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正文

找不到年味作文 找不到年味的说说文案

2019-03-15 高三作文 类别:记叙文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找不到年味作文 找不到年味的说说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找不到年味作文  找不到年味的说说文案

找不到年味作文 找不到年味的说说文案: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 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找不到年味作文 找不到年味的说说文案:

相信这是近段时间身边很多人常挂嘴边的一句感叹话。是的,我也发觉越到年末怎么越荒凉了,要不是大街喜庆的大红灯笼和乍起稀拉的鞭炮声提醒我,还真分辨不清这年的气氛。回想小时候的那个过年可乐坏了。除夕夜早早地洗完澡,准备好第二天要穿新鞋、新袜、新衣服。小心翼翼地放在枕头边,常常半夜醒来美滋滋地打量好几番,那股兴奋劲儿不亚于次日的春、秋游。大年初一一觉醒来便跑到门外与小伙伴们比谁的衣服更漂亮。大人们投来的啧啧赞扬声和频频回头率都将是那天最美滋滋的事情。鞭炮声打破了乡村平日的寂静,捣年糕的人群团团围聚过来,喜庆的大红对联挂起来了……此时,家家户户也飘出热腾腾的肉香味,满大街四溢着。那年头平时好吃的东西少,而吃肉的机会少之甚少,因此口水都不由自主地流出来。这年味儿为何时隔不久就淡得如同白开水了?我一直在考虑,我看主要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的要属吃喝方式的“日新月异”。平时餐餐都有大鱼大肉,就以我个人为例,一年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光顾着各类酒店排挡等场合中,带壳的不带壳的都腻死了,白酒红酒啤酒,闻着都发晕,你说还有什么兴致。其次是玩的方式的变迁,不局限于当年的单调活动,尤值一提的是信息通讯的迅猛发展,短信、网络QQ、“伊妹儿”……可谓随时随地好沟通,而且观念的变化从以前的大年必须回家团圆逐步演变到现在的逢佳节长假举家外出过大年,更使得这传统节日变得昔日风采不再。再则还有诸如人们习惯于平时亮丽的穿着、节日鞭炮的受到一定限制等等各种原因,导致了年味儿发生了变化。总之,年味儿的淡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件大好事,足见大家生活都富裕了,不用坐等到这些逢年过节的特殊时刻才知道要犒劳自己。

找不到年味作文 找不到年味的说说文案:

年味
年饭,共看春晚,放烟花,拉家常,大家都很开心,但是总觉得少了一点年味。回想老家的风俗,父女都有同感,故以此为题介绍老家的“年味”。
鲍含:我老家过年可不只是大年三十晚上吃餐年饭这么简单。从腊月二十四“打孩子过年”开始,就天天是过年了。腊月二十四,大人们忙着在家里搞卫生,婆婆开始煮鸡蛋,然后神神秘秘的把我们小孩子叫过去“说悄悄话”,突然拿出一个鸡蛋在我们嘴上擦一下,边擦边讲:“小孩子说话不算数,不灵的!”然后嘱咐我们过年不准骂人,不准说不吉利的话。要是没擦到的,婆婆追着我们来擦,我知道开始过年了!
鲍含:“我的印象中,过年的时候爷爷特别大方,总要给我买很多烟花,让我放个够。晚上吃完饭,爸爸妈妈叫着:“放烟花去了,放烟花去了”,我们全家都到院子里面放烟花。我举起一个“冲天炮”,让爷爷点燃,只听见“嘭”的一声,红的烟花宝宝们出来了,它们摆出一朵大红花,渐渐不见了,爸爸说:“还有呢!”接着橙色的烟花宝宝出来了,它们摆了一架飞机,又慢慢的不见了……。爸爸妈妈一起开心的夸奖:“真能干,真好看”,我说:“大家一起都来数数吧!”在那甜蜜的笑声中,烟花渐渐的没了!
爸爸:老家的年味热闹、持久,带着浓浓的传统气息和宗教色彩。就讲老家的年夜饭吧!据传,老家的祖先是在明朝闹饥荒时讨饭到现居地的,为了躲避地主追债,故每年过年都是提前几天过大年。在腊月二十七的晚上,全村每户人家一老一小,带着“讨饭的”碗筷,齐聚一堂,由每家收集的大鱼大肉,用脸盘装好,摆在一长排的大桌子上,大碗吃肉、大碗喝酒;总结过去一年的收成、规划来年的设想;晚辈敬长辈、全村敬祖宗,其乐融融;村里的公路、公家的山、池塘洗衣服的石板……事无巨细,一件件大事、小事、困难事,就这一餐酒就能决定了,解不开的矛盾也在一碗酒中溶解了。吃完年饭,每人要带一大碗饭菜回家孝敬老娘,这就是过“叫花子年”。
爸爸:老家的年味还蕴含着美好的祝愿和对天地的敬畏。正月初一一大早,全村老少祭拜天地,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灾无病、家和万事兴。每家每户扶老携幼,穿上新衣,带上长长的鞭炮,一封封的连起来,不分你我,摆成八条“长龙”,足有一里路长,长辈一声令下:“拜天地了!”八条“火龙”齐发,震耳欲聋;男女老幼跪拜天地,热闹非凡,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在享受着过年的快乐!
爸爸:这就是老家的“年味”,有些封建色彩,有些忆苦思甜,更有着浓浓的亲情,不管你身在何处,心向往之。
乡下的年味
下雪啦!放假啦!我们要回乡下过年啦!
近了,又近了,老家到了!你们好!袅袅的炊烟、亲切的老柳树、慈祥的老奶奶……我们回来了!
团团圆圆香香甜甜汤圆味
天上下雪,我们的厨房也“飘雪”,厨房的“雪”就是那磨的米粉,奶奶早就磨好了干粉和水粉,干粉蒸糕,水粉做汤圆或团子。大人们忙着拌馅、和粉、捏团子,我们小孩子则把米粉当橡皮泥玩,把它们做成田螺、元宝、小手枪……玩得满头满身都是粉,眉毛、头发都白了!大人们忙着将团子上笼、落蒸,我们忙着搬柴、烤火、给团子点红点,欢喜极了。
除夕晚上,我们总是要吃用水粉做的汤圆。家乡的汤圆个儿大、馅多、皮薄,咬一口,嘿!那滋味就别提有多好了,浓浓的黑芝麻馅慢慢流出来,甜丝丝香喷喷,让人吃了还想吃。奶奶看着我们说:“多吃点,多吃点,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了,就要吃汤圆哪。”
平平仄仄喜气洋洋春联味
“歪了,向东一点儿,唉,又过了,再向西一点儿……”在干什么呢?贴春联哪!“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横批“万事如意”。褐色的木头大门上贴了大红的春联,喜气洋洋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爸爸在房门和后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我急忙说:“福倒了!福倒了!”妈妈笑着说:“是啊!福到了!”
拉着妹妹在村子里走一圈,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春联,我挨个读过去,这平平仄仄的春联增添了不少春的气息。
欢欢喜喜噼噼啪啪鞭炮味
在我的老家,一过腊月二十,各家各户就开始祭祖宗或谢灶王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把乡村的年味给放出来啦!
除夕的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那绚烂的烟花在黑夜里绽放出迷人的笑脸,好像在庆祝人们合家团圆,又好像为我们送来独特的新春祝福。
看着春晚,依偎着奶奶,在热热闹闹的鞭炮声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得又香又沉,还做了好多甜甜的梦。
在乡下过年,从小年夜起,王爷爷家的大锣鼓就开始敲起来了,全村的男人们轮流去敲鼓,据说鼓声可以驱赶“年”这个怪兽,可以辟邪。不过我觉得这鼓声给人带来力量,让人们觉得在新的一年里干什么都有信心、有希望。这鼓声会一直响到元宵节才结束呢。这年哪,就有了咚咚的欢乐锣鼓味。
在乡下过年,大年初一我们一定要穿上新的衣服,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大年。我的口袋里塞满了糖果和压岁钱,这年就有了糖果的甜味,妈妈说糖果预示着来年,我们的生活会比糖果还要甜美、幸福。
现在我又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了城里,但是乡下那浓浓的年味,让我久久地、深深地回味……

找不到年味作文 找不到年味的说说文案:

小时候不吃饺子,不吃汤圆,不吃粽子,不吃月饼,中国人过节吃的传统食品统统不尝。大年夜的饺子是有吉祥寓意的,多吃多福,老妈老爸为了哄我吃下一个饺子费尽口舌,我最后都会乖乖的听话吃掉一个,就一个,一个就算。家里每次吃饺子都会另外下一碗沏汤面,把韭菜或者蒜苗切的碎碎的,油盐酱醋调好,浇上热汤,再加一个糖心的荷包蛋,是我的饭饭。记得老妈的经典话:“你当中国人太亏了,中国的好东西都不会享受,就是个吃面条的命。”我不知道反驳了多少次,我不是真的喜欢吃面条,只是实在太讨厌吃饺子而已。但是没有用,现在姨姨和姥姥都铁定了认为我爱吃面,没饭做的时候就说吃面吧,琳琳爱吃面。我多冤啊。
儿时的饮食偏好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某一天突然被胡椒的味道打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只要是咸饭我都要往自己的碗里狠狠的撒上一层,看的老妈心惊胆寒。某一个时期只吃绿豆芽和肥肉。绿豆芽是真的爱吃,吃肥肉是因为那段时间里总被说“你再吃绿豆芽就要真的变成一个绿豆芽了,看你瘦的。”绿豆芽是不能戒的,问怎么能吃胖,答曰吃肥肉。然后那一次,我这个笨蛋跟姥姥一块儿去赴喜宴,只吃了几片白肉和两个桌上的豆芽,回来走到半路我就喊饿。姥姥气我吃东西的顽固不灵,第一次凶我,记得很牢。而现在,我多希望再次变成“豆芽菜”。
小孩子大概是首先通过嘴巴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母乳的温淳,水的洁净,孩子的幼年总是和风细雨,然后慢慢长大,慢慢接触了复杂的味道,甜腻,酸楚,苦涩,辛辣……味觉不断受到新的刺激和挑战,正如人生本身开始的与世界接触并受到反馈。一个人成年后的味觉系统总是和他的成长有关系。有怎样的际遇就会有怎样的独特口味。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人生轨迹,也不会有真正相同的口味。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我们的口味也随着我们的年轮在不断改变。
小时候爱到要藏在枕头下半夜偷偷吃的糖,几乎已经没有兴趣了。饺子不光开吃了,拌馅儿都不想重复。会主动给姥姥买汤圆,自己盛上四个。
家人吃月饼时每个味我都分一口。粽子是什么时候开吃的?初中时在平顶山,二姑奶在端午节会送过来一篮各种馅儿的,包的小小巧巧,精致可爱,满满的心意不吃太过意不去。老妈受到启发,煮玉米剥下来的玉米皮包成“枕头”棕,弟弟采回来的荷叶也能包粽子。味觉的开发是爱的体验之旅。黄花粉条汤即使现在仍然不爱,也不再会直接把痛苦的表情摆在脸上让人下不来台。
红糖萝卜茶,每个秋冬都会熬,消肿利尿又暖和,小时候皱着眉毛喝,嘟囔“有一股死萝卜味”,现在会在每个阴冷的时候想念那个味道,想喝。姜汤,稍有感冒症状或者特殊时候肚子疼,阿姨把一大块姜两碗水煮成了半碗,红糖加成黑色,即使那汤辣的我直流眼泪,依然会快乐的趁热喝完。儿时痛恶的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最喜欢的味道,以至现在每次做汤若没有姜,再烫我都觉得不暖,不是好汤。我相信小妞在长大后的某一天,她也会发现生姜的美妙,这个在她童年尝过的味道。
味道是需要经历的,是一种感悟。正像所有的人类感受一样,它是时间的给予和积累。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味道,心性不同,领受不同。口腹之欲是最基本的欲望,我们快乐吃,不快乐吃,爱时吃,恨也吃,不吃,就不能活。吃是为活着,活着却不止吃,还能品味,人类如此发达的味蕾真是上天的馈赠。而现在,我觉得真是好时候,所有的味道都已经接触到了,不再挑剔,不再一味拒绝,也不再一味的沉溺,能够接受每一种味道,即使不喜欢,也能知道它的妙处。
而人生,不过是在这些熟悉的味道里尽可能的寻找最出彩和最美妙的搭配。如是,明白,海阔天空,才应是此时的味道。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找不到年味》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不到年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找不到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