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诗有什么特点作文 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散文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诗有什么特点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诗有什么特点作文  文案

诗有什么特点作文 文案: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
散文诗有三个特点:1,篇幅短小;2,具有浓郁的诗意;3,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
由此看来,这是一种短小精悍,自由灵活,便于描绘,长于抒情,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文体。
那家伦先生认为:散文诗不象一般新诗那样有较严的格律(?),它不分行、不压韵,可既然是诗,必须具备诗的最主要的基质:感情必须强烈,想象必须丰富,意境必须和谐。
二、散文诗特征:
茅盾先生认为,散文诗是“散文型的诗”。散文诗舍弃了诗和散文的一些拖累,汲取了两者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丰富起来,独立于散文和诗之外,兼有散文和诗的最佳美学特点。散文诗的美学特点:通过意绪、情感、境界,来形象地、独特地传达和塑造,以揭示深刻的思想和时代感,这就是所谓的诗意和诗意美。
散文诗能够灵活自如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具有丰富的音乐感、节奏感,这便是所谓的散文美。
三、散文诗的分类:
1,接近散文的散文诗,如叙事体、报告体、情节体、寓言体。
2,接近诗歌的散文诗,主要是抒情的散文诗。
四、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互相沟通起来描绘事物。
2,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思维及情感。这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当然必须以基本手法为基础,如结构、选材、立意、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等等。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可以抒写。散文诗的写法非常灵活,可以记叙描写,可以直抒胸怀,可以议论风生;可以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可以使人尽情发挥。
散文诗的语言十分精练,要求以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内涵,进行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散文诗注重联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使文章蕴涵哲理,充满深情,给人以启发和感染;散文诗要求创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拨动心弦。
五,例举说明:
柯蓝的《海上的灯光》通过形象,蕴涵生活哲理,启示人
们要具有谦逊、勇敢、忠实、坚定的品质。
海上的浮标灯,很谦逊地站在最远的地方,第一个迎接凶险的风浪。
海上的浮标灯,永远沉默地埋头工作,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
天色愈暗,浮标灯的灯光愈亮。
要是谁能够象浮标灯,他将会有一颗不灭的心!……
鲁迅的《螃蟹》近似于寓言,抓住螃蟹蜕壳时的特定险境,通过形象的描述、尖锐的对话,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沈尹默的《三弦》以简略的笔法描述了中午一个人弹三弦的情景,没有一句议论,但却创造了一种极为凄凉的意境,曲折地反映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劳动人民的苦难。
李耕的《足迹》并不去描写第一个脚印,也不去描写留下第一个脚印的人,而是通过一连串的猜想,最后揭示“造桥的人,是北上的红军”。从昭示人们要饮水思源,不断奋进。刘湛秋的《蚕上山了》,描绘了养蚕中的一个劳动场景,表现劳动者的辛劳与喜悦,展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充满着作者的热情和生活的情趣。
李昆纯的《雪地上,有一滩雪》抓住一个特写镜头,用四五句话,便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问题,结尾尤其感人,
也是对危害鸟类、破坏生态环境者的愤怒鞭挞。
樊发稼的《英雄碑》描绘了瞻仰人群的神态、行动、感情,没有空泛的议论,却深入地表现了人民的崇敬之情,显示了烈士献身的意义和价值。
流沙河的《草木篇》犹如哲理诗,通过对形象极简练而又极本质的描述,揭示出生活的哲理,真可谓短小隽永、耐人寻味。
羊翚的《磨坊》写于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通过磨坊的衰败,来表现人们经受的长期苦难,非常深沉苍郁,十分感人。
通过以上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1,散文诗形式非常灵活,便于我们叙事描写、抒情言理,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易学、易用、易于提高。
2,在进行散文诗创作时,必须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善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3,散文诗的文句必须精练,语言必须准确生动,这就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地练好文字运用的基本功。
4,要富于想象,善于联想,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这就需要我们多读勤练,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诗有什么特点作文 文案:

文学文体写作
第一节诗歌?一、诗歌的界说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集中,重在抒情,包含丰富的想象与情感,讲究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式样。?诗歌的广义、狭义范畴。二、诗歌的特点
1、浓郁的抒情性。?2、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3、丰富的想象。?4、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
浓郁的抒情性
(1)具有真情实感,来自生活,出自肺腑。(2)抒发健康、高尚的情感。(3)诗人通过“自我”表现的情感内容,应该是个人的、独特的,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别林斯基“伟大的诗人谈着他自己,谈着他的我的时候,也就是谈着大家,谈着全人类。”)?诗歌的抒情方式有两大类:直抒胸臆、以物传情。?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1)诗歌一般不对事件作详细的铺叙、交代,而将笔力集中到感情的抒发上。(2)诗歌对形象的刻画往往采用写意的手法。?丰富的想象。(1)诗歌情感的抒发需要借助于形象,他对事物的描写是写意性的,通过意象的创造构筑形象体系和艺术世界。(2)意象是为了传达诗人心中的情感和体验而在外部世界找到的对应物。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3)创造意象的两种类型:以心写物、缘心造物以心写物:直接作用于作者的感官印象,是对生活场景的诗意刻画。缘心造物:其意象不是来自生活场景,而是诗人主观臆造的。?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1)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为节奏和押韵。(2)节奏主要体现在“平仄”和“顿”。(3)押韵一般押脚韵。偶韵、随韵、交韵、抱韵、排韵(4)选韵三、诗歌的分类及特点
1、依据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抒情诗:以作者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即使出现了少数人物形象、事件形象也是作者寄予强烈主观感情的形象片断。基本体式有山水诗、咏物诗、爱情诗等。如戴望舒《雨巷》叙事诗:与抒情诗相比,有较完整的事件情节,但它的情节跳跃性大,人物性格单一,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基本体式有史诗、诗剧、一般叙事诗等哲理诗:重在哲理的揭示,通过形象的比拟开掘生活的道理与规律。如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2、依据诗歌的语言:旧诗:以古汉语为基础写成的诗歌。新诗:以现代汉语为基础写成的诗歌。3、依据诗歌的语言格式:格律诗:篇有定句、具有定字,讲究对仗、平仄、押韵。自由诗:诗歌语言形式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4、散文诗: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新兴诗体。5、民歌:劳动人民口头创造的诗歌。包括山歌、渔歌、童谣、信天游、秧歌等。四、诗歌的创作
?诗歌写作“灵感——寻象——寻言”的三阶段。诗歌灵感出现后,应迅速准确地将灵感体验到的内容及时意象化;灵感体验意象化后,应及时准确地将意象化为诗语和诗句。1.激发灵感,展开想象新颖、独特的构思增加诗歌的美质。2.选择视角,生成意象
遇到灵感、展开想象之后,并非能成就好诗。这里还有一个视角选择问题。也就是说,作者总要选择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寻找到合适的意象,以结构全诗,进而产生一种意境美。寻找独特的角度诗的抒情彭邦桢
善于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直接抒发容易流于抽象、空泛。即事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比喻象征等将情感形象化。诗歌也可以用来发议论
一些抽象的概念运用想象使之形象化
?3.运用技法,锤炼语言?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也。比,比方于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通感:将各种感觉沟通和转移的一种艺术手法。诗歌动词的使用五、意象的组合方式
?意象的组合:用一个接一个的意象按一定的美学原则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幅跳跃的画面,使它们产生对比、衬托、联想、暗示等作用,让读者去揣磨和领悟诗意。?现代诗歌注重用变形的、多指的意象抒写生活的感受。1、平行式组合在诗人情感的统摄下,按照时间、空间顺序的并列组合。2、递进式组合:采用顺序推进的方式,或时间上,或情感上层层推进。如:3、重叠式组合:两个意象重叠起来产生了新的意象。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也富有暗示性和表现力。即意象派所说的“意象迭加”。4、辐射式组合:由一个主导意象射出一系列意象。5、向心式组合:多个意象围绕主导意象向内凝聚成意象整体。6、复现式组合:同一主导意象不断重复出现。雨巷7、对比式组合:把语义上、感情上相互矛盾对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情感张力。六、诗歌意境的创构
1.有我之境2.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王国维《人间词话》)意境生成的三种方式
?意随境生意随境生,即触境生情,由境及意、自外而内的意境生成境从意出境从意出,即先有情,再寻找适合感情负载的物,将主观情志投射于客观外物,使物着主观色彩,境因意而出。?意境相生物境与人意相感相通,人体物情,物通人意,物我相得,意境自双向交流而生成?七、诗歌的欣赏?1、欣赏诗歌要从诗歌的特点出发;?2、通过文字、意象和有关背景材料,运用想象、联想,进入诗作的情感世界;?3、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二节散文
?识记:散文的含义;散文的类别。?了解:散文含义的发展演变。?领会:散文的特征。?应用:散文的写作。一、散文界说(一)在古代,散文指与韵文相对而言的,不押韵,句式不整齐的文章。如《论语》、《孟子》、《劝学》等。(二)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散文:包括随笔、小品、游记、书信体文章等。狭义散文: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写法自由,个性鲜明,文情并茂,篇幅短小的文章。二、散文的特征?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2.真实自然,不拘一格。?3.篇中有我,个性突出。?4.以实蕴虚,追求诗意。?题材广泛,以小见大
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均可取材。真实自然,不拘一格
?散文贵在抒发真情。篇中有我,个性突出散文以表现作者的主体精神为美学目标,写法上常用第一人称。要求写我的经历、我的感受、我的心理情绪,用我的语言写出我眼中的世界。以实蕴虚,追求诗意
三、散文的分类(一)从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分为:?1、以写人叙事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叙事散文。?2、以抒发作者主观感情为主的抒情散文。?3、侧重于阐明事理、发表议论的议论散文。突出个性,细节点睛?四、散文的写作要求?1、要注意选材立意。事实上,散文往往就是在小的题材上显示自己的特色的,以小见大,言近旨远,才有审美价值。立意上以小见大,常见的有下面几种做法:(1)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2)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3)通过生活琐事引出深刻的哲理。写人记事要按照粗放的原则,同时注意细节点染2、要巧于谋篇。(1)善于联想。(2)形散神聚。3、要有真情实感。4、艺术化表达,讲究文采。散文的布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链条式这种结构方式好象链条一样,由几个生活片断或几个场景按纵的方式组合起来,似断实连,脉络明晰,井然有序。蛛网式这种布局如同蜘蛛织网,开始点出网心,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向四周伸展,纵横交织,愈织愈多。这种布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以情感为总绳,任情思奔涌,想象升腾,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曲径式这种结构恰似玲挑剔透的园林布局,结构犹如曲径回廊,溪水盘旋,于末尾处才露出美丽如画的景致,使人豁然开朗。这种曲折变化的布局适合表现含蓄优美的意境。如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并流式这种结构方式是一种并列的横式布局,它往往精选出几个生活片断,或不同的人和事,或同一人物、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去表现主题。它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布局大体整齐匀称。对比式这种结构是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人、事物十分鲜明地对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有力地表现某一思想主旨,造成相反相成、相依相生艺术美的布局方法。散文的语言艺术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又不行。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却又坐不来(不可实用),也不能成其为凳子了”。(鲁迅)散文语言的艺术锤炼,可以概括为这样三条基本原则:1.从简洁中寻求传神的形象,达到造型的美。2.从平易中寻求深沉的情韵,达到含蓄的美。3.从流畅中寻求抒情的节奏,达到音乐的美。从简洁中寻求传神的形象,达到造型的美从流畅中寻求抒情的节奏,达到音乐的美①注意语句的长短,音节的顿数②奇偶交错,音节参差③讲究一点平仄五、杂文1、概念:?杂文属于散文中偏重议论的一类。是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议论的一种文学散文,它既要传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见解,又要能通过文学手段给读者以美的享受。2、分类:?批评性杂文:其基调是揭露批判假丑恶的东西,批判和反对种种缺点和错误。?评议性杂文:其基调是对社会问题进行评价,发表意见。?赞颂性杂文:其基调是称颂、褒扬、赞美先进的事物。?知识性杂文:其基调是传播和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关的真理和知识。3、杂文的特征
?主旨的现实性是指杂文写作的目的是传递现实信息,提出现实存在的问题,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杂文以报刊为发表阵地,也带有报刊新闻性即传递现实信息的特点。从杂文的题材来看,绝大部分是现实题材,有些是作者自己从现实生活中采集的有新闻价值和议论价值的事实,有些则是作者从报刊或其他资料中选取的有议论价值的信息,后者所占的比例往往更大。议论的尖锐性杂文是偏重议论的散文,它的核心不是情节,不是人物,而是理念。一篇杂文总是围绕着一定的理念展开的,它的行文可以有叙述,有描写,有说明,有抒情,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议论问题,是为了作者针对现实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所谓议论的尖锐性,主要是指杂文应侧重揭露批判、侧重剖析本质。表述的艺术性杂文是文学作品,应当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但它又不同于以刻画人物、陈述故事为主的文学作品,它既有叙事的成分,又有说理的成分,而且说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杂文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表述的艺术性方面,即不但叙事要生动有趣,说理也要生动有趣。4、杂文的构思和表达?关注社会,选择有议论价值的问题?杂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论文,因此作者必须关注社会,关注和国计民生有关问题,从中选择有议论价值的事情发表意见。关注社会,首先表现为热心获取各种社会信息。?以实带虚,提高分析的理论深度?杂文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可以只务虚不务实,作纯粹的理论探讨。杂文一般都是从现实的实际状况中引出问题来议论,所以杂文写作必须有实有虚,以实带虚,即有事实的陈述,又有理论的分析。巧妙构思,营造生动精悍的篇章?杂文作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时,和一般论说文作者是一样的,但在表述自己的见解时,就应当考虑杂文作为文学作品的特点,不能像一般论说文那样主要考虑逻辑性,而应当同时考虑生动性、形象性,力求把道理说得活泼有趣。琢磨语言,力求生动精炼、泼辣隽永?杂文的艺术性,很重要的是表现在语言方面。杂文需要说理,篇幅又较短小,只有生动精炼、泼辣隽永的句子。?倾注感情,做到文、情、理和谐统一?杂文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应力求“以情动人”。杂文作者议论社会问题,不应当站在旁观者的立场,而应当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表意见。对正确和谬误,要有明确的是非判断;对真善美和假恶丑,要有鲜明的爱憎态度。该提倡的要提倡,该反对的要反。对该歌颂的要歌颂,该打击的要打击。作者情感的真诚投入,会大大增强杂文的感染力。?“实事求是”的真谛
5、杂文的写法(1)就事论理法直接针对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发表意见。(2)由此及彼法由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件事或另一个问题,通过二件事或二个问题的联系、比较或对照,来说明一定的道理。(3)引譬设喻法不直接分析解剖要议论的问题,而是巧妙地运用比喻,间接地说明作者的观点。(4)以古喻今法以古为鉴,从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拿来作为今天解决问题的借鉴。(5)旧说新解法对社会上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观点、学说等,重新加以认识,作出新的解释;或完全推翻旧说,或局部修正旧说,或在旧说中注入新的内容。(6)引申扩展法把现实中存在而未引起人们充分注意的社会问题,加以引申、扩展,甚至夸大,以使该问题的严重性充分暴露出来,从而引起大家的关注。(7)作者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偶然想到的点点滴滴,一一展示罗列出来。(8)是非颠倒法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把对的说成错的,错的说成对的,好的说成坏,坏的说成好。(9)类型概括法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人物,用概括,勾勒的方法,把他们的特点或形象记录或描绘出来,再加上适当议论,让读者对这一类人物有清晰的认识。(10)漫画写真法把现实生活中可笑的人或事,用漫画的笔法勾勒出来,使讽刺对象可笑的面目,暴露得更清晰。(11)故事寓理法通过新编一个故事,用故事情节来说明一定的道理,寄托作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六、散文的赏析
?1、注意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1)记叙散文,重在写人记事,从分析人物、事件入手,发掘隐含其中的意趣;(2)抒情散文,重在写景状物、抒发感情。从作品的画面、物象探索隐藏其中的象征意蕴;(3)议论散文,重在说理,表达作者的见解,理清作者说理层次,探秘作者深藏的意旨。2、牵住线索,沿波讨源。3、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笔调。散文的笔调:作者在叙述言说中表现出的感情色调、语言风格。(1)谈话风:作者与读者推心置腹地交谈,一种极平易、极自然的倾诉。(2)印象式描写:抓住关键工笔细描,其他方面稍加衬染。(3)夹叙夹议:细致的描写与议论相结合。(4)饱和情致情韵:字里行间所涌现出来的作者的情韵情趣。第三节小说
一、小说界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生活环境,形象、深刻、多方位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通常也称为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源流:1、远古神话传说,先秦两汉寓言故事和史传文学,是我国小说的源头和萌芽。2、汉魏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可视为我国小说的成长期。3、唐传奇,有意做小说,标志着我国小说的正式形成。4、宋元话本、明清章回,我国小说创作由成熟而空前繁荣,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5、五四以后,《阿Q正传》等不朽杰作的出现,为我国小说在现代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二、小说的特征1、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2、构思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3、小说艺术偏重再现的虚构性形象;4、有故事情节;5、有具体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质变:1、中国早期的志怪志人小说的主角多半是神灵怪异的“神”或“半神半人”,到唐宋元明清时小说的主角才逐渐变为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西方到了19世纪后的现实主义小说才出现了成熟的个性鲜明的日常生活中人物典型。2、到了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心理科学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开始走向人的深层心理。这是当代潮流小说人物创造的特征。有故事情节小说情节是完成小说人物性格化个性化创造的必要条件。精心设计、提炼的故事情节可以塑造鲜活的、富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最小艺术单位,情节可以由一系列的写人细节、事件细节、景物细节等来连贯组合。但最重要就是写人的细节。细节的审美要求:
独特性:指写人的细节不仅要表现人物的行为内容而且要鲜明地体现人物的行为方式,其所作所为要表现出其他小说人物难以重复的个性特征。概括性:小说文体中写人的细节具备了典型性的品格,它能概括一批同类的写人细节,让读者联想到小说没有写出的其它细节,使读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去思考、去探究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动作性:是指用比较直观的外在形态,鲜明有力地揭示人物的动作过程,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动作描写环境描写
三、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和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2、按艺术品格分:通俗小说、非通俗小说此外,按题材内容分为战争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等;按表现形式分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诗体小说等;按风格分为心理小说、意识流小说、情节小说等微型小说:又称为小小说、千字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篇幅在数十字至千余字之间,是一种篇幅很小的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问世,标志着微型小说的成熟。短篇小说:字数三五千字至一万字左右,最多不超过一万五千字。人物不多,情节相对简明,场景相对集中。因而写短篇小说时一般要求严格选材、深入开开掘。中篇小说:字数在两万到十万字之间,最长不应超过十万字。它是介于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这间的一种文体,它既有长篇小说“全景式”和“大容量”的特点,也有短篇小说的凝练、概括的特点。它可以像长篇小说那样从容、细致地展开描写和叙述,也可以像短篇小说那样进行机智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长篇小说:篇幅字数在十万以上的便是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不仅可以塑造一个典型人物,而且也可以塑造多个典型人物。它的情节曲折逶迤,诡异多变能储备足够的动人心扉的艺术力量。它的环境描写即可以有特定的区域景物,也可以有特定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环境。它常常以能对社会生活做全面的、深刻的反映而称为“史诗”。也可以这样说在程度上,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就体现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上。四、小说的赏析?1、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从情节的审美形态和审美价值入手;?2、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人物的言行、语言、心理活动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物的个性;?3、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好的环境描写应该是好的风俗画、风景画,是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4、对小说思想意蕴的分析,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意图,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命运,才能理解作品包含的思想内蕴;?5、小说语言和技巧的分析。小说情节的类型:故事式、意识流和场景式。
1.故事式——矛盾事式小说是典型的传统小说,它的根本规定是有一个能够展示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格成长历程的故事情节。情节的本质是矛盾:一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异己势力以及抽象力量之间的矛盾,谓之命运矛盾;一是人与自己的情感、欲望以及常常将自我异化为非我的观念体系之间的矛盾,谓之性格矛盾。而这两种矛盾常常是互相转化的。2.场景式——片断把情节处理成故事,而处理成一个一个的场景,一个一个的片断。情节和人物均由线性结构形态转化为片断式结构形态,结构方式也由编织转化为剪辑。3.意识流——意念物性格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1)超越现实时空,以意识的自然活动为线索形成心理时空。(2)人物的心理作为载体,它仍旧可以表现或反映一定的客观内容。(3)意识流中,不存在意识主体之外的第二个叙述主体,叙述和描写、抒情乃至议论同一为意识心理的自然呈现。五、短篇小说的特点与创作?特点:截取生活片断;?人物不多,力求典型;?情节单纯,场景集中。?篇小说的创作?1、精心组织故事情节几种提炼情节的方法:依据主干,充实血肉;改头换面,更置关键;移花接木,糅合综合;依据情感,连缀片断;依据因果,环环推导;依据性格,推导揣测。2、刻画典型性格象,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一种是以一个原型为基础,吸收其他的素材融合而成。(1)写好人物的“传神之眼”(2)注重细节描写(3)写好人物的个性特征3、注意环境描写好的环境描写,应该展现特定时代的风貌,表现特定的地域特色,与人物、情节交融在一起。六、微型小说的创作
形式:微与小?本质:以小见大?1善于捕捉构思的焦点,反映生活“以点取胜”;?2善于提炼、凸现聚焦点;?3基本写作技巧的运用;?4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简洁、含蓄,让读者体会言外之意。微型小说载体小、内涵大。特别讲究简洁、含蓄。
第四节戏剧文学?一、戏剧文学的含义剧作家创造的供戏剧舞台演出用的文学剧本。戏剧是以演员为中心,在观众面前演出的综合性艺术。河竹登志夫(日本)“戏剧是一种凭借人的形体,即在演员、剧本、观众、剧场这四次元的世界实现戏剧性,同过视觉和听觉来感染人的能动艺术。”

诗有什么特点作文 文案:

散文诗的写法
散文诗是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情感浓重,节奏鲜明,有诗的意境;但又像散文一样,不分行排列,可有韵,可无韵,可韵散相间。结构上像诗,有一定的跳跃性,但又像散文,有词、句、段过度。语言隽永,形式灵活,内容浓缩,耐人寻味,抒情色彩十分强烈。高尔基的《海燕》、鲁迅的《野草》等都是优秀的散文诗。
散文诗有如下一些特点:
1.是诗歌的一种,本质上属于诗;
2.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3.篇幅短小,情感浓重,有诗的意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炼性和音乐美;
4.用散文形式写出,不受固定格式束缚,不分行,不押韵,有散文表现力的灵活性、多样性;
5.语言隽永,内容浓缩,耐人寻味。
首先谈谈散文诗的抒情性。抒情自我是抒情诗和散文诗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因此,散文诗中的抒情性,指的是抒情自我,它融汇着诗人的经历、思想、情趣、理想和美学思想,无论是直抒胸臆或是寓情于景或是阐理说趣,都是诗人自我的反映。散文诗就是一种用十分自由的形式来抒写诗人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思绪和情绪。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这里且引用一些散文诗的经典作家在创作散文诗时,谈他们如何“以情入诗”的: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诗人屠格涅夫在晚年创作的散文诗集(第一部分51首)最初以“暮年”为总标题发表于《欧洲导报》1882年第12期时,卷首有个极简短的“致读者”的话:“我的友好的读者,请不要一口气读完这些散文诗:也许,你开始觉得有点枯燥——那就把手中的书放下。但你要零星地读:今天读一篇,明天读另一篇,——其中有的篇节,或许会在你心中唤起点什么来的。”这“或许会在你心中唤起点什么来的”,自然是情感的激荡、共鸣,是那些能够撩人心弦、感人肺腑的生命抒唱。屠格涅夫说,他的散文诗是“给自己和同情这一类东西的不大一圈子的人写的”,是“纯属个人情感性的”(1882年,屠格涅夫《给格列戈罗维奇的信》)。屠格涅夫在他的晚年,用一种极轻便的形式和简洁的文字(即散文诗)记录下自己的种种感受和思考,他的孤独,他的哀愁,他的思考,他的反省,他的爱情,他的怀念,总之,都是他的“灵魂的抒情性的激荡、梦幻的波涛和意识的惊跳”。屠格涅夫把自己的散文诗看作是“消遣之作”。不过这“消遣”决不是无聊,而是“以诗的音韵和琅琅声自娱”。显然,不投入浓重的情感和强烈的情绪是写不出令自己欣慰和满意的诗作来的,是不可能从中获得“自娱”的。
我国新诗史上第一部散文诗集是鲁迅的《野草》。它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5年4月间,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鲁迅1932年编辑《自选集》时作的“序”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鲁迅全集》第4卷第348页)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也说:“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又说:“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渗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鲁迅全集》第4卷第281页)鲁迅把有感而发都说成是“小感触”或“小感想”,其实它是作者的浓重情绪情感借社会人生某一事物而生发出来,抒写了作者在当时探索和战斗的那种特有的思想感情,是个人情绪情感在艺术上的渲泄。他把自己的散文诗看成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这说明作者在当时的特定社会背景下,所处的境遇,带有苦闷、彷徨、沉郁、寂寞的情绪,然而却仍然顽强不屈地生活着抗争着。“不会美丽”是指社会对它的压迫。但它是压不垮的,将顽强地艳放着。历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散文诗集是柯蓝的《早霞短笛》,1958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它对此后的散文诗发展起过广泛而积极的作用。柯蓝认为,任何诗(当然也包括散文诗)“都是通过作者主观充沛的热情,去反映客观世界。诗人是更多地用他主观激情这个武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所谓诗的意境,诗的情趣,诗的和谐,以及诗的美等等,都是诗人通过他独特的观察,用他独特的主观激情,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凝聚的反映。”(《散文诗杂感》载《黎明散文诗丛书》1984年,花城出版社)柯蓝还认为,散文诗不能只停留在抒写瞬间的情绪或情感,而要写出情感的升华。
散文诗佳作欣赏
《月色水声》洪洋
夜阑人静,风轻水平,香溪河边,归江楼上,独自凭栏伫立。
蓦然,从天上撒下万千银球,银球滚动在江波上,通明透亮。抬头,一轮圆月浮在两山之间,峰峦披着一层轻纱,薄如蝉翼。低头,那深深的峡谷里,峭壁的阴影更加浓重,森森似漆。
这时,从那深邃的峡谷里,传来了江水的声音:
“丁冬!丁冬!丁冬!……”
夜愈静,风愈轻,月愈明。水声清脆、高亢、宏亮、音节铿锵,如歌似吟。
歌吟?
歌吟!歌中有屈子的魂灵。
就在这香溪河边,有诗人屈原的故里。屈原的子孙都说,诗人投汩罗江后,全秭归城为他招魂,动地的哀声搅翻了江水,召来了一条神鱼。神鱼过洞庭到汩罗,衔回了诗人的躯体,诗人就长眠在峡里。
“丁冬!丁冬!丁冬!……”
我伫立不动,屏息,静听。仰观直剌青天的高山,峰峰化作诗人的笔;俯视奔雷驰电的江水,滴滴是诗人的血泪。夜已尽,月已落,天将明!
“丁冬!丁冬!丁冬!……”
《月色水声》虽有很多写景之处,但不是很连贯,而是跳跃式的,处处写诗人在江楼上对看月色听水声的主观感受,几组意象把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如第一组是“月”的意象:“从天上撒下万千银球”、“滚动在江波上”、“浮在两山之间”、“那深深的峡谷里,峭壁的阴影更加浓重”……既是写实景,也是虚拟,有着许多驰骋想象的空间;第二组是“水声”的意象,有的直拟其声,有的比拟其声:如歌似吟,还有夜、风、月的组合。这里与其说是自然音籁的交汇合奏,倒不如说是诗人主观激情借助自然音籁而震荡,而鸣响;第三组是“屈子”的意象:诗人投江、故园招魂、神鱼载体……把读者带进了思接千载的峡谷。最后是诗人“灵魂抒情的激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从“仰观”到“俯视”,把前面的所有意象都融合到诗人的情感里。“直剌青天的高山,峰峰化作诗人的笔”,“奔雷驰电的江水”染满了“诗人的血泪”。因此,越是具有强烈主观性的东西,越是具有概括性,它已远远的超越“个人”的天地。作品起于“月色”,止于“声音”,首尾并不照应,但它正符合散文诗的写法,所有的篇章都同时是首,也是尾,而且每篇都互为首尾。《月色水声》是以消长起伏的情感逻辑来结构作品的,与纯粹的写景抒情散文不同。“不把读者的倔强意志系在一根没完没了的(或有头有尾的)极细致的情节线上”,这便是散文诗作者的写作信条。
《爬壁藤树》柯蓝
我故乡的小屋旁,有一株古老的爬壁藤树。我默默守望着它度过了十五个春秋。一个个冬去夏来,它轮流地脱去枯叶,又长出一片片绿叶,紧偎在小屋的高墙上。
今年我又回去了,过去了多少岁月呵,它还是站在小屋旁,默默地脱去枯叶,把整个小屋的高墙,精心地盖满了绿叶。不,它是默默地在宣布着一个信念:让生命的绿色,顽强、固执地抓遍所有的屋墙,把荫凉送到每一个人的心上。
我问了声你好。它的每一片叶子便都向我点头,还轻轻向我絮语。我听懂了它向我说的每一句话。
从第一段到第二段,时间隔了15年。这15年是个什么样的年月,我做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环境有什么不同,没有写。这是个空白。由读者去补充。
第三段采用与爬壁藤树对话的方式,将爬壁藤树拟人化,我向它问好,它向我点头,还向我轻轻絮语,而我也听懂了它的每一句话。那么是一些什么话呢?这个空间比前面的空白更广阔更深沉,也留给了读者去联想去品味。这个结尾非常妙,充满诗情美意,提升了诗的意境。
《帆与风》敏岐
帆,徐徐落下,像一只敛了翅膀的鹰。
一天行程,又添裂口多少?山月,提着白晃晃的灯,在细心查找;而萤火,则在忙着缝合,一针,一针,一针……
山影好浓。
山月好亮。
浪花好冷。
看在眯眼小憩,实在凝神静听。
——既然作为帆,它的经经纬纬,又怎能不渴望风声!
帆和风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至于象征什么,那就要由读者自己去想象了。这里不仅有着空白,还有着空间;“山月提着白晃晃的灯,在细心查找”、“萤火,则在忙着缝合”,又象征什么呢?这里也有着广阔的空间。山月,萤火,山影,浪花等意象都非常美,和帆与风组合,就有一种诗的灵韵。而帆眯眼小憩、凝神静听、渴望风声,则更有一种哲理意蕴在里面,展示出一个十分可敬可爱的美的形象。
《翅膀》周平野
春天的翅膀最多、最美,在许多翅膀当中,增加了燕子的、蜜蜂的、蝴蝶的……
春天是翅膀的季节;春天是飞翔的季节。
而且,这些辛勤地飞翔的翅膀是劳动的翅膀,都是喜爱泥土、喜爱花的翅膀。
在春天,人也会生长起翅膀来,虽然人的翅膀是无形的,但这些无形的翅膀飞得更快,更高,飞得更远,更美。
……
这是一首春天的赞歌,劳动的赞歌。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的翅膀、劳动的翅膀,为世界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美丽。这短短的小诗,具有一种自然的美。
然而,人也会生长起翅膀来的。那么人的翅膀是什么呢?人的翅膀为什么能飞得更快、更高、更远、更美呢?这是诗人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非常深邃丰富。不仅有着哲理,也有着诗的灵韵,令人喜爱,耐人咀爵。
孤独的沉思柯蓝

让落叶飘向昨天,让流水去歌唱明天,我把今天留给自己。因为我离不开我沉重的影子……
此刻,我的思绪是屹立的大山,是移不动的大树。
那城市穿梭来往的人群和车辆,是流水吗?那缤纷的色彩,青春的欢笑,都成了落叶,铺在一条通往昔日的小径上。
我并不认识这追随我长长的影子(人们说它就是属于我的影子),它为什么不离我而去?

黄土高原上的冷月,是我心中一个不醒的梦。大江大河中的水浪,是我日夜吟唱的歌。从大漠吹过的风,是我追踪的足迹。在起伏不停的茫茫林海,有我永不宁静的心灵……
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生命和眼泪,那么,凡是有天有地,有水有木的地方便有我。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记忆和追求,那么,凡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地方,便有我。于是,我既存在又不存在。
既然,既然我作了这样的选择,那我将连我的影子,也不留给这个世界。不增加这个世界的沉重。
这是一首很有理趣的散文诗。诗人通过对影子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对孤独、对欢乐、对生命的短暂发出的深思和反省。诗人借喻了大自然的一切形象,也借喻了城市风光的一切形象,表达出诗人又欢乐、又痛苦的沉思,也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依恋和无奈。它紧帖生活,富有情趣,对生活与生命都有较深层次的探索。为什么我的影子不离我而去?为什么我既存在又不存在?为什么我将连我的影子也不留给这个世界?都是值得深深回味,引人深思的。
留在大海的脚印张岐
我喜欢在海滩潮印上漫步,赤着脚丫,谛听微波舐岸的声韵。
那声韵是迷人的歌曲。我就是听着这摇蓝曲长大的。
我一边走,一边听。有时听醉了,就收住脚步。
我的脚丫在湿漉漉的潮印上留下一行行痕迹,潮水冲上来,一个个给抹平了。我继续走,继续留下脚印。
我的脚印是写给大海的情书呀,那字里行间注满了我对大海的眷恋。
大海接受了我的爱。
因此说,那些脚印不是被潮水抹平,而是收进它的心里了。
这是一首很抒情很优美的散文诗。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具有浓郁的诗情,同时它又饱含着人生哲理,赋予生活大海的永恒魅力。诗人的这种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挚爱,闪耀着哲理的光辉,不仅感染读者,也鼓舞读者。只要我们对生活有爱,我们就会有生活的力量和乐趣。
“我的脚印是写给大海的情书”,“我的脚印不是被潮水抹平,而是收进它的心里了”,这是多么新颖,又是多么富有诗意!没有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挚爱是写不出来的。
瞳孔屠岸
幼小的时候,我爱看母亲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个孩子的脸,那就是我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爱看爱人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个青年的脸,那就是我自己。
母亲瞳孔里的孩子常常笑,笑得那么傻气。
爱人瞳孔里的青年也常常笑,笑得那么傻气。
如今,我想再看母亲的瞳孔,母亲已经不在了。
如今,我想再看爱人的瞳孔,妻子已经衰老了。
我努力睁眼去看妻子的瞳孔,却看不见任何人的面孔,因为我的眼睛已经昏花了。
有一个声音说,何必睁眼呢?把眼睛闭上吧。
我闭上了眼睛。
顿时,我看见了母亲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个孩子的笑脸,那就是我自己。
顿时,我看出了爱人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个青年的笑脸,那就是我自己。
我看见母亲的瞳孔对我笑,笑得那么慈祥。
我看见爱人的瞳孔对我笑,笑得那么美丽。
于是,我也笑了,笑得那么傻气。
这是一首充满爱的旋律的散文诗,高洁而脱俗的母爱、妻爱使人陶醉,也使人纯粹。诗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不仅异常温馨,也充满哲理。它告诉我们,真诚的爱永远不会逝去,也不会衰老。她是永恒的。有了真诚的爱,即使黑暗里,也能见到光明,充满希望。
诗写得清新活脱,充满爱心情趣,加上运用回环反复的修辞手法,读之不仅令人回肠荡气,也使人感到它具有一种高雅典丽的气质。这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散文诗。
瀑布柯蓝
从天山下来的流水,停在高高的悬岩上。它四处观望,寻找出路。
在这没有路的地方,在这高悬的空处,流水,你要向那里去呢?
流水没有回答。它昂起了头,挥动着手臂,用尽所有的力气向前跳起来了……
流水朝它所选定的方向冲过去,发出了白色的浪花,散发着白色的烟雾,在山岩上发出了生命的呐喊……那闪闪的白光,那滚滚的浪花,那不散的烟雾,冲向无底深渊,震撼着万丈岩石。
呵,你这人世的瀑布,你是生活的象征,斗争的象征,永远不灭的象征!你已经流进了我的心底。
这首散文诗写大自然中一种现象——瀑布,并发出对瀑布那种不徘徊、不后退的勇往直前精神由衷赞颂,同时也是对勇敢地在生活大海中搏击的人的赞颂。朗诵得好,不仅能把听众带进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还能使人受到启迪与鼓舞。它显浅、明白、生动、形象,富有节奏韵律,适合朗诵。下面举一首外国散文诗:
玫瑰屠格涅夫(俄)
八月将近的几天里……时令已交秋季。
正是薄暮斜阳时分。骤然之间一阵倾盆大雨扫过我们辽阔的平原,既无雷声,也无闪电。
屋子前的花园整个儿沐浴在火红的夕阳里,被滂沱大雨淋了个透湿,热气腾腾,烟雾茫茫。
她坐在客厅里的桌子边,透过半开的门户若有所思地向花园里凝望。
我知道此时她心里想着什么;我知道此时此刻,经过短暂的、尽管是苦痛的斗争,她正沉浸于一种再也难以平静的情绪。
突然她站起来,迅步走进花园里,便看不见她的身影了。
时钟敲响,已过一个小时……又过了一个小时,她没有回来。
这时我便起身走出屋子,沿着她适才走的那条林荫小径(对此我确信无疑)走去。
周围的一切都已开始变暗;夜幕正在降临。然而小径湿润的沙土上看得见有一件圆圆的东西,透过浓浓的夜色发出显眼的红色。
我俯下身去……那是一朵年轻的、蓓蕾初绽的玫瑰。两个小时以前我在她胸前见到的正是这朵花。
我小心地捡起落入泥泞的小花,回到客厅后将它放到桌上,她椅子前面的地方。
她最终还是回来了,迈着轻轻的脚步走过整个房间,在桌子边坐了下来。
她的面容显得苍白而且楚楚有情;那双眼睑下垂、似乎变小的眼睛带着轻微的腼腆神色迅速扫视着两旁。
她看见了玫瑰,抓起它,望了望被揉皱、弄脏的花瓣,看了我一眼,于是那双眼睛突然停住不动了,滚出了晶莹的泪花。
“你为什么哭?”我问道。
“就为这朵玫瑰。你看看,它成了什么样子。”
这时我想到要说句意味深长的话。
“您的泪水能洗去花上的污秽。”我神色庄重地说。
“眼泪洗不掉,眼泪能将它烧毁。”她答道,于是她转身向着壁炉,将花朵扔进了正在熄灭下去的火焰。
“火焰能比眼泪更好地将它烧毁。”她不无勇气地大声说,这时她那双还闪着泪花的美丽的大眼睛便大胆地、幸福地露出了笑意。
我明白了,连她也已烧毁了。
这是俄国十九世纪诗人作家屠格涅夫在1878年4月写的一首散文诗,距今已120多年了。
在欧洲,玫瑰象征着爱情。向爱人表示爱意的时候,常常送一束玫瑰。无疑,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它是借玫瑰来表示爱。这是诗人写得极为高明之处。
这首散文诗,以一朵玫瑰花为媒介,写一位少女所经受的爱的洗礼,写这位少女的行动、神态十分细腻动人。送花人是谁?没有出现。少女对爱情的态度及其变化都描写得十分含蓄,表现了一个纯朴少女对爱的恐惧与接受的过程,今天读来,仍然娓娓动听,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许多意象,如“玫瑰、滂沱大雨、泥泞小径、晶莹的泪花、火焰、笑”等等,不仅美丽感人,也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能叫人联想到其他许多许多事物。诗虽然是翻译的,但它的明朗的节奏韵律,我们都能感受得出来。

诗有什么特点作文 文案:

古代诗词只要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只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这类不太讲究韵律(也就是押韵),而近体诗则是指唐以后讲究韵律的诗歌。
一、古体诗类型
古体诗主要有一下几类:
(一)四言体(一字称一言)。这是已知的最早形式的是个形式。如《诗经》里《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五言古体。五言是从四言体发展起来的。最早在《诗经》里已有少数五言句子。如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作家,如曹氏父子,陶潜等。在齐、梁期间出现的“永明体”,更注意到了声律和对仗。
(三)七言古体。最早在汉武帝市有所谓的七言联句“柏梁体”,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后人的伪造。早期最完整的七言诗体是曹丕的《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之后有鲍照的《行路难》,萧衔的《河中之水》等。这些都属于乐府民歌形式的作品。
(四)杂体诗,又叫长短句。所谓杂言就是一首诗的句子长短不齐,从一言到十一、二言,作者可随意交错使用。这些也是从民歌发展而来的。最早诗经里已有少量杂言句式。如《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bǔ补〕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古体诗主要有以上几种。近体诗出现后,古体诗也未消亡,在唐代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李白的《关山月》、《长干行》等都是古体诗的形式。白居易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也是利用古体诗来写的。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的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一句话:就是没有固定的格律。近体诗与此相反,有十分严密的格律。
二、近体诗的基本规则
近体诗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这几种形式都有一定的规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格律。
近体诗的主要形式是律诗。五、七言排律是五、七言律诗的延长,五、七言绝句是五、七言律诗的一半,实际这些也就是从律诗演变出来的几种形式。他们的格律都是以律诗为准则的。讲近体诗的基本规则,主要是讲律诗的基本规则。如果对律诗的格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排律、绝句的格律略加说明也就清楚了。
为了便于了解近体诗的基本规则,先举出五、七言律诗的平仄谱各一种呵例诗各一首,做为说明下列问题的参考。
五言律诗平仄谱
仄起式(首联不押韵)
起联:仄仄(起)平平仄国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平平(对)仄仄平(韵)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颔联:平平(粘)平仄仄感时花溅泪,
仄平平仄仄
仄仄(对)仄平平(韵)恨别鸟惊心。
仄仄仄平平
颈联:仄仄(粘)平平仄烽火连三月,
平仄平平仄
平平(对)仄仄平(韵)家书抵万金。
平平仄仄平
尾联:平平(粘)平仄仄白头搔更短,(白,入声)
仄平平仄仄
仄仄(对)仄平平(韵)浑欲不胜簪。
平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平仄谱
平起式(首联押韵)
起联:平平(起)仄仄仄平平(韵)孤山寺北贾亭西,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对)平平仄仄平(韵)水面初平云脚低。
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仄仄(粘)平平平仄仄几处早莺争暖树,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对)仄仄仄平平(韵)谁家新燕啄春泥。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平平(粘)仄仄平平仄乱花渐欲迷人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对)平平仄仄平(韵)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尾联:仄仄(粘)平平平仄仄最爱湖东行不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对)仄仄仄平平(韵)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谱划的字位,是表示应用平或仄声字,但为了给作者有发挥余地,可以平仄活用.
(一)五、七言律诗都是一首八句,两句为一联。一、二两句叫起联或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或叫次联,五、六两句叫颈联或叫三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叫结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联叫对句。以第一句第二字为标准,用平声的,叫平起式;用仄声的,叫仄起式。
(二)近体诗的每首每句都有固定的平仄式。所谓平仄是指字的声调说的。我国汉字读音,很早以来,一个字就有平上去入四种不同的声调。但有意识地把它用到诗歌上来,是南北朝时的沈约。他根据每个字的读音的轻重、高低、长短,著有《四声谱》一书。这本书早已遗失,具体内容不清楚。近体诗是根据《四声谱》分调的原则,把平声成为平,把上、去、入统称为仄,每句按一定的平仄式,用来调济吟咏的节奏,构成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音乐感。除每句规定了一定的平仄式之外,句与句之间也做了相应调配。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是讲平仄。平仄是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在平仄格式中,只要有以下几项规则:
(1)律诗有“对”、“粘”的规定。“对”是对立的意思,也就是相反的意思。“粘”是粘联相同的意思。如上列律诗平仄铺所表明的那样,第一句为起句,以这句的二、四字为标准,如第一句的二、四句是仄平,第二句的二、四字必须是与其相对立的平仄,第三句的二、四字又必须是与第二句的同位的平仄粘联相同。以下几句都是一对一粘,直到最后一句。如果违反这个规定,叫“失对”或“失粘”。这是律诗的禁忌之一。从初唐到中唐是近体诗的发展时期,有些作者也偶有失对、失粘的诗。如杜甫的《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一首平起式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起句“将军胆气雄”,是平平仄仄平,下句应用仄仄仄平平,才合“对”的规定,但“臂悬两角弓”的二、四字平仄与上句雷同,这就造成了“失对”。起联一“失对”,下几联的粘、对也就乱了。
在唐诗中也有偶尔“失粘”的情况,如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夕,入声)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仄起式首句押韵的七言律诗。按照“粘”的规定,第三句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才能和第二句的二、四字粘联相同,可是“树”、“微”是仄平,与上句的“南”、“豁”恰恰相反,这就成了“失粘”,下几句的平仄也就打乱了原来仄起的格式。
“失粘”、“失对”涉及到句与句之间的平仄调配问题。用近体诗的形式写诗,应该避免“失粘”、“失对”。
(2)不能“犯孤平”。所谓犯孤平是指一句诗除句尾押韵的平声字外,全局只剩下一个平声字,叫“犯孤平”。可能犯孤平的句式,五、七言诗各有一句:
五言诗是:平平仄仄平。第二个字关系到粘、对的规定,不能变动。第一个平声字改用仄声字,就犯了孤平。
七言诗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五言诗一样,如果把第三个字改用仄声字,也就犯了故平。犯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之一。在前边举的五言律诗平仄谱中,凡是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不划,其原因也就在这里。如果犯了孤平,就得在本句的的适当位置,把应用仄声字改用一个平声字加以补救。至于句尾是仄声的,即使全句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也不算孤平。如果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七言诗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就不受孤平的限制。因为犯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所以在唐诗中是很少有这样的例子的。有也要在本句补救过来。如杜荀鹤的《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按前列五言律诗谱式写的五言律诗。按式的第二句“欲归临镜慵”,本应是平平仄仄平,可是“欲”是仄声,如果在本句不加以补救就犯了孤平。所以作者在第三字应用仄声字处,改用了一个平声“临”字,这样,这句的平仄式就为仄平平仄平,就救了孤平。第六句“日高花影重”和上句一样,“日”字处本应用平,用了仄声,不得不在第三字处改用了一个平声“花”字。这两句是比较典型的孤平自救句。
(3)要避免三平调。这是指句尾有三个平声字,一定要避免。五、七言律诗也各有一句:
五言诗是: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都不能改用平声字,改了就成了三平调。三平调是古体诗常用的形式。连用三平调就不免音节单调,缺乏抑扬的节奏感。在前面的五、七言律诗平仄谱中,凡是平平脚的,上边的仄声出不划,就是为了避免三平调。唐初还没有完全去掉古体诗的遗风,偶而还出现三平调的诗,后来就比较严了。如祖咏的《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截取五言律诗平起式首句不押韵前四句的五言绝句。按规定的格式,前两句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可是“浮云端”都是平声字,这就犯了三平调。下边两句是对偶句,还比较工整,但是拗句。按式的第三句应是仄仄平平仄,可是“霁”是仄声,这就违反了定式,从近体诗的格律来说,这是不完美的。
(4)平仄字的活用。如前面的五、七言律诗平仄谱所表示的那样,有的字位平仄可以活用,有的字位就不能活用。过去人们长说近体诗的平仄,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要分明。二、四、六要分明是对的,一、三、五可不论就不完全对,如果犯孤平的句式,避免三平调的句式,一、三、五还是要论的。近体诗的平仄活用也是有一定的规则的。
(5)拗句和拗救。拗就是违反的意思。近体诗凡是违反平仄式的句子,就叫拗句。如前边所谈到的失粘、失对、犯孤平、三平调和七言诗的第六字,凡是违反定式的,都是拗句。拗了就要想办法补救,简称“拗救”。
根据拗句的句式,拗救的方法大体有两种:
1.本句自救。这主要用在犯孤平的句子上。如前面谈到的杜荀鹤的《春宫怨》就是本句自救。方法是在本句应仄声的字位改用一个平声字。
2.对句自救。这种拗救的方法,多用在以下拗句上:
(甲)五七言律诗出句拗,在对句的适当位置救。如白居易的《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野火烧不尽”句,按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但“不”是仄声,就成了一字失粘。下句应是平平仄仄平,作者为了补救这个拗句,便在下句的第三个字应仄的字位,改用一个平声的“吹”字,这样就补救过来了,而且对仗工整,含义深刻,成了古今名句。七言律诗如陆游的《夜泊水村》: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平起式,首句押韵的七律。第五句按式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可是这句除了第二个字是平声字外,一连用了六个仄声字,一、三、五可以不论,第六字“万”是仄声,这就违反了定式,成了拗句。作者特意在下句第五字应仄声处改用一个平声“无”字就补救过来了,同时还调剂了本句平仄调。
(乙)七言绝句出句第六字拗,用下句的第五字救。如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后两句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的六字应平,不能用仄,作者用了一个仄声的“十”字,就成了拗句,这样就特意在下句第五字处改用了一个平声\"烟“字,用来救上句的”十“字。
至于三平调,没有补救的方法,只能避免。
拗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剂声调,免得吟咏起来单调、平淡。从格律的要求来看,拗救还是不如不拗的好。
(6)平仄的变格。所谓变格,是指按式不应平仄活用的字位,做了变更,而又不视为违式。人们把这种句式称为”变格“。最常见的变格是:
五言诗平平平仄仄,变为平平仄平仄。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岐”在此处本应用仄,用了平声,就成了一字失粘的拗句,作者特意在第三字处用了一个仄声“在”字,加以调济。不过有一个附带条件,第一个字必须用平声字。杜荀鹤的《春宫怨》结联“年年越溪女”也是这种变格。
严格来说,这也是一种拗救的方法,由于唐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句子,约定俗成,人们就把它当成了一种变格。
七言诗常见的句子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李商隐的《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七句“无”字处应是仄声,用了一个平声,和上列王勃的诗用得方法一样,把五、六两字的平仄一调换,就成了另一种格式。这也有一个附带条件,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
以上说的,都是有关平仄的规则。作近体诗就得注意这些问题。不过,由于语音的变化,到今天除少数地方还保有少数古入声音调外,绝大部分入声已变为平声或上去声。从上列诗看,就有一些入声字,已变为平声。所以普通话不称平上去入,而叫一、二、三、四声。今天普通话的一、二声就是平声,三、四声就是仄声。今天我们读古典诗歌,有的字感到不符合平仄定式,原因就是原入声字现在已经变了。
我个人意见,我们现在想用近体诗的形式写诗的话,就得讲究平仄,就得按近体诗的平仄来写。不过,对古入声字,你懂,也可按平上去入安排平仄,如果不懂,按普通话的四声安排平仄也可以。个人认为,这是不算违式的。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诗有什么特点》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诗有什么特点》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有什么特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诗有什么特点》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