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心理考试资料小字版作文 心理考试题库和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心理考试资料小字版作文 心理考试题库和答案文案:
心理考试复习资料
1简述青少年的性格优化途径。P168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的能力的差异)2)年龄差异即能力表现早晚和发展速度上存在着差异3)类型差异
《1)能力的水平差异可表现在各种能力分类上的水平差异,如在液态能力与晶态能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不确定。
3什么是教学反思能力?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P262
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能力的分析。
5请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故事中孙膑思维的特点,结合案例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6简述感知觉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P35
目标刺激物应达到一定强度2)注意扩大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3)多采用活动教具,变静为动4)根据知觉的整体性,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7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
8简答遗忘的基本规律P45
遗忘随着时间的增加递增。学习材料有意义,形象,简单要比学习材料无意义,抽象,复杂的记忆保持要好。学习程度在一定范围内程度越大越有益于记忆。
9简述家庭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P183
1)生活习惯的习得2)道德规范的掌握3)个性的形成发展
1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2)动机强度3)原型启发4)定势5)功能固定6)迁移7)个性特征
1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教育意义?P129
一类是基本需要,和人的本能相联系,若缺少能会引起疾病,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不受本能所支配,不受人的直接欲望而左右,以发挥自我潜能为动力,这类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最大程度的快乐,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意义:(它把人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的趋向,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不仅对建设科学的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2简述超常儿童的智力特点P170
智力一般在130以上,其共同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浓厚的认识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敏锐的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集中不易转移,记忆速度快而准,进取心强,勤奋有坚持性。
13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P159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14什么是意志?意志有何特性?师范生如何在自我教育中运用意志规律P112~P116P124
意志是在实现预定目的是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觉调节。
1相对自由性2社会制约性3认识基础性4情绪动力性5个体稳定性
1)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人生观2)向自己明确地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3)要有系统的去从事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但却富有意义的工作4)充分利用意志行动中的理智成分和情感成分5)采取一些自警自戒,自律自助的具体方法
15气质类型及其教育策略?P156~158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严厉的批评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改正错误,但同样的方法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又如,在改变作息制度和重新编班时,多血质的学生很容易适应,无需特别关心,而对于黏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则需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才能使他们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16什么是教师角色?如何培养教师的角色心理?P251P256
1.教师角色是指由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并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也即教师角色代表教室个体在社会团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同时包含着许多社会期望教室个体应表现的行为模式。
2.一,强化教师角色意识二,践行教师角色规范三,进行教师角色训练四,增强角色扮演能力
17试简述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并应用该理论帮助高三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P173
加登纳认为,人类至少具有七种以上只能----语言只能,音乐智能,数学和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应该进行全面教育,开发每个人的七种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
18高等师范学院的学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P24
有助于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教育
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培养教育科研素养
18简答青少年良好品德的培养。
1.晓之以情,提高青少年道德认知水平2.动之以情,丰富青少年的道德情感3持之以恒,增强道德意志力4导致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1简述气质在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人的气质不同,所以要求教育工作中必须采取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绝不能孤立地考虑人们的气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积极地学习和劳动态度。
22简述青少年记忆的特点P45
1.记忆的有意性迅速发展,日益占主导地位。2.意义识记逐渐在学习中成为主要的识记方式。3.记忆有情绪体验材料的能力增强。4.记忆水平不断提高,能自觉分布复习。
23什么分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心。表现有哪些?如何有限的控制和减少分心P89P90
1.分心是与注意相反的心理现象,指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的充分的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地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
2.1)注意的警觉水平降低对事物的活动不能产生清晰的反映2)注意的稳定性差,经常变换注意的对象,不能把注意长久的指向与集中于任何必须注意的事物或活动上,心理活动处于频繁的动摇状态。3)注意分配与转移困难,缺乏灵活性和必要的紧张性,不能根据需要分配注意,或不能及时的转移注意4)指向与集中水平低,把心理活动从当前所应指向与集中的对象上完全离开并指向或集中于无关的事物或活动上。
3.超前控制信号控制提问控制表扬(批评)控制特殊安排
2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6心理学的任务P19
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阐明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包括: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27感觉的基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P30P32
1。》即感受性的变化:感觉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2》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8如何进行科学复习?P46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复习是要做到“五到”4,复习方法多样化
29思维的心智操作过程P54
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
30注意的基本品质P76
即平时所指的注意力,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31谈谈情感规律在教育中的应用P102
(一)教育育人1.在教育中确定情感目标2.在教育中通过认知信息回路调控情感3.在教学中通过情感信息回路调控情感
(二)自我教育1.重视情感价值2.追求高级情感3.尝试自我调控4培养积极心态
32教师的角色冲突有哪些类型,怎样解决?P257
教师的角色内冲突教师的角色间冲突
1.正视角色冲突增强角色适应能力2.角色行为注意角色学习提高角色知觉水平3.分清角色主次调节自身
33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及教育启示P132
叶克斯—多德森的定律: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启示:第一,对于高焦虑的学生应尽量少给他们学习上的压力,而对于低焦虑的学生应适应施加压力,是两者的唤醒者趋向于中等水平,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对于简单的任务,如背外语单词,做口算题等,可以通过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第三,对于带有创造性的新学习或问题解决任务,不宜用开展竞赛等活动来施加压力,而应放宽时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好。
34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因素P181
1.遗传2孕期和临产期的危险因素3家庭4教师5同伴6大众传媒
35教师影响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途径P188
1教师的个性2教师的观念与行为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知识与经验
36谈谈如何对品德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1创设良好的环境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2了解不良行为的动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3提高道德认知形成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4耐心教育巩固良好行为习惯5寻找外部原因形成教育的合力
36谈谈教师教育教学机智的表现形式P268
1观察敏锐善于因势利导2思维灵活善于随机应变3意志果断善于对症下药4情绪稳定善于掌握分寸
37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P195
一;积极作用;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活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比较强二:负面影响:青少年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一些不好的内容可能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形式上形象化直观化容易对青少年的理性和逻辑思维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和平面化降低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阻碍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38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P165
1生理因素的影响2家庭环境的影响3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4社会因素的影响5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39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P177
1.重视早期教育2.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40气质有哪些类型?具体表现?P156
胆汁质:强大不平衡,感受性低、耐受性强、外向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
多血质:强平衡且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等
粘液质:强平衡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内向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
抑郁质: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内向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得细小事物等
41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什么?P73
1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地注意
2原因:一是刺激的强度,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或者对比关系,三是刺激的活动和变化状态
42什么事有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P74
1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努力地注意
2条件:一是加深对从事的某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二是培养间接兴趣,三是合理的组织活动,四是减少干扰并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43什么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各自产生的条件是什么?P67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条件:要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丰富的表象储备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条件:1积极的创造动机2丰富的表象和知识储备3原型启发4积极的思维活动5灵感的作用
4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P93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通常是指生理需要主导的,具有情境性,冲动型和外显性的态度体验,在描述动物和人时共用;情感通常是指社会主导的,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内隐性的态度体验,只用于描述人。
45晶体能力与液体能力P170
液态能力是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晶态能力是指接收后天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上的能力。晶态能力是决定后天的学习并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能力。
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个体早期发展阶段,液态能力有比较明显的发展;进入成年期,液态能力有所衰退。晶态能力则不然,它伴随个体终生发展,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才逐渐趋于平缓。
心理考试资料小字版作文 心理考试题库和答案文案:
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3.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在个体心理发展方面,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6.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遵循现实原则。
7.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8.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重要标志。
9.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四个方面。
10.维果茨基从种系与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1.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
二、选择题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是遵循()。
A.快乐原则B.现实原则C.道德原则D.利己原则
2.埃里克森认为,在儿童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与疑虑,体验着()。
A.希望的实现B.意志的实现C.目的的实现D.能力的实现
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出现“自我中心”特征是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通过一系列守恒实验,发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获得“物质守恒”的时间是()。
A.6~8岁B.7~9岁C.8~10岁D.9~10岁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学习准备——
3.图式——
4.最近发展区——
四、简答题
1.简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2.简答埃里克森关于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
3.简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4个阶段理论。
五.案例分析题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问题:1.造成吴某叛逆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2.作为他的班主任,你将采取哪些措施对他进行教育?
3.这个案例有什么教育启示?
6.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进行课堂教学。
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
注意的思考与练习:
1、填空题
1.专心孜孜、心无旁骛、朝三暮四、胡思乱想等指的就是(注意)。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3.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4.(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或任务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
5.一般而言,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等几个方面。
6.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
7.根据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这是(注意的转移)
2、判断题
1.学生在听课时只注意听老师讲的东西,而对上课无关的东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是注意的指向性。(×)
2.它不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而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或方式。(√)
3.无意注意更多是一种积极的注意,它是注意的初级形式。(×)
4.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消极、主动的形式。(×)
5.注意起伏是指注意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
6.一般说来,注意对象的组合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之间能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7.在打篮球时,既要分一部分精力去防守,又要随时想到进攻。这是注意的分散现象。(×)
3、名词解释。
1.注意
2.注意的分配
3.有意后注意
4、分析题
一位老师在上某一节课时,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15分)
(1)走进课室时,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
(2)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解这节课的目的、任务,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3)当他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不是点名批评,而是突然停止讲课或提高说话的声音。
这位教师这样做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教材P25: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5、论述题
试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上的应用。
(答案:P25-27:注意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概括要点说明)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一、判断题
1、我们认出正在阅读的字母是“T”,或听清某同学说话发出的声音,这种心理现象属知觉。(×)
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3、静觉是对人体做加速或减速的直线运动以及旋转运动所产生的感觉。(√)
4、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之中,我们会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而未能被注意到的其它事物则成为背景,这是知觉的整体性。(×)
5、看见一个苹果,听一首乐曲等是感觉心理现象。(×)
6、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或源头,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7、知觉作为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包含了觉察、分辨、识别和确认等几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8、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波,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声音是听不见的。(×)
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属于时间错觉。(√)
10、一般来说,事物的关键部分、强的部分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决定作用。(×)
二、填空题
1、(知觉)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
2、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3、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主要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所产生的。
4、人类语言信息和其他与声音有关的信息主要就是通过(耳朵)获得的。
5、根据所知觉的事物的特性,可把知觉划分为(物体知觉)知觉和(社会知觉)知觉。
6、(时间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7、社会知觉是指对人的知觉,包括(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及(对个人)知觉。
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9、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疑人偷斧”等指的是(错觉)。
10、(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是运用外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形态的一种计划性和目的性很强的自觉感受活动。
三、单项选择题
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毫微米的光波(电磁波)。
A.360~760B.380~780C.480~780D.400~800
2.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之中,我们会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对象,而未能被注意到的其它事物则成为背景,这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逻辑性D.知觉的恒常性
3.看见一个苹果,听一首乐曲等是感觉心理现象。
A.感觉B.知觉C.视觉D.听觉
4.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赫兹的声波,在这个范围以外的声音是听不见的。
A.20~20000B.16~20000C.400~2万D.200~2000
三、名词解释
1、知觉
2、时间知觉
3、知觉整体性
4、错觉
四、问答题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P27感知的含义)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8-29)
3、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P31)
五、案例分析:
1、为什么教师板书时,有时用彩色粉笔?为什么有的教科书某些地方用粗体字或加上着重点?有些人读书,为什么在书上做上各种记号?
参考答案:a.符合知觉选择性原理;b.结合例子分析
第三章记忆的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2、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记忆)就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3、按记忆信息保留的时间长短,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记忆系统。
4、按记忆内容,可将它分为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情境记忆)、逻辑记忆。
5、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模块。
6、(保持)是指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的过程,是记忆的中间环节。
7、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先快后慢)的趋势。
8、(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呈现在面前,觉得熟悉,能够确认或重新认出来。
9、(前摄抑制又称前摄干扰)是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识记、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0、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综合起来,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二、判断题(错打×,对打√)
1、记忆是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不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2、记忆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心理过程。(√)
3、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4、形象记忆通常以想象的形式存在。(×)
5、长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记忆。(×)
6、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环节,是保持和回忆的目的。(×)
7、大量实验表明,机械识记的效果优于意义识记。(√)
8、一般而言,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的时间为2:3比较恰当。(√)
9、学习强度达120%的过度学习,保持效果最佳;超过120%则记忆效果不再有明显增加;(×)
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有语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类。(×)
11、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2、回忆是指过去经历的事物出现时而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
三、案例分析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位教师的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1、这些教法应用了意义识记(意义记忆或理解识记)的心理学原理。
2、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
3、这位教师教“买”与“卖”这两字时,向学生指出只有多了才能,少了则就要回买来,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而针对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时,则教学生“干燥”与“火”有关,“急燥”与心情有关,心急是总会跺脚,因而是“足”傍。
四、问答题
1、如何复习才有较好的效果?
有较好复习效果应做到:
①及时复习。
②清晨起床和睡前复习。
③把握好复习时间间隔。
④试图回忆。
⑤过电影。
2、比较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与联系。
持续时间编码形式容量是否有意识储存与提取举例瞬时记忆(5分)一瞬间的记忆;1至2秒钟左右外界刺激物的形象瞬时记忆的容量较大,一般为9~20比特无意识视觉后像短时记忆(5分)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记忆听觉编码为主;少量的语义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模块有意识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串行加工平行加工打电话时复述电话号码长时记忆(5分)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1.语义编码2.形(表)象编码容量极大,包括人所记住的一切经验一般意识不到平时永久性记忆的人或事联系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为瞬时记忆,没注意便消失。如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不及时复述则遗忘。如加以复述,并编目归类就转入长时记忆,在长时记忆内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又被提取出来。提取时,信息从长时记忆回到短时记忆,从而被意识到。
3、影响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识记方法有很多,比较有效的实际方法主要有: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有明确的识记目的;
(3)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4)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2分)
(5)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6)多种感官并用。
第三章思维与想象
一、填空
1、思维的特点包括、。
2、根据思维凭借对象的不同,思维可以分为、和。
3、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
4、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划分为、。
5、梦是的极端形式。
6、指向未来并能实现的想象称为。
7、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类型是。
8、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属性的思维过程称为。
9、在头脑中根据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称为。
10、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是。
11、判断由组成,以的形式表现。
二、选择
1、由于思维的(),人们才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感知到的事物。
A.抽象性B.概括性C.独立性D.间接性
2、三个数字ABC,其中AB、BC,可知AC,这属于()
A.逻辑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性思维
(多选)3、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练习写出白纸的不同用途,这个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
A.集中思维B.发散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性思维
4、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获得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是()。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创造性思维
5、作为思维的重要过程之一,()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极其关系。
A.分析B.比较C.综合D.抽象与概括
6、()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A.分析B.抽象C.综合D.概括
7、个体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这一思维活动以后,最可能进行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抽象C.综合D.概括
8、在阅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头脑中形成的阿Q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
9、鲁迅在创作《阿Q正传》时,塑造的阿Q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
(多选)10、按照想象活动是否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划分为()。
A.有意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再造想象
11、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
A、形象抽象思维B、理论型思维C、辨证思维D、经验型思维
12、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并开始形成()。
A、抽象逻辑思维B、发散思维C、辨证思维D、形象抽象思维
13、初中学生的想象()
A、多为有意识有目的的B、全属有意识有目的的
C、意识性目的性较差D、多为无意识无目的的
三、名词解释:
1、思维
2、定势
3、想象
四、简答题
1、思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别有哪些种类。
2、想象的种类。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中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6、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7、思维的品质。
五、案例分析
1、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2、有时候,我们在以某种方式解决问题以后,在随后解决有类似特点的问题时,会不自觉的沿用这种方式。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床单只能用来铺床、玻璃瓶只能用来装水,而不知道他们还能有其他用途。请依据问题解决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六、论述
1、中小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中小学生良好的想象力的培养。
答案:
一、填空
1、间接性概括性2、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4、有意形想象无意想象5、无意想象6、理想7、形象思维
8、分析9、系统化10、概念11、概念句子
二、选择
1、D2、A3、BD4、D5、B6、B7、D8、A9、A10、ABCD11、D12、A13、A
三、名词解释
1、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
2、定势: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四、简答题
1、1)按照思维凭借的对象,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过程指向的不同,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创造性程度,分为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1)根据想象活动有无目的性,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其中有意想象根据创造性的不同,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3、1)问题情景;2)知觉特点;3)知识经验;4)定式;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7)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
4、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多;3)想象的现实性逐渐增强。
5、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日益增强;4)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性逐渐消失。
6、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3)初步具备逻辑思维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4)思维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心理考试资料小字版作文 心理考试题库和答案文案:
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外来的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可以使人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刺激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适用外界事物。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加工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言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密切相关,其可以帮助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分离出来。
④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知觉的恒常性是以经验,知识,对比为基础的。
2、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情绪: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表现为外显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④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
情感: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表现为内隐性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④人所独有,发生较晚,
联系:情绪依赖于情感,人的各种情绪表现受已经形成的情感特点制约。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体现、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内在本质
3、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情绪状态指在特定时间内,情绪活动在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
①心境:一种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特点为倾向性、微弱、平静、持久,具有弥漫性。
②激情:一种由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强烈刺激引起的情绪,特点为猛烈、短暂、爆发,迅速。
③应激:一种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或某种意外危险时机体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反应,同时也伴随强烈的生理变化,特点为由巨大精神或躯体压力引起。
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它具有自我和种族保存意义,生理需要在人类各种需要中占据优势。
②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随之产生了安全的需要,它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心理上的安全,以免威胁,孤独和他人的侵犯。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群体中发展的,爱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和给予他人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它包括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尊重两个方面。
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层次是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身的价值。
6、简述气质的分类
神经类型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行为特点(气质类型)兴奋型强不均衡灵活攻击性强,易兴奋,不受约束。不可抑制(胆汁质)活泼型强均衡灵活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多血质)安静型强均衡不灵活安静、坚定、迟缓、有节制,不好交际(粘液质)抑制型弱不均衡不灵活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抑郁质)
7、简述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理论
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
①意识是与语言有关的、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但只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很小一部分,相当于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巅部分。
②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个体自己不能觉察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极大部分,相当于冰山在海平面以下、始终无法看见的庞大的山体。通常潜意识的内容主要是不能被道德和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的要求和欲望,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不愉快的童年的经历,心理创伤等。
③前意识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有需要时可以重新进入意识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忆,相当于冰山的介于海平面上、下的部分,会随着波浪的起伏时隐时现。潜意识的欲望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8、简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人格包含有三个基本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人格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是储存心理能量的地方,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本我处于潜意识之中,遵循“快乐原则”,本我与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其唯一出路就是通过自我。
2.自我从本我转化而来,可转化为超我,其动力来自本我,即要满足各种本能的冲动和欲望;但又在超我的监督下去适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遵循着“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其大部分是意识的,小部分是潜意识的。
3.大部分属于意识。超我由自我转化而来,包括自我理想和通常所讲的良心,按“至善原则”行事。自我理想负责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而良心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
9、简述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①强化: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在经典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反复结合的过程就是强化。
②泛化:反复强化的结果,即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其主要机制是大脑皮层兴奋的扩散。
③消退:如果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即取消强化作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
10、简述心理防御机制表现形式
合理化:指以个人自己能接受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行为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和不快,保持个人的自尊。
潜抑:个体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得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察觉或回忆,避免痛苦。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和感受归于他人,以此来避免心理上的不安,维护个体的自尊。
④转移:是指个体将限于各种因素而不能释放的情绪反应转嫁给无辜的人或事物,以发泄内心不满,调节心理平衡。
⑤反向形成:是指个体将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情感等,以截然相反的活动行为表现出来,使个体行为更易被社会所接受。
⑥补偿:是个体为弥补生理上或心理上存在的某种缺陷,或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受到挫折时,转而努力发展或从事其他活动予以替代,以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
⑦认同:是指在潜意识中个体力图等同于某一对象,甚至以他人自居。
⑧内投射:这是与投射相反的一种机制,是指个体吸收周围世界的各种感觉,欲望,观念和情绪态度,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把原本指向外界的冲动,情感转而指向自身。
⑨否认:指拒不承认已经发出的挫折和不愉快情境,认为它从没发生过,以避免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
⑩升华:是指人们把本能欲望导向那些比较崇高,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向,以社会可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
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时,放弃原有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以不成熟幼稚的行为方式应付现实。
幽默:是指个体以某些合适的言行,来化解困境,渡过难关,维持心理平衡,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11、简述精神分析的原理
采用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帮助患者将早年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主要是幼年经历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在意识层面加以分析与澄清,从而能使患者重新认识,并改变原有的心理行为模式,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12、简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区别:心理咨询:遵循发展与教育的模式.针对有现实问题或心理困扰的正常人.侧重于对来访者的支持、启发、教育和指导.④具有哲学社会学倾向.⑤咨询心理学工作者.
心理治疗: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侧重于分析矫正消除症状重建人格.④具有医学倾向.⑤精神科医生,心理科医生,医学心理学工作者
相同:都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实施,服务对象都是需要给予心理帮助者,④都要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进行,⑤咨询和治疗不能完全分开,⑥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不良认识和行为,增强身心健康等
13.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②人际关系和谐、积极③情绪正常,情感生活健全④适应环境⑤人格完善⑥有一定的自知力,能正确评价自己⑦行为符合年龄和性别特征
10.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14、试述人的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5、简答有哪些因素导致冠心病?
答:(1)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对冠心病的影响;(2)不同的社会分工(职业)对冠心病的影响;(3)不同生活遭遇(生活事件)对冠心病的影响
15、试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环境因素:高应激区的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职业性质也影响血压水平。(2)情绪因素:西西弗斯反应几乎都会引起高血压以及多种心脑血管疾病;(3)人格特征:高血压人格是存在一种受压抑的故意或“窝火”。
16、遗忘的规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的关系。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态度的关系。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关系。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17、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神经质维度、内-外向维度、精神质维度。
19、心理障碍的判断标准: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20、简述心身中介机制影响健康的途径。
[答案]①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非特应系统功能增高,而与之对应的向营养系统功能则降低。如果应激源刺激过强或时间太久,也可造成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或紊乱。②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胰腺和甲状腺也起一定作用。③心理-神经-免疫机制免疫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一般认为,短暂而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中等度的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强烈的应激则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
22、应激源的分类: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
23、人格障碍的类型: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
24、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③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25、失眠的原因和治疗
失眠的原因:(1)心理因素,包括各种应激有关因素、暗示因素等。(2)环境与外在因素。(3)疾病和药物因素的影响。
失眠的治疗:(1)对症处理。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不饮酒,不喝咖啡或浓茶;睡前1~2小时不做使身心兴奋的脑体力活动;主动调节自己的不安情绪,创造良好的入睡环境等。(2)心理治疗:①消除心理压力,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产生不良的自我暗示,减轻对睡眠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指导他们认识做梦是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②安慰剂的应用。③放松训练、行为疗法或气功的应用。(3)药物治疗
16、心理治疗的原则
和谐性针对性计划性综合性保密性灵活性中立性回避性
1、医学心理学:指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从而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科学。
2、1)(冯特)建立心理学实验室是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一词是由(洛采)提出的,他在1852年出版了一本命名为《医学心理学》的著作。
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4、潜意识:也叫无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内容通常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
5、知觉:是指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6、记忆:人脑通过对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7、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因为保持在头脑中的材料会发生变化导致的。导致遗忘的因素有:学习材料,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等。
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过程,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10、情绪和情感: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着的心身变化,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反映。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情绪侧重于外部表现,情感则侧重于内心的体验。
11、意志: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2、人格即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自我意识等心理成分。
13、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及调整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需要和刺激。
14、挫折:指动机受到干扰,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绪状态。挫折程度的影响因素有抱负水平与个人的容忍力以及外部因素等。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而不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
15、气质: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一个人生来具有的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
16、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17、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称心理卫生或精神卫生,是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满的状态的一门科学。
18、心理应激:当环境刺激威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其应对能力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类特殊心理、非特异性生理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19、第一反抗期:幼儿的人格初步形成,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在幼儿三四岁时开始出现自主行为,表现为不听话,对事物的评价常常有极大的主观性,心理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20、第二反抗期:一般指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这段时期的孩子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他们对父母的管教沈伟反感,甚至在行为上发生反抗。
21、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是指两代人之间心理上的差异和距离,一般是指父母与子女在思维、行为尤其是在看待事物的观点上的差异。
22、应激源:就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应并处于应激状态下,可能进而损害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
23、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了调解矛盾关系,缓解焦虑,自我发展的一系列保持心理活动平衡和稳定的心理机制,使本我欲望能在为超我接受的情况下得到满足,又不至于引起严重的焦虑和痛苦。
24、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
25、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多种途径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26、行为样本:指有代表性的行为活动,或者说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行为活动样本,能够真实准确反映某种心理现象。
27、常模:是指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
28、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程度。
29、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欲测量东西的真实程度。
30、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能力的综合,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31、心理障碍: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在临床上,常采用“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将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或称为异常行为。
32、心理治疗: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与行为,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3、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此概念有三层含义:1)心理咨询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2)心理咨询是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实现的。3)心理咨询是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成长的过程。
34、心身疾病:狭义,专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胃溃疡等广义,包含着由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35、医患关系:指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了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以医疗活动为中心的特殊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
36、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特点:1)明显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2)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3)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37、社会支持:指由他人提供的有益于应对应激的帮助。是个体与社会方面所产生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心理考试资料小字版作文 心理考试题库和答案文案:
一、是非题
1、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相比较而存在,其中没有绝对的界线。(√)
3、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4、一个人,只要身体没病就是健康。(×)
5、健康的人就是没有任何心理异常现象。(×)
6、来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毛病的人。(╳)
7、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8、心理健康状态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
10、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助人自助”。(√)
11、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靠自我压抑,不要找心理咨询老师。(╳)
12、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
13、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更应包括心理健康(√)
14、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15、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
16、如果一个人有抑郁情绪,与他提及自杀会导致他产生自杀的想法(╳)
17、自杀无法预防,之前没有任何征兆(╳)
18、自杀者不会说自己要自杀。(╳)
19、大学生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户外运动、同学聚会,是增进身心健康的良方。(√)
20、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上(√)
21、多疑是一种完全由主观猜测产生的不信任心理,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22、大学生对职业和前途的考虑是在毕业时才考虑还来得及(╳)
23、朋友之间应该坦诚,相互不应有保密的事,这是合理认知。(╳)
24、人际挫折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
25、社交恐惧症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是经过强化过程而产生的。(╳)
26、增进人际交往,改善人际环境的关键在于加强心理调试,培养交往能力。(√)
27、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28、多给人以值得的赞美,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29、有科学实践证明,心理上的某些障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且这种障碍具有不可根治的特性。(×)
30、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等同于对情绪的意志或压抑。(√)
31、情绪的合理疏泄虽然那不是必要的,但有益于身体健康。(×)
32、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障碍作用。(×)
33、对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34、在人生中,智力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发展而变化,基本上是匀速直线前进的。(×)
35、智力水平越高,心理水平越高。(×)
36、机械识记是一种靠多种重复进行的识论,也就是人们常讲的死记硬背。(╳)
37、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过一段时间就会自然恢复。(×)
38、挫折对人既有消极的意义,也有积极的意义。(√)
39、考试之前越放松越容易考出好成绩。(×)
40、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
4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人的心理。(╳)
42、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3、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人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
44、成就感高的人更容易去尝试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45、爱情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精神生活。(√)
46、并非每个人都能被催眠(√)
47、心理可以直接影响生理,反之也一样。(√)
48、挫折不会直接导致人们攻击行为。(╳)
49、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是吗?(√)
50、跑步可消除郁闷心情。(√)
51、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间接动力。(╳)
52、不愉快的情绪由外界引起,自己无法控制是不合理认知。(√)
53、长期的高焦虑会引起高血压,胃溃疡(√)
四、抢时题:(共150道)
1、心理健康状态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B)
A对B错
2、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A)
A对B错
3、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A)
A对B错
4、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B)
A对B错
5、心理压力总是有害的。(B)
A对B错
6、同样的不幸事件会因为个体的不同所引起的挫折感是不一样的。(A)
A对B错
7、当情境的作用很明显时,我们倾向于把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B)
A对B错
8、社会刻板印象中,既包括否定的反面现象,也包括积极的正面印象。(A)
A对B错
9、人本主义方法是一种指示性的心理疗法。(B)
A对B错
10、害羞经常是由不熟悉的人或情境因素引起的。(A)
A对B错
11、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A)
A对B错
12、酗酒也是一种心理障碍。(A)
A对B错
13、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B)
A对B错
14、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现有的平衡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A)
A对B错
15、健康是指躯体的一种稳定、充满活力的一般状态。(B)
A对B错
16、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相比较而存在,其中没有绝对的界线。(A)
A对B错
17、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B)
A对B错
18、心理治疗一般都是一对一的治疗,小组治疗收效甚微。(B)
A对B错
19、心理咨询师应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任意延长或缩短咨询时间。(B)
A对B错
20、遗传是精神分裂症患病的一大原因。(A)
A对B错
21、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B)
A对B错
22、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更应包括心理健康(A)
A对B错
23、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A)
A对B错
24、人的人格、智力、心理特质与态度、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B)
A对B错
25、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上(A)
A对B错
26、对于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有焦虑、孤独、自我拒绝、他人取向等(B)
A对B错
27、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协商、指导过程,帮助求询者达到自助的目的(A)
A对B错
28、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治疗(B)
A对B错
29、心理学意义上的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A)
A对B错
30、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深入探讨了自我,自我由本我和超我组成(B)
A对B错
31、人格障碍是指某人的人格特征严重偏离在特定文化观念、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的模式。(A)
A对B错
32、心理卫生指的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情绪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A)
A对B错
33.判断是否为变态心理,最终应该通过心理测量或医学鉴定来确认。(A)
A对B错
34.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A)
A对B错
35.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的。(B)
A对B错
36.互相之间愈接近的人人际关系就愈好。(B)
A对B错
3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A)
A对B错
38.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A)
A对B错
39.态度决定行为。(B)
A对B错
40.对人的第一印象形成后,很难再改变。(B)
A对B错
41.自言自语是一种精神紧张的表现。(B)
A对B错
42.自我暗示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影响,从而调整心境,情境和加强自我意识的方法。(B)
A对B错
43.打电话能提高人的活力,令整体细胞都有良好的影响。(A)
A对B错
44.有科学实践证明,心理上的某些障碍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并且这种障碍具有不可根治的特性。(B)
A对B错
45.各长途司机频繁导致车祸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长期不与人交流产生的孤独感而使他们产生幻觉而引发事故。(B)
A对B错
46.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B)
A对B错
47.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B)
A对B错
48.当认知和情感不一致时,一般是认知将决定人的行为。(B)
A对B错
49.一个理智强的大学生面对不良的情绪波动时,能主动地寻找引起情绪波动的原因,并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A)
A对B错
50.对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不能等同于对情绪的抑制或压抑。(A)
A对B错
51.情绪的合理疏泄虽然不是必要的,但有益于身体健康。(B)
A对B错
52.引导大学生合理的情绪疏泄,就是以建设性的态度关心理解其困境。(A)
A对B错
53.高尚的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A)
A对B错
54.课堂气氛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准则。(A)
A对B错
55.对职业成就的影响,兴趣的作用更大于性格和能力因素,这说法对吗?(A)
A对B错
56.幻想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幻想。(B)
A对B错
57.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障碍作用。(B)
A对B错
58.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不可超越的。(A)
A对B错
59.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B)
A对B错
60.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人的心理。(B)
A对B错
61.一切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A)
A对B错
62.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A)
A对B错
63.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是感觉的数量综合。(B)
A对B错
64.灵感属于无意想象。(B)
A对B错
65.智商又称EQ,是表示天资,智力程度的。(B)
A对B错
66.大学生对职业和前途的考虑是在毕业时才考虑还来得及(B)
A对B错
67.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B)
A对B错
68.机械识记是一种靠多种重复进行的识论,也就是人们常讲的死记硬背。(B)
A对B错
69.长期的高焦虑会引起高血压,胃溃疡。(A)
A对B错
70.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和指向性。(B)
A对B错
71.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叫做心理发展。(B)
A对B错
72.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只有程度之分,并无严格界限。(A)
A对B错
73.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A)
A对B错
74.对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A)
A对B错
75.到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机械识记几乎不存在了。(B)
A对B错
76.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方式。(B)
A对B错
77.心理咨询在任何情况下,对来访者的个人资料都一定要保密。(B)
A对B错
78.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A)
A对B错
79.没有疾病就是健康。(B)
A对B错
80.在回忆过程中的情感情绪状态是决定其效果的最重要因素。(B)
A对B错
81.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A)
A对B错
82.灵长类动物能掌握一定的手势语,说明已经有了思维能力。(B)
A对B错
83.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现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B)
A对B错
84.感觉只是在单个的维度上对复杂事物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A)
A对B错
85.人类的感觉器官很强,能够感觉到十余种感觉。(A)
A对B错
86.发现“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效果不及有意义的词”的记忆规律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A)
A对B错
87.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B)
A对B错
88.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B)
A对B错
89.信息从长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可以通过复述来实现。(A)
A对B错
90.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A)
A对B错
91.几何图形错觉只要知道了它是错觉,经主观努力就可以消失。(B)
A对B错
92、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靠自我压抑,不要找心理咨询老师。(B)
A对B错
93、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A)
A对B错
94、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助人自助”。(A)
A对B错
95、听轻松的音乐,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放松心情。(A)
A对B错
96、经常参加集体活动、户外运动、同学聚会,是增进身心健康的良方。(A)
A对B错
97、多给人以值得的赞美,能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A)
A对B错
98、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A)
A对B错
99、我国对心理咨询的重视是从80年代开始的。(A)
A对B错
100、我国心理咨询已经职业化。(A)
A对B错
101、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是相同的。(B)
A对B错
102、互联网咨询是目前最好、最有效的主要方式。(B)
A对B错
103、有心理障碍的人的人格十分完整。(B)
A对B错
104、心理疾病边缘是心理紊乱的最严重状态。(A)
A对B错
105、有心理问题的人的思维保持着严密的逻辑性。(A)
A对B错
106、培养朋辈心理咨询员是大学心理咨询的常见模式。(A)
A对B错
107、记忆减退是常见的记忆障碍,患者大多不能自已,不承认自己记性不好。(A)
A对B错
108、在抑郁症中,幻听较多见。(B)
A对B错
109、强、平衡、不灵活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抑郁症。(B)
A对B错
110、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多是瘦弱型或强壮型。(A)
A对B错
111、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需要适当的保持距离。(A)
A对B错
112、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健康不会发生重要的影响。(B)
A对B错
113、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类基本的情绪。(A)
A对B错
114、梦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应该引起重视。(B)
A对B错
115、人类最基本的味觉是甜、酸、苦、辣四种。(B)
A对B错
116、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奋斗、不断追求的过程。(A)
A对B错
117、上网成瘾全称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心理障碍。(A)
A对B错
118、心理咨询又名心理治疗。(B)
A对B错
119、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A)
A对B错
120、气质类型不会影响人的健康。(B)
A对B错
121、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性格的核心。(B)
A对B错
122、家庭对孩子的评价常常是儿童产生自卑感的根源。(A)
A对B错
123、智力水平越高,心理水平越高。(B)
A对B错
124、反复出现的幻觉也可见于正常人。(B)
A对B错
125、人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有节律性。(A)
A对B错
126、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A)
A对B错
127、情绪协调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B)
A对B错
128、求助者对咨询工作的期望越高越好,因为这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B)
A对B错
129、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帮助求助者解决具体的困难,而应该帮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A)
A对B错
130、咨询时,不应该打断求助者的叙述,免得引起对方的反感,哪怕对方叙述的内容并不重要。(B)
A对B错
131、心理咨询师也是普通人,咨询时难免也会有各种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的。(A)
A对B错
132、咨询师发现求助者之所以会陷入困扰,是他的价值观与大多数人不同,那么,咨询师有责任改变他的价值观。(B)
A对B错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考试资料小字版》作文,希望在写《心理考试资料小字版》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心理考试资料小字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