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 宏经知识点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 宏经知识点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  宏经知识点文案

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 宏经知识点文案: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GDP)、潜在GDP(充分就业GDP)、投资、
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GDP
实际GDP、GDP平减指数、失业率、消费价格指数(CPI)、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
2、问答题: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②GDP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③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④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GDP支出法是将家庭部门的消费C、企业部门的投资I、政府部门的购买G和国际部门的净出口NX相加。GDP=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1)GDP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升。
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水平P既可以用GDP平减指数表示,也可以用CPI表示。
5.失业主要有哪些类型
失业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带来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而导致的失业。
3、计算题
1.假设一国某年只发生了以下经济活动:
A.一果园支付8万元工资给果农,生产5万千克水果。其中,1万千克卖给消费者,售价4万元;其余4万千克卖给水果加工厂,售价12万元。
B.水果加工商支付3万元租金、2万元利息和9万元工资,加工生产出水果罐头卖给消费者,售价35万元。
试求:①该国最终产品有哪些用最终产品增值法计算GDP
②该国这些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利润分别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试计算:
①国内生产净值;
②净出口;
③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④个人可支配收入;
⑤个人储蓄。
国内生产总值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
政府预算盈余BS=政府税收收入T0-政府转移支付Tr-政府购买G
说明:本题中未给定的数据视为0
3.根据统计数据,计算以下宏观经济指标(单位:亿美元)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
③国民收入NI
④个人收入PI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净投资125政府购买200净出口15社会保险税130储蓄25个人消费支出500资本折旧5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政府转移支付120公司所得税50企业间接税75个人所得税80
4.已知某国有如下经济数据
(单位:亿元)求:
①用收入法计算GDP
②用支出法计算GDP
③计算政府预算盈余
④计算储蓄
工资100间接税10利息10消费支出90租金30投资支出60利润20政府购买30出口额60进口额70政府转移支付5所得税30
5.假设:国内生产总值为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政府预算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为100(单位都为亿元)。
计算:①储蓄;②投资;③政府购买支出
6.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亿成年人,其中亿人有工作,亿人在寻找工作,亿人没有工作也没有寻找工作。试求劳动力人数、失业率、劳动力参与率。
四、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中,GDP按照国土原则、GNP按照国民原则。()
2.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4.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的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5.衡量经济福利,实际GDP是比名义GDP更好的指标。()
6.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7.居民购买住房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8.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9.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
10.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
答案:1.√2.X3.X4.X5.√6.√7.X8.√
9.√10.X
五、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2.一国GNP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
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提示:GNP=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6.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设备
D.以上都是.
7.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和500B.12500和10500
C.2500和2000D.7500和8000
8.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9.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
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10.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内生产净值NDP
C.国民收入NID.个人收入PI
11.某个纺织工人因为纺织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12.下列()项命题不正确。
A.国内生产净值(NDP)减直接税等国民收入(NI)
B.国内生产净值(NDP)加资本消耗(折旧)等于GDP
C.固定资产投资等于净投资加折旧
D.个人收入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加个人所得税
答案:BADCDDAABDBA
六、多项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有(ABCE)
A.是市场价值的概念
B.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C.是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D.是一定时期实际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E.计算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2.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包括的总量指标有(ABCDE)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
E.个人收入
3.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BDE)
A.生产法B.收入法C.部门法D.支出法E.增值法
4.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D)
平减指数平减指数C.宏观经济指数D.消费价格指数E.国民收入指数
5.按西方经济学的传统分类,失业可分为(ABCD)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区域性失业
7、辨析说明题
1.“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0”
①错误。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为0
②原因: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则该经济体达到了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西方国家的经验数据是自然失业率一般为4%-6%
2.“如果一企业用购买的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
①错误。会增加GDP
②原因:支出法计算GDP=C+I+G+NX,计入GDP的是总投资。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计算题答案:
1.①最终产品有水果和水果罐头。(由GDP定义:最终产品价值GDP=4+35=39)
增值法GDP=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水果生产增值(4+12)+水果罐头生产增值(35-12)=39(万元)
②工资=8+9=17
利润=水果利润(4+12-8)+水果罐头利润(35-12-3-2-9)
=8+9=17
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17+2+3+17=39(万元)
2.①总投资=净投资+折旧,折旧=800-300=500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4800-500=4300
②由Y=C+I+G+NX得:4800=3000+800+960+NX
净出口NX=40
③政府预算盈余BS=(政府税收收入T0-政府转移支付Tr)-政府购买G
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T0-Tr)=BS+G=30+960=990
④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的转移支付
NI=NDP-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NDP=GDP-折旧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折旧-全部税收+政府的转移支付
=NDP-T0+Tr
=NDP-(T0-Tr)=4300-990=3310
⑤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消费=3310-3000=310
3.解:总投资I=净投资+折旧=125+50=175
①国内生产总值GDP=C+I+G+NX=500+175+200+15=890
②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890-50=840
③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840-75=765
④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
税+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50-130+120=605
⑤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605-80=525
4.①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100+10+30+20+10=170(注:未给定的数据视为0)
②GDP=C+I+G+NX
=90+60+30+(60-70)=170
③政府预算盈余=全部税收-政府购买-政府的转移支付
=(10+30)-30-5=5
④储蓄=DPI-C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折旧-全部税收+政府的转移支付
=170-0-(10+30)+5=135
储蓄=DPI-C=135-90=45
BS=T-G=-200
NX=X-M=-100
(1)储蓄S+消费C=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储蓄=DPI-C=4100-3800=300
(2)由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I=S+(T-G)+(M-X+Kr)
=300+(-200)+100=200
(3)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C+I+G+NX
5000=3800+200+G+(-100)
G=1100
6.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亿)
第十章
1、名词解释
均衡国民收入、凯恩斯定律、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预算平衡乘数
2、问答题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
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0。
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均衡产出Y等于消费C加计划投资I的产出,即Y=C+I。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每增加1单位可支配收入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例。Y=C+S消费者收入增加后,一部分增加消费,另一部分增加储蓄,△Y=△C+△S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不考虑其他条件(利率、价格)变化,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不一定总大于零小于1。因为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就算举债也必须维持一定的基本生活消费,因此消费会高于收入,即平均消费倾向可能会大于1。
3.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收入一定时,增加储蓄首先是减少了消费需求C,其次是增加的储蓄S能否全部转变为投资很难确定。所以,增加储蓄的直接作用是减少了总需求,进而降低了均衡国民收入(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Y=C+I)。
4.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何不足之处
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仅仅考虑了短期情况,忽略了消费也要有长期考虑,也忽视了不同社会收入层次对总体消费的影响。
5.投资是如何决定的怎样看待其决定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成本、收益。投资决定的原则是收益≥成本。从融资成本看,主要是利率水平和还贷期限。利率是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投资与利率负相关I=e-dr。在收益方面,主要是预期利润率水平和投资风险收益状况。资本边际效率是项目的预期利润率,是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投资与资本的边际效率正相关。
6.怎样理解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的区别
区别:投资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是指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供给价格R上涨而被缩小的资本边际效率的值。
3、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中的消费函数为C=100+,投资为50。求:
①均衡收入、消费、储蓄
②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③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者函数为C=100+,投资支出I=50,政府购买G=200,
政府转移支付Tr=,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
①增加政府购买;②减少税收;③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要多少数额
4.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者函数为C=100+,投资支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单位均为10亿$),税率t=,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
5.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300,政府购买G=160,税收为。求:
①均衡的国民收入
②政府购买乘数
③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新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
6.(拓展题)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净税收即总税收减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的余额NX=
试求:①均衡收入;②投资乘数;③投资从60到70时的均衡收入
4、单项选择题
1.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凯恩斯交叉图)涉及的市场是()。
A.产品市场B.货币市场C.劳动市场D.国际市场
2.边际消费倾向的值越大,则()。
A.总支出曲线就越平坦B.边际储蓄倾向的值越大
C.乘数的值就越小D.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
3.根据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为()。
A.如果MPC增加,则MPS也增加+APC=1
+MPS=APC+APS+MPS>APC+APS
4.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A.自发性消费B.储蓄C.收入D.总消费
5.其它条件不变,在收入的均衡水平上,()。
A.GDP没有变动的趋势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
C.非计划的存货投资为0D.以上说法都正确
6.政府购买乘数kg,税收乘数kt,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的关系是()
A.KgKtrKtB.KtrKgKt
C.KgKtKtrD.KtKtrKg
7.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 宏经知识点文案:

搞好考前复习,是教师招考试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考前复习实质上就是重新学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从而巩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无异于炒“冷饭”,掌握一些复习的策略和技巧是大有必要的。
一、克服心理疲劳
在考前复习阶段,常有一些考生朋友反映:自己想复习,也有时间学习,只是一拿起书本就犯困,并伴有厌倦、烦躁的情绪。这是复习迎考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的具体表现。心理疲劳不像生理疲劳那样可以通过补充能量和休息恢复正常,它的消除主要靠心理调节来实现。为此,考生朋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许多考生朋友的经验教训表明,学习目的明确与否,学习的动力有多大,对心理疲劳的影响极其巨大。
其次,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有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抑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
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
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在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考生朋友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另外,如果交替学习各门课程仍不能消除心理疲劳,就应该考虑暂时停止学习。因为此时学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加重了心理疲劳。这些时候,考生朋友不妨停止复习,或听听音乐、打打羽毛球,这样对于消除心理疲劳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掌握复习艺术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紧扣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抓住考点,强化热点,是考生朋友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1.形成知识结构
考前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设新的知识结构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复习时应使知识连点成线,联线成网。看书时也不必面面俱到,而是先写出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纲要,然后自己在认真思考、填写各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一定范围的联系和比较,然后再看书核对、小结或者选几个典型的实例,让自己充分展开思维,最后收拢知识点。
2.难点简明
某些章节内容在最近学习中没有完全攻克或隐含的难点,随着复习时相关信息量的增大,难点暴露得更为突出。考前复习中若不着力解决,就会给未来的考试留下隐患,这期间的难点再不能精读细列,而应把难点具体化简明化、实用化。
3.疑点拓展深化
随着考前复习的深入,自己接触到的练习题多了,遇到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疑难点的问题也多了,复习中如何消除这些疑点也就显得很重要了。疑点的消除,一是拓宽知识面,消除知识间的“隔阂”,二是要深化知识点,澄清知识间的“是非”。疑点出自于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一知半解,若将相关知识进一步拓宽深化,则疑点自破。
4.重点内容联系具体事例
考前复习中,对重点再不能够“空对空”,而应立足于整个考纲,将一些凌乱的基本事实置于某一重点内容的指导之下。多侧面进行联想,有利于加深对本质和原因的认识,一举两得。
5.分析考点
招考试考查点的设置虽无一定的规律性,但考前复习中仍可以通过分析我们的培训提纲的考查点,总结出这些考查知识的形式、角度、能力层次和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等方面的规律,并且总结出解决这一考查点问题的规律性的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分析考查点不是消极地应付自考,而应以知识点的原理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对考查点解题方法的应用也应是引导自己运用原理形成思路,理解性掌握解题技巧,千万不能死记硬背套题。
6.热点变形
招考试所考查的基础知识,解题思路变化并不大,只是在题目的设计上略加改变,或因果倒置等,因此,考前复习要注意充分领会所学知识会为与适用条件和范围,特别应注意运用自己所掌握知识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为了强化热点,适应考题变化,考前复习应认真分析热点题的演变,利用现有习题通过“改头换面”,一题多变,进行定点练习。还可以围绕热点,进行了试题变形练习,以深化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应变能力,培养发展思维能力。
三、战胜高原现象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面有退步的现象。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几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末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高原现象常常发生较低层次的复习进入高层次的复习的过渡时期;或发生在临考复习的中、后期。
当考生朋友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自己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向成功者请教,树立起成功的信念。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几乎每一位考生朋友都要经过高原现象阶段,有些考生朋友甚至可能会遭遇数次,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四、重视复习“错误”
错误往往是很难避免的;同时也是很有价值的,错误对我们的价值就在于“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如果在应考复习中注意复习“错误”,就能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相同类型的错误。
五、联系资质特点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这是由于我们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基础上展开的,心理发展水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学习与发展。因而,考生朋友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最好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复习达到与预期的最佳效果。
从气质的角度来看
属于粘液质的考生朋友应克服自己适应环境速度慢、能力差的缺点,绝不要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到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要注意改变思考问题表现出的固执呆板、钻“牛角尖”等现象,主动地与学友们一起讨论,扬长避短,切不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天地里冥思苦想。属于多血质、胆汁质的考生朋友要克服自己过分情绪化的现象,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已经没有什么兴趣的问题,要重视锻炼自己的毅力,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从性格角度来看
外向型的考生朋友要注意培养自己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还要注意复习中的盲目化倾向与情绪化倾向,制订好复习计划,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进行迎考复习。内向型的考生朋友则应避免以往遭遇问题后自己苦苦深思,白白浪费时间的现象,多向他人请教,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从心理稳定的角度来看
那些心理不稳定,有明显过度焦虑情绪的考生应看破考试的本质,把它看作平时学习的累积,把它看作是人生发展中的一次重要机会而非惟一机会,以平常心对待,把对考试的紧张恐惧意识化解在平时公招、复习当中;同时,要学会自我安慰,相信自己能考好,有把握考出好成绩,排除各种异常心理的干扰;还可以通过自我放松的办法,最终胸有成竹地走上考场,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早日圆自己的成才梦。

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 宏经知识点文案:

准备之一:精力充沛和情绪稳定
在临近考试的最后一周里,你要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万一出现难以入睡的情况,千万不要紧张,抱定两个信念:
1、在重大事件发生的前夕,出现难以入眠的情形符合常理,顺其自然的心态静卧养神;
2、人具有极大潜能,一晚的少睡,只要有毅力,明天进入考场后,思想高度集中后,完全可以正常考试。
准备之二:自信迎考和自如应考
在考场上会出现三种情况: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失常表现。不少考生渴望自己高考超常发挥,面对一个“万一”才可能出现的目标,一定会产生紧张与焦虑,因为这是可望不可及的事件。如果能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正常发挥上,淡定之心才会油然而生,才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请记住:给自己一个适度的期望,坚信如常发挥就是成功。
准备之三:临场应变和沉着冷静
进入考场时,拿到考卷后,首先要准确无误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考试科目、座位号等重要信息。看清答题须知,浏览整份试卷,了解试卷共分几页,共有几道题目,以防漏答失分。答题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完毕,有时间一定要仔细检查。

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 宏经知识点文案:

1、重视教材,狠抓双基
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在第一轮复习中,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能准确、科学、全面地理解、使用和描述化学知识。例:在今年高考中,第7题中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氮的核素,结构示意图等均出于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第9题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第13题无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第26题各物质间的变化均源自教材中的基本化学反应;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二氧化硫转化三氧化硫的平衡问题;第27题中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检验;蒸馏烧瓶取自于教材中多次出现过的相关装置的基本仪器;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取自于教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8题氢气的实验室制备中CuSO4的作用原理等。第35题除第(4)问外均取自教材《化学与生活》中的内容。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技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学习能力层次上属于综合应用,此内容在高考考试中约占30%-40%。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复习中着重对两平衡、三守恒即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分析,列举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练习和变式练习。今年高考第11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吸热问题以及盖斯定律;第12题将原电池原理与微粒氧化性比较结合进行考查;第26题在物质推断题中加入电解法精练铜、化学平衡的计算和移动。
3、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今年高考化学以实验为主线的命题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所占分数也明显高于往年。例如12题、27题、28题都是从实验角度切入,或以实验为线索,其分数份额高达35分。
4、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应考实战能力
(1)加强题型训练。根据章节内容和要求,结合高考真题,透彻理解知识点,切实打好基础。加强章节题型训练,举一反三。
(2)第一轮复习中也要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
(3)把规范训练落实到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达规范、计算题解答规范,实验现象和操作规范等。
(4)注重做题的质量,提高解题速度。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能力的大小的甄别都是靠考试做题来体现的,所以解答化学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题目能巩固知识,熟练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做题中要建立自己的解题思维模式(平衡三段式计算、框图题题眼突破和猜想验证等),做题后注意总结反思(反思知识、反思方法和技巧、反思解题步骤、反思出题构思、反思解题规范等),长期坚持限时训练,这三点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5、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同时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也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6、高度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
(1)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4)了解离子积常数;
(5)有机化学中的氢谱图、质谱图等。
二、我们的做法:
重视备课组活动
面对新考纲、新高考,复习什么?怎么复习?我们诚惶诚恐,但我们勇于面对:
组织备课组老师,集中学习新考纲。领悟新考纲,力争掌握好复习的深度、广度,掌握好复习的方向。
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好每周的教学进度,确定好每周的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就下一周的教学内容以说课的形式作中心发言,大家再集思广益,八仙过海,写出自己切实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教案。
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备课组老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不仅是学校、年级组的要求,更是我们自主、自觉的行动。
重视教材
教材是水之源,教之根,学之本,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高度重视教材,回归教材。
高一、高二上课时,由于学考的要求,课时的紧张,往往是教师教的肤浅,学生学得粗糙,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要重拾教材,近读教材,领悟教材,让教材烂熟于心。结合考试大纲,我们必须要心中有数:教材中那些地方要拓宽,那些地方要加深,那些地方要补充和整合。同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必修与选修课本的关系
必修课本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的关系
如: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有关知识,在必修本中是做选学内容的,复习时,是否需要讲,讲到什么程度,我们决不含糊!
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学生更应该重视教材,关注教材,回归教材
在复习过程中,据我们调查,好多学生根本没有教材,即使带来了很少去翻、去读,一味的做题,一味的看复习资料,这是万万不行的,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很多知识的漏洞,知识的盲点。复习资料绝不能代替教材,因为复习资料注重的是知识的重点、难点,是知识的整合和网络的构建,不可能是教材的复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必须诱导、告诫学生回归教材。
重视实验
得理综者得天下,得实验者得理综。由此可见,实验的复习是多么重要:
我们的开篇复习,就是实验内容的复习。好处有三:A。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B、有足够的时间把实验讲全面、讲透彻,C、在今后的每章每节复习中,让学生不断的强化落实。
月考、周考,必考实验。每次月周考中必有一个以实验为中心的大题。
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实验的整合和训练。
重视周考
我们每周一次化学周考。定时,定内容、定难度
周考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来,切不可让一个老师来命题,因为不同的老师,选题的角度,选题的难易,选题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只有让学生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才能身强力壮,才能经风雨,见彩虹。
周考卷要求全阅,当天考完,当天阅卷,及时讲解,及时查漏补缺。
总之,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化学复习指导栏目!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希望在写《宏经复习与备考》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宏经复习与备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