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文案

2019-03-13 中考作文 类别:记叙文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清明那些事儿作文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文案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文案:

清明节到了,我们全家都去姑奶奶家扫墓。
每次到墓地,总会有鞭炮的响声,那声音震耳欲聋,空气中弥漫着白烟,好像工地现场一样。可这次例外,听姑奶奶说,今年墓地提倡文明祭扫,不允许放鞭炮了。墓地里安静而肃重,充满了对故人哀悼的气息。烧纸钱的人少了,墓碑前多了一束束白色或黄色的菊花。空气中少了呛人的“烟火气”,纸灰屑也少了很多,深深吸一口气,都是松树的清香味儿。我在墓前深深地鞠了几躬,表达我对太奶奶的思念与尊重。
祭扫完,我们来到姑奶奶家。她家的小院里有一只小白兔,浑身雪白,一对大耳朵毛绒绒的,红红的大眼睛,非常可爱。可它被禁锢在笼子。开始,我和弟弟把菜叶丢进笼子里喂它,后来,我和它慢慢混熟了,不忍它禁锢在笼子里。于是,我把笼子打开了。小兔子立刻探出头来,前脚搭在笼子上,后脚用力一蹬就跳了出来。我决定带着小兔子去“啃青”!
不知不觉,小兔子来到了路边的草地上,那儿仿佛是它的家。它以越野车地速度飞快的在草地上跑,边跑边吃草。我飞快地追着,可怎么追也追不上。我放出了大招,它绕弯路,我走直线;它跑跑停停,我专抄近道,就这样我还是追不上它。
我急坏了,生怕把小兔子弄丢。急中生智,我决定用菜叶把小兔子引诱回笼子!将计就计,我把笼子放置在大树下,把一片一片的青菜叶放在笼子周围,自己躲在树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慢慢地,小兔子顺着青菜叶靠近笼子,我既兴奋又紧张,小兔子刚踏进笼子,我立刻窜出来,把它抓住。压在我心中的一颗石头终于落下,小兔子不会跑丢了。
清明节祭扫,追念故人,踏青,赏花,还有抓兔子,妙趣多多,乐趣无穷。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文案:

每年的四月四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一天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很多习俗,如: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
还有一个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文案:

清明节最早是农耕节,当时还另外一个节日就是寒食节是纪念春秋时代的晋文公和贤臣介子推。当时在宫廷内发生了内乱,晋国太子的异母兄弟想除掉他,夺得皇帝之位。为了逃避被害,最后逃出宫中四处流浪,还带着最忠诚的臣子介子推等人。
就在某一日,在大山中太子和介子推等人迷路了,出现断食的程度,介子推毫无犹豫的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大家煮汤喝,暂解饥饿,太子等各位臣子都十分感动。这件事一直被晋国太子放在心里。19年后,重新回到晋国,成为了一国之君后。叫晋文公。当时很多帮助晋文公的臣子都进宫行赏了,可是却不见介子推来。
当介子推并不想去,更没想到介子推带着老母亲悄悄的回到了老家,隐居山中。晋文公心里很不舒服,就去山中邀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并不想回去受赏。最后晋文公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火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火势太大把介子推其老母亲都意外烧死了。
十分后悔的晋文公深表歉意,十分悲痛,决定把介子推其母亲埋在柳树下,称为“介山”,就在死的那天不许百姓烧火吃饭,只能是生冷食物,表示纪念介子推,定为“寒食节”。从此以后再介山的介子推坟上每到这一天就会有人按时去扫墓祭拜介子推。
于是这天寒食节又被定为扫墓,寒食节和清明节本来是属于二个节日的。到唐代的时候,二个节日很相近,就定为清明节和寒食节为同一天,于是在清明节当天就出现了扫墓的习惯。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 清明那些事儿作文二年级文案:

春秋时代,有人要杀害晋国国君的大儿子重耳。重耳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
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几天几夜找不到吃的东西。重耳坐在地上叹着气说:“我死了是小事,晋国的百姓又有谁会关心他们呢?”介子推一听这话,想到重耳在苦难中还不忘百姓,心中十分感动。他咬咬牙,偷偷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当重耳知道这件事时,感动得流着泪说:“你这样待我,我将来怎么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报答,只希望你将来作个好国君,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作了国君。他给当年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重耳,重耳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介子推早已带着老母亲躲进绵山里去了。
重耳带人搜山,没有找到介子推母子。有人出主意说:“从三面放火烧山,逼他们从没有火的一面逃出来。”重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下令烧山,但始终不见介子推走出绵山。大火熄灭以后,重耳才发现,他要报答的人,已经被烧死在一棵老柳树下了。
重耳非常后悔,他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的老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重耳带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身穿素服,登山致哀。重耳来到坟前,发现那棵柳树复活了。重耳望着这棵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他恭敬地折下一根柳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还把那棵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名为“清明节”。
从此,重耳始终怀念着介子推,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使老百姓们安居乐业。为此,寒食节、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过节之时,人们喜欢用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还把柳枝插在门前、沟边的泥土里。哪知这清明柳遇土就生根,插在哪里活在哪里,没几年,漫山遍野布满了柳荫初一作文:清明节的由来初一作文:清明节的由来。
直到现在,清明节戴柳插柳的风俗仍然在中国民间流行着。


结语:《清明那些事儿》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清明那些事儿》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明那些事儿》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