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咏物抒怀作文 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6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咏物抒怀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咏物抒怀作文  文案

咏物抒怀作文 文案:

依米花是生长在非洲戈壁的一种神圣的花。它的花语是,奇迹。
它足足用了五年时光来完成茎的成长,再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到第六年春天,才开出生命中的第一朵花,也是惟一的一朵。真可谓是一生的付出只为一刹。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奇迹,为这奇迹所垒筑的却是巨大的坚强。
依米花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如依米花般美丽的女孩。她患了白血病,每天都在医院的病房里。但她每天都面带着微笑,和她的病友说说笑笑。可是,除了她自己又有谁知道这微笑背后有着怎样的痛苦呢?要定期化疗、注射、体检……一系列繁杂的治疗程序。特别是化疗,我在电视上看过,要用一根粗粗的针扎进身体里抽血,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可她每次做化疗都不吭一声,明知时日无多,依旧泰然处之,不只是医生,所有的人都为她的坚强感到震惊不已。她每天一有空就坐在病床上折千纸鹤。她说,我要折一千只千纸鹤,为大家祈愿,希望我们大家的病都好起来。可她还是闭上了她美丽的双眼。
她永远地沉睡了,可她却好像还在我们身边对我们说:“我向往着明天,我和病魔对抗过,我坚持过。”
我为她感到悲伤,却也为她感到欣喜。因为她现在应该准备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美好的明天!
依米花是坚强的,即使六年时间换来的也只有两天的花期,但依米花仍然要绽放出自己的美丽,绽放生命的光彩。那个女孩是坚强的,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依米花小小的茎中潜藏着坚毅无比的生命力,这种坚强不得不让我们对生命肃然起敬!

咏物抒怀作文 文案:

“咏物抒怀类文章”写作指导
一、导入
何为“咏物抒怀”?“咏物抒怀”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外物之中,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的写法,在写作手法上又称之为“托物言志”。
二、温故知新
(一)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二)托物言志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托”:借、假托的意思)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三)再读《爱莲说》,看看作者是托了什么“物”言了什么“志”的呢?
明确: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来写莲花的高洁,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品格的思想感情。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之间不仅外在形象特点相似,而且内在精神气质一致。
三、读经典例文,明晰写作思路。
“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对写作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经典例文一:
爬山虎
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
它偎依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它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它生长速度慢,不如雨后春笋,可是,过不了几天,你会突然发现,它又长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上,漫成一片。
“爬山虎”没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那种娇艳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它却给人以力量,使人们努力奋进。每当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正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就感到羞愧。这时,这会立刻振奋起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要赞美“爬山虎”,我也要做学习和生活中“爬山虎”。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头引出所托之物——爬山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细描细绘爬山虎的外形特征和内在气质,赞美爬山虎所象征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点明主旨,再次赞美爬山虎,并抒发自己向爬山虎学习的情怀。
(二)经典例文二:
贝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第一部分:拾贝壳,开头引出所托之物。
第二部分:绘贝壳,坚硬精致。
第三部分:悟贝壳,居所精致、一丝不苟。
悟生命,做事精致、一丝不苟。
(三)“咏物抒怀”文章的一般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引出事物(引语)——定向——记叙——略
第二部分:描绘事物(物语)——蓄势——精细描写——详
第三部分:托物寄意(情语)——升华——抒情(因物抒情)——略
议论(因物明理)——深
四、指点迷津:
“咏物抒怀”的文章要写好,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先选准“物”——它必须能承载你的那个“志”;二是再把你的“志”寄托于此——必须寄托得合理,寄托得巧妙。
(一)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由表及里,想象深思。
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
象征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从具体事物的本质特征中,抽象出某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品质和精神,以达到“咏怀”的目的。
(三)我们的写作思路
(1)选物。选出美好、熟悉或常见的事物,从它们身上展开某一方面的联想;
(2)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向着自己抒情的方向发展;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
五、“咏物抒怀类文章”如何让景、物细致而生动(详写,它是抒怀的基础)
(一)方法总结:细致观察,运用修辞,抓景物特征。
片段一:
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片段二:
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总结:文段一作者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文段二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写出了树不同部分及有风没风时叶片的不同色彩及形态。
这告诉我们在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的创写中,我们要注意写出不同景物不同时间不同情形下的不同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家的景物变成自己的景物,把看似共性的景物变成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景物,也才能化一为万,为我所用。
(二)方法总结:调动感官,化一为万,多角度描写。
片段一: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片段二: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总结:文段一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描写春风的和煦;文段二作者借助老僧、红砖、癞蛤蟆来写秋雨,把秋雨给人带来的压抑、忧郁表现得让人心碎。同学们其实写景如吃饭,要“色、香、味、形”俱全才行。
(三)方法总结:理清思路,把握顺序,写出层次感。
片段一:
当那遥远的天际,微明的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人们就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盼望着。而当太阳露出它那耀眼的光辉时,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欢呼。这呼声中充满了兴奋,但又带有节制,因为大家都不愿破坏这黎明前的肃穆。也许是由于大地尘埃和光线折射的物理因素吧,冲破北海云雾,喷薄而出的太阳是暗红色的。但是,在一刹那间,太阳好像经过了一次净化,变成了纯净的橘黄色。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片段二: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总结:文段一以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了人们观看日出的景象,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段二作者站在小溪旁,按从下到上、由中间到两边的顺序写出了小溪及周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实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一种是空间顺序。愿同听之用之。
过渡语:
同学们,掌握上面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写出一篇较好的写景类的文章,但我总感觉还缺少点什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个片段,看看它们在写景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咏物抒怀类文章”如何文章灵动而厚重(略写,感悟深刻,全文立意不凡)
(四)方法总结:意在笔先,化实为虚,要情景交融。
片段一: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化用冰心诗: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片段二:
在浓叶的掩映下,昙花的花瓣似天使的翅膀,晶莹灵巧,好像随时都会振翅向月宫飞去一般。在月光下,她们有如俏立在薄雾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那样的飘逸、清新。在花朵的中心,吐出了一束细细长长的花蕊,淡淡的幽香从花蕊中,绵绵地渗透出来,空气中每一个分子,似乎都沉静在花香里,整个夜突然变得清香了。由于她们生命的短促,所以在绽放的每一分每一钞里,她们都试图完全展现她们的风姿,尽情在散发出生命的光和热。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人的生命和昙花相比,真可算是漫长的,但我们许多人青丝变白发时,不也还在感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吗?其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宽度与深度,其实像昙花一样漂亮地来,灿烂地死,比起虚度百年要好得多。
总结: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那种勇于担当的责任,对万事万物的悲悯心,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敬畏虔诚。所以我们在写写景类的、咏物抒怀的文章时,要意在笔先,想好我们要写什么,为什么,怎么写,做到以景促情,情景交融。
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七、学以致用,当堂训练
从生活中选择三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蚂蚁”“桥”“小草”“绿叶”等展开联想,寄托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列出作文提纲。
绿叶礼赞
第一部分:引出事物(引语)——定向——记叙——略
排比句写各种人对花的喜爱和赞颂,引出我对绿叶的重视。
第二部分:描绘事物(物语)——蓄势——精细描写——详
①春天的绿叶:红花需绿叶衬托。
②夏天的绿叶:为人们送来阵阵凉爽,遮挡烈日。
③秋天的绿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三部分:托物寄意(情语)——升华——抒情(因物抒情)——略
过渡、联想,由叶及人。
议论(因物明理)——深
礼赞绿叶,作绿叶一样的人。
守候一株水仙
第一部分:引出事物(引语)——定向——记叙——略
母亲从乡下来城里住,不识蔫了的水仙,感叹惋惜。
第二部分:描绘事物(物语)——蓄势——精细描写——详
①我欲扔掉蔫了的水仙,母亲不忍生命遗弃,阻止我。
②母亲悉心照料水仙。(母亲:执著守候,呵护生命)
③夏去秋来,水仙虽发出了些许嫩芽,但仍然被我轻视。(水仙:不懈生长,绽放生命)
④来年春天,水仙长势茂盛,开出娇嫩的花朵,我被惊呆了。
第三部分:托物寄意(情语)——升华——抒情(因物抒情)——略
议论(因物明理)——深
我:难信事实,惊叹生命。
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快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著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荒漠中的苇
第一部分:引出事物(引语)——定向——记叙——略
本文开头描写沙漠的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
第二部分:描绘事物(物语)——蓄势——精细描写——详
①细致而生动的描绘荒漠中的苇。
②江南水乡、诗经、白洋淀的芦苇。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时间长。
③荒漠中的苇: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短。
第三部分:托物寄意(情语)——升华——抒情(因物抒情)——略
议论(因物明理)——深
【张林写的结尾】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管它是坚韧、强壮的还是瘦削不成气势的,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可能。生命要顽强不息,直至最后一刻。要让生命有的意义在与努力与不息,这样,才能让生命放出最灿烂的光彩。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咏物抒怀作文 文案:

1.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6.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7.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8.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9.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2.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咏物抒怀作文 文案:

1.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2.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3.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4.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5.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6.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旧栖新垅雨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7.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咏物抒怀》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物抒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咏物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