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作文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大全文案

2019-03-09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作文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大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作文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大全文案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作文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大全文案:

本文是关于,感谢您的阅读!
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沉淀了很多文学的精华。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经典名言,希望你喜欢。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作文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大全文案:

《论语》中的50个经典哲理名言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2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1』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22』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3』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25』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8』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2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就像浮云一样不确定。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总是心胸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忧愁悲伤。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考虑那个位置上的事。
『3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男子汉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3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饭为耻的人,是不值得与他交谈的。
『4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4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4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
『44』以约失之者鲜矣。
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4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作文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大全文案:

中国古代名言警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左传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大禹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言必信,行必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行远必自尔,登高必自卑。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论语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不怨天,不尤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孔子 论语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周易·乾·象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朽木不可雕也。
摘孔子 论语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左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孔子 论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孔子 论语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业精于勤,荒于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摘孔子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多行不义,必自毙。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左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树德务滋,除恶务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摘孔子 论语 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论语·公冶长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 论语·微子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 论语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前车覆,后车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公孙丑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后出师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孔子 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管子·权修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衔远山,吞长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孔子 论语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摘孔子 论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 汉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孙子兵法·军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摘孔子 论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孔子 论语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尚书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论语·子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摘孔子 论语 孔子的名人名言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诗经·小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左传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作文 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大全文案:

儒家经典名言50句——入世境界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大意;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大意: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大意: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大意: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大意: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大意: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用心认真地复习了吗?
13、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大意: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大意: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
1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大意: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大意: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大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大意: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感到耻辱。
20、三思而后行。——《论语》
大意: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大意: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大意: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大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大意: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大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2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大意: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3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大意:金钱和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地位低下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
3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3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大意: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34、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36、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大意: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大意: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就要效法大地的包容,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大意: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39、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大意: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4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大意: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大意: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4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4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大意: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4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大意: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4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大意: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47、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大意:多行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
4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大意:忖度德行如何,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大意: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5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大意: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佛家经典名言50句——出世境界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7、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8、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3、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4、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南怀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7、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18、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9、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27、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2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29、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0、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
3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
3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无我的时候,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然达到了无生法忍的境界。(无生法忍: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33、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34、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刚经》
南怀瑾: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35、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南怀瑾:不要著相,尽管在说佛法,始终没有一点佛味,不像那些佛油子,而是很平凡,很平静;尽管在讲金刚经,没有一点金刚钻的味道,如如不动。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3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南怀瑾: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3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解析:菩提比喻智慧,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8、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解析:佛家主张,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众生佛性本自具足。
39、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解析:禅家的真谛便是——自性本清净,只待明心见性。
4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解析:其实说的是:不着相,不动心。
41、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解析:不修证,非佛法。
4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解析: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4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解析:若见世间过,即说明自己动了心、着了相,也失了慈悲之心。
44、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解析:无念是不住念,无相是不住相,无住是随它去。如此,道便通流。三者是一。
45、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
解析: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46、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解析:禅定正义。
47、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解析:意在言外,得意忘言。
4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南怀瑾: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
49、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南怀瑾: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0、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南怀瑾: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中国最经典的五十句名言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