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研究报告作文 研究报告格式范文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研究报告作文 研究报告格式范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研究报告作文  研究报告格式范文文案

研究报告作文 研究报告格式范文文案:

一、调查背景
很多初来乍到的寄宿生对我校的食堂总是不太满意,无论是高校或是中小学校,学生对食堂的笑料或评判层出不穷,近年来食堂问题也接连不断,十分有必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引子
2003年,国内各地上半年学校接二连三发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连续发生了12起中毒事件,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7起,学校中毒人数占了中毒总人数的七成;暑假开学前后,江苏省共有10所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300余人有消息说,今年卫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报告在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方面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学校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几乎每一次学校食物中毒的调查结果,都会出现“食堂卫生存在多种隐患”类似的字眼。校食堂引进社会化管理后,饭菜的品种确实丰富了,这是现实。对食堂饭菜质量的不满,导致了不少学校的学生外出“觅食”,这使得许多学校周围的小饭店和小饭摊繁荣昌盛,生意异常红火。然而,这些饭店和露天小饭摊,大部分的卫生状况极其糟糕,也许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
三、收集资料
1、通过寄宿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校食堂的评价;
2、通过县里的学生了解各县食堂作为对比;
3、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四、研究过程
(略)
五、建议
1、卫生管理待加强;
2、清理校内小卖部,校外饮食小档应严管;
3、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加强卫生检查。
4、每周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食谱,既要适合学生的口味,又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和吸收。
5、增加花色品种,提高学生的食欲。
6、不断推出新款菜肴。
7、面向全体、照顾个别。
六、总结
让全社会都关心校园食堂吧!我们只从小方面上进行调查研究,不到之处或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出!谢谢!

研究报告作文 研究报告格式范文文案: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指导老师: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探究式学习;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3.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3.2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老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意义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达到教学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角色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1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1.2提供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1.3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课题研究内容
2.1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应该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2.2研究内容的确定
①通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情况,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05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2.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情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2.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对比,获得实验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1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1.2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五、研究方案:
2004年11月,在上级科研部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2005年11月并通过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中期评估后确定为重点课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的1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07年11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现为:
1.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课堂现状的反馈情况;
2.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了引导探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3.在2005年11月课题进行了常州市中期评估,被正式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2005年12月课题进行了网络管理。
4.在2006年6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张学瑞老师、王云飞老师、潘平波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分别获得了省优秀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九月,我们参加了溧阳市教科室举办的课题研讨会。
5.实验教学
在2006.9-2006.11月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以主持人张学瑞老师所教的两个班级高一(8)班为对照班,另一班高一(7)班为实验班,在这期间都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对月考(10月)、期中(11月)考试成绩的对照。在2006.11-2007.7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期中(5月)、期末(7月)考试成绩与实验前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6.在2007.9-2007.12这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通过开展市级研究课以及校际交流课形式,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推广,从课后老师的评价来看获得了高度的肯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本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课题组搜集完善各种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
六、研究过程
(一)引导实验班探究式学习
1、宣传发动
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陌生,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探究式学习,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效率,首先得让学生了解探究式学习的意义、过程和方法,这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课题组成员更应该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2、实验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探究式教学达到本实验的研究目标,结合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在对实验班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探究式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把在学习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质疑,鼓励学生去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开放性原则:在课堂探究中,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课堂内经过探究就能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在课堂探究中不能完全得到解决,需要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资料或有关信息,来解决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课堂探究是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3、实验班进行课堂引导探究式教学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使问题得到解决。最后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把新知内化,巩固运用。经过课题组成员课堂实践研究,确定了以下教学指导策略,如图所示: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探究计划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式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但就教学内容而言,虽然高中化学新课程有许多探究的素材,但并非所有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本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内容。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根据学校的设施能否开展,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计划,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必要前提。我认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选定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项目、形式。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精心去设计探究计划。
(4)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使学习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对某一知识不断深化拓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要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取得成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施瓦布指出:仅仅向儿童提供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促进、指导、帮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保证探究式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及其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在实验班的探究式教学中具体作法是:
①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
②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③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④组织探究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5)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形成新知
(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课堂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实例:
理论课的引导探究式学习:
就是教师根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的情境或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探究,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化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为例见附件一,来介绍理论课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事实性知识课”的引导探究式学习:
“事实性知识”主要指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各类有机物及其代表物,由于种类繁多,内容相对零散庞杂,往往导致学生记忆的困难,这也是学生感到化学好学难记的原因。这类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特有功能,给学生创设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的机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强烈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性质、制法、用途以及反应原理等的全面掌握。以“卤代烃的性质”研究课为例见附件二,来介绍“事实性知识”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七、成果分析:
(一)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1.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情况:
1.1在2006.9-2006.11月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月考(10月)、期中(11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1):〔原始成绩见附件三〕
表1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考试成绩结果
班级人数第一次月考期中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对照(高一8班)5374.858.31-1.0785%77.966.15-1.6100%实验(高一7班)5473.049.2298%76.155.5998%
1.2在2006.11-2007.7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期中(5月)、期末(7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2):
表2对比教学考试成绩结果
班级人数期中期末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平均分S值Z值及格率对照(高一8班)5375.098.462.1992%71.118.342.6385%实验(高一7班)5578.959.6993%75.9410.5587%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都运用传统的接受式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班与实验班的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成绩以及及格率虽有差异,但经方差(Z测验)分析,Z值-1.96,(P=0.05,Z=-1.96),或Z值1.96,(P=0.05,Z=1.96),差异不显著,表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的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相当。通过对表2可以看出,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方差(Z测验)分析,Z值均1.96,(P=0.05,Z=1.96),差异显著。虽然说及格率有所下降,但这与试卷的难度有关。实验表明实验班通过引导进行探究式学习,无论是期中、期末成绩都比对照班和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能够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见附件四)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别是50张、52张,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别是51张、52张,二次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Z值Z值
表3问卷调查结果
样本项目对照班实验班前测平均分后测平均分S值Z值前测平均分后测平均分S值Z值学习态度15.316.71.21.116.421.22.292.1学习兴趣14.815.60.531.513.620.42.522.7学习方法10.412.41.181.711.818.32.322.8问题意识13.214.81.081.512.417.82.572.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4.616.61.251.615.219.21.822.2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测验)分析,表中对照班的五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五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以上的结果反映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比接受式学习相比,学生更喜欢探究式学习,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3.实际课堂教学情况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讲课的进度,老师提问时,有时不知老师讲到哪。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不能主动地回答问题,需要教师点名才能完成课堂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上述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对于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能主动回答。对于探究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虽然偶尔也会发生,但明显减少。通过12名(成绩上、中、差名4名)学生的访谈,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只听教师讲容易理解,记得牢固。特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反映,虽然探究式学习对自己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但自己要比以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了。从观察到的和访谈得到的这些情况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的主动性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
(二)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课题组成员中有三位被评为溧阳市第六批四类优秀教师。其中主持人张学瑞老师被评为溧阳市骨干教师(综合评分为骨干教师中第一名),成员李格和于燕萍两位老师均被评为溧阳市教坛新秀,现在已经入常州市教坛新秀的选拔阶段。
2.课题组实验教师先后都承担了溧阳市级研究课,主持人张学瑞老师连续三次被聘请开设校际交流课,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
3.教师参与教学评比和论文评优获奖情况
于燕萍老师参加市化学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李格老师参加省级课题竞赛课荣获二等奖;三年来,有两篇论文发表,十多篇论文获江苏省一、二、三等奖,还有论文及教学案例荣获市级奖,张学瑞老师的制作的两件课件荣获省三等奖。
4.积累了大量课堂探究教学的案例和素材
如果说学科学习质量实验研究的直接效果是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质量的大面积提高,那么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具有深远意义。
八、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原来死生沉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研究报告作文 研究报告格式范文文案:

研究报告基本格式(参考资料)
(一)开头标志:课题开头标志,可以让课题管理部门或其他阅读着对课题来源、课题级别、课题所属学科、课题主持人、成员、单位等一目了然。
课题类别:(如: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不同的课题批准号,代表了某种内涵。如:湖南的课题批准号代表湘,意指湖南省;代表教育;代表科学;代表年;代表重点资助课题;代表基础教育;代表课题号。)。
学科分类:(教育科学的学科分类,目前全国约定俗成的按十四个学科分类: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德育、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心理、教育信息技术、比较教育、体育卫生美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国防军事教育)。
课题主持人:(含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
主要研究成员:(只列姓名)
(二)标题。标题是研究报告的“窗户”。一个好的标题常常可以起到“点睛”作用。在课题申报评审和成果评选活动中,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往往只要看一眼标题,就可以大概地判断出文章的好坏,说明研究报告的标题十分重要的。研究报告的标题原则上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但是,有时候由于在研究课题的名称中对研究对象或内容有较多的限定词,使课题名称显得冗长,这时,也可以另立标题,言简意明地将研究概括为一句话。如有必要,可以再加副标题的形式列出课题名称,研究报告的标题,不但应反映该项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应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与注意。因此,要简短、明确,并注意采用读者感兴趣的措词。
(三)研究背景(或前言、引言、问题的提出)。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研究背景(或引言、前言、问题的提出)的形式,非常简要地阐述下列内容:一是课题提出的缘由;二是课题研究意义;三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四是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课题概念的界定。
这一部分虽然只是报告的引言,但它却可以显示该项研究的学术地位,使人们了解该项课题研究在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在有关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从而为读者接受该项研究成果准备良好的心理上与认识上的基础。前言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因此,前言要注意仔细措词,使之既实事求是地介绍简况,又能恰到好处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注意。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就解决本课题研究问题应该达到的目标。研究内容就是解决本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研究目标一般高度概括,也可条理化。研究内容一般以、、、、表示,这里一般不需要阐述,只要向读者明确表示课题要研究的内容即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要和原课题设计一致。如果完成的情况出入不大(没有完成研究任务的不能结题),可以在后面的问题讨论中提出。
(五)研究方法和手段。这一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待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全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和教育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让读者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研究方法不仅是简单的介绍教育科学的几种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怎样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有些课题还包括:在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实施与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实施的技术手段。此外,还应包括对在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以及对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以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的介绍。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设计图纸、量表、调查问卷、测验题等,应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方法的介绍应注意条理清楚,交待明白,使别人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而具体实施的措施、课题研究理论依据介绍则未必如课题设计方案中那样周详细致了。研究方法的介绍常常可按研究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在介绍中如果涉及到一些专业性的概念或说法,则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六)研究结果、结论及分析。研究结果、结论及分析是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示给读者。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献资料和观察资料、实验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后的结果,如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列条,对定量资料列出图表等;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后,采用一些逻辑的或统计的技术手段,推断出研究的最后结果或结论。所以这一部分的标题也常作“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报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的分析,更注重举例说明问题,即使是数据,往往也停留在例举与罗列的水平上,有鉴于此,应该强调,在研究报告中既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两个典型事例或一些数据资料作为佐证,更要有对客观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处理。
撰写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可以仅用几个事例来以一概全,单纯从逻辑的角度推出结论,而要重视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二是对于数据资料,不应停留在仅仅作为事例例举的水平上,而应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技术,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三是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四是结果与结论仅仅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在这一部分只可以例举客观材料,严谨地提出结论,切忌夸夸其谈,妄下结论,任意引申和发挥。五是研究结果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结论要明晰准确。
(七)研究成果和成果社会反响。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如被社会认可的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其他成果等,还如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主要研究成果。社会反响包括社会认可、主管单位采纳、推广应用以及研究成果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八)讨论、建议。讨论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与思考,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因此,这一部分也常常以“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几点建议”、“几点思考”等作标题。为了叙述和讨论的便利,在有的报告中,这一部分常与结果部分合而为一,或先呈示结果,接着讨论;或夹叙夹议,交错进行。然而,无论其形式如何,我们应明确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研究结果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它应该是基本肯定的,并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重复出现,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作为理论工作者,可能更看重一项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如果方法科学严密,结果可靠可信,那么他就会承认这一研究,该项研究方法可能成为他将来研究类似问题时的借鉴,该项研究结果可能就成为一份资料在他日后的研究中引述,而对该项研究的讨论,或许可能给他的思想以启迪,或许他并不同意研究者的讨论,而自己直接从结果中推出他自己的认识。作为实践工作者,则可能更注重一项研究的结论部分。他们常常不关心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可靠等学术性较强的问题,而更关心某项研究能给教育实践工作带来哪些行之有效的教案方法、教育措施以及研究者积极而具体的想法和建议能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些什么启示。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是作为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必须对研究结果有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这就要求报告撰写者既亲身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有充分的感想和体会,又谙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善于从理论的角度,逻辑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多侧面地加以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可以沿用一些理论与说法,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教育教案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可以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思考,也可以提出由于该项研究而发现与产生的新的问题、新的设想,以留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在这一部分还常常对该项研究的方法设计进行必要的反省,讨论改进、变换研究方法可能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一些影响和变化等。
这一部分应根据实际内容的多少,可长可短,一般是以、、、、的方式,将研究者的观点一一列出。由于这些观点代表了研究者自己的认识,本着影响他人和欢迎商榷的目的,所列出的观点应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切忌含糊其词,冗长拖沓。
(九)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对研究结果不足之处的必要说明:包括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与本课题有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重点的问题;值得与同行商榷的有关问题等。
(十)附录、附注
在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一些客观材料,在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工具、设备、资料等,常常在表述研究结果,论证研究结论,或进行重复研究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读者了解研究过程,分析与评论研究结果与结论,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资料常常作为附录,列在研究报告的后面。
附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研究中参考、引用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附录,一般以“参考文献”为标题,并列出文献资料的目录。并列目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列出研究中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于其他研究者进一步研究该课题时参考。并列参考文献可按参考的程度排列,也可按研究报告中对文献参考的先后次序排列。参考文献表述的格式为:——专著:序号·著者·书名[]·出版社所在市名:出版社名,出版年度·引用的起止页码。——期刊论文:序号·作者·论文标题[]·期刊名称(编辑部所在地市名)·年度(期号)。——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报纸名称(编辑部所在市名·年·月·日(版次)。——论文集中的文章:序号·作者·文章题目[]·论文集的主编·论文集书名[]·出版社所在市名:出版社名,出版年度·引用的起止页码。基本概念的内涵界定以辞书为据,在正文中说明,如“《辞海》(夏征农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年出版)诠释……”。引用古方名句也在正文中标明出处,如“以道德经济为己任”(《宋史·王安石传论》)。
如果是外文资料,则应以外文标出,如果外文资料已有中译文,则可不注外文,而直接注明译文的出处,不应该故意不注中译文而只注外文名称、出处,
给读者寻觅资料徒增麻烦。
另一种是列出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一般是先在引文处用阿拉伯数字的圈码加注,然后在研究报告末尾的“参考文献”或“注释”中用圈码一
一对应地依次列出所引用的文献目录。如果所摘引的资料是从其他文献资料的引文中转引的,则要注明“转引自??”
二是研究中所收集的重要原始材料。如研究型课程教案研究实验中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学生的研究报告等,作为原始材料附上,就显得很有必要。所附原始材料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忌累赘、繁杂。三是研究中所采用的设备、工具和手段。如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测验量表、调查问卷、测试卷等,都可以附在研究报告后面,提供给读者,或供课题结题验收、评审时参考。经过以上工作,一份研究报告就算基本完成。这时,可回头系统地看一遍或几遍,以检查整篇研究报告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确凿,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最后再核对一下数据,并对文字作系统的润色和推敲,使研究报

研究报告作文 研究报告格式范文文案:

范文:服装市场社会调查报告
此次,我们调查了80个女性消费者各20个男消费者。他们的年龄阶段大多在16-25岁之间。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黄州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在100-150之间。不过也略有一部分消费能接受150-200元这个价位。而且,消费者对于衣服质量的要求也是蛮高的,他们大多求针织及混纺。不过对于卖衣服的地点消费者更愿去那种专卖店或商业条街。对于服装的选择消费者更注重选择比较休闲得体的衣服。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发现黄州的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没有充分的认识,甚至更有甚者就没听说过网上购物。对于名牌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此次黄州调查让我们认识到对于网上购物还需要我们大力推行,对于我们网上开店而言即是一种扩展市场的机会,不过也要我们更加努力的开创市场,打开黄州这个“没网”的现象。
这个只是对于我们这次调查的一个简单的描述,下面是我们这次调查的细节分析。
1、调查的背景
从整体来说:服装行业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在纺织服装业中傲视群雄。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服装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巩固现有市场,维护出口秩序;共享潜在市场;创新的市场;实行标准化战略。出口企业更应做好“后配额时代”的应对良方:首先是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创新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实业化建设,促进贸易向上下游的延伸,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益;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开发自有品牌;四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中国专业服装项目市场调查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有效客户和潜在客户提供了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XX整个系列主要为单一色调,当中黑和白代表了双重特色,如硬和软、历史和现代,也代表了品牌的风格。
1).服装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形成的市场,它是一个门槛低且容易进入的市场,正因如此,它也是最容易饱和及衰败的市场同时它对区域的要求很明显,小县城有小县城集市,小村落有其小市场,大省会城市也有与它相匹配的规范的市场
2).据调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意仪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与选择不仅与人的心理、年龄、性格有关,还受到其它客看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3).21世纪的消费迎合现代人着衣的不同品位与风格。
c.价格是购买服装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有超过半数的购买者只愿接受100元左右的服装价位。
d.就购买服装的场所而言,%的女性和%的男性选择在专卖店购买。
e.调查显示,人们普遍认为,服装批发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档次不全、产品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等。这些问题都是服装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表明,采购者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在一个产品档次全、产品质量高、金融设施健全、环境舒适的服装批发市场采购服装。
要了解当前服装市场的全貌,提供先进的市场发展经验和理念,让市场之间相互了解、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从而逐渐改变、淘汰落后的营销与管理方式。并且在实现指导市场发展、控制过度开发、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商业决策参考、促入国际国内贸易平台交流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加,在其进行服饰购买时已不再单纯考虑产品的基本功能,在达到一定经济收入的前提下为了满意工作需求、心理需求、生活需求以及社交需之求时,选择购买更能够表现经济实力、自身品味的品牌产品则是必然。伴随着信息交流速度更为快捷,品牌消费的消费群体与流行时尚需求的步伐几乎一致。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虽然在现阶段内因地区经济的差异、个人收入的差异以及城市间文化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服装消费市场还存在整体不均衡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量将会快速持平。
3、调查结果
1)性别:
答案总数量:100
2)年龄:
答卷总数量:100
3)能接受的服装价格:
答卷总数量:100
4)经常购买服装的地方:
答卷总数量:100
5)对服装面料的选择:
答答案总数量:100
6)对网络购物的态度:
答卷总数量:100
4、总体的结论及建议
少年: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是消费群体中服装购买频率最多,总体购买金额较多的群体,其中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与中国总体人口男女比例相反。该群体有很强的购买欲望,时尚,追求流行、个性,敢于尝试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种新品牌。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容易冲动购物。是目前服装品牌最多,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
青年: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主要群体,是消费群体中购买单件服装价值最高的群体,该群体是消费群体种经济基础最为雄厚的群体,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该群体大多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相对成熟,因此对风格、对时尚有自己的喜好,其中相当部分人已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对新市场越来越强调消费者的个性化、感性化,因此对消费者的心理把握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从品牌和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看出品牌建设的复杂性,品牌建设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互动、多变的关系。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品牌建设和维护的工作过程,起到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作用。
4).当前所倡导的“名牌战略”是适应消费者行为而产生的,因为强势品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品牌的最一般性能。强势品牌能给消费者心理带来一种冲击效果,产生购买动机,而一旦适用,由于较好的实际效果,而获得较好的评价,口碑逐渐形成,进而达到信任、强化、情感共鸣的效果,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消费者行为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所有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活动都应当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来入行的,只有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服务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衣”,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更是一日千里,从颜色到款式,再到品牌,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心理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层次。
6).考虑的不再是人人有衣穿的问题,而是满意当前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与服饰文化的要求。我国所拥有的是一个具备相当购买能力及旺盛的购买欲望需求强大的消费群
7).创新是企业将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方式的组合融入经营体系,从而快速提升经营体系力。仅是企业家或员工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企业的一种超越传统的经济行为。在资讯科技时代,创新是一种生命力更强的、创造价值更高的经营要素。所以我们要积极提倡创新精神,跟着时代走,从人们的需求出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e.调查显示,人们普遍认为,服装批发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档次不全、产品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等。这些问题都是服装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表明,采购者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在一个产品档次全、产品质量高、金融设施健全、环境舒适的服装批发市场采购服装。
要了解当前服装市场的全貌,提供先进的市场发展经验和理念,让市场之间相互了解、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从而逐渐改变、淘汰落后的营销与管理方式。并且在实现指导市场发展、控制过度开发、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商业决策参考、促入国际国内贸易平台交流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增加,在其进行服饰购买时已不再单纯考虑产品的基本功能,在达到一定经济收入的前提下为了满意工作需求、心理需求、生活需求以及社交需之求时,选择购买更能够表现经济实力、自身品味的品牌产品则是必然。伴随着信息交流速度更为快捷,品牌消费的消费群体与流行时尚需求的步伐几乎一致。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虽然在现阶段内因地区经济的差异、个人收入的差异以及城市间文化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服装消费市场还存在整体不均衡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量将会快速持平。
3、调查结果
1)性别:
答案总数量:100
2)年龄:
答卷总数量:100
3)能接受的服装价格:
答卷总数量:100
4)经常购买服装的地方:
答卷总数量:100
5)对服装面料的选择:
答答案总数量:100
6)对网络购物的态度:
答卷总数量:100
4、总体的结论及建议少年: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是消费群体中服装购买频率最多,总体购买金额较多的群体,其中女性人口略多于男性,与中国总体人口男女比例相反。该群体有很强的购买欲望,时尚,追求流行、个性,敢于尝试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种新品牌。该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容易冲动购物。是目前服装品牌最多,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
青年: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主要群体,是消费群体中购买单件服装价值最高的群体,该群体是消费群体种经济基础最为雄厚的群体,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该群体大多数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相对成熟,因此对风格、对时尚有自己的喜好,其中相当部分人已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对新
品牌的接受程度较低,购物理性居多。
中年: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事业有成,服装购买欲望一般,但对服装有一定的高阶需求(即品牌需求)。
市场上适合该年龄段的服装品牌较少,往往是有购买欲望时,却找不到适合的服装品牌,特别是满足该年龄段的女性服装品牌严重缺失,市场机会较大。
老年:该年龄段人口购买欲望较低,对服装的需求不是很强。对于该年龄段的服装品牌基本为空缺。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收渗透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研究报告》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报告》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研究报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