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作文 作文的得分点文案

2019-03-08 中考作文 类别:其他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作文 作文的得分点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作文  作文的得分点文案

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作文 作文的得分点文案:

满分点:(1)构思新奇巧妙,主旨鲜明深刻。(2)想象丰富而合理,语言流畅生动,堪称是一篇难得的中考美文佳作。
(二)掌声又想起来
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开头设置悬念,又紧扣题目点“掌声”,激发读者兴趣,提引下文。)
一星期前,省里要举行化学竞赛,我的成绩还算好,于是抱着一拼的心态报了名。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之后,我参加了初赛的考试,题目并不算难,我做起来得心应手,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兴奋地等着成绩的公布,等着自豪地走上讲台去拿获奖证书。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天后,我得到了“内部消息”——我考了第一名,天啊!怎一个“乐”了得!(初赛获胜,一切似乎都那么顺理成章,自然要“乐”不自胜了。)
我得回家请功,让爸妈好好奖励他们的宝贝女儿。可是,当我准备推门而入的一刹那,我立刻呆住了——“唉,老师,我家丫头这回的竞赛可多亏了您帮忙啊,成绩下来了,第一名,真是不错,这次得得好好感谢您啊……”这分明是爸爸的声音。难道……我的成绩……,我不愿再往下想。可是他们怎么可以瞒着我这样做,我无法接受这样的虚荣,我情愿不曾拥有。(出人意料,原来“第一”有假。情节突现波澜,也照应了开头。)
我讨厌他们的虚伪,我下决心要努力,要让他们看到,下一轮的复赛,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一样可以考得很好。(知耻而发愤,难能可贵。)
在这样坚定的信念下,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样可以打败对手,取得预期的成功。
这段时间里,我宁愿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宁愿放弃满心喜爱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宁愿为那本限量出版的资料顶着烈日跑遍大街小巷……(在朴素的信念与行为中,充分展示了作者可贵的真、善、美的思想品质,更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我又一次坐在考场上,更加充满信心地应战,最终取得了回家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我又一次站在讲台上,捧着鲜红的获奖证书,昂着头,自豪地接受了那又一次响起的掌声。(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的结局水到渠成。结尾再次回应标题和开头,同样的掌声,却有着不一样的内涵,耐人寻味。)

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作文 作文的得分点文案:

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通过这一篇《忧伤的周末》可以看出,在小作者的心中,不仅装盛着书本和学校,而更多的是不尽的童真和亲情。
本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一是语言简洁流畅,节奏明快。通篇几乎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绝少用形容词,节奏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这样使文章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巧妙地拓展了生活空间,既有学校生活的描写,又有家庭生活的叙述,还有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是刻画入微,真实细腻。如文中对奶奶的描写:“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满头白发”,写出了奶奶质朴、慈祥、苍老的特点。此外,文中对作者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细致入微。
三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文章明写“我”回奶奶家的所见所闻所感,暗写“我”学习负担之重以及对亲情、童真的回忆与渴望。首尾自然巧妙的呼应,行文过程中有意而又自然的点题,都令文章小巧精致而又活泼灵动,结尾抒发作者“惆怅、失落、忧伤”的心情更是点睛之笔。

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作文 作文的得分点文案:

深冬的风从耳畔边低语而过,带走了那仅有的一丝温度,望向天空,隐约能够看见点点星光,皎洁的月光洒落在身上。
吃完晚饭,回房稍作梳理,便乘上车上了路,去观看《印象·刘三姐》。我向来讨厌看露天的大型表演,认为仅仅浪费时间,可还是在妈妈的“苦口婆心”下答应了。十分钟不到便来到了演出现场中国漓江山水剧场。从外向内,看到的仅仅一片漆黑,走入大门后,漫步夜间的小路上,路的两旁似有翠竹挺立,暗淡的灯光映在竹身,仿佛有置身于梦幻之中。细看竹林中又有玉兰夹杂在其中。我们闻着清幽的玉兰花香,一步步走近了露天观众席,一路前后游客不语,似乎是沉浸在了这份宁静的夜间小路上了,心中便对这演出起了些许期待。
纷纷坠叶香飘砌。夜寂静,寒声碎。
剧初,船头唱歌的姑娘形成了作序的山水传说,江水两岸接的人儿此唱彼和,仿佛在诉说着那唱歌的精灵——刘三姐的诞生。接下来以年轻男女举着火把的对歌作引,引出湖面上点点渔火,渔民们拉起红绸,持续上下摆动形成了如火一般的热情。场景转换,突然在江的对岸岸边照射出绿光,大人小孩进进出出一个有些破烂的茅草屋,虽不奢华,但有家人在,便是温暖的家。
水面上的渔火突然慢慢汇聚,又突然散开,形成一个圈,圈的中央一个月牙形的舞台亮了起来,上边的舞女翩翩起舞,犹如月中仙子一般,一旁又划来了竹林和木楼,这些都化成了音符,歌唱着那首“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心微动,歌词虽然平凡,曲调虽然单一,却唱出两人相许相伴一生的约定。
渔火逐步围在了一起,形成一个泛出橙的灯光诠释了渔民们对自由生活的想法。最后以众多姑娘穿着闪着银光的服装围成巨大的半圆,闪动的银光绘成了一场壮丽的银色盛典。剧终,渔火愈发遥远,灯光也逐步熄灭,构成了尾声——天地颂唱。刘三姐逐步远去,但她的歌却仍在天地间回荡,久久不息。
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皎洁的月光洒在身上,虽身冷,心却热。这是这次桂林之行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站在阳台上,望着天上的明月,不免开始沉入了那如梦般的故事,亦或是沉入了那如故事般的梦。梦中有那山,那水,那歌,那人以及那别样的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种种场景无不是在叙述漓江的村民对于刘三姐的怀念,仅仅村民们是以满腔的热情以及朴实无华的表演的形式来体现给世人,来延续她的传奇。这是一种爱,一种朴实无华的爱,一种对那如精灵般在那山水间唱歌的亲人的爱,也一种难以在城市中遇见的爱。

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作文 作文的得分点文案:

以心传递
微雨江南,独自漫步在冗长的雨巷,袅袅茶香沿着墨色古道悄悄绽放,慢慢漾开,与流水一起潺潺了我悠长的情思,静静地以心传递我以一份墨色的感怀。
临窗而坐,望着连绵的雨线划过狭长的窄巷。一颗烦闷孤寂的心却无处安放,点上一杯“杭白菊”,喑哑的声音如刀鞘中抽出的寒冷使我不禁一阵寒冷,老人自黑暗中走出,穿着烟灰色的对襟褂子低头取茶叶。我不由得背过脸去,亦不去理会,只是静望窗外。
老人端着茶具徐徐走来,将其铺陈开来,红木制成的木勺舀上茶叶放进盖碗,用沸水浸过,水汽携带茶香袅袅上升。我一时来了兴趣,微微侧目,凝望。几片茶叶在碧绿澄澈的液体中舒展,旋转,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间,芽影水光,交相辉映,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眸色深柔,一时心中漾起了丝丝缕缕温暖,老人郑重的神情,不苟的神色仿佛也一丝丝地融化在这茶香中,静静传递。
我凝眸深思,老人见此不禁问道:“孩子,你可懂茶?”我摇摇头。“这杭白菊,其浓淡、深浅、甘苦皆有所讲究,”我若有所思。“但更重要的是茶者凝心聚神,将心中的澄澈、温暖融入这香茗,以心传递心中的淡泊宁静啊!”我的心中一时涌起万般的感喟。
看惯了尘世中人们对名利无休止的追逐,老人的淡然与超脱将我心中的阴霾驱散,以心传递于我一份宁静,茶叶起落浮沉,茶香这才浸润了整间屋子。茶香中,一颗浮躁之心也渐渐平静,返璞归真。我举杯啜饮,茶虽凉,而意犹存。仿佛绵长的岁月在不经意间被小心埋葬,却又露出了最纯的真意。心中的感怀有茶香交融,仿佛心底的那一尺情愫被阳光划开——暖暖的感觉。
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失掉了颜色,有的只是老人和他的茶。老人叹念:“须忘人间之灼色,品茶中之空明,惟万籁之俱寂,方能在茶香中品味茶之醇和甘香!”窗外的雨线划过狭窄的幽巷,荒芜了城市的道路,江南氤氲的暮色小心阻挡着市廛的红尘,老人以心传递的宁静与超脱让我邂逅一份别样的温情。
正所谓: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老人以心传递的宁静洗涤了我心中之浮躁,于是踽踽独行,无畏前行,正如那淡茶,温暖却不外露,香满人心,足矣。
得分点:
这篇颇有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味道。一颗烦闷孤寂之心,如何变得宁静、淡定,抑或温暖?开头近似特写镜头很有诗意,更吸引人阅读。在微雨的江南,在袅袅茶香的茶馆,一位“穿着烟灰色的对襟褂子”的老者,在其泡茶、煮茶、谈茶的言谈举止中,以心传递着茶道,茶文化。最后,茶香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与宁静和超脱邂逅,温暖满怀,香满人心。作者的语言老成,饱含感情,充满哲理,人物语言如“这白菊,其浓淡、深浅、甘苦皆有所讲究,”等符合人物身份和年龄特征。结尾引用名言“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点题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读来给人以大气、厚重之感。
有那样一抹色彩
黎明咬破了夜的唇,将一抹红晕留在天际。我静坐在落地窗前,阳光顺着栀子花倾泻下来,此景仿佛掷于湖上的一颗石子,往事又如春水般悠悠荡开……
那是一次火车旅行。同一车厢的,是一位50多岁的老人。他身穿一件白色的衬衫,皮肤黝黑,满脸沧桑。我刻意地保持着和他的距离。
一束康乃馨
坐累了,我走出厢门,来到过道上。窗外高大挺拔的白桦树快速地飞向身后,嶙峋的大山迎面扑来。火车进入了一个隧道,我感到了丝丝凉意,于是转身回去。
一进车厢,一阵淡雅的清香飘来,沁人心脾。再看我的床铺,被子被收拾得整整齐齐,上面竟然还摆放着三朵白色的栀子花,我惊讶极了。看到我,他脸上掠过一丝不安,然后又恢复了憨厚的笑:“小兄弟,我看你才上初中吧,跟我孙子差不多大,我就帮你把床铺收拾了一下,还行吧?噢,花儿,是我家里长的,我带来一些送给我的女儿。顺便给你放了几支。”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温和地照在车厢内,温馨而静谧。
我的心底似乎沉淀了一抹白色,淡淡的。
画眉的歌声
午饭后,火车临时停靠一个小镇,车厢很安静。突然,扑楞楞,一只画眉鸟,楞头楞脑地撞进了车厢。它睁着圆圆的小眼睛,东张西望,恐惧地看着车厢里的一切。对门的小男孩立刻来了兴趣。“爸爸,我要画眉!我要画眉!”老人从床上坐起来,对小男孩说:“鸟儿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我给你一捧栀子花,你把鸟儿放了吧”。这时,男孩的爸爸已经把鸟抓在手里了,听了老人的话,他若有所悟,把鸟人递给了老人,老人伸出他那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地将画眉捧在手心:“小雀儿,不要怕,我来帮你。”说完,他再把手慢慢地伸向了窗外:“去吧,小家伙。”他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花。
小画眉仿佛听懂了老人的话,“叽”的一声,飞起了,站在远处梅花的枝头浅唱。
我心底的那抹白色,在小男孩的手中轻轻摇曳,葳蕤生光。
飘香的大饼
到站了,站台旁,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跪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行人,有气无力地央求着行人:“行行好,行行好吧!”“一定又是骗钱的!”我心里暗暗地说。忽然,我看到我同车厢的老人走上前去,一会儿看看乞丐,一会儿看看自己的行李,终于,他蹲下身子,从行李袋里掏出了一只大饼,撕下一大半递给了乞丐。乞丐抬起头,盯着老人的衬衫,眼角湿润了,哽咽着对老人说:“谢谢您!”老人转身一笑:“饿了吧,赶快吃,我这还有一半呢!”说完,还放了两朵栀子花在乞丐的手上。
说完,老人拎起地上的包,一手拿着大饼,边吃边走,消失在月台的人流中。
我心底的那抹白色,瞬间怒放,芬芳四溢……
记忆,如搁置在墙角的一坛老酒,浓厚的酒香,渐渐为遗忘所吞噬。而老人的音容笑貌却仍清晰地映在脑海中,忘不了他的花,忘不了那一抹淡淡的白色……
得分点:
这篇习作以“心底的那抹白色”为线索,串起了有关老大爷的三件事:老大爷送花给我,老大爷用花换鸟,老大爷送大饼和花给乞丐,而老大爷的形象便在这些事情叙述中逐步丰满起来。三个小标题,新颖别致,让读者对所用素材一目了然。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没有满足于扣题即可,而是在每一次的叙事之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对那一抹色彩,对老人情感的变化过程,自然贴切,那份真挚的感情流淌其间,颇有一定的感人力量。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睡吧,睡吧,亲爱的小宝贝”脑海中又浮现了外婆哄我睡觉的场景:她一边唱着《宝贝睡吧》一手轻轻擦去我头顶的汗水。一会儿又轻轻拍打着我的脊背。
此时的我早已进入梦乡,殊不知有“一颗”晶莹的泪珠落在我的手背上……
我打小就住在外婆家,所以外婆也算得上是我“儿时的伴侣”吧!
“外孙女儿啊!去帮我把客厅里的大花篮给我拿过来。”“好嘞!”我把大花篮提出来时,外婆早已站到了树上。头顶的太阳可真大。“不愧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我心里美滋滋地看着外婆摘果子。
只见外婆左踩一段树枝,右踩一段树枝就爬上了大树顶上。那儿的李子可真多:各种奇形怪状的,又大又红嫩的李子馋着我直流口水。
“外婆快点摘!”
外婆的手快速地“舞动”着,有种“快刀斩乱麻”的形式,令人眼花缭乱。不一会儿,外婆的衣兜里,手上就满是李子。她往下一抛,就全进了篮子里。“外婆好厉害啊!”我在心头里称赞。
忙活了一下午的外婆却要把李子送给邻里。我就不开心了:“我就吃这么点,别的你都送给他们吃,你也是白忙活了,”
“怎么叫白忙活了!我们要以劳动为乐,分享为乐,人就不能够自私自利,当你把你劳动的果实分享给别人时候,你会比自己一个人吃更快乐”
我愣了,感觉外婆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平日里温柔的她,为何刚才那么严厉?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外婆送别人李子后被夸奖时脸上泛起的红晕。
外婆没有进过校园。可她肚子里却藏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什么《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啊,把我听得如痴如醉。
渐渐长大,我迷上了书。外婆家也不是很富裕,可我问她买书,她可是大方,而且总“叮嘱”我多买几本。
可有一次,我十分想吃冰棍,又没钱。于是就骗外婆用钱买书。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撒谎,也是最后一次。
还记得当时我心里那难受得啊……
“你买的书呢?”
“……”
当外婆得知了真相,并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她看起来很伤心,可表情又很严肃,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啊,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啊!”说完摸了摸我的头。
当时,我泪如雨下,心里五味杂陈。
虽然现在的我不能天天依偎在外婆的怀里。只能用电话线传播彼此的思念,但外婆用她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一辈子。
在学校学到的是知识,学杂了,可以重新在学,外婆所影响我的,是做人之道,学杂了,就是一辈子的事!
得分点:
文章开头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夺人眼球,然后自然引出“儿时的伴侣”外婆。文章的三大影响详略得当,外婆以劳动为乐,乐于分享,这一影响中,运用大量地动作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淳朴,善良的外婆。而外婆尽管没什么文化,却一次又一次地影响着“我”,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成为一个诚实,爱读书,乐于分享的人。文章最后一段议论,开华主题,以学校与外婆不同的教学之道做对比,也点明了“我”对外婆的怀念和感觉。整篇文章以平凡的生活小事,向我们展现了那个影响了“我”的人,真情流露,也同时让我们不禁为外婆的精神点赞。作文语言有文采。在文中,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和形容词,会使作文中的“外婆”和“我”形象美起来、凸现出来;文章多次引用歌词、俗语,不仅作文使文辞优美,还增强了作文的文化底蕴;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文中的人物语言描写栩栩如生,个性化,口语化,丰富了人物形象。
写作文的故事
每次与你相遇都好幸运,我们在一起总会记录下最美的故事。——题记
时光斑白了你的发,皱纹布满了你的脸,家务压弯了你的背。可是,你总会微笑着向我走来,张开双臂,把我搂入你的温暖怀抱……
在作文里您总会以主角的形象出现,在生命中您也是我的导师,因为我们在一起点点滴滴都是温暖、感动——我亲爱的姥姥。我在心里写我们的故事。
水汽氤氲望着姥姥的脸,她在用小火煮着一小锅粽子,特地从乡下赶来的她只为我中考求个“高粽”。把锅盖掀起一小缝,淡淡粽香扑鼻而来,我又想起了儿时的往事……初夏的水渐渐涨起来,又到了那个粽叶飘香的季节。“姥姥,姥姥,我要包粽子!”那碧绿的苇叶对我是极大的诱惑,姥姥停下手里的活儿耐心地教我,可那时我总会心浮气躁,玩到一半便撒手不管,姥姥并不责备,乐呵呵地替我收拾残局……那便是我粘在你身旁的时光,一段回忆起来总会快乐又忧伤金色岁月。
我那时是被您硬从妈妈手里抢过来的……因为妈妈疏忽,我又调皮,不小心被热水烫伤了。您便“不信任”妈妈,拉着我的小手来到了乡下。好多那时发生的事都忘了,但是每晚给我上药,双手握住我的小手,轻轻地吹着伤口,仔细地看着我,怕抓伤了伤口,一直到很晚很晚。这些经历,我这辈子都难忘,虽是轻描淡写,可已勾勒出那充满爱的故事……
转眼间,我已经离开了她的“巢”,回到城市求学。可是温暖的故事还在继续:过端午节时她会给我缝香包,在寒冷的冬天给我邮来她亲手织的围巾、手套,还有她赶制的那厚的不能再厚的棉裤……她在信上总说常回家,多吃点,多穿点儿……我会笑着回复:姥姥,您就放心吧!心里总是暖暖的。呀,忽然想起不对,她一趟运费已经足够买很多的香包……姥姥怎么不会算账?
曾看过一个帖子“我要回1999年了,再见!”下面评论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十分感人,“请你找到那时的我,告诉我,姥姥第二年就会开始渐忘,让我多陪陪她。”我哭了,姥姥,我想陪在您身边,我们多谱写或是温暖或是快乐的故事!作我作文中的主角!
得分点:
随着回忆,姥姥走进作文中,走入我们的视野。姥姥的耐心,呵护,惦念,像洋葱一样层层剥开,于是被包裹的内芯——爱,终于呈现出来。亲情,是常见的写作素材;细节,则是情感的依托。端午的粽子,香包,包粽子,煮粽子,点点滴滴汇聚一起,快乐与感伤,铭记与思念,祖孙间的这份浓浓的情感如泉水一般清澈而宁静,缓缓流入我们的心田。
沉淀
浓郁的墨香氤氲开来,往日飘浮不定的心终于可以沉静地停泊了。我清醒地知道,那份从未有过的沉淀,正是她给予我的最真挚的爱。——题记
“浮躁”似乎永远是我的标签。
直到有一天,她为我亲手摘下。
她是我的语文老师,两叶柳眉下是一双充满神韵的丹凤眼。据说,她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她总是微微笑着,那温润的笑似乎能磨平每个调皮学生的棱角,悄无声息。然而,我却依旧被叫她到办公室,挨剋。
“你看看,都多少次了,哪次小测你能把不该错的题都做对?!”她的声音里夹杂着鲜明的怒气,还有一丝微妙的情感,“老师知道你的水平!可是,一个人若总心甘情愿做‘浮躁’的俘虏,是办不成大事的……”她轻叹了一口气,垂下眼帘。
那种死一般的寂静如海啸般猝不及防地袭来。我有些慌乱,眼角变得黏腻,手心也在冒汗。
“跟我来一趟!”她突然发话,还拉住了我的手。一种叫“温暖”的温度,顿时传遍我的全身。
推开书法教室的门,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她不紧不慢地在桌上铺好毛毡,用镇纸将宣纸压好,在砚台里倒了一小湾墨汁,示意我过来。她握住我的手,用毛笔轻轻蘸了几下墨,便开始写起了古诗。墨色从笔尖晕开,在宣纸上染出好看的字形,我渐渐沉浸于我以前从未感兴趣的书法艺术中。她松开了手,我有些不大适应。
“慢慢来,静下心。”她柔声说道。我深呼了几口气,模仿着她刚才的手法,在柔软的宣纸上用纤细的笔尖缓缓划着每一笔,指肚也因为捏笔杆捏得太紧而变得青白……
依旧是静。微风穿过窗纱,如绫纱般轻软拂面,宣纸的一角被风稍稍撩起。我用手摩挲着翘起的宣纸,忽而发现自己已写了大半面了,字迹也从歪趔逐渐变得方正。我抬眼望她,她不语,只是示意我继续写。
又执起笔,我却多了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是一朵原本飘忽不定的蒲公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沃土。我的心,不再似从前那样漂浮在缥缈的空中,而是回到了本属于它的胸膛,正铿锵有力地跳动着。心,第一次沉了下去。
空气似乎变得甜蜜,使人忍不住想要多吸几口。笔杆轻轻摆动,在纸上摆出了漂亮的字迹。一张一翕间,整张宣纸都用完了。
“老师就是想告诉你,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不只是书法,人生亦是。”她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我心悦诚服,郑重地点点头。
走出书法教室,我心中多了一份美丽的沉淀。我想,是浓郁的墨香,驱除了我内心的浮躁。我更深深地懂得,这份沉淀亦是一位老师给予学生最真挚的爱。
得分点:
一是景物渲染很动人。文中在描写自己的书法越写越好、心境越来越静的时候,极力写周围的静,并对微风做了点染,衬托了此时自己已渐入佳境的状态,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二是心理描写很感人。在故事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己的心理变化做了细腻的呈现,通过前后的对比,可见“我”由浮躁、恐慌逐渐沉静的心理历程,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就凸显了主题。三是以墨香为线巧点题。文章开篇,以“墨香”为题记,点明文章主旨;文中以“墨香”为点,使“我”收获新的体验;文末再用“墨香”来深化主题,让整个文章精致而隽美。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作文得分点完全满分作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