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老规矩作文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800字作文文案

2019-03-09 中考作文 类别:记叙文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老规矩作文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800字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老规矩作文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800字作文文案

老规矩作文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800字作文文案:

在生活中,老规矩处处都有,这些老规矩是长辈、祖先辛苦的结晶。
在家里,饭桌上的老规矩可真多:吃饭时不能将筷子插在饭里;不能用筷子敲碗和盘子;嘴不能发出声音……就连坐着也有规矩:不能大敞开腿;不能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
在别人家里,不能乱动别人的东西,更不能拿;不能不经过别人允许上别人的床……
节日里,老规矩更是遍布生活。当家人聚在一起,永远都是长辈先坐下;长辈帮忙夹的菜一定要吃,这是对长辈的尊重;椅子高的给长辈坐,低的晚辈坐,这已是一种文表礼仪……
老规矩的背后总是一个故事,过年要吃饺子的背后故事还是第一次听到:大年三十这天,正是“交子”,与子时重逢,饺子这个美味的食物,来源于”交子”这两个字。过年每次放鞭炮,都少不了我。但为什么要放鞭炮?终于在一次我读课外书,揭开了这个谜:每当大年三十,“年”这个野兽总出来杀人,人们发现“年”不吃穿红褂的小孩,所以认为“年”害怕红色,后来还发现它害怕响声。于是每到了过年,家家户户贴上红纸,在街上敲锣打鼓。后来有了火药,人们发现火药放在竹子里点燃后能发出巨响,渐渐地,竹子变成红纸,也就成了现在的鞭炮;贴的红纸便变成了对子。
老规矩是祖先的结晶,它约束着人们的坏习惯,引导人们向文明发展。

老规矩作文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800字作文文案:

老规矩的去留
当我们吃完早饭,急匆匆地跑出门外时,可曾想起,在几十年前的北京,年轻人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当我们被一则故事逗得哈哈大笑时,又可曾记起,在几百年的历史上,老北京都有“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的规矩?自古以来,这些规矩影响了一代代北京人的生活。那些曾经如此深入人心的老规矩,为何渐渐地在我们的记忆里被岁月风化、蚕食呢?
老规矩被淡忘,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时代的变迁使老规矩再也不适合我们的生活。——不妨改成“岁月荏苒,时代的车轮正滚滚向前,不舍昼夜;年迈、蹒跚的老规矩在后面奋力地追赶,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罢了。”现在的时代特点与百年前的截然不同——当今的社会具有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特点,人们迫于生计,越来越习惯于起早贪黑的生活。在早上出门时,如果为了遵守老规矩而去打扰正在休息的长辈,恐怕是连恪守了一辈子老规矩的人也不会认同的。另外,现在的人们更加追求的是一种开放性的社会,人们不应当局限于自己周围的事情,而是应当打破“不要管闲事”的规矩,多多关注时事,拓宽视野。由此以来,老规矩不需要全盘推翻,更需要的是让老规矩与时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适应我们的时代,适应我们的社会。
第二,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人们越来越觉得,老规矩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束缚,并且越来越想挣脱这种束缚。当然,有些老规矩是值得保留的,例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良好的自我形象,但例如“二十四孝”、“守孝三年”等规矩则是过时的,是对人们的思想的禁锢,是应当舍弃与改进的。所以,老规矩是一把双刃剑。它包含了对中华传统礼仪的恪守,但也充斥着封建主义制度留下的糟粕。我们应当有一双雪亮的眼睛,能够分辨出需要保留的规矩,拒绝无需保留的规矩。
不仅对于老规矩,对于其它许多事也是一样。不要一昧接受,更不要全盘否决。我们要学会思考,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念,在人生的光明大道上越走越远,而不是被蒙蔽了双眼,误入歧途。

老规矩作文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800字作文文案:

老规矩不朽
北京的这些老规矩,也是中国人的老规矩。重新审视这些老规矩,感到很亲切。这些朴素的话语,犹如一位长辈在耳边谆谆教导。它要求做人律己正派,谦恭有礼,忠厚传世,勤俭持家,为他人着想,这是一个民族风尚在道德领域的精炼概括,是百姓自我教育的人生信条。
老规矩历史悠久,传承了几年,是儒家思想在百姓当中的另一种体现。读书人读《论语》《孟子》《弟子规》等,老百姓读书少,但受教育的内容是一样的。老规矩说“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弟子规》说“路遇长,疾趋揖”;老规矩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弟子规》说“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老规矩说“忠厚传世”,《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规矩说“勤俭持家”,《训俭示康》说“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老规矩是儒家思想在老百姓心中烙下的印记,处处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事。
老规矩是日常百姓安身立命的总则,是一种自我教育的经典语录,规定具体而细致。百姓读书不多或者没有读过书,但是这些老规矩口耳相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老百姓用它教育自己,也用它教育子女,规范后代的思想道德行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矩,才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勤俭、忠厚、礼让、仁义的优秀品格,才出现了诸多的忠臣孝子、良将勇士。
老规矩不老,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是历史垃圾,而是和《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一样,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继承弘扬其中的优良传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些人自私卑劣,有些人贪污腐败,有些人妄自尊大,有些人浑浑噩噩,有些人一掷千金??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极大改善,而道德水平却不断下滑。老规矩在这些人眼里是陈旧的、过时的,殊不知这些老规矩是拯救他们心灵疾病的良方。
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家风是什么”栏目,许多人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信待人”,“做人要朴实一点,厚道一点,要实在一些”。这些对家风的解释,其实就是对老规矩的最好注解。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老规矩也能堪当大任。
老规矩不朽!
别让“老规矩”止于热议
北京过去渗透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老规矩”,是衣食住行,包罗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细节到“牙齿”的规矩看似烦琐,动静之间的确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甚至“温良恭俭让”展现得恰到好处。所以我认为,这些杂着“京腔儿”的老规矩应重新回到胡同弄堂里人们的生活中,并应借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风范带回中华大地。
时代飞速的发展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同时也瓦解侵蚀着我们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社会的进步加速了“西化”,久而久之,则演变成了中华子女抛弃这些“古老”“厚重”礼节的“借口”。北京老规矩的褪色也不过是其中之一。曾在电视里看到节目中的老外品尝中国美食时“作揖”“敬酒”“轻拿碗筷”“细品菜肴”,这曾经是家家户户一日三次上演的画面。台下的中国观众却为老外的这一系列“动作”感到惊讶,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烈的新鲜感,甚至带着一丝“不解”。我甚至
能想象得到电视机前某一户人家,渴望让自家小孩“也守点规矩”的父母指着电视机里黄发蓝眼的外国人说道:“你看看人家。”想来是讽刺得很。
除此之外,比“现代化”更加速瓦解着传统文化的,是国人自身“崇洋媚外”的心理,而这心理背后,则是现代中国人内心的不自信造就的。自鸦片战争轰开国门后,中国人的崇洋媚外至今又延续了一百年。这固然曾为我们带来了民主的政治,富裕的经济,却也使我们落下了“后遗症”,将对本应视之如珍宝的传统文化弃之如敝履。唯有见到老外们争先恐后地学中菜、穿唐装,高吟《论语》,国人才再度“寻根”,想着复原国学。说白了,我们还是跟在洋人的身后去认可他们所“认可”的事物。
所以,这一次发源于北京网友的北京老规矩,则是开启了国人由内而外“复兴传统文化”的新阶段,这些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的老规矩,就是最“接地气”的中华文化,托举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承于家家户户的碗筷之间。所以,别让“老规矩”只重回于微博界面中的图片文字里,在关闭界面后,却还是任凭小孩子把筷子杵在剩下的半碗米饭里拂袖而去。别让“老规矩”的回归止于热议,在七嘴八舌的评论过后,被下一个韩国明星的“热门话题”嚣闹着排挤到了脑后。热议过后,应有行动。从下一顿晚餐开始,从明天的出门回家开始,从这一代80后们的新生儿的摇篮里开始,让老规矩的回归在皇城根下,带着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一次漂亮的“逆袭”。
老北京中的“三味”
老北京有老规矩,老规矩有老味道。
在每一个北京的家庭中,这些老规矩时时刻刻地回响在孩子们的耳畔。这规矩中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一种对立身行事的提醒。可对每个孩子而言,老规矩就是他们成长的模具,让人温润光泽;而对每个大人而言,老规矩中的字字句句都有“三味”。
一是“情味”。老北京最讲情义,也最重感情,自然在教育中要透漏出人情练达。“做人要懂礼尚往来,不能太小气”“借了别人东西要知道还,知道感谢,再借才不难”,这些耳熟能详的话总提醒着我们心中要含情,做人才不“硬”。懂得尊重别人的感情,学会建立情感的纽带,一个人才活得从容不迫。整个北京城,就是在这份“情味”的笼罩下,显得温润,显得温暖,显得温情。
二是“礼味”。北京人很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明礼。“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做客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一切都是要构建“礼”的社会。长辈是亲人,该有的礼数不能少;外人再亲近,又不能由着性子不讲礼貌。这便是北京人,纵然有情,不可少礼。如果说情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那么礼便是这桥梁的根根基柱。有礼,社会方治,立身方正。孔子云“不知礼,无以立。”正是这个道理。
三是“德味”。一个人长大总要持家行事,老规矩中自然要求“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自然告诫“俭以养德”。人人都希望孩子能顶立门户,那么这从小的教育,就是注重对德行的培养。其实,这是经邦济世的大教育。一个人有德行,家便能顺;每个人有德行,国便能兴。
情味,礼味,德味,实质是有情,明礼,养德,这寄托着每一个北京家庭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也蕴藏着每一个华夏儿女对社会和谐、国家兴盛的深深祝福。
老规矩中的三味,是北京味,是人味。

老规矩作文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800字作文文案:

几千年来规矩就是所恪守的一种礼仪,也是一种习惯。尤其是规矩在中国的礼教中突显出了异样的光芒。
小时候,父母会循循善诱的教导我们一些基本的做人礼仪,而父母最先教我们的就是遵规守距,因为这是所有礼仪的基石,只有学好这项准则,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做人,做事,才能立身于社会。
我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周亚夫是汉朝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英勇善战,克敌无数。有一次,汉文帝要亲自去犒赏军队,汉文帝先到达驻扎在灞上荷荆门的军营,文帝一行直接骑马进入军营,将军和属下都骑马前来相迎。接着文帝到达细柳的军营,那你驻扎着周亚夫的军队,细柳军营的将士们都身披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一副严肃的样子。当文帝一行到营门前,细柳军营的守门将士却不让进门,最后文帝只好拿出符节,这才进入军营。可后来守门的将士又说:“将军有规定,在军营不可以策马奔驰。”文帝知道后却没有责怪之意,反倒满心欢喜的说:“大反能有如此将领,岂能不兴。”如此的一侧小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我想周亚夫的属下能如此的遵循法纪,也是平时养成的一种习惯吧。
马克。吐温曾说过:“你挣的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的好。你挣的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的很香。这儿的情景和人间一样,你得规规矩矩的挣得一样东西,然后才能接受它。我想有些东西我们不能用不规矩的手段去得到,而是应该老老实实的,不要逾越规矩这个做人的基本准则。
规矩即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礼仪。一种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而这种品质需要我们规规矩矩的去遵循它。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规矩》作文,希望在写《老规矩》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老规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