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古代作文 古代言情小说推荐文案

2019-03-09 中考作文 类别:其他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古代作文 古代言情小说推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代作文  古代言情小说推荐文案

古代作文 古代言情小说推荐文案:

古代诗歌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保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之四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之五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希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之八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之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之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之十二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之十三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之十五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之十六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目希〕。
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之十七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之十八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代诗歌

古代作文 古代言情小说推荐文案: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和知识点整理
一、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雨说》郑愁予【九年级上册P8】
2.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列子汤问》【九年级下册P180】
3.垂髫:也指童年。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八年级下册p163】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八年级上册P166】
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想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àn)兮。”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八年级下册P164】
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以“豆蔻年华”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八年级下册P164】
6.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八年级下册P164】
7.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八年级下册P164】
8.而立之年:30岁。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9.不惑之年:40岁。惑,迷惑,疑惑。
10.知命之年:50岁。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1.耳顺之年: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从心之年:70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七年级上册P53】
13.中岁:中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王维【八年级下册P221】
14.黄发:用来指老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八年级上册P166】
二、古代诗歌意象
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七上p190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七下p236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八下183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八下p222
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八下224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八下p225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P197
白居易《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P202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P124
2、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七下p237
3、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P39
4、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祯《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八下p218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八上p181
6、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愁别绪。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八上p222
7、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八下p225
8、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九上p221
9、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七上p190
10、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七上p83
11、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也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八下p208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九上p205
12、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经典诵读》P112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经典诵读》P93
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经典诵读》P23
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九上P203
13、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九上p181
14、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下183
15、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来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八下p179
16、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八上p218
17、莲花:借指君子,是纯洁、清高的象征。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八上p170
18、菊花:借菊花多抒发隐者幽士的超然洒脱、志士的坚贞高洁之品质。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八下p205
19、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八下p224
三、科举文化
1.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八下P181《过零丁洋》)
2.进学:进了县学。在科举时代,经过县一级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即成为县学学员。(九下P154《范进中举》)
3.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叫“乡试年”。(九下P155《范进中举》)
4.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考,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九下P155《范进中举》)
5.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九下P158《范进中举》)
6.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九下P158《范进中举》)
7.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推荐卷子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卷子的房考官为“房师”。(九下P163《范进中举》)
8.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指考试不及格。(八下P6《藤野先生》)
9.进学: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九下P23《孔乙己》)
10.殿试: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临殿廷主持。(八上P114《故宫博物院》)
四、戏曲文化
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七年级上册p83】
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出自七年级下册《社戏》p120】
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出自七年级下册《社戏》p121】
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出自七年级下册《社戏》p121】
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出自七年级下册《社戏》p121】
【七年级下册《戏曲大舞台》p152】
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出自九年级下册《变脸》P122】
祭祀
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做“赛会”。【出自七年级下册《社戏》p121】
大祭祀的值年:大祭祀,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值年,大家族分若干房,每年由各房轮流主持祭祀活动,轮到的叫“值年”。【出自九年级上册《故乡》p55】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出自七年级下册《社戏》p115】
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出自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p183】
五、对联文化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有以下几种基本特征:字数相等、字数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出自八年级下册214—215】
药王山: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烂柯山:数千年弈理根追石室,几十处仙踪源遡飞梁。
入洞天邀太君痛饮,来福地延大雄畅游
孔庙: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等。
古诗:《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古诗:《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3.【花朝节】时间:旧时阴历二月十二日,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八下P202)。
4.【春社日】时间:立春后,清明前。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九上p223)
古诗:《破阵子》【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5.【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两天。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传说是为纪念春秋介之推的。
6.【清明节】时间: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古诗:《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破阵子》【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7.【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8.【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
古诗:《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9.【重阳节】时间:九月初九。习俗:登高、插茱萸。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习俗:赏月。
古诗:《水调歌头》【宋】苏东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腊八节】时间:农历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习俗:喝腊八粥
七、二十四节气文化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天: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节选自八上《大自然的语言》p125.)
2、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节选自八上《大自然的语言》P128.)
3、你还记得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节选自八下《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P78.)
八、天干地支文化(仅限了解)
天干地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简称为“干支”。天干共有十个字数,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个字数,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常以干支相配的方法来记年,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戍、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
九、古代的称谓
(一)谦称
⑴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例: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陈太丘与友期》[七上P23]
⑵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例: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孙权劝学》[七下P108]
⑶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例:臣本布衣。——《出师表》[九上P200]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例: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晚生: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范进中举》[九上P163]
⑷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例:在下倒有一个主意。在下:对自己的谦称。——《范进中举》[九上P159]
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我小老:老年人对自己的谦称。——《范进中举》[九上P162]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二)尊称(敬称)
⑴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例: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陈太丘与友期》[七上P23]
⑵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七下P68]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九上P181]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九上P200]
⑶君对臣或对朋友的敬称是爱卿或卿。
例: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七下P108]
⑷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
例: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伤仲永》[七下P38]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九上P198]
⑸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
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七下P109]
⑹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相公、足下、夫子、先生等。
例: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湖心亭看雪》[八上P203]
然足下卜之鬼乎!足下:对于别人的敬称。——《陈涉世家》[九上P182]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九下P150]
愿借子杀之。——《公输》[九下P151]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P175]
⑺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例:佝偻丈人承蜩。——《敬业与乐业》[九上P25]
⑻对有世交的人的敬称。如:世先生、世兄弟
例: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中举》[九上P163]
⑼例: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高邻,对邻居的尊称。——《范进中举》[九上P158]
(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例:这厮不值得便骂人。这厮:对人轻蔑的称呼。——《智取生辰纲》[九上P136]
(四)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白丁、黔首、黎民、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例: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陋室铭》[八上P170]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九上P189]
2专称是某些约定俗成的称谓。如“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樵夫”是称呼砍柴的,“舟子”是称呼船夫。
例:舟子喃喃曰——《湖心亭看雪》[八上P203]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八下P175]
3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例:适庖官进鸡汤。“庖”指厨师。——《杨修之死》[九上P148]
十、书法文化

古代作文 古代言情小说推荐文案:

古代作文 古代言情小说推荐文案: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古代》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古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