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雁门关》作文 雁门关伏击战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雁门关》作文 雁门关伏击战文案:
“金波曾醉雁门州,端有人间六月秋。万古山河雄朔塞,四时风月入南楼。汉家战伐云千里,唐季英雄土一邱。系马朱栏重回首,烟波谁在钓鱼舟。”这是金代大诗人赵秉文跃马雁门关时写下的一首豪迈诗篇。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过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清、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予和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历史上发生在雁门关周围、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多达200余起。古代国灭亡、汉高祖被围、雁门之变、雍熙北伐……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千古英雄人物。李牧、李广、薛仁贵、李克用、杨家将以及代王、赵武灵王、汉高祖刘邦、隋炀帝杨坚等等一代代英雄及帝王们,在雁门关这个历史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慷慨悲歌的英雄壮剧。
历史的帷幕已经落下,血与火的碰撞也烟化成一个遥远的过去。
登上残破的雁门关城头,遥望苍茫历史,心中自会涌起一种无边的感动。
一、烽火雁门
雁门关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西北的雁门山上,历有三晋咽喉、中原锁钥之称。
雁门关不单纯是一座名词意义上的关。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雁门关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的先祖围绕雁门关,构筑了世所罕见的前有两关四口十八隘、中有雄浑雁门关长城、后有代州古城及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为防御纵深的宏大国防军事工程。
1、天下显塞
西周时候雁门关还是自然意义上的一座关。到战国末期,雁门关已成为天下一座著名的军事要塞。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形》篇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勾注即雁门。九塞指“河北的井陉、令疵、居庸,河南的大汾、渑陀、荆阮、方城、淆阪和山西的勾注”。在这一时期,雁门关上发生了几起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周穆王西巡;二是赵襄子灭代;三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周穆王西巡。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在雁门关上最早的一次大型活动。这件大事发生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这次活动因有周天子的参与而在浩瀚的史籍里留下了让我们探索的痕迹。公元1000多年前,正是我国周王朝的兴盛时期。年轻有为的周穆王在他主政期间,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大壮举,他把强盛周王朝的影响力通过雁门关扩展至遥远的西域诸国。
《穆天子传》卷一云:“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天子于磐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载立不舍。至于钘山之下。癸末,雨雪。天子猎于钘山西阿。于是得绝钘山之隧,循滹沱之阳。乙西,天子北升□,天子北征于犬戎,犬戎□胡天子于当水之阳。天子乃乐□,赐七萃之士战。庚寅,北风雨雪。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属休。甲午,天子西征,乃绝隃之关蹬。己亥,至于焉居,禺知之平。”
这是一段晦涩难懂的文字。正是这段刻在竹板又埋于地下上千年的竹简,让我们知道了3000多年前周穆王的那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周穆王是在戊寅那天开始出发的,那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华丽的仪帐、威猛的军车、蜿蜒的队伍,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出大周朝的强大繁盛。队伍渡过漳水一路北上,过磐石,穿钘山,沿着滹沱河一路前行。竟管天公不作美,又是雨,又是雪,但这些困难丝毫也动摇不了这位叫满的周天子的坚定决心。
在翻越雁门关前,周朝的军队打了一个大胜仗。从都城出发以来,大军还未遇到过真正的敌手。这一次,强悍的戎部落阻挡在了周期大军的前面。乙酉这天,双方展开了厮杀。周朝士兵一点也瞧不起那些仍未开化的戎人们,以至连记载这段史实的史官也鄙夷地在戎字的前面加了一个羞辱戎人的字眼:“犬”。战争很快就以周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穆天子很高兴,恰好气候变冷,大军在滹沱河北岸驻扎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穆天子在甲午这天率大军穿越雁门关,并到达雁门关北面的焉居等国家。穆天子这次走得很辛苦,一直走到今新疆一带的西域诸国,与传说中的王母娘娘等部落首领会晤后才返回中原。
穆天子穿越雁门关时,雁门关还没有雁门关这个名词,当时的雁门山叫隃。晋人郭璞注云:“隃,雁门山也。”穆天子翻越的那座关,后人称其为勾注塞、西陉关、雁门关,当地老百姓则因其黑石并峙而称其为“铁裹门”。
赵襄子灭代。周穆王西巡500多年后,雁门关上又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这件事就是赵襄子灭代。赵襄子灭代,《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均有记载。只是这个时候的雁门关仍不叫雁门关,而叫勾注塞。
《战国策·燕策一》:“张仪为秦破纵连横,谓燕王曰:昔赵王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勾注之塞,乃令人作为铜斗,长其尾,令之可以击人。与代王饮,而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饮,即因反斗而击之。’于是酒酣乐,进取热饮,厨人进斟,因反斗而击之,代王脑涂地。其姊闻之,磨笄以自刺之,故有磨笄之山。”
这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为破坏燕国与赵国的联盟而向燕王打的一个小报告。赵襄子灭代是赵国建国初期干得最不体面的一件事。赵襄子为谋取姐夫代王的江山,在一次会盟的宴会上将姐夫干掉。而这个宴会就设在雁门关东面的夏屋山上。那本是两国经常举行会盟的地方,作为姐夫的代王,一点也没有想到这次会盟竟是自己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次演出。这是小舅子举办的宴会,代王一点也没有看出小舅子甜言蜜语里的阴谋。正当代王喝得红头涨脸的时候,死神已悄悄降临到他的头上。赵密令厨人乘给其姐夫代王进食时将代王杀死,赵夺代地。代王稀里糊涂的死成就了小舅子赵襄子的一段强国梦。代王的夫人赵子卿是一位非常刚烈的女性,在“以夫怨弟非仁也,以弟怨夫非义也”的两难抉择中磨笄自杀,直至现在夏屋山上还遗有纪念代王夫妇的代王庙、磨笄石。
赵襄子灭代200多年后,张仪为离间燕赵又抖出赵国这段不光彩的历史。赵国是个连自己亲姐姐、亲姐夫也不放过的虎狼之国啊,与这样的国家结盟,燕王您能睡得安稳吗?
张仪的说辞最终打动了燕国上下的心。燕与赵分道扬镳,为秦王朝最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只是赵襄子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那次谋杀案,竟会成为强大赵国最终覆灭的因由。其兴也由此,其亡也由此,历史向这位争强好胜的赵襄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面对这种结局,隐入历史深处的赵襄子也只能仰天叹息了。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位君主。到赵武灵王执政时,赵国其实已很虚弱了。由于七雄连年争战,赵国无暇北顾,楼烦等少数民族乘机占领山西北部地域,雁门关成了赵国的北部边塞。赵武灵王是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执政后对内进行了重大改革,穿胡服、学骑射,国势日盛。为了加强雁门关一线的防御,除加固长城外,又在雁门关下建起了屯兵御敌的广武古城,在代县的赵村一带亲自训练士卒,其后统帅大军先后攻灭中山、林胡、楼烦等国,将国势扩展至外长城一线。代州人对这位有作为的君主十分欣赏,把其驻扎过的地方命名为赵村,并在村中建起规模宏大的赵武灵王庙,对其进行永久膜拜。赵武灵王变革图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代州人。
战国末期,赵国除面临西部的强秦、南部的韩魏、东部的齐燕外,还有北部日益强盛匈奴的侵扰。战国末期的名将李牧就常年征战在雁门关周围。《史记》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李牧作战勇敢,智谋出众,多次打败来犯的匈奴。有一次,匈奴再次犯境,李牧佯北不胜,等匈奴骑兵进入伏击圈,李牧大军四面出击,“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王迁七年,秦使王剪攻赵”,李牧率军拒敌,秦人不得入。后秦使离间计,李牧被赵王屈杀于阵前。赵王自毁长城。李牧被杀三个月后,强盛一时的赵国走完了自己最后的岁月。李牧是先秦时期雁门关成就的最有名望的一位将军,其保家卫国、英勇对敌的精神一直绵延至今。代县境内有三处李牧祠,一为明雁门关上的镇边寺,一为代州城内的将军庙,一为城东聂营镇内的李牧祠,三处李牧祠遗存、遗址尚在,足见代县人对这位战国名将的尊崇和爱戴。
2、汉室门户
秦汉时期,特别是两汉时期,雁门关始终是刘汉王朝防御北部匈奴的边防要塞。雁门关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两汉时期,对雁门关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有四次明确的记载,两次为西汉时期,两次为东汉时期。
《山西通史》载,公元前141年,汉景帝为了加强雁门关一带的军事防御,在雁门关北面,构筑起屏护雁门关天险的阴馆城。这是西汉时期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涉及雁门关军事防御的军事建设。第二次大规模的建设为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势日盛。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为了北伐匈奴,发万人开凿雁门关天险,修建起铁裹门古道,凿通凿宽铁裹门。铁裹门为底宽3米,谷深20米,东西长50米的巨大壑口,沟底为石砌古道,两边人工凿痕明显,附近有许多战国瓦当及汉以来遗物。
东汉时期,汉都城为洛阳。匈奴立卢芳为汉帝,进占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雁门郡治所由现在的右玉县迁入朔州市南面的阴馆城,雁门关又成为东汉王朝抗击匈奴的边防要塞。光绪《代州志》载,“建武七年,诏将军杜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十二年发边卒筑亭堠、修烽火”。堠为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烽火台是预报敌情的高大建筑物。据县志载,代州境内烽火台约有20余处,分布于雁门关下,州城东、西、北三面。这些军事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雁门关的军事防御体系。第四次大规模的建设为雁门关下上馆城的建设。上馆城即今日代州古城,县志曰:“上馆城为汉代城池。”《山西通史》载,东汉末年,三国初期,“另于塞南立上馆城”。这个时候,由于天下大乱,无暇顾及北部边塞,匈奴、鲜卑等乘机南侵。公元220年,即曹魏黄初元年,雁门郡治所再次南迁,由塞北的阴馆城迁入塞南的广武县城,广武县城成为郡县两级治所。
经过两汉四百余年的发展,雁门关的边防体系建设又得到进一步的丰润和扩展。在边城建设上关南关北出现了三座边城,即关北的阴馆城,关南的广武古城和上馆城。雁门关建设上开凿出铁裹门,铺设了雁门关古道。边防线上修筑了屯兵了敌的“亭堠”及起预警作用的烽火台。
两汉时期,在雁门关上发生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白登之围和昭君出塞了。
汉朝从立国到覆灭,其最大的外患来自于北部强大的匈奴。秦统一六国后,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匈奴败逃漠北,不敢南窥秦境。秦末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地处漠北的匈奴得以发展壮大。至单于冒顿时,匈奴已统一整个蒙古高原,威震夷狄,虎视天下。
汉高祖六年,匈奴单于冒顿率40万精锐铁骑大举南下,占马邑、进晋阳,兵锋直逼汉都城长安。汉高祖刘邦不得不亲帅30万大军御驾亲征。汉军过黄河后连战连胜,一直将匈奴赶出雁门关外。刘邦与冒顿隔山对峙,汉大军屯驻于雁门关下,匈奴骑兵屯扎于雁门关外。这是汉军与匈奴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大决战。汉匈双方的70余万人马屯集在雁门关周围。匈奴将老弱示与刘邦。刘邦不听谋士娄敬劝说,亲率大军,越过雁门关追击匈奴,至大同白登山附近,被40万匈奴骑兵团团围住。这就是震惊整个汉朝上下、被后世史学界称为“白登之围”的汉匈战役。汉军饥寒交迫,七日不食,后靠谋士陈平计死里逃生。“白登之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和亲政策”的出现。白登之围后汉朝上下谈匈色变,被迫实行了以姻亲笼络为主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出现后,雁门关上便不断听到中原女子遥望家国山河的呜咽声。
这种哭泣声延续到汉武帝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历经文、景两朝的治理,汉朝的国势空前强盛起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扬起高昂的头颅,攥紧两个拳头准备北击匈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以韩安国为护军将军,以卫慰李广为骁骑将军,统帅32万汉军出关北伐。大军埋伏于雁门关北面的马邑今朔州市旁,单等匈奴前来厮杀。为了引诱匈奴前来,汉军派出马邑人聂壹前去诱敌。聂壹跑到匈奴说,马邑财物极多,我已杀死马邑守将,请匈奴速去占领。匈奴不知是计,起兵10万即刻南下,至马邑百里时,见牛羊遍地而无人放牧,觉得奇怪,便攻下附近一个亭障,浮获了守亭的士兵。匈奴单于亲自审问,一审大吃一惊,急忙掉转马头退出塞外。汉大军无功而返。汉武帝第一次北伐失利。
四年后,也即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再次把目光投向雁门关外。为了北伐匈奴,汉武帝发万人开凿雁门关。《汉书·武帝纪》载,元光五年(前130年)“春正月,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险阻。”那是雁门关建筑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段日子,成千上万的汉军士兵散布在雁门关古道上,斧凿敲击岩石的声音彻夜不息。
此后,汉大将卫青、霍去病,十三次北伐匈奴。仗一次比一次打得漂亮。望着直线前进的汉军箭头,汉武帝阴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匈奴大败,逃到漠北,不敢南窥汉境。憋在汉武帝胸中几十年的这口窝囊气最终让这两个剽悍的山西人给痛痛快快地抒发了出来。
是汉武帝用力过猛弄得国库有所空虚,还是匈奴坚韧的生命力过于玩强,总之汉武帝之后,西汉王朝再没有能力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和亲这个被搁置了几十年、弄得汉朝上下颜面无光的政策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西汉宣、元、成三朝,是胡汉和亲的全盛时期。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昭君出塞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公元前33年,已到垂暮之年的呼韩邪单于又长途跋涉来到长安,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室后宫美女如云,元帝便将一个名叫王昭君的宫女赐给单于。王昭君是当时大汉朝最为美丽的女子呀,因得罪汉朝的宫庭画师而一直得不到宠幸。年老的呼韩邪单于一点也没想到能得到这么一位貌若天仙的大美女,自是十万个高兴,立刻封昭君为“宁胡阏氏”。直至这时汉元帝才大叫后悔,但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汉元帝只能酸溜溜地看着昭君这位大美女远嫁塞外。这是当年汉匈之间最为隆重的一件盛事,汉朝为庆贺这一盛事,竟将年号“建昭”改为“竟宁”。看多了血与火的雁门关也感慨颇多地迎来了中国历史上这位最为美丽的女子。
据《山西通史》载,昭君出塞时所走的路线是,由蒲坂(今永济市)渡河,东北行经河东郡治(今夏县)禹王城,北行过闻喜县,经平阳(今临汾市)、阴地关(今灵石县南关镇)、太原,北越勾注(今代县西北铁裹门),至平城(今大同),转而西行至雁门郡治所(今右玉县),再北出杀虎口至内蒙。
站在当年昭君出塞时所穿过的铁裹门,我们想象不出2000多年前,昭君出塞时是怎样一副凄凄切切的心情。出了雁门关就到了荒芜的塞外,昭君可曾站在关顶凝望美丽的故国山河,可曾幽怨汉皇的无情和冷漠?坚固的雁门关抵挡不住匈奴剽悍的铁骑,家国安危就这样无可耐何地落在昭君这位美丽而柔弱的女子肩上。“西风吹散旧时香,收起宫装换北装。绒帽貂裘同锦绮,翠眉蝉鬓怯风霜。草白云黄金勒短,旧愁新恨玉鞭长。一天怨在琵琶上,试请征鸿问汉皇。”吟着元代诗人高克恭的这首《昭君出塞》,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二千多年前那位在雁门关上一步三叹的柔情女子。
3、北魏屏障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匈奴、鲜卑趁隙发展壮大。特别是鲜卑族历经三国、西晋、东晋等上百年的发展,至385年左右,鲜卑族已在雁门关北面建起强大的北魏王国。北魏登国元年正月,15岁的拓跋硅当上了代王。4月,代改国号为魏。北魏正式建国。北魏登国十年(395年)后燕王慕容垂死,诸子争位,国内大乱。拓跋硅觉得时机来了,于第二年亲率40万大军,越过雁门关,向后燕王国发起毁灭性的一击。
左将军李采为雁门人,亲率5万精锐骑兵为前锋,一路过关斩半,势如破竹。北魏大军入关后,前后绵延20余里,旌旗蔽日,杀声惊天动地。后燕兵全线溃退。北魏大军追至晋阳,将晋阳城团团围住。后燕辽西王慕容农出战,大败,逃回晋阳城,后燕司马慕容舆嵩闭门不开。慕容农无奈,只得率部下向东南方向逃走。北魏兵穷追不舍,至潞城两军再战,慕容农全军覆没,慕容农只身逃入中山。另一支北魏骑兵略地汾川,俘获后燕丹阳王慕容德。北魏进占山西中部、西部、东南部地域。北魏与后燕的这次决战是十六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为北魏的强盛乃至统一中国北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数年后,后燕灭亡,北魏统一中国北部大半疆域,一个新的王朝崛起于中国的北部。
北魏定都大同,雁门关是其南部屏障。
伴随着北魏王朝的崛起,雁门关的名称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雁门塞之名在雁门郡内迁代州城后就不断出现。《三国志·鲜卑传》载,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授步度根为保塞鲜卑大人、归义王,以保太原、雁门二塞。《晋书·武帝纪》载,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正月,匈奴右贤王刘孟叛晋出雁门塞,十一月还并州,刺使刘钦等击破之。北魏泰常四年(419年),雁门关之名第一次出现于北魏的历史书籍上。《魏书·礼志》载:“泰常四年四月,拓跋嗣南巡,幸雁门。五月观渔猎于漯水。八月东巡,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此后雁门关的名称便逐步代替勾注塞的叫法。在这一时期,人类对雁门关的认识也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地道记》载:“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勾注为之首。”《水经注》、《舆图志》则干脆说:“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已成为天下最为重要的一处隘口。
雁门关发展至隋朝时第一次出现了专管雁门关的职官。光绪《代州志》载:“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曰雁门。大业初置郡,有关官、有长城、有累头山、夏屋山。”到唐朝时出现了建关的记载。《唐书》载:“西陉,关名也,在雁门山上,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这个雁门关就是周穆王西巡时的“绝隃之关蹬”、汉武帝发万人治理的“雁门险阻”、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铁裹门的勾注塞。
至此雁门关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便高高地站在了唐以后的历史烟雨中。
4、大宋边防
唐朝中期暴发了一次足以动摇唐室根本的大乱,这次大乱被后世史家称之谓“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中有一个名叫郭子仪的人物出现在历史的视野中。郭子仪是唐朝中后期一位重要的人物。当安禄山的叛军占领山西北部地域时,郭子仪率大军平定云中、朔州等地,并开辟翻越过雁门山上的东陉关,然后过井陉,进入河北境内。这个时候西陉关早已开通,为什么郭不走西陉关,而要另走那条荒僻的东陉关呢?恐怕与郭的用兵有关。
东陉关位于西陉关东7.5公里处,与西陉关同为雁门山上贯通南北的险要关隘。从现有史料看,东陉关之名就出现于这一历史时期。《唐书》载:“雁门山上有东陉关、西陉关。”唐宰相杜佑说:“东陉关甚险固,与西陉关并为勾注之险。”东陉关这个被埋于历史深处的亮眼珍珠终于被大唐的战略家、军事家们给挖掘出来,并从此与她的姊妹关西陉关一同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
西陉关、东陉关并称为雁门关。两关在历史上演绎的最为精彩的一出大戏发生在北宋时期。北宋时期雁门关的地位凸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雁门山是宋辽两国的国家分界线,雁门关成了关乎大宋朝安危的咽喉要塞。纵观整个北宋历史,雁门关上始终飘荡着浓浓的狼烟。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大辽国皇帝耶律贤亲率10万精锐骑兵向宋王朝发起进攻。雁门关上又燃起滚滚的狼烟。辽兵所走的就是“安史之乱”中郭子仪所穿越过的那条山路,从今日新广武口进入雁门关峡谷,然后翻越东陉关,过南口,进入代州境内。
当年镇守雁门关的正是北宋名将、号称“无敌将军”的杨业。辽兵来势汹汹。当时杨业只有一州之军,但杨业不畏强敌,沉着应战。他认为雁门山谷深沟窄,在长达几十里的山谷内,辽军车马不能并行,这样辽军数量上的优势就得到限制,更为重要的是山谷内不利于骑兵作战,辽军擅长的大兵团马战也得不到发挥。因此杨业命部将董思源等率兵阻断东陉关狭谷南口,自己则亲率数千精锐骑兵从西陉关绕出雁门关北口,向行进于峡谷中的辽军实施突然袭击。辽军根本想不到宋军会在这里出现,顿时惊乱。杨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宋军个个努力,人人争先。辽军首尾不能相顾,阵势大乱。杨业乘胜追杀,辽军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斩于马下,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唐海下马投降。辽军死伤无数,峡谷内到处是辽军丢弃的车马辎重。这次战役以宋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不甘失败的辽国再次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宋朝。东路进攻今河北地区,西路进攻今陕西地区,中路军则向雁门关扑来。杨业率大军出关迎敌。辽军劳师远征,宋军以逸待劳,双方在雁门关北面的金沙滩上展开激烈的厮杀。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个个骁勇善战,加之在家门口作战,众将士奋勇争先,首战便斩辽兵3000余人。宋军乘胜追敌于朔、应等州,连破敌垒36座,俘获辽兵10000余人。与此同时,东西两路宋军也取得了胜利。辽国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在杨业镇守雁门关期间,杨业为了加强雁门关一线的防御,先后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在雁门关两侧的隘口上建起阳武寨、崞寨、西陉寨、茹越寨、胡峪寨、大石寨、雁门寨等9处堡寨。县志载:“雁门十八隘自宋有之”。此后,宋军又在其他9处隘口建起堡寨,形成以西陉关、东陉关为核心的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阵地。据《宋史·李唐海传》载:“雍熙三年,召还,为武州刺史,出为忻、代州都巡检,缘边十八砦招安制置使。”雁门十八隘由宋一直延续到明。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其所著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雁门关隘口十八,东为水峪、为胡峪、为马兰、为茹越、为小石、为大石、为北楼、为太安、为团城、为平型;西为太和、为水芹、为吊桥、为庙岭、为石匣、为阳武峪、为玄岗、为芦板口,各有堡。正德十一年,都尉史李铖增筑之堡十有一于北口,在关东者七,在关西者四。又能通敌要路,咸斩崖挑堑,间以石墙。”
《雁门关》作文 雁门关伏击战文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附赏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云:比喻敌军。B.角:号角。
C.临:来临。D.声不起:声音不响。
2.对该,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的真挚情感。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答案】
1.C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C.临:靠近。
2.《雁门太守行》中为了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除了从颜色这个角度来写,还采用了侧面描写方法来表现。如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就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所以,答案C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点评:鉴赏诗歌的几个注意点: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题干等;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3、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5、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6、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条理。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2分)
5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2分)C
2.(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3C
4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5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二:
练习
1、首联写景又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3、李贺写诗,真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5、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压开两字的表达效果。
压字写敌人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应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把敌人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6、发挥联想和想象,描摹一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鏖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霞照看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7、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8、诗中引用典故,表明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这首诗描写了三个时间的画面,请分别用三个短语概括:敌兵压境、浴血奋战、夜袭敌营。
10、诗的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描写,运用夸张和比喻相结合的手法表现边关将士的威严之势。
11、半卷红旗临易水最易让人联想起的一句诗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悲壮之感,可见战争的残酷。而半卷红旗这一细节更加重了悲壮的气氛。
三: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1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12、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
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13、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14、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参考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
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赏析: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雁门关》作文 雁门关伏击战文案:
《古从军行》诗歌鉴赏
《古从军行》诗歌鉴赏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解】
?烽火:古代一种警报。?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4)饮马:yìnmǎ,给马喂水b5E2RGbCAP
【译诗】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或听到细君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3]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p1EanqFDPw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会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DXDiTa9E3d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似乎应该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了。可是诗人却别具机杼,背面傅粉,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RTCrpUDGiT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如何呢,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5PCzVD7HxA
“蒲桃”就是现在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陶”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之旁,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jLBHrnAILg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xHAQX74J0X
“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LDAYtRyKfE
《古从军行》教案1
一、教学目标: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注意这首诗借古讽今的技巧和叠词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让同学回忆学过的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由此引出古从军行。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Zzz6ZB2Ltk
(二)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dvzfvkwMI1
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
(三)总体感知1播放录音2齐读3解读全诗
板书
从军生活:望烽火饮马?紧张
环境:风沙暗公主琵琶?恶劣凄凉艰苦?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从军行无城郭连沙漠
夜夜飞双双落
(四)重点难点
诗人用音节和叠字表现巨大的讽喻力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rqyn14ZNXI
(五)理解升华
1边塞诗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
?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
2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
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EmxvxOtOco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SixE2yXPq5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结课所以,古从军行在感情上有?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批评边
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在艺术手法上有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4.用典故。同学课
下熟读诗歌,背诵。
《雁门关》作文 雁门关伏击战文案: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雁门关》》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雁门关》》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雁门关》》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