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作文 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作文  文案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作文 文案: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观稼》,其古诗全文如下: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年丰岂独人,禽鸟声亦乐。田翁逢我喜,默起具尊杓。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愧兹勤且敬,藜杖为淹泊。言动任天真,未觉农人恶。停杯问生事,夫种妻儿获。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饥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注释】[1]世役:即世事,指社会上的杂事。不我牵:即“不牵我”,不关我事。[2]自若:自在安闲的样子。[3]啧啧(zézé):鸟叫声。[4]杯杓(há):饮酒的用具,这里指酒食。[5]敛手:拱手。表示恭敬的礼仪。延:邀请。[6]社酒:过社日(祭祀土神和五谷神)用的酒。[7]兹:这,这样。[8]杖藜:拄的藜杖。代指作者自己。淹泊:淹留,停留。[9]天真:自然坦率。[10]恶:粗野。[11]生事:生计,生产和生活情况。[12]禄仕者:做官食俸禄的人。[13]何殊:有什么不同。卫人鹤:语出《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这里比喻食禄不做事。【鉴赏】本诗叙述自己晚间散步时所见所感。开头四句,写自己离开官场回到农村,顿时有一种身心自若之感。“累累”四句,写晚间散步所见丰收之景象,叙写之中充满喜悦之情。“田翁”以下十六句,写受到田翁款待以及闲谈诸情事,从田翁的热情款待中,见出农家丰收的喜悦,展现一幅农村生活的画面,也流露出对游宦的厌倦之情和对农民兄弟的亲近友好。在闲谈之间也了解农民的生活。“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写出农民终年辛劳却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最后四句,对比自己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觉得自己真如“卫人鹤”一样,深感有愧。全诗可见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农民不幸生活的同情。从结构上看,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描写诗人沿农家村落闲行漫步中,看到一片五谷丰登、莺歌燕舞的大好景象。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一个士大夫,他不受繁杂的事务缠绕,没有任何牵挂,因此说“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这就为下文“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作好了铺垫。“闲行”上承“自若”,因为他属于有闲阶层,因此可以用一副旁观者的态度,悠然自得地欣赏着黄昏时的田园风光,硕果累累的庄稼和啧啧鸣叫的飞雀。下句移情入景,说“年丰岂独人,禽鸟声亦乐”,面对丰收的景象,人们的心情自然格外愉悦,他们听起那些小鸟的叫声也似乎比以往动听悦耳。既然写到农村景象,自然少不了有农民出现,于是接下来的一段就描写田舍翁的殷勤好客。“田翁逢我喜,默起具尊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诗人路逢田翁,田翁默然不语便准备酒菜。一个“喜”字传达出农家主人在喜庆丰收的日子里希望客人也能分享快乐的心情,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主人的殷勤好客。接着写道:“敛手笑相延,社酒有残酌。”主人非常恭敬地邀请客人就座,来品尝祭地神时剩下来的一点酒。品尝社酒,是因为庄稼丰收,主人认为是地神帮了大忙,因此“社酒有残酌”并非闲笔,而是上承“累累绕场稼”的丰收局面。同时以“残酌”待客,则说明主人并没有把客人当作外人,所以不计较是剩酒还是新打开的佳酿。在如此殷勤好客、质朴无华的田家翁面前,客人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与田翁无拘无束对饮起来。身边这位农家主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保持着古朴自然、天真的本性,丝毫也没有某些人中的恶习。饮酒中间,客人不免询问起对方的衣食情况。主人诉苦说,他和妻子儿女都下地劳动,时常筋疲力竭,免不了因劳累过度而受皮肉之苦,但即使如此,衣食问题还是难以满足。这里“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可与上文“累累绕场稼,啧啧群飞雀”联系起来,读者不禁要问,庄稼有这样好的收成,为何农民还要诉苦,衣食所需不能满足呢?丰收年尚且如此,遇到灾荒年又怎么样呢!读者完全可以凭藉自己的想像力,展开丰富的联想,但诗中不再叙述这些,而只是说“自惭禄仕者,曾不营农作。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自己身为士大夫,不劳而获,虽不经营农作,却无衣食之忧。这样的行为与卫懿公养的鹤有什么区别呢?诗人以“饱食无所劳,何殊卫人鹤”作结语,严厉批判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大官僚们。卫人鹤:据《左传》载,卫懿公好鹤,鹤乘大夫之车。敌国来犯,国人皆罢战,卫懿公遂杀鹤,以谢国人。此处代指那些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饱食无所劳”与“筋力苦疲劳,衣食常单薄”形成鲜明的对比,原来他们这些饱食无所事事的人剥削了农民用血汗换来的那点收成。在批判官僚士大夫的同时,也显示出诗人难能可贵的自我批判精神。质朴自然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诗歌看似漫不经意地描述了他在一次散步和作客中所见所闻的农家生活场景。由描写农民的质朴到发表士大夫不劳而获的议论,转接自然。语言风格朴素无华、明白如话,但在朴素中,却透露出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意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作文 文案:

《桃花源记》笔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小溪划行,忘记了路途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桃林两岸有几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其中没有其他树。鲜花和嫩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诧异,又向前划行,
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想要走完桃花林。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就看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渔人于是舍弃船,从洞口进去。
初极狭,才通人。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园和竹林这类食物。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那中间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穿戴,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愉快的样子
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竟然十分吃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
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问题。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打探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着自己的妻儿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皆叹惋。
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了
此中人语云: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出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
遂迷,不复得路。
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
闻之,欣然规往。
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未果,寻病终。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作文 文案:

思念家乡的古诗
1、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3、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5、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7、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8、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10、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1、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5、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6、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7、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8、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1、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2、
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3、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24、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5、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6、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7、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8、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9、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30、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作文 文案:

《酬张少府》唐代: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注释
酬:以诗词
酬答。张少府:当指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遭李林甫排挤罢相。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从“君问穷通理”句看,张少府亦是诗人同道之人。
晚年:年老之时。唐包佶《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诗:“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唯:亦写作“惟”,只。好(hào):爱好。
自顾:自念;自视。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李善注:“郑玄《毛诗笺》曰:‘顾,念也。’”长策:犹良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靡毙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
空知:徒然知道。旧林:指禽鸟往日栖息之所。这里比喻旧日曾经隐居的园林。晋陶潜《归园田居
》诗之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解衣带时的闲散心情。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像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君:一作“若”。穷:不能当官。通:能当官。理:道理。渔歌:隐士的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而言。”浦深:河岸的深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惟好静”,却写晚年变得“惟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
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结语:《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世役不我牵,身心常自若。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的意思》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