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作文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集文案

2019-03-08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作文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集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作文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集文案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作文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集文案: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下面为大家准备了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仅供参考~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孟子》
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轲
4、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轲《孟子》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离娄下》
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7、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9、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轲
1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1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轲《孟子·告子下》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1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轲
16、情至之语,自能感人——孟子
17、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孟子《孟子》
1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1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孟子》
2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2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2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
25、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2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轲
27、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孟子
2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2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30、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31、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孟轲
32、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33、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34、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35、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
3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轲
37、人不可以无耻。——孟子
38、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39、尽心知性,尽性知天。——孟子
40、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41、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篇》
42、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孟子
43、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孟子》
4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孟子《孟子·离娄篇下》
46、“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4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8、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孟子
4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50、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5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轲《孟子》
52、志,气之帅也——孟子
53、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
54、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轲
5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
5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57、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孟子《孟子》
58、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轲
60、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
6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轲
62、告子上食色,性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孟子》
6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64、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轲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轲
66、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67、夫志,气之帅也。——孟轲
68、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孟子》
6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70、离娄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
71、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
72、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孟子
73、梁惠王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孟子《孟子》
74、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7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7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
77、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孟子》
78、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79、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80、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孟轲
81、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82、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
83、尽心下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孟子》
84、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孟子》
85、“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孟轲《孟子·离娄上》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作文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集文案:

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5、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0、仁者无敌。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7、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26、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2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29、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7、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38、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9、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4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4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8、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附加阅读:孟子的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且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而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最终只会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这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而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这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而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这是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却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而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作文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集文案: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4、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5、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6、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7、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8、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0、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1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3、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1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5、仁者无敌于天下。
1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17、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2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3、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2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5、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2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8、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3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4、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35、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3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7、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8、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0、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41、人皆可以为尧舜。
42、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43、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6、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48、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49、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50、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5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5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4、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55、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5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5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5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作文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集文案:

1、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2、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9、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0、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1、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14、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2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22、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26、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大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