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经典诵读作文 经典诵读100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经典诵读作文 经典诵读100篇文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译文】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座山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奔而来的船舟?
沁园春·雪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此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
【译文】
这是北方的风景啊!千里万里的大地,被冰封住了,大雪飘飘的落着。老远望去,长城里边和外边,只是一片空旷;黄河高高低低,波浪滚滚的河水,一下子冻结不流了。一条一条的大山,好像白蛇在舞蹈;一块一块的高原,好像白象在奔跑。大山高原,都在跳动,要和老天比一比谁高。等到晴天,看鲜红的太阳照起来,像个美女抹着胭脂,披着白衣,格外的美妙。中国国土这样的好,引起无数英雄争着要。可惜那,得到胜利的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武功虽然很大,对文化的贡献却嫌少。名震欧亚的成吉思汗,只懂得骑马射箭打胜仗。这些人都过去了,算算谁是真英雄,还得看今朝。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译文】
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由于心里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授汜水尉,再迁为江宁丞。一生曾两次被谪蛮荒之地:一次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一次约在天宝六载秋,以所谓“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避乱至江淮一带,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有《王昌龄集》。
战士们有思家之绪,这很自然,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战士的根本价值却在于他们是祖国安全的捍卫者。现在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上面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凉州词
唐王之涣(688—74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译文】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1084.2.5.-1155.4.10.)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写作背景: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译文】
李白坐着船将要远行,忽听到岸边上有踏歌声。
呵,这桃花潭的水呀能深有千尺,也不如你汪伦---为我送别的那片实意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译文】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石灰吟
于谦(明)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译文】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译文】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诗评家常称赞“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眼界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译文】
.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遗留下来的关塞。远征万里戍守在边塞的将士,至今也还没有回归家园。如果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就决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译文】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经典诵读作文 经典诵读100篇文案:
诵读品味经典,经典浸润人生
诵读品味经典,经典浸润人生摘要:“经典诵读”是将经典和诵读完美结合,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经典诵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可以概括为:一、经典诵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生品位,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三、经典诵读培养训练学生语感,呈现语文教育的民族性。
关键词:经典诵读工具性人文性民族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著名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倡议开展“经典文化建设”,“诵读经典”活动在全国风起。何谓“经典”,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这样写道:“经者,恒久之圣道,不刑之源教也”,而“典”,一般理解就是典范。按刘勰的解释,“经典”表述的是天地、宇宙恒久的规律,是我们祖先对万事万物所总结出的真理,是历代先辈智慧的结晶。
中国有句俗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钟为永先生在《语文教育心理学》中说:“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是表现情感,
陶冶情操的一种艺术技巧。朗读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领悟;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朗读是诵读的前期阶段,反复读以至成诵,则达到更高层次——诵读的境界。”私塾先生授课时用的最多的就是诵读法,很多研究古今教育的学者都对此做过陈述,强调诵读的重要性。宋灏江先生在《古为今用,贵在取舍》中准确归纳评价了诵读法的作用:“这种方法是人们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诵读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增强语感,陶冶情性。”
诵读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而诵读的主体是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这就形成了“以诵读辅经典,以经典助诵读”的模式,将经典与诵读完美结合,即“经典诵读”。经典是内容,诵读是形式,没有内容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也就没有内容,只有将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具有价值。
一、经典诵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体现语文教育的工具性
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的识字量大增,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大大提升,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诵读一部经典,可以认识数千个汉字,并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语文基础。胡适先生回忆说:“我四岁时,就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还是读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我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了。我看《纲鉴知易录》,又看《御批通鉴辑览》,
并点读《资治通鉴》,这便是我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步。”诵读经典可以增加语言的积累。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的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语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加上泛览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景,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境界又可层楼而上。”可以看出,经典诵读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且终身受益。
经典诵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经典”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容使得它的鉴赏价值经久不衰。经典作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低俗作品所无法比拟的,经典诵读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方面很有价值。
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生品位,彰显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现实生活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书籍阅读量的减少,造成了文学语言的缺失和文学语言语感的陌生。网络带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快捷式、浏览式,只需迅速抓住主要信息,无须逐字去看,更不要求准确,直接导致高中生在阅读时无法沉静、难以专注。
有识之士追问:为什么我们培养不了大师,大师其实是由深厚的人文素养积淀而成的。因此,具备广博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
养应当成为我们的培养目标,这是基础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和担负的责任,而经典诵读正是承担了这样的责任。
经典代表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健康的最佳食粮。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学到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我们学到了“仁爱”;从《鱼我所欲也》中,我们学到了“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心田,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诵读经典,让学生懂得了真、善、美。
三、经典诵读培养训练学生语感,呈现语文教育的民族性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高度重视经典诵读,学生的语感能力普遍得到有效培养。白居易十五岁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王勃弱冠之年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杨雄的“读千赋”,杜甫的“破万卷”??无一不是通过吟诵经典的方法来学习练就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们认为教材应选择经典,教法应倚重朗读、诵读。中国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重朗读、重积累、重语感。古人在儿童习得语言时并不强求理解文章,而是强调诵读和记忆,这是非常科学的。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
潜先生认为:“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的,当时虽不甚了解,现在想起来,不断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
经典诵读符合语感培养规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经典内容的深刻性,使得学生的感悟不断加深乃至终身受用。正如诗人冯至所说:“我在童年时背诵过一部《论语》,半部《诗经》。当时的确很痛苦,可是成年后渐渐了解其中的含义,也像吃橄榄一样,苦后有余甘,如今我并不后悔在儿时读了那一部半书。”第二,由于“经典”内容的美妙性,使得学生对其兴趣大大提高,愿意花大量时间来诵读。在诵读过程中,经典的优美语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经典中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从而能够进入“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美妙境界,形成语感。
我们在教学上应该向古人学习,要重经典,重诵读,重积累,重感悟。在教材方面,应当多收录经典,不仅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在教师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经典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学生共同进步。在教学方面,“经典”教学多采用诵读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感悟。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章,理解含义,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知,
让学生直接迅速地体会语言的优美、含义的深刻。经典诵读在于“读”,我们利用晨读、午读的时间开展了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每年的校园艺术节、书香文化读书节,均安排了经典诗文配乐诵读节目,为平日在各项经典诵读活动中的优秀者和活跃分子提供展示的舞台,为全校师生提供了经典诗文诵读的视听盛宴。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诵读体验,调动兴趣,提高诵读实效。
在经典诵读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形成了校本教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浩如烟海,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内容,由浅入深,由少到多,不断丰富。同时也将经典诵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着力挖掘经典中的意境美、韵律美、思想美,并把它们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把相关经典的图画与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走廊以及宣传栏中,投入专门资金建成江苏苏中苏北地区首座古典诗词碑刻长廊、《论语》碑刻长廊,让学生在浓郁的人文环境中,接触经典、了解经典、感悟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感染,在耳濡目染中获得修养的提升。
《子午书简》栏目主题词这样说:“好书需要分享,阅读丰富人生。”经典诵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精彩旅程,也可以浸润学生的如玉人生。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1]教育部.
版社,2003.
[2]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宋灏江.古为今用,贵在取舍[j].中学语文教学,2000,(6).
[4]经典诵读吟出文化凝聚力[n].中华读书报,2002.
(沈玉荣江苏省兴化中学225700)
经典诵读作文 经典诵读100篇文案: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园,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和实验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营养。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此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学生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偶尔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现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诲——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因为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远都会是社会的财富,家庭的骄傲。”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别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很多,对待长辈表现的非常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
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帮助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为教育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学生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学生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深深地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二: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会了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泫润的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直面经典,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仔细回味,接触经典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惊喜的感受到开展经典诵读后带给我们的喜悦。
一.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后,我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更风趣了。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体会也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识面的扩大。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进步。
二、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弟子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儿童最善于模仿学习,久读经典,最易受到熏陶,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诵读活动的开展,逐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乐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们总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声说话,和外人接触,却像只小绵羊,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从读了经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样做,真是太没有礼貌了。《弟子规》中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可见,经典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见,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相信,孩子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时,必将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心得体会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民族约定俗成的教科书。对孩子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首先,我们学校选择优秀的经典故事、名画、礼仪、名家介绍、以及古诗设计成画片的方式布置在校园的楼梯走廊,努力创设经典诵读的环境氛围;我们将经典故事、名剧、名画纳入了经典诵读的内容,自编了《国学教育读本》。树立了“多通道地引导孩子接受经典的熏陶”的指导思想。教师们大胆实践,选择并合理改编经典欣赏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每学期开展的经典课研讨中,我们踏实地工作,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跨出了一大步。其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促进孩子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还能增强孩子自信,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
经典诵读活动”包含古文经典诵读与经典学习活动两方面,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古文经典诵读的层级目标,作为教师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的目标依据,同时做好古文经典诵读内容、教材的开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经典本身特点去加以选择,摈弃糟粕、弘扬优秀文化,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开发,经典学习活动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发展特点,结合校园主题活动课程,搜集、整理适合我班学生学习的我国古今的经典故事、名画、音乐、名剧,并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经典特色学习活动体系。
诵读时候根据古文特性、学生年龄特点,先背诵经典原文,教师就古文中的典故、事例作介绍。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求甚解直面经典;激发兴趣以读为主;方法灵活快乐为旨;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最后,经典诵读促进了孩子全面发展。
一是开发学生记忆力。古文经典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唐诗宋词意境新奇、含韵丰富、旋律优美、色彩鲜明、语言凝练,对于记忆力处于黄金时期的孩子,要记忆这些经典实在是太容易了。
二是增强幼儿的倾听能力。在诵读活动中,学生须先听、后念,背诵时需约束自己认真倾听,在天长日久的诵读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三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长期诵读养成的静定习惯能有效延长孩子注意的时间,并易做
到专心做事、有始有终。
四是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对古文经典作品的大量接触,积水成流,自然而然打好了语言文字的功底,长期的诵读是对学生口语训练的最佳途径。
五是激发了学生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经典诵读将听、念、指有机结合,在朗读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增加了识字量。
六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孩子会背古文经典,也就多了许多表现的机会,班级里大家轮流当小老师领读,在班上请他当众表演,在家里他可以做父母的老师,来了亲戚朋友,孩子可以把古文诵读,当拿手好戏展现自我,当然能博得人们的夸奖,因此古文诵读对那些内向的孩子帮助是非常大的。
七是为学生奠定优秀文化素养和高尚人格的基础。我们希望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对待长辈孝顺,会关爱家人。
八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爱国对学生来说是空洞难以理解的,古文诵读重在朗读,旨在诵读中逐渐感悟,在诵读中自然萌发民族自豪感。经典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性情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他们现在熟练背诵“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还不会真正明白其含义,但相信当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定会明白这些道理,也一定会像我们今天一样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将经典融入现代文明。
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诵经之路,我感慨,看着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欣慰!虽然“颂歌中华经典,丰厚书香
内涵”的课题研究活动即将结题,但是,“颂歌中华经典,丰厚书香内涵”的活动还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朗朗的校园,我相信,今天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将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吴文香
XX、10
经典诵读作文 经典诵读100篇文案:
(一)女: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合:
大家上午好!男:
雅言传承文明,女:
经典浸润人生。男:
诵读彰显魅力,女:
积累陶冶性情。男:
黄歇中学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合:
现在开始!女:
首先请周校长致辞,大家欢迎!男:
担任今天评委的是我校的语文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女: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男:
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女:
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男:
今天,让我们共同诵读千古美文,营造书香校园,传承华夏文明。女:
第一章----生命之歌女:
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古代----汉魏六朝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南北朝乐府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男:
《木兰诗》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女:
花木兰是文学作品中的奇女子,这里还有一位文学王国里的奇女子。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就是李清照。女:
李清照的词温婉、凄美,而一首《再别康桥》,把现代诗人徐志摩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的浪漫主义个性,作了充分显示。男:
《再别康桥》这首诗优美的韵律和朗朗上口的词句,多少年来,引得无数诗歌爱好者配乐朗诵或谱曲吟唱。女:
梁启超在1900时写下的《少年中国说》,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酣畅淋漓,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男:
在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36年之后,中国文坛一颗巨星陨落,他就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女:
然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在他死后,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于是便有了臧克家的《有的人》。请欣赏同学朗诵的这首诗。男:
第二章----家国之恋男:
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请听七年级一班为我们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男:
对皎皎月色,东坡不由得把酒问月;望潇潇雨歇,岳飞禁不住仰天长啸。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他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令人振奋。男:
春天来临时,我们的泥土是喜悦的,我们也是喜悦的,因为春天意味着万象更生,而我们也可以有了新的选择。女:
这个时候,让我们目光向下,注视这块土地,注视这块与我们息息相连,却永远不会背弃我们的土地。我们该怎样热爱这片土地呢?女:
时光飞逝,大地无言,自古以来,土地与祖国的形象就紧密相连,我们热爱土地,我们也热爱祖国,对于我们来说,祖国的土地就是我们永远的根。男:
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出生、生长、恋爱、建设,对这块热土我们有着无限的眷恋和热爱,因为她使我们感到坚实、感到依靠、感到温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由803班刘思念、吴永安带给大家,请欣赏!男: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亲人的团聚。丙辰这年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古代评论家曾云: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女:
第三章----希望之光女:
有请804班朗诵《少年中国说》。男:
假如我是……作为当代少年的我们,对未来有过无数次的憧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冰心,曾以其独特的心性创作过《假如我是个作家》,她只以最真实的思想诉诸文字,以作品来袒露自己的感情志向,她娓娓动听地诉说着内心的秘密,从而使我们为之心动、为之感怀。女:
少年是人生最宝贵的季节,春天是最美丽的季节。《春》,这个满贮诗意的名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男:
她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歌。男:
欣赏完春的歌,再来欣赏一首风流人物的歌。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女:
《沁园春·雪》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男:
第四章----思想之魂女: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男: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她就是母亲河——黄河!下面请听七年级一班的诵读《黄河颂》。女:
黄河的大气磅礴是一种美,春水的清新明快是另一种美。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多余的修饰,淡淡的、轻轻的掠过,留下的,是足以让人感叹不同寻常的自然本色。读《春水》能从中找到一种与自己内心相映的共鸣。男:
闲暇时,轻轻地找出诗集,放松心情,打开扉页,听着窗外柔和的风声,看着眼前拂动的树影,细细品味,风吹哪页读哪页。女: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
“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男: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
“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女:
着名的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说:
“坚持就能创造奇迹。”女:
人生需要坚持,保家卫国更需要坚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命的大动脉。它流淌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养育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奠定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底蕴。男:
然而日寇的铁蹄肆意地践踏着这片生我养我的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象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保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请欣赏诗朗诵《黄河颂》,由同学朗诵。女:
古人曰:
“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男: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男:
刚才,各班的选手为我们奉献的经典诵读犹如一股股甘泉滋润我们的心田,那炽热的情怀撼动着我们的心扉,那铿锵的音韵荡涤着我们的灵魂。女:
我们有请本次评委老师代表张老师就大赛作点评。女: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评委老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各班选手的成绩已经排定,下面请董主任公布获奖的选手名单并请学校领导颁奖。女: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获奖班级表示祝贺!男: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女:
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男: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女:
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男:
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女:
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女:
黄歇中学“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到此结束。合:
谢谢各位!再见!
(二)开场白:
男: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1:
尊敬的各位老师,女2:
亲爱的同学们,合:
大家下午好!男:
今天,我们欢聚在遂平一中,共诵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女1:
今天,我们欢聚在遂平一中,共诵中华经典,聆听诗文书韵。女2:
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品千古美文,感悟经典人生。男:
我是主持人女1:
我是主持人女2:
我是主持人男: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教体局副局长王随柱局长,教体局普教股、办公室领导。合: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女2:
现在有请我们敬爱的柯校长为汇报演出--致词:
男: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女1:
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女2:
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女1:
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女2: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经典文学蕴含的力量。男: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精彩人生底色。合:
遂平一中,“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经典诗文诵读汇报演出,现在开始。男:
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1:
今天让我们重读《论语》,一起感受这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吧!2:
首先,请八年级十一班为我们朗诵《论语》。男: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描写亲情友情的经典之作,犹如星汉之灿烂。1:我们用挚爱去诵读亲情、友情的场景又是如此的动人心弦。2:
让我们共同吟诵感人至深的诗篇,回味真情暖透的校园。下面就请七年级一班为我们朗诵唐代孟郊的《游子吟》。男:
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亲情就是旅途中明媚的阳光。1:
为了远方美丽的风景,和亲人一路前行。2:
请听七年级二班为我们朗诵的《游子吟》。男:
一首母爱的歌,唤醒了天下儿女对母亲的深切思念。1:
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
2、请听七年级四班为我们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男:
无论是满月的明媚、半月的迷离,还是高月的皎洁、落月的缠绵。1:都在让我们飞越时空,去聆听同一轮明月下千年的故事。2:去寻觅同一轮明月下美丽的传说。请大家欣赏八年级一班为我们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男: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
千古名句,中外传唱。展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2:
请听八年级三班朗诵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一曲《水调歌头》,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和思念。1:
仰望一轮明月,多少思念与牵挂又萦回在心间。2:
下面请听八年级六班为我们朗诵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男:
古诗人的情感,似血浓于水,或缠绵、或豁达;1:
:
我们的真诚,则情重如山,或深似海,或美如花。2:
请欣赏八年级五班为我们朗诵唐代李商隐的诗《无题》。男:
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1:
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2:
请欣赏七年级十一班为我们朗诵《木兰诗》。男:
满天云霞编织阳光的灿烂,馨香花朵绽开迷人的笑靥,1:
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2:
下面请欣赏七年级六班为我们朗诵《木兰诗》。男:
中华五千年历史,造就了多少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1:
如杜甫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
下面请欣赏八年级二班朗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男:
中华五千年历史,涌出了多少报国情怀的英雄豪杰
1、如:
范仲淹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请欣赏八年级十班为我们朗诵范仲淹的《渔家傲》。男:
慢慢走着,这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倾诉。1:
让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2:
下面请欣赏八年级十二班给我们带来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男:
我们多彩的梦满载理想向着未来放飞。1:
今天的我们身系民族的希望,2: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请欣赏七年级十二班的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男:
坚毅的灵魂,激扬的青春,1:
中华少年,用炽情与信念铸就不朽的长城,2:
下面请欣赏《中华少年》,朗诵者:
七年级十班。男:
我们多彩的梦满载理想向着未来放飞,1:
我们年轻的心向着太阳把希望畅想,2:
青春少年把梦想与祖国紧紧相联,请欣赏七年级九班朗诵的《少年中国说》。男:
祖国——我们与您同心,我们拥您前进,1:
您的儿女们坚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2: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请听七年级五班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男:
在我们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毛泽东,1:
同样,在我们中华古诗词的瑰宝中,毛泽东仍然是一个响亮的名字。2:
让我们记住领袖毛泽东,诗人毛泽东。请欣赏七年级三班为我们朗诵毛泽东的一首着名的词——《沁园春·雪》。男: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
风景这边独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
一代伟人——毛泽东。从您的诗句中,我们感受您豪迈的激情,深邃的思想。男:
从您的诗句中,我们领略您博大的胸襟,伟人的情怀。1:
下面,我们请欣赏八年级七班朗诵的《沁园春·雪》。2: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舞蹈《清风荷影》。男:
现在开始颁奖。1:
首先请获得三等奖的班级上台领奖。请遂平一中党支部书记、校长柯校长为三等奖的获得者颁奖2:
请获得二等奖的班级上台领奖。请颁奖男:
请获得一等奖的班级七年级11班上台领奖。请教体局副局长王随柱局长为一等奖的获得者颁奖结束语:
合: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获奖班级表示祝贺!男:
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1:
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还在我们心头荡漾。2:
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男:
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1:
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2:
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男:
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1:
愿中华五千年经典文化永久传唱。2:
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乐章。合:
遂平一中“诵中华经典,做博学少年”,经典诗文诵读汇报演出到此结束。男:
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1:
谢谢各位领导的光临。2:
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三)(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女)敬爱的老师们,(男女生)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上午好!(男生)今天,我们欢聚在东关小学,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女生)今天,我们登上这夏日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女)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生)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女生)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诗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女)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男生)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女生)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男)寒来暑往,我们积极响应费县关工委的号召,扎实开展中华经典诗文活动。(女)抚今追昔,我们与圣贤为伍,与经典同行,感受中华诗魂,聆听古风古韵。(男生女生)东关小学“诵读千古美文、熔铸民族之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表演”--------(合)现在开始。全场《三字经》(女生)丰富多彩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受益良多。今天检阅我们诵读成果展示我们东关小学人文风采的时候到了。(男生)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全场学生:
准备好了)一二年级同学,我们的口号是: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五六年级同学,我们的口号是: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三四年级同学,我们的口号是:
诵国学经典,品盛世文明(女生)从同学们的口号中我们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经典的力量。悠悠华夏五千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之颠,就在于中华文化的精髓能够传承下去。。(男生)《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接下来就请全体同学一起品味《三字经》的独特魅力全场《弟子规》(男生)打开文化的历史长卷,穿越千古尘埃,首先向我们彬彬走来的就是儒家文化。(女生)儒家经典中,最为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弟子规》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男生)让我们随着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请欣赏全体学生的经典吟唱《弟子规》。全场《百家姓》(四名同学拿话筒上队伍前面)(女生)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男生)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蕴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全体同学诵读《百家姓》---(四名同学接读)《国学印象》(男生)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宛如一泓甘泉,时时滋润了我们心灵,塑造了我们的品格,熔铸了我们的灵魂。面对神圣的经典,我们心存敬畏和感恩。请欣赏马冬雨、胡静静等同学表演的舞蹈-----《国学印象》《水调歌头》(男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女生)你唱得真好听!(男生)一般一般,我们朱璇老师唱得那才叫好听呢!掌声有请美丽的朱璇老师-----------《四季诗》---台下拉诵互动(女生)清辉明月,传递着相思;把酒临风,寄托着思念。美妙的歌声诉说着千年的祝福。四时风光美如画,古往今来,诗人笔下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其迷人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诗苑里美好的四季。一二年级王征老师接话筒:
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春日的美好吧!《春晓》唐孟浩然三四年级王宝芳老师接话筒:
如果说春天是一年中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夏天,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五六年级刘燕老师接话筒:
和妖娆的春天、欢快的夏天相比,秋天多了几分思索、秋天是堪比红花的满天霜叶,是夜半钟声时的一怀愁绪。《枫桥夜泊》唐·张继(女生)春之舞,夏之歌,秋之思,冬之韵,让我们一起走进冬的篇章。《梅花》宋·王安石舞蹈《笑笑笑》(女生)诵读经典,我们感悟民族智慧的光华;诵读经典,我们学习为人处事之道;乐读经典,我们收获美丽,笑对人生,追逐梦想!请欣赏姜舒鑫、王馨悦等小朋友表演的舞蹈《笑笑笑》!《满江红》李永明刘燕(男生):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女生):
这是一位精忠报国、流芳百世的英雄。(男生):
风波亭上起阴风,一统山河志复空。(女生):
千古奇冤谁肯信,神州争唱满江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李永明,刘燕老师配乐朗诵《满江红》《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配乐诗朗诵(男生)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六十年的灿烂辉煌,一路豪情,一路奋进,一路壮歌,祖国啊,你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下面请欣赏王祥艳老师等表演的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雷锋》情景音乐剧(女生)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男生)雷锋的行为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缅怀他,他的奉献更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他。请欣赏舞蹈《学雷锋》《祖国颂歌》校长组合(女)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这就是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生机盎然的中国,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辉煌灿烂的祖国。下面请欣赏东关小学校长们朗诵的《祖国颂歌》,掌声有请:
舞蹈《盛世花开》(男生)日出东方紫气来,东小处处花盛开,(女生)礼花吐焰窗花美,心花怒放暖情怀。(男生)我们敞开心扉,吸纳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女生)我们手捧鲜花,献给古老的祖国崭新的时代。请欣赏赵亚楠、李瑞等同学表演的舞蹈《盛世花开》结束语(男生)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女生)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女)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男)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女)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男生)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女生)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男)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男)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女)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祝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兴旺,万事如意!(合)东关小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到此结束。再见!
节目主持词
教职工代表大会主持词
教研活动主持词
附送:
结语:《经典诵读》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经典诵读》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经典诵读》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