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一天一首古诗词12作文 文案

2019-03-15 高三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一天一首古诗词12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天一首古诗词12作文  文案

一天一首古诗词12作文 文案:

一天一首古诗词——秋闺思二首秋闺思二首
【唐】张仲素
其一
碧窗斜月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其二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注释】
1.碧窗:绿色的纱窗。“碧纱窗”的省称。唐李白《寄远》诗之八:“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斜月:一作“斜日”。
2.寒螀(jiāng):寒蝉。螀,蝉类。汉王充《论衡·变动》:“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螀啼,感阴气也。”《尔雅·释虫》“蜺寒蜩”晋郭璞注:“寒螀也。似蝉而小,青赤。”
3.关塞:边关;边塞。《墨子·号令》:“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
4.金微: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贞观年间,以铁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南朝陈沈炯《赋得边马有归心》:“连镳度蒲海,束舌下金微。”
5.秋天:秋日的天空。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于唐虞,言义高于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6.鸿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唐武元衡《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诗:“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
7.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唐赵嘏《送李裴评事》诗:“入夜笳声含白发,报秋榆叶落征衣。”
8.居延城:即居延塞,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移军:军队调动。唐韩愈《顺宗实录四》:“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
【译文】
夜晚斜月笼罩碧窗光色正凄迷,听着寒蝉悲鸣心里发愁泪沾衣。梦里清晰见到亲人戍守的边塞,醒来时却不知哪条路通向金微。
秋天的夜里格外安静,空中没有云朵,听着时断时续的鸿雁声一直到天明。(秋天冷了)想给丈夫寄些衣服,问了消息才知道丈夫所在的居延城现在又军队正在转移(这衣物该寄到何处)。
【赏析】
第一首诗开头二句写思妇醒时情景,接着写她的梦境,乃倒装写法。
她一觉醒来,只见斜月透进碧纱窗照到床前,环境如此清幽,心头却无比寂寞,更有那秋虫悲鸣,催人泪下;她的泪水早已沾湿了衣襟。
刚才在梦里,分明地见到关塞了。那“关塞”正是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来。
诗人以饱蘸同情之泪的笔触,写出了思妇的一片痴情。
第二首诗写思妇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静无云,她听到鸿声时断时续。鸿雁,向来被认为是替人传递书信的,因此,她便由鸿声而想到要邮寄征衣,但寄到哪儿去呢?本想寄到遥远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谁料想,如今那儿又在移军。怎么办?真叫人愁绪万端,寝食不安。
【背景】
初、盛唐时,国力强盛。诗歌里洋溢着高昂、乐观情调。中唐诗的基调开始转为低沉了。就这两首诗而论,从闺中思妇的悲愁惶恐里,使人看出了边关动乱不宁的影子。
【作者】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一天一首古诗词12作文 文案: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6、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7、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8、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9、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10、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1、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2、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14、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5、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6、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7、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0、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21、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3、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镃《寒食》
24、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5、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9、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3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1、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32、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33、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4、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邵谒《长安寒食》
35、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36、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7、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8、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9、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40、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1、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2、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4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4、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45、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6、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7、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8、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9、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0、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1、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52、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53、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54、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55、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56、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57、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58、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59、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60、东飞乌鹊西飞燕。——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61、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2、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63、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4、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5、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6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67、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68、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69、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70、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71、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72、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一天一首古诗词12作文 文案:

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4、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5、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6、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7、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8、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9、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0、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郑刚中《寒食》
11、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2、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13、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14、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15、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6、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7、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8、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19、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0、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21、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22、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3、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24、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25、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26、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7、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28、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9、愁不肯、与诗平。——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30、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1、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32、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3、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仲殊《诉衷情·寒食》
34、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35、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6、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7、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8、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9、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40、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41、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42、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43、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4、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5、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46、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4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8、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49、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50、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1、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52、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53、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54、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55、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6、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7、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58、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59、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60、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61、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62、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63、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64、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65、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66、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67、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68、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69、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70、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1、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一天一首古诗词12作文 文案:

忽如一夜-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整首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武判官:生平不详。判官:官名,唐时设置的,是节度使和观察的僚属。白草:产于西北边地,秋天变白。《汉书·西域传》:“鄯善国多白草。”颜师古注:“白草,草之白,似莠而细,无芒,其熟时正白色。”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胡:我国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梨花:这是形容雪花。春天梨花盛开,颜色雪白。散入:指雪花因风纷纷飘入帘内的样子。珠帘:缀有珠子的帘幕。罗幕;绫罗制成的帷幕。狐裘:用狐皮做的皮袍子。锦衾:锦缎缝制的被子。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拉不开弓弦,因为天太冷,手冻僵了的缘故。都护:都护府的长官,镇守边境的统帅。这里的“都护”和上句的“将军”都是泛指。铁衣:金属或皮革制成的用作战时护身的衣甲。著:同“着”,穿。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的样子。愁云:阴云。惨淡:昏暗地铫。凝;停滞不动,指因天气奇寒百冻结了。中军:本义指主帅亲率的军队,这里是指主帅所住营帐。饮:置酒宴请。忽如一夜归客:指武判官。胡琴句:指席间演奏用以佐酒的各种乐器。辕门:古代军营出入处用车辕相向架起作门,故称营门为辕门。掣:牵动。冻不翻:是说红旗因雪凝而冰冻,虽有风吹,也不能飘动了。君:指武判官。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山回路转:指山路曲折。马行处:指马走过后雪地上留下的蹄印。
这是天宝十三年岑参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正如诗题所标示的那样,这首诗以歌咏白雪为主要内容,同时也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一开头,就把边地奇寒、早雪的特异风光和壮丽景色,通过典型事物,用饱蘸淡墨的画笔,以浪漫主义手法氢它描绘了出来。北风卷地,连那坚韧不拨的白草,也为之摧折。那风啊,简直是一把锋利的铲刀,把大地乔得净荡荡的了。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在这壮观的奇景辉映下,诗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了这早雪带来的令人难耐的奇寒。那飘飞的雪花啊,连帐内的罗幕都打湿了;狐皮袍子不暖啊,盖的锦被也嫌太薄;将军的手啊,已冻得拉不开弓;征战护身的铁衣啊,也冷得难以穿上。但就在这一派难耐的奇寒中,透出了一股雄的健的气息。珠帘罗幕,狐裘锦衾,是多么的富丽;将军角弓,都护铁衣,又是多么威严。它巧妙地把防守边疆,战胜奇寒的将士,生动而鲜明地烘托了出来。这是一方面。忽如一夜另一方面毕竟还是奇寒,从而才能显示出防守边疆的将士,是怎样艰苦卓绝。八月在内地,正是桂子飘香,皓月增辉的美好时节,而边地呢,已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可是,这瀚海坚冰,万里凝云,虽然愁惨,但不萧瑟、凄凉,而是浑厚、沉郁,这正是岑参边塞诗歌奇峭的艺术风格的特征。正是在这漫天皆白,寒气袭人的时候,中军设宴,饯别归客。一时胡琴、琵琶、羌笛齐奏,伴着塞外风光,自是别有一番天韵。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一天一首古诗词12》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天一首古诗词12》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一天一首古诗词12》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