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读《三国演义》董卓作文 三国演义,董卓文案

2019-03-10 高一作文 类别:写人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三国演义》董卓作文 三国演义,董卓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三国演义》董卓作文  三国演义,董卓文案

读《三国演义》董卓作文 三国演义,董卓文案: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后汉时期位居相国、太师宝座万万人之上的奸臣——董卓。
董卓是如何死的!是他的干儿子——吕布杀的,也是他自寻的。董卓死后,百姓在道路上再歌再舞,长城中的士女卖掉珠宝衣服买来酒肉相互庆贺,街道上人山人海。董卓的母亲、妻子、儿女、全族都被诛灭无遗,其尸体被看守的官吏做灯盏,点着火放在他的肚脐中,光亮直到天明。董卓的族人不但被杀,而且尸首全都聚敛一起,被化成灰,扬弃在道路上。当然,在今天看来,烧成灰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如果没有深仇大恨,如果不是做人、做官太缺德了点,人们是不会这么干的。
近读《董卓传》,心中很不是滋味,其人太恶毒、残忍、阴险了。我想如果是我也在当时,肯定也和市民们一样,说不定会因感情的冲动一时干出些什么来。
董卓生活奢侈,淫乐无度,残忍至极,他除在长安城东建造城堡,供自己居住外,还在郿县兴筑坞堡,城墙高厚,号称“万岁坞”,堡内储存谷物可食用长达三十年。在军旅途中,董卓常搭设帐幔,摆酒设宴,对数百名诱降的北地造反者,稍有不尽意之处,不是割舌头斩手足,就是剜掉眼睛,同时还要用锅来煮。往往在场的人全身颤栗,连筷子都拿不住,而缺乏人性的董卓却神情自若。诸将中有言语不当者,董卓随便当面杀戮,还常诬陷他人以叛逆之罪,诛杀关中的旧豪族。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面对洛阳城中豪门贵族的甲第比比相望,金银财宝家家充实,为扩充实力,打击别人,董卓便发动“搜牢”运动,放任士兵全城奸淫掠夺妇女,剽劫抢掠财物,致使人心失望,朝不保夕。随后,董卓又让士兵打开何太后的文陵,将陵墓中所藏珍宝一卷而空,全都占为己有,并且将公主奸淫,抢去的宫女霸为姬妾,随意虐刑滥罚,睚眦必死。说董卓不忠、阴险,是个大大的奸臣,从两件事上就完全可以看出。
灵帝驾崩之后,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策划诛灭宦官,而当时何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袁将董卓自招入朝,要挟何太后。董卓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未等董卓入洛阳,何进早被宦官杀害。董卓率兵疾进赶到洛阳时,得悉少帝在北邙山,便前去迎接,少帝见董卓杀气腾腾,突然率军前来,这个在温室长大的小皇帝,吓哭了,而陈留王相比之下却镇静得多,与董卓谈笑自然。董卓认为少帝没有才能,不能成大器,联想到陈留王是董太后的养子,为粘上同族的“荫惠”,董卓算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废旧立新的念头油然而生。为了说服百官,董卓引用历史上伊尹废太甲、霍光废昌邑王的故事强词夺理,威胁众官“当年霍光决定废立,田延年手按宝剑,今天有敢阻止者,都军法处置。”尚书卢植说了几句少帝的公道话,董卓大怒,立即中止会议。不达目的,董卓岂敢罢休,第二天,他又重新召集百官于崇德殿,胁持何太后,废了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献帝。为不留后患,董卓又以“悖逆婆媳之礼”罪名,将何太后迁移至永安宫,接着又将其杀害。
第二件事是迁都长安。灵帝末年,黄巾军余党郭太等人,在西河郡白波谷重新起兵;接着袁绍义兵兴起,于是董卓害怕了,除了及时处死弘农王,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长安,那里他认为才最安全。想法提出之后,很快遭到伍琼、周珌等人的反对。试想在战争不断的年代,劳命伤财去迁都,将意味着百姓、天下绝无“宁日”,无论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还是为皇帝大臣着想,迁都是国家财力所不许的。可董卓不去想这些,他要想的首先是自己的安全和“霸业”,伍琼、周珌很快被董卓杀了。强权政治,用屠刀解决争议,在董卓看来既是行之有效,又是树威扬名的最好途径。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皇帝、大臣,更没有天下百姓。
俗话说“谁要疯狂,上帝就要他灭亡”。董卓在权力的巅峰浑了头,公卿张温、司徒王充、越骑校尉伍孚,还有他的义子吕布等众多文武百官,都是恨得咬牙切齿。虽然伍孚行刺没有得手,落个“功名未成身先卒”下场,但王充等人并没有因此而吓倒。在献帝病愈聚集群臣于未央殿时,机会终于来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奸臣,自恃自家至皇宫有左步右骑,层层屯卫,吕布扞卫前后,全然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等吕布“有诏书讨伐贼臣!”时,董卓如梦方醒,虽然咆哮一声“蠢狗,岂敢如此!”作最后的挣扎也罢,是挽留素面也罢,反正吕布的长矛早己刺进奸贼的心窝。
董卓是死了,他得到了他应得的回报,但细细回味起来,《传》中许多内容还是有很多发人深思的。
其中董卓的用人,最令人愤愤不平。他杀了何太后之后,自己晋升为相国不说,还封其母为池阳君,家中配令丞;迁都长安后,拜自己为太师,位居诸侯王之上,接连安排弟董渂为左将军并封侯,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男的封侯,女的封县君。一句话,认人为亲。
其实早年的董卓,根据书中记载,虽然性情粗暴一点,却很有智谋,他与羌人的酋长结交友好,招待羌人酋长,连耕牛都杀,在当地赢得豪健任侠之美名,因此酋长们自发聚敛牲畜送给他。凭着臂力过人的天富,羌人没有不畏惧的,他也从此迈上了军政之路,可惜对他来说,这是一条死路!
以古为鉴,由此我想到了当今许多落马的高官,如果他们“不黑、不贪”,能处处为民着想,就不可能被人民所唾,遭法律严处;我想到了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教育是多么深得民心;我想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教育何等的适时与英明。
我更多的还是想到民心、民意,小到个人,一个单位,不管是身居何种角色,是官也好,是普通群众或一般干部也好,从大的方面要处处从人民的利益着想,从小的方面要从身边的大众利益着想,要真正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惟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人民群众欢迎的人,一个全体职工敬仰的人,一个能经得起历史考验、人民群众考验的人。这种人一生平安,永远幸福!

读《三国演义》董卓作文 三国演义,董卓文案: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国演义第8回读后感(一)
《三国演义》第八回讲到董卓身为太师骄横自恃、妄自菲薄,常常以“尚父”自居,以皇帝的礼仪出行,还把自己的所有亲属安排到朝廷。另外,还建设豪华的宫殿,贪污财宝不计其数。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因为董卓的骄奢淫逸使他被大臣们所唾弃,最后被自己的义子吕布所杀。现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自认为自己有了权力与金钱就等于有了资本,目中无人,过着奢侈不劳而获的生活,最后都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要学习那些勤俭节约,有着高尚情操的人,被人所尊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第8回读后感(二)
本回主要内容讲司徒王允将貂蝉先赠与吕布,后赠与董卓,貂蝉利用美人计是吕布和董卓产生间隙。
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三国演义第八回读后感(3篇)作文。这时董卓回府撞见,大闹凤仪亭,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貂蝉面对董卓,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甘言卑词为运奇设伏,最终使连环计成功,杀死董卓。因而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杀之,可谓女中豪杰,女将军也。本回表现了貂蝉的胆识,智慧,王允的忧国使计,董卓吕布的好色,贪婪,昏庸。
三国演义第8回读后感(三)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听说孙坚已死,认为心腹大患已除,骄奢淫逸,横暴日炽。司徒王允痛恨其祸国殃民,残害百官,想要除掉他,而苦无良策,便和歌姬貂蝉定下连环计:先将许与吕布,后献于董卓,诱使董、吕父子反目。
王允将金冠密送给吕布,吕布亲到司徒府致谢。王允设宴殷勤款待,唤貂蝉陪酒。吕布对貂蝉一见钟情,王允当场将貂蝉许与吕布。
几日后,王允请董卓到府上宴饮,又将貂蝉送与董卓,命人用马车送到相府。吕布闻讯,前来质问,王允反说是董卓霸占了貂蝉。自此董卓、吕布二人嫌隙顿生。
吕布乘董卓上朝议事的机会,在相府后花园凤仪亭和貂蝉私会,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貂蝉说,奴家久闻吕将军大名,乃当世之英雄!想不到堂堂七尺男儿,竟听奸贼驱使,受制于人!吕布羞惭满面,搂住貂蝉安慰她。
董卓赶回相府,见此情景勃然大怒,手掷画戟刺向吕布,吕布身手敏捷,闪避躲过。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读《三国演义》董卓作文 三国演义,董卓文案:

三国啊,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时代,是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是中华民族由盛转衰的时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一个需要领袖的时代,也是一个诞生领袖的时代。在董卓废帝时,有多少人的野心重新复活,还有多少自持世家贵族的大夫欣喜若狂,觉得乱世来了,也意味这机遇到来。“这江山,有能者居之。”也催生了战争。
在三国里,我要敬佩的是刘备的坚毅性格。坚毅的性格让刘备每逢绝境都不放弃,是什么支撑这刘备呢?我想也有这那争霸一方的志气吧。还有曹操和孙权,这二人皆有相同之处,就是厚黑。其实在这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是曹操。在曹操一生中,能够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大局,在对待异族的态度是无情,不讲什么圣人道理。虽然说曹操做过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但是曹操是一个真性格的人。“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不足二十岁却执掌一方,可以说年少有为,虽然不是自己打的基业,但也是子承父业。只是守成之君而已。
刚看三国时,看到貂蝉一个弱女子让董卓尸首分家是,也没什么了不起,在上高中以后,仔细研究了一下三国历史,却猛然发现貂蝉的舍身为国的勇气是那么的让人敬佩,那么的让人惭愧,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士大夫一个响亮的耳光,巾帼不让须眉,只是伊人已逝,我们只能缅怀,让这一事迹永远的流传下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蜀,吴三国。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统一天下,只能不断的内耗,不断的消耗中华民族的底蕴,以至于,在晋连灭三国后,却发生了五胡乱华的悲惨事件,只能躲在南方苟延残喘。幸运的是出现了
冉闵大帝,发出着名的杀胡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凡我汉人,皆可杀胡人”这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三国有太多的着名武将和文臣。武将如吕布,赵云,关羽,张飞,张辽,甘宁,颜良,文丑。典韦,夏候渊等。文臣如诸葛亮,郭嘉,庞统,荀攸,田丰,周瑜,法正,钟繇,贾诩,张昭,鲁肃,陆逊等。三国的人才太多了,导致三国的局面始终不能打破。
三国啊,你让人着迷,却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重回三国。三国时一个盛世,也是一个乱世。

读《三国演义》董卓作文 三国演义,董卓文案: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事事无常。先黄巾起义 董卓乱朝,又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天下归晋方得一统。
浮生若梦,千年之后,罗贯中以情为墨,以义为纸,书《三国》以感前朝往事。书中云长义薄云天,为天下所敬;孟德壮志难酬,为天下所叹;孔明料事如神,为天下所佩……
三国之中,曹操坐拥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南据东吴,环境优越。而刘备仅为汉氏宗亲,且四处飘荡,如何与魏、吴抗衡?只以人心换人心矣。
刘备曾只为一小小县令,但为官清廉,于百姓秋毫无犯。故督邮欲害刘备时,百姓皆苦告,此乃行仁政,民之悦之!
刘备再入徐州之时,百姓父老,伏地而接,可见刘备对百姓甚好,百姓自也拥戴刘备。刘备离开新野前往樊城时告知百姓,差孙乾往河边调拨船只,救济百姓,宁可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终得民心。
刘备不仅对人民秋毫无犯,对有才之士更是以礼相待,“三顾频繁天下计”终得“两朝开济老臣心”,留下了一段名垂千古的美谈。而且刘备还任用贤才,信任手下,义布于四海,德施于天下,最终麾下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得蜀中之地与魏、吴抗衡,真是行仁政之王,莫之能御也。
其实自古以来只要善待百姓,就可深得民心,保一方之安宁,其作用比武力征讨强过数倍。唐朝初年,割据河北的窦建德兵败被杀后,李渊下令铲除窦建德余党,宁可错杀一千而不放过一个,迫使原窦建德部下刘黑闼起兵反唐,得到河北百姓的支持。李艺,李世勣,李神通率兵证讨,皆大败而归。李世民虽得胜,但损兵折将,伤亡惨重,且很快刘黑闼死灰复燃,继续割据河北。后来太子李建成挂帅出征,先安抚百姓,赦免除刘黑闼外之人,不费一兵一卒,使刘黑闼军中人数锐减,将士离心,举城归降,刘黑闼出逃为原窦建德部下所杀。自此,李建成兵不血刃,除去刘黑闼,河北平定,百姓安居,皆因深得民心。
反之,隋炀帝无道而使百姓处于水火之中,失去民心,从而天下反王四起,窦建德杜伏威皆因官逼而走向造反;炀帝诛杀功臣、猜忌大臣,终使得杨文干、李密、李渊等权贵造反,使隋朝走向覆灭。
古往今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心感人人心归”刘备能割据巴蜀得卧龙、凤雏辅佐,五虎上将效力,百姓信任支持,靠的不是皇叔的身份,而是以心感人,换人心无数。
刘备最终虽不能匡扶汉室、力挽狂澜,但这位三国英雄注定光照史册,万古流芳!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读《三国演义》董卓》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三国演义》董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读《三国演义》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