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课题研究报告作文 课题研究报告模板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课题研究报告作文 课题研究报告模板文案: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3.2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老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意义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达到教学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角色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1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1.2提供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1.3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课题研究内容
2.1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应该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2.2研究内容的确定
①通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情况,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05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2.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情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2.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对比,获得实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1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1.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五、研究方案:
2004年11月,在上级科研部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2005年11月并通过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中期评估后确定为重点课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的1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07年11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现为:
1.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课堂现状的反馈情况;
2.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了引导探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3.在2005年11月课题进行了常州市中期评估,被正式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2005年12月课题进行了网络管理。
4.在2006年6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张学瑞老师、王云飞老师、潘平波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分别获得了省优秀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九月,我们参加了溧阳市教科室举办的课题研讨会。
5.实验教学
在2006.9-2006.11月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以主持人张学瑞老师所教的两个班级高一(8)班为对照班,另一班高一(7)班为实验班,在这期间都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对月考(10月)、期中(11月)考试成绩的对照。在2006.11-2007.7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期中(5月)、期末(7月)考试成绩与实验前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6.在2007.9-2007.12这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通过开展市级研究课以及校际交流课形式,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推广,从课后老师的评价来看获得了高度的肯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本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课题组搜集完善各种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
六、研究过程
(一)引导实验班探究式学习
1、宣传发动
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陌生,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探究式学习,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效率,首先得让学生了解探究式学习的意义、过程和方法,这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课题组成员更应该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2、实验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探究式教学达到本实验的研究目标,结合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在对实验班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探究式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把在学习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质疑,鼓励学生去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开放性原则:在课堂探究中,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课堂内经过探究就能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在课堂探究中不能完全得到解决,需要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资料或有关信息,来解决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课堂探究是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3、实验班进行课堂引导探究式教学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使问题得到解决。最后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把新知内化,巩固运用。经过课题组成员课堂实践研究,确定了以下教学指导策略,如图所示: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探究计划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式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但就教学内容而言,虽然高中化学新课程有许多探究的素材,但并非所有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本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内容。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根据学校的设施能否开展,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计划,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必要前提。我认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选定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项目、形式。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精心去设计探究计划。
(4)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使学习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对某一知识不断深化拓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要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取得成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施瓦布指出:仅仅向儿童提供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促进、指导、帮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保证探究式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及其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在实验班的探究式教学中具体作法是:
①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
②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③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④组织探究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5)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形成新知
(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
(二)课堂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实例:
理论课的引导探究式学习:
就是教师根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的情境或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探究,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化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为例见附件一,来介绍理论课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事实性知识课”的引导探究式学习:
“事实性知识”主要指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各类有机物及其代表物,由于种类繁多,内容相对零散庞杂,往往导致学生记忆的困难,这也是学生感到化学好学难记的原因。这类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特有功能,给学生创设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的机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强烈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性质、制法、用途以及反应原理等的全面掌握。以“卤代烃的性质”研究课为例见附件二,来介绍“事实性知识”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七、成果分析:
(一)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1.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情况:
1.1在2006.9-2006.11月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月考(10月)、期中(11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1):〔原始成绩见附件三〕
表1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考试成绩结果
班级人数第一次月考期中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对照(高一8班)5374.858.31-1.0785%77.966.15-1.6100%实验(高一7班)5473.049.2298%76.155.5998%
1.2在2006.11-2007.7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期中(5月)、期末(7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2):
表2对比教学考试成绩结果
班级人数期中期末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对照(高一8班)5375.098.462.1992%71.118.342.6385%实验(高一7班)5578.959.6993%75.9410.5587%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都运用传统的接受式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班与实验班的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成绩以及及格率虽有差异,但经方差(Z测验)分析,Z值-1.96,(P=0.05,Z=-1.96),或Z值1.96,(P=0.05,Z=1.96),差异不显著,表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相当。通过对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Z测验)分析,Z值均1.96,(P=0.05,Z=1.96),差异显著。虽然说及格率有所下降,但这与试卷的难度有关。实验表明实验班通过引导进行探究式学习,无论是期中、期末成绩都比对照班和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能够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见附件四)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别是50张、52张,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别是51张、52张,二次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Z值Z值
表3问卷调查结果
样本项目对照班实验班前测平均分后测平均分S值Z值前测平均分后测平均分S值Z值学习态度15.316.71.21.116.421.22.292.1学习兴趣14.815.60.531.513.620.42.522.7学习方法10.412.41.181.711.818.32.322.8问题意识13.214.81.081.512.417.82.572.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4.616.61.251.615.219.21.822.2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测验)分析,表中对照班的五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五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以上的结果反映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比接受式学习相比,学生更喜欢探究式学习,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3.实际课堂教学情况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讲课的进度,老师提问时,有时不知老师讲到哪。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不能主动地回答问题,需要教师点名才能完成课堂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上述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对于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能主动回答。对于探究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虽然偶尔也会发生,但明显减少。通过12名(成绩上、中、差名4名)学生的访谈,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只听教师讲容易理解,记得牢固。特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反映,虽然探究式学习对自己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但自己要比以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了。从观察到的和访谈得到的这些情况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的主动性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
(二)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课题组成员中有三位被评为溧阳市第六批四类优秀教师。其中主持人张学瑞老师被评为溧阳市骨干教师(综合评分为骨干教师中第一名),成员李格和于燕萍两位老师均被评为溧阳市教坛新秀,现在已经入常州市教坛新秀的选拔阶段。
2.课题组实验教师先后都承担了溧阳市级研究课,主持人张学瑞老师连续三次被聘请开设校际交流课,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
3.教师参与教学评比和论文评优获奖情况
于燕萍老师参加市化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李格老师参加省级课题竞赛课荣获二等奖;三年来,有两篇论文发表,十多篇论文获江苏省一、二、三等奖,还有论文及教学案例荣获市级奖,张学瑞老师的制作的两件课件荣获省三等奖。
4.积累了大量课堂探究教学的案例和素材
如果说学科学习质量实验研究的直接效果是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那么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具有深远意义。
八、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原来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课题研究报告作文 课题研究报告模板文案:
评改互动,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第二实验小学 李丹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我们思考,能不能把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一变,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可见”评改是“教”的重要活动,“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评改则是为达到学生将来能够独立自改,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是小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能力的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 有关作文教学的理念:“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根据以上要求,我们预期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会自己修改草稿,并能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步骤
(一)学生当前情况调查
课题研究报告作文 课题研究报告模板文案: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格式及范文[1]
研究报告的格式
一.标题:少于25字
二.署名:学校、组长、组员、指导教师
三.摘要:一般为200至300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四.关键词:标志性词语3至5个
五.前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时间、研究方法
六.正文:研究过程、分析讨论
七.结论与建议(也可以把“结论与建议”放入正文中)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访谈提纲、访谈记录、研究日记等
参考范文
编者按:
有的同学开展完研究性学习后,却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出的研究报告却很不规范。下面我们剖析这个曾经获得湖南省一等奖的课题研究报告,来教大家如何撰写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报告。
让交通更加便捷
——关于长沙市城区道路设施设计的调查研究
课题组:程瀚(组长)、黄思为、林夕、张澄曦、楚功崚、吴昊、庄舒程、陈洋
指导老师:周小青老师
教师指导:
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同时要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单标题和双标题。这个标题使用的是双标题,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最初他们定的标题是《捷径背后——关于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调查研究》,但是主标题仅仅只反映报告的部分内容,没有概括调查主题,而且副标题没有说明调查研究的范围,后面做了修改调整。这样主题鲜明,调查的目的、范围也非常明确。
研究报告不要忘记署上课题组每个成员名字,否则给评审带来麻烦。同时也别忘记署上指导教师,这也是表达我们对指导老师的尊敬。
摘要: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生活中交通设施有着许多不合理的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城区交通设施设计存在着许多欠人性、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区交通设施需要完善,设计要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出行。
关键词:交通设施、城市规划、人性化、和谐交通
教师指导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用第三人称来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我们中学生研究报告的摘要字数在200左右。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前言:
一.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道路堵车、交通事故、行人踩花坛、不顾禁止横穿马路、车站站牌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从客观上看几乎都有设计不人性化、缺乏科学性原因在里面。随着2008年的到来,中国很快就要迎来一场盛典——奥运会。
和谐交通的建设刻不容缓。而做到和谐交通的第一步就是完善交通设施。于是我们对城市道路设施的人性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二.研究目的
1.寻找长沙市内诸多道路设施设计的不合理方面;
2.对一些欠人性化的设计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三.研究时间: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其中调查分两部分:
(1)到长沙市城区内各交通干道进行实地测量;(2)到餐馆、书店等公共场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司机(公交司机、私家车、的士司机)、行人和交通劝导员。
教师指导:
前言又称引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的内容先有个概括的了解。这个部分作者是从七个方面进行来描述,让读者清楚了解他们课题研究的背景是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目的是如何改进道路设施不合理的设计,同时交代了具体的调查时间、地点和研究方法。
正文:
经过组内分工,八位组员分成四组,分别对司机、教师、市民、交通劝导员进行调查,于是我们得到了很全面的数据。此次调查共访问72人,发出问卷80份,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认为道路设施存在着设计不人性、不科学的问题。
城区交通设施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人行设施、照明设施、机动车配套设施、绿化设施及街道规划设施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是对于各类设施调查的数据和现况分析
(一)道路人行设施情况
图1
对于马路上交通设施,四类人群都有一致的意见,那就是交通设施仍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改善。大部分人对于人行设施是不太满意的,主要存在人行设施遭到破坏未检修、部分设施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其中对于人行设施建成后的管理许多市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城区的设施管理并不到位,许多废弃的设施没有得到及时检修,而到多数新增设施有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二)道路照明设施
满意不满意需要改进有效总数司机%%%22教师75%%%18市民%25%%18交通劝导员60%%%22
表1
夜晚的照明可以说是城市设施中最成功的一项,大多数人都认为设计很合理,少数人反映某些路段的路灯损坏后未得到及时维修,并希望红绿灯的时间调控能更合理。
(三)机动车配套设施情况
图2
停车问题是城市交通现状最严重的问题,无论的司机、教师、市民或是交通劝导员都觉得市内的停车设施建设亟待完善。有车的朋友常有找不到停车点,而商场下的地下停车场收费偏高,且停车场的布局复杂,停车不方便。,在我们的调查活动中不少人提出了要设置免费停车场的建议。
(四)城市绿化设施情况
图3
绿化设计有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最明显的有花坛的长度设计和位置设计问题。绿化设施的目的在于美化城市环境,缓解交通带来的污染,而大多数绿化设施遭破坏导致设施的功能大大下降。也没有达到预计的绿化环境的效果。
(五)道路规划情况
满意不满意需要改进有效总数司机40%20%40%23教师75%%%19市民%%%23交通劝导员80%10%10%15
表2
交通堵塞是潜伏在城市道路繁华背后的一大重要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设施的规划对此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城市中道路的规划对于出行并未造成不好的影响。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道路设计的不合理,有些道路宽但车流量小,有些道路站车流量却很大,道路的设计一开始并没有考虑流量的问题,从而导致道路在增修,交通压力区没有缓解。
(六)城市交通总体情况
满意不满意需要改进有效总数司机20%60%20%21教师25%%%17市民%%20%21交通劝导员%%40%21
表3
这一组问题是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然后要求被调查人填写自己理想中的城市道路环境,为了不耽误人们的时间,我们用多选和矩阵的问卷形式侧面展现人们观念中的和谐交通。
首先要充分肯定城市交通的建设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提升了长沙市的形象,但城市交通设施现况不容乐观,除照明设施可以真正发挥其作用,调查中的其余五项设施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人行设施(主要指地下通道、人行道、人行天桥等)修建不到位,部分路段存在设施缺失、老化、设计位置不科学的问题;绿化设施破坏严重,天气严寒时植物的保护没有做到位;道路旁车位阻挡交通正常运行;街道宽度不适应其人流量导致上下班时交通异常拥挤。这几类问题中,尤以人行设施和绿化设施设计问题最为严重。总之,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设施修建后并没有完美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绿化问题),设施作用得到完全发挥需要从人性化和科学性入手,这样才能保证城市交通的正常、完好运行。
教师指导
作者从六个方面来分析城区交通设施现状,其实他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就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归纳,问卷设计了十七个题目,但他们将调查内容相近的题目放在一起,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条理的进行分析。而有的同学不善于概括,直接对每个题目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会导致报告内容松散。这篇研究报告他们首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处理,然后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最后撰写研究报告时他们就可以结合图表来进行分析,让读者感到很清晰,有说服力。
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路边花坛长度设计和位置设计问题
花坛的对于道路的意义是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事实上花坛对于绿化建设、道路美化工程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不管是在那里总会有这样的现象——花坛某些部分被踩得一塌糊涂,这就是原本和谐的景象蒙上了一层灰色的不文明的气息。据我们对黄兴北路及黄兴南路的统计,北路段大约平均5米一处踩踏痕迹,南路段大约平均6米一处。部分
踩出来的小路在后来铺上了地砖,似乎这是一种补救措施,但经我们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72%的人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有26%的人认为这样的方法有效,可见在市民眼里与其“补救”不如一开始就设计科学,以下是我们的数据分析
图4图5
图6
这样的设计,其缺点是石料需求量大,设计灵活性不强,最重要的是不方便人们出行。众所周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花坛长度设计过长,自然就使人产生了厌倦的感觉,于是许多人就选择直接踩过去以节约时间。当然,这其中也有人民素质的原因,但如果改变长度设计,使其小巧、便捷、活动性强,那样人们也更乐意遵守交通规则。另外,就是花坛位置设计问题,如黄兴南路南门口段人流量很大,道路中间又穿入这么大的一线花坛(总长507米),势必就使人们要绕道行走,据我们测量,该处花坛要隔125米才有一处可供行人过马路的人行横道(有些地方甚至还没有人行横道线),这样行人想从马路西面A到马路东面B(见图2)就要走约500米的距离,而AB相距不过20米!行人要多走480米的距离过一次马路!这样看来,位置和长度的设计的确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
下面是我们的更新设计:
花坛长度的设计方案的修改
图7图8
这样涉及花坛也许是人性化一些了,但我们想这样的设计浪费的材料也就多了,于是,为了兼顾节约,我们优化了更细致的设计(如下图)
图9
关于花坛位置设计图10
(二)地下通道位置及结构设计问题
〈问题分析〉地下通道可以说是行人过马路的主要途经,其突出特点是安全性高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不仅是行人安全通过机动车道的工程构筑物,也是体现城市品位的公益设施。但如今地下通道存在多种问题
图11
如地下通道内卫生环境差,许多流浪的人经常睡在地下通道里,使地下通道环境肮脏,这样一来,愿意走地下通道的人就少了,自然横穿马路的就多另外商业性的地下通道常使人们找不到出口,虽然活跃了经济,但对人们出行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由于追求装修美观,地下通道的地面多用光滑的瓷砖,很容易使人滑到,没有真正做到利民。图12
经调查,大多数人喜欢便捷式的地下通道,当然我们也提倡搞地下商业街这样的形式来利用土地面积,但是设计不应太复杂,简单的设计会使地下商业街通行更方便。
下面是我们的统计数据。
行人最喜欢怎样的类型的地下通道
图13
图14
图15
第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地下通道的设置不合理,许多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地下通道(如司门口路段),而有些地方设置了大型的地下通道却很少有人走(比如砂子塘地下通道,几乎就没有什么人流量)由于人流量少的地段,汽车车速一般都要大一些,行人危险更大,所以在这些地方有修地下通道的必要。
图16
〈解决方案〉
位置:在道路交通繁忙区、车流人流量多的区域修建便捷型地下通道。
在远离市中心的主干道上修建商业型的地下通道。
结构:尽量使繁华地带的地下通道设计简洁,方便人们过马路。对于本身就不景气的地带,可以通过地产承包建设商业性地下通道,以促进偏僻地区经济发展。另外,地下通道始终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的,不因设计得太复杂,将设计大气化、方便化是吸引人们的最有效途径。
管理:加强地下通道卫生、安全秩序的管理。可以在卫生情况不良的地下通道设置“通道管理员”进行卫生及秩序的管理。
对于流浪人口,可以专门设置流浪人口生活点,这样集中起来,一是解决了流浪人口的生活问题,二是解决了地下通道的卫生问题。
(三)红绿灯清晰度问题及部分路段红绿灯设置疏忽问题
〈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红绿灯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存在指挥调度了城市庞大的车流与人流,使得城市交通顺畅有序地运行。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却发现长沙市内一些路段的红绿灯设置还存在着种种欠妥之处,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归纳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部分路段红绿灯设置不明显;2.一些路段的红绿灯等待秒数无法显示;
例如:在我们的调查数据分析中,有近70%的人认为,市内一些红绿灯的设置位置比较模糊,给驾驶者带来许多不便。同时,由于一些路段经绿灯等待信号无法正常显示,影响了城市交通运转速度,尤其在交通高峰时期和车流量大的路段,这种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道路的负担。
〈解决方案〉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城市红绿灯的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将一些不明显的红绿灯设置得更醒目,在一些未配置行人交通指示灯的在段安置相配套的交通指示灯
2.在一些红绿灯位置模糊的地主加注方向的指示,方便本地驾驶者行车,也方便外地驾驶员在长沙安全地行车
3.全面整修和完善市内交通的红绿灯显示系统,将无法正常显示等候时间的设置更换以便市民出行
红绿灯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关键核心,它的完善必将带来城市交通质量的提升和交通的便捷,而这是我们调查的初衷
(四)站牌安排问题
〈问题分析〉可以说,站牌问题是这次调查的一个意外收获,一开始没有想到站牌设计会有着这么多的漏洞,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站牌上的信息更新速度慢,而且还有市民提出部分站牌上牛皮癣广告太多,掩盖了原来的车次表,于是很多站点看不清,对于人们的出行很不方便。
另外,有些固定不好的站牌,在风吹雨打翻转,使某些面上的车次表看不见,有些出现退色现象。
图17
有些站牌为了发挥广告效益,来创收,而不顾人们的利益,将本该
写车次列表的地方用于广告的装横,这样的行为不仅仅只是使市民找不到车次而已,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市民对城市化生活的满意度,这既不利于道路交通的建设,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更多的站牌则出现的排列太紧密,字体太小,许多眼睛不好的朋友要很费力才可以看清上面的信息,这就给乘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解决方案〉
相关机构补全列表,并完善及时更新。对于褪色的站牌重新设计。合理安排站牌中信息排列方式。建议设计三棱柱型的站牌,这样三面都可以写列表,既节约了空间,又简洁明了(如图20)
图18
对于车次列表的字体大小安排,进行统一的规定。使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图19
(五)路段交通设施缺少问题
〈问题分析〉
关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投缺少的解决方案
经过我们对长沙市几个重要路段的实地调查对及交通劝导员的访问调查,我们发现,尽管长沙市城区高施建设日益完善,但仍有少数路段存在交通设施不齐全或是受损未及时修理的状况。如鸿山头、南门口路段的路坏了一直未维修,夜晚的照明条件不完备对交通安全必有影响。而在五一大道等行主干道上,虽设置地下通道了,但由于缺少指示牌的指引,许多行人对此甚了解,或是因为地下通道离公交车站距离出行,乘客为图方便造成了横穿马路的捷径。再加上地下通道叫卖的商贩多,使得通道显得脏乱嘈杂这些种种附属配件不完善,设计科学及管理不到位使得政府花大钱修来的交通设施未得到最好的利用。
〈解决方案〉
经过我们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我们得出以下初步解决方案。
1、针对车流量多,而行人也拥挤的交通要道,如司门口路段,可考虑设计天桥或地下通道,以保障行车的通畅顺利和行人的安全,这也可减轻交劝的工作负担(据调查单司门口路段有8个交劝,且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2、在已建设天桥、地下通道的路段,政府要加强管理,安全管理尽可能减少通道里的小商贩流浪者
3、及时检查维修路段设施,保证行车道的照明,护栏的完整等。
(六)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问题
〈问题分析〉
自长沙市实施“亮化工程”星城的夜色更加灿烂美丽,但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市内许多路段的路灯照明系统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对能源的浪费较为严重,一些路灯的设置存在着不够人性化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路灯的照明空白会带来行人的不便,以及一些安全隐患。
例如:两盏路灯间距太长会造成光源的浪费,从物理学上考虑,路灯灯光的散射过程中光线强度不断减弱,构造模型如下图
所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外(大于8米),路灯的光线已不足以提供照明了,这部分光源并未达到其有效利用价值
图20
2.有些路段的路灯在通宵作业,但真正发挥效果的并不多如图,这种情况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学浪费。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80%以上的市民认为,路灯应依据使用情况适度开启即可
3.部分路灯已坏,但未及时检修。(如黄兴南路T字路口的路灯就从来没有亮过)
图21
〈解决方案〉
1.对于路灯间隔的处理,可以间距控制在两灯边缘光融合而达到适合照明的位置如图
这样将使光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我们建议一些路段的路灯不必通宵开启,而可以控制时间段,光照量,在满足基本照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我们相信,对于路灯照明做出更科学、人性化的完善,将为我市和谐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教师指导:
这是正文的第二个部分,作者从六个方面分析长沙市城区交通设施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他们报告的第一稿是将问题和解决方案分开来写,这样写似乎板块分明,结果分析所有问题再谈如何解决方案,让读者看了以后感到不连贯。于是我建议作者分析一个问题马上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案有针对性,而且内容紧凑,条理清楚。这个部分作者还将从调查过程中拍摄的大量照片中精选了几张,附在报告里面,既证明调查的真实性,又让报告图文并茂有可读性。同时他们还设计了新式花坛,三棱柱型的站牌和路灯照明图片,看了以后一目了然,体现了他们的创新。
建设性提议及结论
(一)供政府选择的改进交通建设的措施
1.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设施进行维修保护。
2.补全缺少的交通设施,如在必要的地段修建地下通道,完善人行横道的设置。
3.在今后的设施建设中加大人性化投入,科学性建设。
4.发动生产交通设备的厂家加强产品的技术含量。
(二)对城市规划的建议
1.城市规划应大力投入资金,建设便捷、快速的城市交通
2.完善设施的设计之后再经行施工,避免在设施建成后才发现问题
3.规划建设以方便目的为主,过分追求设施的美观会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如立交桥的建设)
(三)对市民的建议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理智选择出行路线,这样可以避免交通拥挤,出行阻塞的状况
2.加强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发现设施建设不合理的地方,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
〈结论〉交通问题在现代社会频频出现,对经济发展很不利,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就道路设施而言,融入其科学化、人性化很有必要。在我们四个月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不仅看见了城市的进步,栋栋高楼地拔地而起,城市绿化的日新月异,更多的是通过研究发现了交通设施中的不和谐音符。完善人性化成份,融入科学的构思才可以将交通设施的作用发挥好。在这以前,道路拥挤、踩踏花坛这些问题一般认为都是由于人们道德素质不高导致的,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在设计完善人们一般不会违反交通规则,行人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因此道路设施的完善对于人文建设也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指导:
结尾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结束语一般有三种形式:(1)概括全文。综合说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深化文章的主题。(2)形成结论。在对真实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报告结论。(3)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可行性方案。这篇研究报告在正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政府、城市规划部门和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可行性建议,同时也做出一些调查结论和看法。这样使调查研究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匿名.《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自网络)匿名、网易汽车频道专题.《行人在路上的十大恶习》(自网络)教师指导:
在研究报告最后需要列出重要的参考文献,其目的有三个:第一,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第二,可加大报告的信息量,提高报告的学术价值;第三,他人可以以此为线索查阅资料原文。凡是在调查报告写作或研究过程中起到参考作用的文献资料,都属于参考文献之列。
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着(monograph)
[N]——报纸文章(newspaper)
[J]——期刊文章(journalpapers)
[D]——学位论文(dissertation)
[P]——专利(patents)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一、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范例:
[16]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4.
二、期刊类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期号):起止页码.
范例:
[1]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三、专着类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范例:
[4]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四、报纸类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范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附录
附录一(访问提纲)
课题研究报告作文 课题研究报告模板文案:
“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要完成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确,随着对教育本质的探寻与领悟,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生命因独特而灵动,成长因个性而精彩。当下,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开发差异已成为许多教师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追求。
纵观教育现状,学生的全面发展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由于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而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已渐渐失去个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以成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严明纪律、正襟危坐,注重步调一致,要求统一,无疑千人一面,被动接受,失却自我。
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努力发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特长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动态地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创造多问、多种信息交流的条件,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释疑的愿望,为学生提供体验、琢磨和独立探究的条件,培养学生各自的特长。因此,我校提出“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这一课题,以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个性教学,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所蕴藏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独特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真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个性化,和大众化相对,常用来指具有个体特性的需求和服务。
个性化学习是指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学力、兴趣、偏好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教育者承认学生在社会背景、智能背景、生理条件、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个别差异的前提下,做到既“有教无类”,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保证实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就是实践者,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又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具有实践的自主性、理论的应用性、集体的协作性和动态的生成性,其研究的对象是实践者的行为模式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思想观念。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以人为本理论。
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是教育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分野。教育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教为学服务、因学定教等原则,把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突出其主体地位,培养其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唤醒和主体活动能力的提高。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必须转换视角和自身的角色位置,从视学生为“物”转变为视学生为“生命的人”,从视学生为“被动者”转变为视学生为“主动者”,从视学生为“客体”转变为视学生为“主体”,把提高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个性是可以认识的、把握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个性发展和教育是无止境的,任何人都应进行终生的个性发展和教育。我们主张以人为本,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点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承认其个性,尊重其个性,培养发展其个性。同时,尊重个性不等于放任自流,也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引领,因为在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身上,可能存在某些不良的因素,需要指导其矫正、改变、完善,使之成为良好个性。良好的个性靠自己完善。辩证地说,我们所说的个性培养,是指那些有利于学生个体潜能、智慧、创造力等得到充分发挥的个性,只有具有这样的个性,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个“主动参与、自我选择、创造未来”的人。
2.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智能理论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把“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创造才能”作为智能培育的共同目标,这与个性发展教育的主旨不谋而合。如果我们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擅长这样或那样的一种或多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的个性发展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新支点,即在个性教育活动中,向学生展示的智能领域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元的。因此,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真正帮助学生寻找最佳智能点,在重视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基础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生在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和找到他自身潜在的优势,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以便今后在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中给自己带来创造和欢乐。3.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同个性密切相关,缺乏个性的人是没有创新精神的”(尼采语)。人的创新性的发展总是与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分不开的,同样,人的个性也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以张扬、凸现和完善的。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那些作出重大发明、发现的天才身上,并记载在他们的创造发明事迹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新,创新是以个性发展为基础和表现形式的,没有自身的独特、鲜明、丰富多彩的个性,就谈不上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展现,学校教育要以知识、智力、个性等多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创新;个性发展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条件,没有个性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个性化学习在我国的中学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且班级学生人数多的限制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操作上,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还不能很好地解决班级教学的整齐划一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规范但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面关注不够。
个性化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1)“教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甘于保守,对集体教学范式的反思和批判不够,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2)集体教学观念埋没了个性。许多教师认为集体教学更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正是在划一的标准尺度下,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创新能力无法有效形成。(3)课程只关注共性忽视个性。“学校只关注课程的共性,即全员学习统一的教材,探究共同的学习问题,这是与个性化学习截然相对的”。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内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研究学习课题,这种做法会导致个性化学习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效。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得动态、发展,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如何实现中学班级教学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学的协调与互补,真正落实“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和难题。因此我们确立“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这一课题,力图通过行动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一)以课堂教学的实践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推进课题实验的研究。
1.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在充分发挥班级教学作用的基础上推进个性化教学方式的研究。
2.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引领,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作用的基础上促使年青教师的成长。
3.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在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基础上把教学过程逐步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以实践课堂教学为主轴,注重课题实验成果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开发与研制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样化课程。
课程体系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与研制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样化课程,保证学生多样化个性的需求与发展。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探索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紧紧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和实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策略。
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指导,一方面应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使学生有条件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另一方面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学习方法,教师应有不同的指导,而学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可以自己探索富有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4.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体系。
探索关注学生的进步、提高和发展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以校本教研的方式为平台,注重教师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合,推动课题实施。
1.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教师个体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元情智及价值观的和谐、能动地发展,为最终成为具有优良个性、适应社会不同需要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的潜能,从整体上促进我校教师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情感素质和思想素质不断提升,使之成为充满人格力量和富有创造能力的个性化教师,更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课题实施过程
(一)充分准备,奠定研究基础,完成教研组、集备组子课题申报工作(2011年9月—2011年11月)。
我们多次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让各教研组长传达课题研究精神,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初步筛选参与校主课题的教师,明确课题负责人、联系人。组成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学科集备组三级课题运行网络,并建立系统的课题档案:选题—论证—申报立项,通过“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请教研组长根据本组特点自行确定教研组子课题,填写福州外国语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从而完成教研组子课题申报工作。
(二)骨干引领,深入研究(2012.11-2012.2)。
本阶段我们借助骨干教师引领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研究,把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学校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实施途径。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动员,推动教师小课题研究。2012年2月29日下午特别邀请了福州教育学院科研处郑新发主任为我校全体教师作了一场关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的推进指导讲座。郑主任不仅从理论角度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如何发现教育科研课题等问题,而且从实践角度为我们开展“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活动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步骤及相关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子课题一览表
(三)总结提升,全面推广(2012.2-2013.6)。
本阶段,课题组将成功的教学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进一步推动课题案例研究,推动全体教师的小课题研究,倡导“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以本教研组、集备组子课题为核心共开设了33节校级公开课,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让教师们深入课堂一线,互助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共同研讨,寻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013年5月6日—9日,我校结合课题研究举办了市级教学开放日活动。2013年5月6日周一下午第二节教研室主任李慧老师在学生活动中心开设了“创设语文课堂和谐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题研究汇报课,福建教育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应永恒专家、福州教育学院语文学科章肖涛老师应邀莅临指导。本节课作为语文学科岗位培训活动、前来听课观摩的老师达100多人次,第三节评课过程中应永恒专家还作了“以文本解读为核心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学术讲座,听课老师一致表示受益匪浅。5月9日周四下午第一节林沉副校长开设了“探索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的策略”课题研究汇报课,福州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黄道亮、林昉老师应邀前来指导。5月10日周五下午第二节林先老师开设了“在体育教学中彰显学生个性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汇报课,陈闽旭老师开设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汇报课。以上课堂设计形式新颖,将学生的社会探索实践和学科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
伴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老师们对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并撰写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我们从老师们上交的论文中挑选出13篇,编撰了《“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论文集》。
(四)完善成果,总结提高(2013年5月—2013年9月)。
巩固和完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研究活动本身质量进行反思,旨在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2013年5月—9月各子课题组开始课题总结,每个教研组先后进行了子课题结题汇报工作。主课题组在全校各子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撰写《“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结题报告》,并汇编《“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结题报告集》。
五、课题实施中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取向,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文献分析、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采取边实践边总结,在行动中研究、在常态下研究、在合作中研究;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课题研究,教师将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方案、开展实验、适时验证、调整修改并加以归纳总结,开设观摩研讨课,撰写论文等。
(二)文献研究法。
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问题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通过学习国内外成果和经验,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福建省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课程标准》等文件,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然后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证。
(三)叙事研究法。
收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教育教学随笔或教学叙事,描述和记叙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等。
(四)个案(追踪)研究。
课题组将对若干教师进行有意识的跟踪,收集相关资料,深入详细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型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
(五)经验总结。
课题组以本校的初高中一、二年级为研究对象,对课程实施进行持续两年的跟踪回溯性研究,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并总结规律,提炼形成“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初步探索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具体做法。
1.制定差异性目标,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
备课时,教师在课标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课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做两个分析:一是教材分析,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基础。共同基础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内容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二是学情分析,分析所教的学生,具体到一节课,根据本节课所规定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及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在学习成绩上分出层次,在学习风格上划分类别。特别是了解学困生基础与本节课的起点所应具备的基础差距有多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对于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来说,只有课堂活动多样化,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我们提倡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设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实践性活动与创新性活动及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等。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2.创设情境,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知识发展既依赖于生物性成熟因素,又依赖于主体的主动经验,主体通过作用与外部世界及由此获得的反馈信息来建构日益有用的与现实有关的知识。因此,现在的教学不再是将一大堆知识、概念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使学生把握着事物与事物之间有意义关系的知识结构,将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易学,甚至有效地将此一结构应用于处理类似情境,从而产生较大的正面的学习迁移作用。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的环境,强调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友善与合作,把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完善过程是实现培养学生健康、丰富个性这一首要目标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大环境。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物化环境,如:充分利用校园网,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校环境成为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学习成果的舞台,让学生成为环境的主人。如: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优秀作业等置于橱窗板报。
(2)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心理环境,如:我校利用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机会让学生有公开表现自己、自由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感受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习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3.个性化教学,促进个体学生的思维发展。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即努力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民主课堂。教师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且对有独到见解的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加以补充,对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
(2)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新授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可放慢速度,多采用集体教学的教学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知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的培养训练则可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复习课宜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讲评分析课宜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课题研究报告》作文的经历,对《课题研究报告》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课题研究报告》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大家写《课题研究报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