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 雨霖铃 柳永(宋)原文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 雨霖铃 柳永(宋)原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  雨霖铃 柳永(宋)原文文案

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 雨霖铃 柳永(宋)原文文案:

【原曲】: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②骤雨:阵雨.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⑩风情:男女恋情.【阅读训练】:一: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5、《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感?7、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1)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3分)(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4分)(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3分)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5.《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2: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3: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5:《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6:答:虚实相生,借景抒情,表达对离人的依依惜别之情7:答: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二:(1)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略。(2)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此时无声胜有声。(3)“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景来烘托离情之愁之苦。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着意染之”。4.解析:“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极力渲染悲凉之境。答案: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5.解析: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有概括性。

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 雨霖铃 柳永(宋)原文文案:

秋蝉戚戚,晚亭惨惨,暮色苍苍送人形单影只
将歇的帐余着沉醉一个人的悲伤
折柳别,寄情杨柳
难开口,执手徒相望
竟无语离愁
残月挂,晓风吹,好一派冷落凄清
何堪情痴?欲将离愁话相思
怎奈,怎奈
一盏清酒换醉宵,醒时恼,人不在,景美何时瞧?
梧桐又黄了,叶落了。雁飞过,水面生起涟漪。
是谁的眼角有颗泪痣,闪出晶莹的泪光?是谁走了又停,驻在微风拂过的楼阁?朱红的窗,似在诉说昔日的繁华;灰青旳石街,婉转的低吟行人的稀疏,昨日村东的古井依在,前头的山路柴夫换了一个又一个。车轮碾过的咯吱声,像在感叹岁月的冗长。
少年,青年,老年,终究要离去,去了又来,来了又走,春夏秋冬的轮回到底何时是尽头?我想,前一个世界人类定是犯了什么过错。
雨落下,昏黄的路灯慵懒的射下,掀起珠帘,慢慢斟酌人生的白开。人生究竟是什么?青春究竟为何物?我在时光中感慨生命的无力。人自出生开始便向坟墓走去,青春只不过是葬送在路途的昙花。然而昙花一现却永世芳华。于是,我又开始挣脱生命的桎梏。我用拼搏洗刷青春的苍白无力,用血泪来晕染岁月的平庸无雅,所有的一切,只为人生的一次疯狂。
青春里什么离奇大胆的想法都可以放肆的成为梦想,梦想毫无拘束,就像湛蓝的天空一望无无垠,清澈的天空毫无杂质,就像我们的心干净无暇。我们追求梦想,我们迎着太阳奔跑,只为人生的最初冲动,只为生命不像白纸一样无为。
然而梦想也会用枯竭的时候,花总会有落的时候,当梦想被时光遗忘,岁月被琐事磨平,七彩的世界变得黯淡,这时的我们会发现,人生不过就是这样。
时光安然,眼角的忧郁变成皱纹刻在心头,曾经的伤痛,被遗忘在身后,成为另一种开始。昨日的心事,在幽暗灯光下蔓延成一沓沓泛黄的信纸,眼角的孤寂变成了黑暗里的点点星光。日光晴好,倾泻在落花如雨的流年,落花拍肩,陨消香玉,年华成了蹉跎。回眸彼岸,是谁在岁月的剪影里起舞?嘴角微笑,是谁打湿了我的脸?
眉头锁起,忽然忘却了生活的真谛,忽然不明白这样的日子有何意义。看眼前的雨滴落下,思索真正的刻苦铭心。年少的我们为何被现实驯服得如此机械?纯真的我们为何被自由禁锢了身躯?望着校园里穿梭的忙碌身影,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也许这就是被打上了青春的印记。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用突然什么不明白。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险些迷失了方向,前进的岔道太多,纷繁的诱惑太艳。或许,我们承受的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而我们要做的只是拨开黑暗的缥缈云雾。
深深的舒了口气,窗外的树木依旧。

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 雨霖铃 柳永(宋)原文文案:

蝉鸣阵阵,用哀怨的嘶啼划破寂寥的空气。西天落寞的残阳将渡口长亭中的人影拉长。拉长。刚下过雨的江边,空气显得那么湿润,岸边的芳草萋萋艾艾的向天边蔓延,仿佛也是用悲伤来浇灌……
“上船喽---”
仰头将王子为他斟满的践行酒一饮而尽,那份苦涩便直淌入心底。那一声声的催促,于他们,仿佛是要带走彼此的生命,这一刻,他们希望时间可以停下它残忍的脚步,哪怕,只是一秒……
那双眼眸中曾闪耀的清澈明媚,使敖犬不可自拔的深深迷醉,可如今,却黯淡了光辉,弥漫的是挥之不散的离愁。
那双手,纤细白皙,柔若无骨,是一双羡煞女人的手。正是这双手,曾不知多少次的与敖犬的十指相互纠缠。如今,敖犬依然紧紧地攥住这双冰肌玉骨,却不知,过了今时,此生还能不能再次触碰这温柔的指尖。
“小翊”。紧涩的喉咙,只剩这呜咽的呢喃,声声触痛着两颗即将飘零的心。就这样对视着,眼中的雾气渐渐浓重,模糊了眼前的身影,却模糊不了心头的人影。簌簌滚落的泪滴,打湿了衣襟,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他们知道,这斩不断的千般情丝,这挥不去的万般离愁,也只有这点点泪珠能够道尽了。
王子慢慢的转过口,眼神向远处放空,顺着他的目光,敖犬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浩渺的烟波。无边,也无涯。
终于,还是要登船远走,秋风萧瑟,吹乱他们飘散的发丝,缕缕的痴缠。最后一次对望,目光交织的瞬间,诉不尽的爱与恨,痴与怨。他们把彼此深深的揉进自己的眼眸,揉进心底,只这一眼,便可万年,直到地老天荒。
船桨滑动,平静的水面荡起层层的波纹,在夕阳的余辉下微微泛起一抹红色,是心头滴下的血吧。
小船渐渐漂离了渡口,他站在船舷,他跌坐在江边。
蔓延开来的心痛,将两颗心吞噬。吞噬。灵魂就在这一刻被生生的抽离,你不再是你,我亦不再是我。
今宵有酒今宵醉,却不知明朝酒醒是哪一番的凄清落寞。梦中呓语,声声念却的都是你的名字;眼里眉尖,时时萦绕的全是你的容颜。
是千百年前埋下的情缘,却注定被凄冷的秋风吹散……
一叶扁舟,在沉沉的暮霭中穿梭,越来越小,越来越淡,在那个天与水的交界,变成一个点,终于,消失不见。
从此,爱过的人,散落在天涯,永远不能再见。
从此,纵使姹紫嫣红开遍,再无心眷恋。
从此,缄默了万语千言,只为,唯有彼此能够聆听。
从此,只要活在甜蜜的回忆,拒绝向前。
从此,生活的全部,叫做怀念。
从此,心底唯有一声珍重,请君,珍藏万年!

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 雨霖铃 柳永(宋)原文文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读鉴赏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公开课教案_0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了解词牌《雨霖铃》;
2.以读代析,在反复诵读(音读、义读、情读、美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情感和凄美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诵读诗句来理解诗句,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情与景营造出的凄美意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留念和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找准意象并分析,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虚实结合”的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人生无常,聚散不定,离别是常态,是人生的必须,谁也无法幸免。生活充斥着别离的苦痛,而这些苦痛在诗人笔下化作风,化作雨,化作不朽的诗行,悲楚哀怨成为其主色调。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去感受柳永的别离名作《雨霖铃》。
1.关于柳永
有哪位同学主动来,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说说你认识的柳永。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开创了慢词,一生仕途坎坷。
2.以声悟情,以情入声
《雨霖铃》本是唐玄宗为悼念杨贵妃所作的曲,后世作《雨霖铃》的人颇多,柳永就是之一,而且《雨霖铃》还是柳永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的是柳永离开汴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情景,深受世人喜爱,它之所以受人青睐,是因为词人做到了对情与景的把控,运用情景交融来表达离愁别恨。下面我们就用声音来诠释和解读《雨霖铃》,用心体会,以声悟情,以情入声。
二、初读感知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离别词,既然是写离别的,那么它的情感基调是凄凉悲伤或悲戚感伤哀愁,该用低沉伤感缓慢的语气语调朗读。
(1)请同学们先自主朗诵词,在朗诵的时候勾画出直接写情的句子和思考为表达离别之情所选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
(2)下面我们请一位男生扮演柳永,来朗诵一遍《雨霖铃》。(示ppt上节奏划分)
(评价: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不错,对词的内容熟悉,并且对词的情感把握比较到位。来,掌声鼓励一下)
(3)请大家按照ppt上面的节奏划分在课本上标示出来。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词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专业朗诵哈。(提示:请同学们认真听,跟着默读,看看自己对情感是否把握到位了。——播放音频)
(4)这是男声版的朗诵,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女生版的朗诵哈,由老师来为大家朗诵一遍。(提示: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聆听了几个版本的独诵,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诵。(提示:诵读的时候注意节奏和情感)
很好,同学们的领悟能力非常强,感觉大家已经进入柳永离别的场景中去了,不过只踏进了一只脚,那么,我们就再接再厉,趁热打铁,通过自由诵读来身临其境。
下面就花几分钟时间自由诵读,熟读成诵,最好能把它背诵下来。
(边背诵的时候边试着概括上下两阙的主要内容)
(7)同学们能背诵了吗?好了,下面来玩个抓阄的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抽签,抽取三个小组。(看哪些小组能够成为我们今天的幸运儿)
请三个小组各派一人上来。(示挖空训练)(写出自己能写的,哪怕一句也可以,不过全部能写就更好咯)如果该学生只能写一句,就接力,让该小组别的学生上去写,再评比加分。
3、整体把握
概括上下两阙的主要内容——上阙:临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离别难);下阕:别后孤寂凄清的情景(思念苦)
现在,同学们对词的内容和情感有了很好的把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导学案上的几个问题。
(1)《雨霖铃》这首词为写离愁别恨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2)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同桌间讨论一下,尽量完善你们的答案)——学生答案。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问:直接抒情,抒发的是什么情呢?
——凄凉哀婉
(3)词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的呢?
(4)下面我们一起来完善导学案上的表格。
意象(景物)意境艺术手法实写上片虚写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凄切悲凉苍茫落寞借景抒情虚实结合虚写下片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
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客观事物。
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步骤:板书:首先——请两位同学上来写意象、意境,再请学生进行
补充,老师作点评。
其次:词中写景涉及到虚写和实写,拓展虚写和实写。
在写作手法中,有一种叫做实写与虚写。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朵听到的,想到的,梦到的,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却能从字里行间里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包括幻想、想象、回忆、联想等。实写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实像、实事和实境。
请同学们在表格中找一下,在这些景物描写中,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是虚写?……为什么你会这样划分呢?——念:想到,想到别离后的场景吗,所以是虚写。好的,那么下面概括一下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引导:虚写与实写——虚实结合;通过写景来抒情——借景抒情)
5.佳句赏析
为了更好的体味虚实结合,我们来赏析词中借景抒情的三句话。
名句赏析
1、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分)
2、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分)
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方法:手法+依据+作用
手法+意象+意境+感情
(请小组一名同学作答,本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如果本小组不能补充,就请其它小组同学代劳)
1、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4分)
这一句给我们点出了别离的季节(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雨后阴冷的黄昏)(1分),
寒蝉、长亭、日暮、雨歇(1分),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1分)的送别氛围,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1分)
2、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分)
这一句运用了借景抒情,虚景写实情的手法,(1分)
词人借用想象之景: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望不到边际的楚天,(1分)
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意境,(1分)
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分别后抑郁难舍、孤独寂寞的感情。(1分)
3、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同意。(观点1分)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柳、晓风、月影(1分)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1分),
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孤零惆怅的心境(2分)
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小结1分)
四、知识拓展:请同学们注意,在做诗词句子赏析的时候,要注意考查点,不外乎考查炼字,词语,意象,手法、感情等方面。所以,请同学们积累我们刚才进行名句赏析时的方法。
方法:手法+依据+作用
手法+意象+意境+感情
五、课堂小结: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表达了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感情,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满的心情。
再次朗诵本词,能背的同学就试着背诵。
六、课外延伸: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鉴赏这首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品注释⑴江城子:词牌名。
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⑶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⑷思量:想念。“量”按格律应念平声liang。
⑸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孟棨《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⑹纵使:即使。
⑺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⑻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⑼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⑽顾:看。
⑾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
⑿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3][4]
白话译文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3]
创作背景: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2]
上片实写生死殊途,孤坟相隔千里,欲话凄凉而不可得。写尽了相思之苦。
上片结尾设想相逢的场面,下片写梦中作者回到家乡,妻子正在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梦境,这都是虚写。
作者因“思”而成“梦”,用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虚实结合,烘托了生死相隔的悲凉之感,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
七.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雨霖铃》;
(2)完成苏轼《江城子》“虚实结合”技法的鉴赏。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希望在写《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