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作文 2018年政治会考答案文案

2019-03-08 高二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作文 2018年政治会考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作文  2018年政治会考答案文案

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作文 2018年政治会考答案文案:

2018年高二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②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9、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10、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1、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1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4、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地位和作用
主要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司的法定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6、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典型案例
第一、应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
第二、签订劳动合同制度;
第三、劳动者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应增强
9、理解股票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公司的利润;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10、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
1)按劳分配(公有制)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
2、评述建立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财富涌流,以造福人民。
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5、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
6、财政支出的渠道和财政作用
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保支出、债务支出。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7、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8、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公民有自觉纳税的必要。税收是国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二、自觉诚实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
第三、依法履行基本义务的同时,还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注意纳税人意识包括义务与权利)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市场调节:无形手(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
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三个手段)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实施严格的市场规则(准入、竞争、交易)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有哪些?(为什么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后果: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6、我国的宏观调控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经济计划+经济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经济战略结构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
(1)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的。(3)载体:跨国公司
10、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度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11、世界贸易组织原则
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12、说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13、我国自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动防范风险,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修2《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3、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政治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2)民主决策
①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A、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B、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3)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
4)民主监督
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评议会等)
原则:①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②采取合法的方式;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6、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第二单元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如何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4、我国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

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作文 2018年政治会考答案文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作文 2018年政治会考答案文案: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原理: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并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补充: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原理:  (1)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的首要条件;  (2)它是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3)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发展变化;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部分组成。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  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1、意识: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表现:  (1)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也能够反应。事物的本质。  (2)意识的反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3、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3)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原理:  (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科学的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方法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对于青年学来说,就是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就要了解我们的现实,就要把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观点:(1)唯物: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2)唯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的派别:客观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  5、方法论: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  (3)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客观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的看问题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  1、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4、联系的多样性:  (1)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二者不可分割;  2)二者相互影响;  3)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2)因果联系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  1、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  2、方法论:  (1)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  事物的成长。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运动: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2、静止:  (1)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四、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  (1)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3、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  方法论: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  (1)不同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双方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3、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  (2)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方法论:  (1)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2)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4、矛盾的不平衡性:  (1)主次矛盾: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2)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全面的看问题。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事物发展的原因  原理: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2)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2、事物发展的状态  原理:  (1)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  (1)要坚持适度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要重视量的积累(优化结构)。  3、事物发展的趋势  (1)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因而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  1)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它总是会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成长壮大;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3)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方法论:  (1)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2)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分歧:1)联系和孤立的观点;  2)发展和静止的观点;  3)全面和片面的观点。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作文 2018年政治会考答案文案:

阳春三月,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其中艰苦奋斗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之邦,而艰苦奋斗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几千年以来,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解放军的成长战斗的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建设社会现代化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为什么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呢?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劳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为了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因此,人类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而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可见,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精神,而是与人类发展同在的一种精神。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使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步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的巨大动力。
如今,父母为我们营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给了我们很好的物质条件。但是我们却不曾珍惜,认为这种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不用劳动就能过上安逸的生活。事实证明这是错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不经过艰苦地奋斗是永远不能得到收获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作的诗《长征》。这首诗充分的表现出了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
1935年8月18日,红军在叶剑英的率领下,穿越了泥泞不堪,人迹罕至的草地。茫茫的草地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忽而迷雾重重,忽而风雨交加,忽而骄阳似火,忽而漫天飞雪。草地上,既无道路,又无人烟;草丛下,河沟交错,泥泞不堪。腐草结成的地表面,十分松软,人在上面行走扑哧扑哧作响,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潭。沿途虽是沼泽遍地,可水质恶劣,不能饮用。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不少同志身体生病,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是,红军战士们以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顶风雪,冒严寒,忍饥耐渴,吃野菜,啃皮带,不怕牺牲,严格节约,彼此照顾,终于渡过了难关。
战士们不知道艰苦吗?不知道会牺牲吗?当然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的是: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是光荣的,是崇高的!我们是未来的四化建设者,艰苦奋斗是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试问:我们有谁真正的去认识去发扬过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是否认真的去学习过?我们是否思考过祖国的未来?我们回家有没有多看一分钟的书?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过?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的人尝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苦头。他们处处受人嘲笑,事事都不顺心。而那些知识丰富的人,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生活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当今社会是能者居之。
我们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一个真正的好少年,让我们共同期盼奋斗之河永远奔流,让我们永远唱响创业之歌,因为,艰苦创业是那一缕永恒的阳光。
点评:例证丰富,选材得当,描述详略得当,较具说服力。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2018年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详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