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作文 赤壁赋题目及答案学科网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作文 赤壁赋题目及答案学科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作文  赤壁赋题目及答案学科网文案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作文 赤壁赋题目及答案学科网文案:

苏轼《前赤壁赋》知识归纳练习(答案)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举酒属客:劝请,邀
3、纵一苇之所如:任;到,往
4、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
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
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细丝
9、舞幽壑之潜蛟:深谷
10、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11、苏子愀然:忧愁的样子
12、正襟危坐:端正。正一正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13、山川相缪:缭、盘绕
14、方其破荆州:当
15、舳舻千里:船尾和船头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16、酾酒临江:斟酒
17、横槊赋诗:兵器长矛
18、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19、举匏樽以相属: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劝饮
20、逝者如斯:这里指水
21、盈虚者如彼:满;缺;这里指月亮
22、卒莫消长也:到底,最终;消减和增长
2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
24、虽一毫而莫取:即使
2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
2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
27、洗盏更酌:更换酒杯(或再次饮酒)
28、肴核既尽:菜肴和果品;已经
29、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也写作“狼藉”。
30、相与枕籍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
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缠绕
三、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
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凌万顷之茫然茫茫的样子。(指江水)
四、一词多义
1、之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独
(4)扣舷而歌之助词,调节音节
(5)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6)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往,到……去
2、属
(1)举匏樽以相属劝请,邀
(2)亡国乱君相属连接
(3)屈平属草稿未定缀缉,撰著,写作
(4)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请托,嘱咐
(5)若属皆且为所虏类,等辈
(6)属岁旱时副词,恰好,适值
3、望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远处看
(3)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盼望,希望
(4)德高望重名望,声望
(5)望风察看,观察
4、危
(1)正襟危坐端正
(2)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认为……危险(意动用法)
(3)周以缭垣,约以危栏高
五、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语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落泪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进兵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
5、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为友
6、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亮
7、肴核既尽副词用作动词,用尽,吃完
六、在横线上写出所给例句属于哪种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1)凌万顷之茫然
(2)客有吹洞萧者
2、介词短语(状语)后置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不绝如缕
3、宾语前置句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4、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七、写出下面词语的含义
少焉:一会儿。
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
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八、翻译句子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的江面。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当曹操攻破荆州,进兵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船尾和船头连成千里之长,旌旗遮蔽天空,(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一代枭雄,可是现如今(他)在哪里呢?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竟不能在一瞬间(不变化)(意即时刻都在变动);(如果)从那不变动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没有穷尽的(意即永恒的),(我们)又何必要歆羡它们呢?
6、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清风、明月)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窈窕yǎo愀然chǒu蜉蝣fú山川相缪liáoB.徘徊hái枕藉jiè幽壑hè冯虚御风pínɡ
C.嫠妇lí桂棹nào匏樽páo酾酒临江shīD.肴核yáo扁舟biǎn糜鹿mí横槊赋诗shuò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
(4)_______,目遇之而成色。(5)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
二、语段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托遗响于悲风。”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
7.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
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
11.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赤壁赋》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
8、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9、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0、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也心满意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升仙境。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
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13、《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_____”,月出东山,“_____”之景;第二段歌的是“_____”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_____”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_____,_____”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变化及“_绝望____—_旷达____”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
下江陵(向下游到)
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酾酒临江(斟酒)
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
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眼泪)
15、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16、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终葬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1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作文 赤壁赋题目及答案学科网文案:

2019年高考二轮语文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冲刺(三)《赤壁赋+赤壁+江城子·密州出猎+陋室铭+夜雨寄北》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名句名篇默写冲刺(三)
2019年2月20日
《赤壁赋》+《赤壁》+《江城子密州出猎》+《陋室铭》+《夜雨寄北》
一、原文回顾: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tiǎo)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蝣(fú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赤壁》杜牧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g)苍,锦帽貂裘,千骑(jì)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冲刺练习:
1.苏轼《赤壁赋》中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句子,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魏尚的典故,抒发了渴盼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感情。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有了共鸣;他们“相与枕藉乎舟中”,忘记了空间;“不知东方之既白”,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豁达超然之“乐境”。
4.《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呜呜箫声的悲凉。
7.《赤壁赋》中作者写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举酒劝客时所行的快意乐事的句子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8.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9.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驾一叶小舟泛游在茫茫江面上的名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0.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自己游览赤壁时飘飘欲仙感觉的两句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1.《逍遥游》中作者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1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3.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14.刘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两句,写出了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俗务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1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16.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刘禹锡《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突出了景色之雅。
18.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想象相聚后夫妻共话巴山夜雨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1.《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2.《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3.《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5.《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6.《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27.《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8.《赤壁赋》中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9.《赤壁赋》中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0.《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1.《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2.《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3.《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4.《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5.《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6.《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7.《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8.《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9.《赤壁赋》中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0.《赤壁赋》中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41.《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47.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作文 赤壁赋题目及答案学科网文案: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
,;,。,。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6.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7、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9.《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
10.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
1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12.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13、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答案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9、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6、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7、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8、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9、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0、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1、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5、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6、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7、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是:,;,。
8、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9、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10、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11、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12、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13、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14、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1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16、诗人举杯劝酒后描写吟诗作对的句子,。
17、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赤壁赋》答案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7、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9、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7、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氓》理解性默写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
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
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9.《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
是:,。
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是:,。
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
是:,。
答案: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离骚》理解型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3、本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7、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8、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
9、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
10、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11、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12、写自己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诗句是,。
13、今天讲道不同不相为谋,离骚中有两句也是说这个道理的,是哪两句
,。
14、离骚写自己“进”不入,退也要保持独善其身的诗句是
,。
15、写自己因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纯洁的品格未亏的诗句是
,。
16、写自己佩戴上多种服饰,使自己更加光彩照人,暗指自我陶醉的诗句是
,。
17、写人各有志,而我独喜欢加强品格修养的诗句是
,。
18、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粉身碎骨也不改的句子是
,。
答案: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6、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9、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10、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5、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16、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1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作文 赤壁赋题目及答案学科网文案:

《赤壁赋》
学案
一、字词释义:
通假字
?属,通“嘱”,劝酒
?缪,通“缭”,盘绕
?“冯”,通“凭借”,乘
?“籍”,通“藉”,狼藉
古今异义
?美人古义:美好的理想今义:美貌的人
?凌古义:越过今义:欺辱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儿子
一词多意
?望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
?西望夏口:眺望
?虚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盈虚者如彼:月缺
?然
?其声呜呜然:形容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歌
?歌窈窕之章:唱
?歌曰:歌词
?依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词类活用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乌鹊南飞
?南,名词做状语,向南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动用,打渔,砍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以…为侣;以…为
字词解释:
?扣舷而歌之:扣舷,敲着船舷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击,划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月光浮动.
?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渺渺,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伴奏.
?如怨如慕:怨,哀怨;慕,思慕.
?不绝如缕:不绝,不断;缕,细丝.
?舞,泣:使动.使...舞;使...泣
?愀燃:忧郁凄伧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立.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于,被.
?方,当.
?旌旗蔽空:蔽,遮蔽.
?酾酒临江:酾酒,斟酒;临,面对.
?横槊赋诗:横,横执;槊,长矛;赋,吟.
?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猎砍柴.渚,江边.
?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寄蜉蝣于天地:寄,寄托;蜉蝣,生命极短暂的昆虫,比喻人生短暂.像蜉蝣那样,把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
?须臾:片刻
?挟:偕同
?抱明月而长终:抱,同;长终,永世长存.
?骤得:多有所得,马上实现.
?托遗响于悲风:托,寄托;遗响,余音,指萧声.把自己的无奈通过萧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逝者如斯:逝,往,流逝;斯,此,指水.流去的水好比这样不断的滚滚流去.
盈虚者如彼:盈,月圆;虚,月缺;彼,那样.
盖将自其变化者而观之:盖,表假设,假若;自,从。假若要从它的变化的方面来看.
曾不能以一瞬:曾,简直;一瞬,一眨眼.简直一瞬间也没有停止.
且夫:至于.
物各有主:主,主宰.
苟非:假如不是
耳得之而为声:得之,听到.为,成为.
目遇之而成色:遇之,看到的;色,美景.
子之所共适:适,舒适,理解为享受.
狼籍ji:凌乱.
枕藉jie:枕着靠着.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焉”在此处是语气助词,句末,无实义。
2.何为其然也?句式是倒装,宾语前置。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固”的意思是什么“原来、本来”。
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5.耳得之而为声“而”的用法是连词,表承接。
6.吾与子之所共适“之”的用法是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7.纵一苇之所如
“之”的用法是动词,“到”。全句意为,任凭小船飘到可以到达的地方。不能理解为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后面是“所如”,是名词结构。
二、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没有波浪。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越过一望无际白茫茫的江面。江在旷远啊,船儿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像含怨,像怀恋,像抽泣,像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槊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州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屡次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时缺,但它始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会停止;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赤壁赋》练习及答案》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赤壁赋》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赤壁赋》练习及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