真爱。而着四个故事也同样告诉了我们,爱情,它并不只代表着普通男女情爱的意思,而更深一层的,它是一种超越了生死,令人无所畏惧的力量。它是那样的坚强,而又是那样的温柔。而那种力量却不是人人都会拥有的。
而对于我们青少年儿童来说,爱情就像是那些酸涩,未长熟的青苹果,它的外表是那样的漂亮,那样地吸引人,令人一见倾心。而当你亲自尝到这口青苹果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这有着绚丽外表的苹果却是如此的酸涩。
有的人会问,那这外表绚丽的苹果何时才会真正的变红,合适才会变甜呢?长大!等到我们能够分辨是非黑白的时候,等到我们有独立自理能力的时候,这青苹果也就长成熟了。当道那时候,就让我们一起摘下这甜美的红苹果,尽情地品尝它所带给我们温暖的幸福人生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叮咚,叮,叮咚——”美妙的珠圆玉润的音符在考场中回荡,经典的旋律《梁山伯与祝英台》像轻柔的羽毛撩拨着人们的心脏。灿灿的阳光射进窗口,琴声在阳光里回旋着,时而婉转悠扬,时而平静舒缓,时而高亢激动,而正在弹奏的我,早已沉醉其中。
这场比赛,我是第一名,对手则是那群和我一起学琴的哥哥姐姐们。而这,都要归功于那一次令我刻骨铭心的,陪伴了我四年的失败。
我从三岁起开始学钢琴,至今已有十年有余,我的钢琴老师姓鲁,她经常时不时地搞一场小比赛,小小的我很好强,于是便极用心的练习,希望能有一个好成绩。“苦心人,天不负。”由于我的刻苦,每一次比赛,我都是第一名。
终于,在师兄学姐们羡慕的眼神中,老师不时的表扬中,父母满意的微笑中,以及那傲人的成绩中骄傲起来了。我不再刻苦用心的练习,不再与同学、老师讨论歌曲的感情,对同学好心的提醒,也都不放在心上了。后来的几次比赛,我都侥幸的保持着我的“不败纪录”,不知悔改的我,更加的骄傲与自满。直到,遭遇那场惨痛的失败。
那一场比赛的曲目是《水边的阿迪丽娜》,我只仅仅应付作业式的看过两遍,连谱子都不熟悉,更别提什么感情了。那天在考场里我把这首以优美动听而著称于世的曲子弹得生涩无比、错误百出。鲁老师紧紧地皱起了眉头,我的心里更加紧张、焦躁,按下琴键的手指都忍不住颤抖了起来。“停!”评委的声音响起,我顾不得拿乐谱,逃也似地奔出考场……
果不其然,一向名列前茅的我,只得了第十名,我含着眼泪愤愤地把奖品——一只毛茸茸的玩具小狗摔在地上。妈妈把它捡了起来,轻轻地抖了抖它身上的尘土,收进了包里。回家后,妈妈把它放在了琴上,伴随着的,还有妈妈那意味深长的目光。刹那间,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为什么人人都说:成功,是用汗水换来的。从那以后,这只小狗就一直注视着我,见证着我与钢琴一起走过的历程,见证着我的努力,我的付出。
走出考场,金色的阳光暖暖地,一下子包围住了我,让我倍感心旷神怡。现在,我又重新攀登上了成功的巅峰,继续书写着我的不败纪录。
感谢那次失败,因为就是那一次的失败让我成长。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的经历,对《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希望对大家写《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