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作文 文学创作论有哪些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作文 文学创作论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作文  文学创作论有哪些文案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作文 文学创作论有哪些文案:

. . . .
文学创作美学
文学创作是用慧眼观察生活、用思维表达生活的审美运动。同学们感情真挚、思维活跃,内心涌动强烈的创作欲望。那么,请你带着一颗悸动的心灵走进 文学创作美学 选修课,实现你的夙愿。
课程内容饱包括文章创作美之深邃美、文章创作美之结构美、文章创作美之丰富美、文章创作美之语言美。通过系统学习,你会开拓写作视野(如感悟与积累),掌握写作知识(如诗词写作、名著与写作),丰富写作技巧。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门选修课将为文学爱好者搭建平台,你可以欣赏到我校“扬帆惠文”文学社成员优秀习作和07—09届高三学生区统考的一类卷作文。“奇文共赏析”,同学们还可以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问文哪得佳如许,惟有参与其中来”。请你进入我们的自由写作空间,书写灵性,展示个性。文章唯勤于练笔而多为之,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笔生花。
附 案例一:
诗文名句在写作中的运用
—“扬帆惠文”写作活动课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一. 教学背景:
在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在新棵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呢?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从最能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中寻找到了突破口。在我校的“扬帆惠文”写作活动课的校本课程中,我进行了“诗文名句在写作中的运用”的教学实践。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分两次课进行。第一次讲解理论知识。学生运用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依据教师提供的话题,进行习作训练。教师将习作面批面改。第二次课,成员的成果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尤其是一些古诗文句,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异代流传。我们同学要将其运用到习作中,增加作品的文化含量。符合高考评分标准中发展等级这一项要求。
(二) 分析原因:
在作文中运用古诗文名句符合以下几种要求。
(1) 评分要求:
高考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2004年比例为50:10。现在,又调整为40:20。发展等级有两个评分要点:有文采、有创意。
(2) 话题要求:
哲理话题作文(议论文),要求深刻透彻,感悟思辨。要求学生会辨证思考问题,学会用对立统一、运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避免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三 )内容分类:
哲理 抒情 状物 咏怀
哲理诗句举隅:
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④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⑧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失之东隅,收之桑隅。
(四)具体运用
(1)标题中: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出自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表示对记忆移植困惑;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 出自苏轼 题西林壁 ;2004年天津高考话题作文“材,与非材”—“天生我材必有用”出自李白 将进酒 。
(2)行文中:作为理论论据出现。依据话题,找到与之相关的诗文名句。近几年,高考中出现了关于人的品质素质一类话题。例如,2001年高考话题作文题目—诚信。学生可以引用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王充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再例如,关于“勤奋”这一话题,可以引用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关于“惜时”话题,可以引用陶渊明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关于“持恒”话题,可以引用班固的“绳锯木段,水滴石穿”; 劝学 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例:2004年天津市高考话题作文 材,与非材
论点解析:
1.才与非才,是很难定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每个人都是奇才。
2.选择自己的路,选择自己方向,发挥自己的才能。
论证角度:
1.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即用贤、求贤、荐贤、让贤。
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待人才不可求全责备,做到人尽其才,用人所长。
理论论据
1. 唯才是举 曹操
2.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韩愈
4.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
5.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
事实论据
1 李白不懂为政之道,决非栋梁之才,但是,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又怎是仕途的不得意而能掩盖的呢?
2 李煜做为亡国之君,是不肖子孙,但是,谁又能否认“一江春水”情韵呢?无独有偶,宋徽宗“瘦金体独步天下。
五布置作业:依据话题,运用古诗文名句。
(1)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诚信
(3)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才与非才
(5)生活告诉我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今天,我们将优秀习作进行人文信息交流.
(二)评改: 下面,我以几个同学为例,进行讲解。
1.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文的同学—刑颖。她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了一项科学实验。运用了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原文中她将名句运用到正文中,我的修改意见是将名句作为主标题出现,更加醒目。
2.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文的同学-王芳。她将春、夏、秋、冬中四季美作出阐释。我提出修改意见是运用苏轼的哲理名句“浓妆淡抹总相宜”,将文章升华。
3.以“才与非才”为话题写文的同学—宋阳。原文中的论点并不鲜明。我帮她确立了“有用即是才”和“失败并非无才”两个分论点。运用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名句。
4.以“生活告诉我 ”为话题写文的同学-刘婧。她的习作题目—多棱镜。她在阐述良师益友是一面“镜子”时,我建议她运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名句作为理论论据出现。
(三)小结:通过我们这两次课的启迪,同学课后收集、整理一些名句。在具体行文时,运用到习作之中。希望同学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三 教学效果
课后,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分类整理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名句,制作成学习卡片。将耳熟能详的句子运用到作业中.从提交作业情况看,学生们不但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还利用网络资源,使得习作异彩纷呈.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文章脱颖而出。
尤其是在习作讲评课上,学生的情绪饱满而高涨.被教师当作优秀范文点评的学生为自己的辛勤劳动成果而喜悦.其他同学也找出了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收益良多.这就是“等于己者,以咨切磋;贤于己者,以求一得”吧!
我们将优秀习作展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驻足观看的学子们在交流中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一些文学爱好者相继加入我们的团体。
后来我们形成了习作集册,共收录优秀作品15篇。尹夕远同学的 诗意人生 和佘智超同学的 人生的答卷 ,这两篇文章刊载在2005年的希望报上。教师将自己的授课心得撰写成教学论文。题目为“杨柳孕新 源头活水—例谈对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一旦被唤醒,它的效果是无法预料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深思。
四 教学反思
如何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学底蕴,呼唤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思索,不断寻求答案。
从这一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参与意识得到提高,积累了大量的名言名句,能够含英咀华,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反思这次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再次证明只有与学生心灵契合的教学才有实效。学生的主体作用期待大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创新潜能亟待进一不开发,教师的语文素养有待加强。
这次的作文活动课只是写作活动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教学在今后的校本课程中将不段开发、充实与完善。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作文 文学创作论有哪些文案: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
(一)19世纪初期的文学
1、总体风格:浪漫主义
主要特点:宣扬人的至上,追求的张扬。(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2、背景(1)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2)经济:在欧洲迅速延伸
(3)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3、成就英国(诗歌):拜伦:、;雪莱。
法国(小说):雨果:、
德意志:海涅。
(二)19世纪中期的文学
1、总体风格: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
主要特点:力图真实表现;对现存社会无情。
2、背景:
(1)19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相继完成了,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很好的缓和与协调日益积聚的。
(2)另一方面,金钱至上使发生了深刻变化,日益暴露。
3、代表人物及作品
国别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地位法国英国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美国马克·吐温
(三)20世纪的西方文学
1、发展概况:20世纪早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2、原因:
(1)经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经济大危机
(2)政治:两次世界大战
3、成就:
(1)法国:罗曼·罗兰:
(2)美国:德莱塞:、
海明威:
(是其现代主义作品,其主要特点:反传统,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开头结尾没有明显理由,语言风格悖离传统;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四)20世纪的苏联文学
1、20世纪上半期:
,作品:《母亲》——被公认为的奠基之作。
自传三部曲《》《》《》,散文诗《海燕》
2、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
(1)背景:苏联出现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随之出现触及尖锐社会问题的文学作品。
(2)特色:
(3)代表作:爱伦堡《解冻》、
(五)亚非拉文学
1、特点:20世纪随着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压迫思想的民
族文学繁荣起来。
2、代表:
①印度:《古檀迦利》使其是亚洲第一位;《戈拉》
②中国:鲁迅《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
③哥伦比亚:的《百年孤独》(将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开创“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形象的展现了哥伦比亚和整个拉美地区一百多年的殖民史和社会生活史),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19世纪以来的西方美术作品
(一)浪漫主义(19世纪初期)
1、基本特点:强调色彩,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2、代表:法(“浪漫主义的狮子”):
(二)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
1、基本特点: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2、代表: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法:《拾穗者》
(三)印象主义(19世纪中叶)
1、特点:利用光和色描绘世界
2、代表:(法):《日出印象》(印象画派由此得名)
后期印象派代表:荷兰::、《星月夜》(“扑向太阳的画家”)
法国:
雕塑家:(法)代表作:《思想者》
(四)现代主义(20世纪以后)
1、特点:更多地吸收东方和非洲的艺术风格,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
术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
2、代表:西班牙与立体派代表作
(反映了西班牙内战期间,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城市的罪行)
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
(一)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
1、德国:
(1)代表人物:
(2)地位:是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既将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的先河。
(3)代表作:他一生中最辉煌、最有影响力作品是9部。其中,在音乐史上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是。被称作是“音乐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
(4)特色:他的交响乐作品,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2、奥地利:(1)代表人物:(2)地位:被称为“”
(3)代表作: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
(二)19世纪中叶民族乐派音乐
俄国:(1)代表人:
(2)地位: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被称为。
(3)代表作:
(4)特色:他的音乐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同时旋律异常优美动人,
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
(三)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音乐流派
以摇滚乐最具有代表性。
(1)国,代表人物地位: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偶像被称为“”
(2)国,代表乐队是“”,即。
四、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电影的出现
1、出现条件:19世纪晚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技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电影出现提
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2、诞生标志:年12月,(国家)的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人类第一部电影,
宣告电影时代的到来。
3、发展历程:
(1)电影诞生之初全是无声电影,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
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是喜剧大师
(2)1927年,美国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
电影技术从此进入“”。
(3)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
标志着电影技术最终进入到了“”。
(二)电视的发明与发展(第八艺术)
今天,利用最广、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工具是。
1、发明:20世纪20年代(1928年),(国家)贝尔德发明电视机。
1954年,(国家)科学家试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2、发展:二战后电视进入了大规模普及和运用阶段:
电视实现了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由此也实现了全球性的传播。
(三)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电影电视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作文 文学创作论有哪些文案:

花红柳绿春意闹──如何指导学生展现文采有文采的语言,就是美的语言。语言之美,可从形、音、意(注:“意”并非“义”)三方面去感受。在具体的文章中,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通常可以这样理解:形美以感目,声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里的形,不单是句子的组织排列形式,还包括语言表达的内容所描绘出来的形象。比如白居易写的一首题为《诗》的宝塔形诗歌——诗,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这首诗写出了“诗”这种东西的传情达意的功用,形式排列上很有意思,这定是白居易刻意追求的形式美感。唐诗有绝句和律诗之分,五言、七言,都排列得很整齐,算是达到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完美结合的巅峰。现在作文,也需要注重这种结合。比如朱自清的《春》,结尾是这样一组排比——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里不仅是句子排列上的美感,而且表现出了春天成长的过程,让我们觉得这个春天越来越有力量了。现在写作文常用到的排比、对比、对偶、成语等,都是语言表现形美的手段。这里的音美,不单是注重句子的节奏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也可指语言描绘的音响效果,直接传递音韵的思想情感。音美,是因为汉语有四声,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写的时候如果好好琢磨一下,是很有意思的,特别写朗诵稿,如果注重了音美,读起来就特别带劲。过去音调讲究平仄,古诗词和对联里都特别强调的,如果语文老师都能够去学一点,感受一下汉语音律节奏的美,对于作文中音美的感觉会好一些。当然作文时这点并不是很重要,我就不举例了。这里的意美很重要。意,是一个很模糊很复杂的意思,是说语言美带给读者的是一个综合的感受,比如意识独特、意义深刻、意境悠远、意味深长、意趣新奇、意匠巧妙、意气风发、意志执著、意旨突出、意象鲜明等等,可谓“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就是说,意美的句子,读过之后很耐人寻味的。曾经写过一篇小文,来当做例子——校门口那棵法梧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鹊巢,深藏在阔大的绿叶丛中。枯枝搭成的家里,大鹊小鹊们欢天喜地,日子过得热热闹闹。孩子们背着大大的书包,从树底下来来往往,没有一个人抬头发现。直到秋天越来越深了,叶子渐渐稀疏,才听得一声惊呼:“鸟巢!”不过这个时候,鹊巢里已经没有一只鸟。黑幽幽的一堆枯枝,架在刚劲消瘦的枝桠间,衬着后面蓝得纯净的天空,就像一块平整的蓝玻璃被敲破了一个洞,裂纹向四面八方扩散。心灵的天空,也有一些住着飞鸟的小巢,勃勃生机被一直忽略着,到成为破洞才被发现。并不是有意要忽略,有太多的功课要做,有太多的期望要背负,有太多的光环要追逐,孩子的眼里,填满了塞车的公路、快捷的美食、华丽的文具、精彩的网络,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抬头看看蓝天了。一颗心能够容纳伤口的时候,就开始长大了,开始有了一点点忧伤,一点点疑虑,一点点抗争,开始试着去发现自己心里的那个巢,去倾听属于自己的那个声音。那个蓝天上的破洞,从被发现的那一天开始,逐渐成为了倾听天语的一只耳朵,有清脆的鸟语,天籁一样,愈来愈近。这样的描绘,看上去是在写树上的一个鸟巢,但好像又蕴含着很多意思,这就有“意美”了。这个鸟巢,曾经架设在我上课的学校门口,可惜后来连同那棵高大的梧桐都被锯掉了。学校的年轻老师为此长吁短叹。多说几句后话,是想表明:意美的意,是来自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不是闭门造车。认知形、音、意之美,都不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自己对生活与知识的准确理解,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形成自己的见解。1.学会情景交融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意思是说,我们内心先有了对美的认识,然后才会感受到身边各种形象的美的地方。这个说法有点唯心主义,不太尊重客观事实,但是从自我认识和语言表现的角度来看,却是非常有道理的。描写的美,就是需要来自各人的不同体验,表现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身边的景物相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存在,我们要描写它,那么,我们对美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描写到什么程度。对美的认识是会随着知识、经验、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的。一个女孩小时候可能以为长发就是最美的;升了中学后可能认为时尚才是最美;到她自己当了妈妈,或许以朴实为美;等到她步入老年的时候,或许认为年轻最美。随着这种认识的变化,对同样一个形象的审美角度就会发生变化,用语言表现它的时候自然就会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观察和描绘眼里的景物时,要尊重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思想感情,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观察景物,思想情感与景物就发生了奇妙的融合。这个时候的景物不再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事物,它成了我们心灵的一个代言人。我们身边的景物纷繁复杂、不可胜数,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闭眼睡觉,在每一个普通的一天中,我们所看见的事物可谓包罗万象。我们在写景时要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真实的事物,关注每一个普通的事物引发的属于自己的生活记忆,而不要拾人牙慧,炒别人的冷饭。这是能够进行情景交融描写的前提条件。在景物描写中,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密切关系。情感因为有景物的形象渲染而更加鲜明,景物因为有情感的融汇贯通而更加动人。在这种描写中,情感像阳光,景物就像花朵。有阳光的照耀,花朵会获得更多绽放的力量,盛开得更加美丽多姿;又因为有了花朵五彩缤纷的打扮,这个有阳光的世界才会更加迷人。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花朵的世界该是怎样的单调无趣,更无法想象没有阳光的世界会是怎样枯涩萎靡。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情感像阳光一样洒遍每一个角落,然后我们笔底那个描写的世界才可以多姿多彩。我们内在的情感与外界的景象之间有一些相通的基本规律。比如内在的情感有浓淡之分,像兴奋、愤怒、绝望等就是浓烈的情感,像愉悦、忧郁、安详等就是淡淡的情感;外界的景象也有浓淡之分,像飞泻直下的瀑布、翻滚积聚的乌云、熊熊燃烧的大火等,就有浓烈的感觉,像波澜不惊的湖水、细云如纱的蓝天、静若处子的烛火等,就有淡淡的感觉。比如内在的情感有悲喜之分,像委屈、哀愁、痛苦等就是悲的情感,像痛快、酣畅、幸运等就是喜的情感;外界的景象也有悲喜之分,像寒夜孤灯的破屋、雨打花折的院子、根腐枝秃的枯树等,就有悲的感觉,像灯火辉煌的厅堂、细雨润花的小园、鸟雀嬉戏的大树等,就有喜的感觉。比如内在的情感还有大小之分,像壮志报国、天灾人祸、妻离子散等给人带来的就有大喜大悲的体验,像写了篇好作文、丢了枚小硬币、得了个小奖品等,给人带来的就是小喜小悲的感觉;外在的景象也有大小之分,像蓝天大海、长河大漠、崇山峻岭等,就给人大的冲击,像草尖露珠、花心细蕊、墙角蛛网等,就给人小的体验。将自己写的一篇小文拿来做例子——晒楼的南面,是一大片支在阳台外的晾衣架,每到有阳光的日子,上面就晒满了各种面料的衣物被褥,清洗后的清爽色泽,缀在好大一面墙上,像开满了芬芳的花。不管人类发明了多少种干燥的方法,总没有胜出过阳光,──阳光不仅完全免费,还有太多的美好品质:比如光明、公正、无私、博大,等等,它包容了所有人的隐私,却从不去传播。那三双鞋垫上都绣着粉红的荷,主人定是个追求内心圣洁的人吧?纷乱世间有再多的凡俗侵扰,脚底能够踩着一朵荷的,还怕没有一颗观音的心灵?只管款款而行就是。那一对枕套上游着两只相亲相爱的鸳鸯,主人定是追求生死相随的依偎吧?钱财挣得,功名求得,真情却是可遇不可求,愿作鸳鸯不羡仙,柴米油盐间,找到了吗?那条丝巾,纯白如雪,轻盈如云,飘逸如风,该属于一个怎样灵动的女子?那条围裙,色已褪尽,边已起毛,带子断过,重接一截,又该属于一个怎样辛劳的母亲?都晒在阳光下,毫不设防。风过时,都肆意地舞出一个舒展的姿态。有人说,繁体晒字的半边是个美丽的丽字,晒,就是在阳光下美丽着,我是宁可相信的。现在网络发达了,很多人在网上晒东西,工资清单,花费清单,豪车豪宅,哭穷炫富。网络上没有阳光,晒了也白晒,不仅不会让心情干燥,还可能被口水淹没。喜欢看晒在晾衣架上的一个个家,是因为想用阳光一样的眼睛去看人间。那样的风景,是对生活最生动的描写。在这片小文中,晒在南墙的衣物被褥,是生活中极常见的,如果融入了“热爱生活”的情感,这种普通的景就表现出了一些特别的意味。2.试着找点语言个性习作语言是要讲究一点个性的,这不单是表达风格的问题,也是使习作语言能够流畅、生动的必然要求。在生活中,个性是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应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习惯、性格、品质等特性的综合反映,通过具体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客观地说,每一个人都有个性,不过有的个性比较张扬,容易引人注意;有的个性比较含蓄,常常被人忽略。如果就习作的材料积累而言,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积累手段。同时也说明了个性语言并不是作家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在进行表达时都可以实现的魅力语言。即使没有进行文学创作,只要遵循自己的个性特征,尊重自己在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明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判断,都可以初步形成个性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清新、真实、鲜明的语言魅力。因此,个性语言的创造,首先要认识自己,以及能够及时总结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当然,这种本真的语言个性只是习作语言创造的基础。最初的语言个性是来自生活中自己的真实个性,不生硬做作,不刻意拼装,坚持正确的表达方法和习作观念,语言的个性特征就会逐步形成。举个例子,对一个具体场景用不同语言个性来表现——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场景:窗子关着,玻璃很干净,窗外阳光明媚。一只苍蝇撞上玻璃数次,仍然没有飞出去。个性语言表现(一):童趣窗外,阳光像一群懒洋洋的小宝宝,趴在树叶上,躺在花瓣上,睡着了似的,一动不动。苍蝇不一定喜欢窗外的美丽风光,但它在屋里呆久了,就想出去。它一头向窗外撞去,想不到那里看上去是一个窗口,却有一层透明的玻璃挡着,它没有防备,“啪”的一声,顿时眼冒金花。这还得了,何方大胆狂徒,居然敢如此对待本苍蝇,找死啊!于是它积蓄力量,重新飞起来,以更大的力气向玻璃撞去,“啪!”它再一次感到头昏眼花。苍蝇很不甘心,一个看不见的东西,怎么能挡住自己?太丢面子了。这一次它索性将自己变成了一架战斗机,轰鸣着向那透明的玻璃发动攻击,“啪!”它头晕目眩了,翅膀也扇得不太利落,歪歪斜斜地沿着玻璃往下坠。它在昏昏沉沉间,还在气鼓鼓地准备着再一次向那个莫名其妙的家伙发动进攻。个性语言表现(二):优美外面有阳光,浸润着香糯的花的气息,在这个春天里微微荡漾,闪闪烁烁着温暖的光芒。每一片青绿叶子都沐浴在这阳光的微波中,舒展着身体,十分惬意。这种时候,谁会注意那只小小的苍蝇?它扇动着小小的翅膀,一次次撞向窗子,试图冲进温润的春光里,但是,玻璃阻止了它。是啊,我们都希望看见春光里掠过的是绅士般的燕子,舞动的是少女般的蝴蝶,至于那暗藏着污垢与卑劣的苍蝇,倒是希望永远都有一道清澈的玻璃阻隔它,不让它破坏了这份暖融融的美丽才好。个性语言表现(三):睿智越干净的玻璃,越透明,照进来的阳光越清澈,人的心灵莫不如此。但干净透明容易让苍蝇产生错觉,以为是可以利用的通道。污浊阴暗如苍蝇之流,也多半是要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通道,为自己进入明亮的阳光里铺陈充分的理由。苍蝇就不停地往玻璃上撞,居然撞了好几次,仍不罢休。其实苍蝇若拐个弯,或许也能找到一个可以混进阳光的门,但它不轻易放弃这扇窗,是因为这一种干净透明对它有太多的诱惑。干净透明本是稀松平常的,苍蝇却不这么看,它总躲在阴暗中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又怕世人鄙视了它,就特别喜欢跟干净透明亲近一下。面对苍蝇的亲热或攻击,干净的窗玻璃可能会染上一点污渍,但只要不打开,苍蝇在这儿就不会有可乘之机。只要守住这一条心灵的底线,苍蝇迟早会无聊地走开。这里写的苍蝇,不论用什么个性来表现,都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这是习作时需要特别强调的。如果为了语言风格形式上的表达,将苍蝇这样分明很坏的东西也写出好来,那就是非不分了,作文也就从根本坍塌了。这是合情合理的一个重要内容。3.学会用修辞我跟很多一线老师聊天的时候,聊到怎样才能帮助孩子的作文出彩,获得回馈的信息中最显要的的一条是:让孩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里。所谓积累,就是抄下来、背下来。所谓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其实不是关键地方引用名言哲句唐诗宋词来画龙点睛的概念,而是直接将这样的所谓好词好句塞进自己的作文里,冒充自己的句子。特别是景物描写,整个就是一个“好词好句集中营”,作文里妙言佳句一大片,养眼,孩子还没有挖空心思创造的麻烦,省心。但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是有害的。之所以错误的方法也能流行,是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我相信,如果老师发现,通过教学,孩子自己也可以写出很多好词好句来,相信就不会再要求孩子去背好词好句来填充作文了。以前我也写过类似的观点:要在作文中写出好词好句来,需要创造。这个前提是,到底什么样的句子才算是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呢?从优秀文章审美经验来看,文章中的词句如果符合形象、鲜明、生动、准确、传神、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要求,就可以称得上是好词好句了;反之,如果是干巴、模糊、生涩、逻辑混乱、辞不达意,那就是比较糟糕的词句了。具体地说,作文的好词好句,是与主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协调的,读起来自然流畅,品一品新鲜有趣,读完后颇有回味。因此,好词好句并不等同于优美华丽的词句,优美华丽只是语言表达风格的一种,另外还可以是朴实无华的,清秀隽永的,幽默风趣的,冷峻深刻的,等等。在作文中写出好词好句的手法,一般叫描写。描写能力首先来自于独立思考,而不是模仿和引用。描写中大多会用到比喻修辞手法,如何找到合适的喻体,并用比喻营造出一个形象的情境,就取决于对生活中各种情感和形象的认知和理解。比如“我觉得很快乐”这句话,用比喻来表现,可以这样写:“快乐像扑面而来的春风,拥着暖阳,漾着花香,催开了我心中沉睡的梦想”。也可以这样写:“快乐如一枚晨光中的露珠,闪烁着七彩光芒,让我的心顿时明亮起来。”还可以这样写:“快乐像订书机,咔嚓咔嚓,把我零乱的童年订成了一本书,让我在阅读中聚集了成长的力量。”还可以有很多写法,但显然每一种情境传递的情感是不同的,前一种为梦想实现的快乐,中间的是心不再迷茫的快乐,后面一种则是回忆童年的快乐。只有结合自己作文中要表现的真情实感,有的放矢地进行联想和创造,才能写得比较贴切。这种比喻创造的基本原理就是:能够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并能够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将本体和喻体串起来。再比如排比。排比是很有气势的一种表达方法,可惜很多同学没有理解排比的内涵:排比,不单是把每个句子用相对整齐的形式排列出来,还要有个比的意思,要一个句子比一个句子更高一层,这才能构成排比。比如写母爱写这样的三个句子:母爱是寒风中的太阳,给我热量;母爱是飞雪中的棉袄,给我呵护;母爱是寒夜里的火炉,给我温暖。这三个句子单个看都还行,但排在一起,就很别扭,有排的形式,没有比的意味,三个句子都差不多,整体显得累赘。如果想要出点排比的效果,就要体会母爱给自己带来的真切感受,思考如何将情感表达得一层比一层浓烈。比如可以这样改:母爱是烛光,驱散我生命中的黑暗;母爱是灯塔,引领我前行的方向;母爱是太阳,照亮我整个世界。在句子表现中,比喻和排比是特别容易出彩的修辞,可以鼓励孩子多用。但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理解这修辞内在的规律,掌握修辞创作的窍门,用自己的真情和灵气去创造。作文中展现文采的方法还有很多。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文采应该是孩子个性才华的展现,是真情流露,是生活感悟。引导孩子去欣赏美,更要帮助孩子去创造美。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作文 文学创作论有哪些文案:

徐艳霞
一个民族的审美,常常具有属于这个民族的潜意识。我们的创作符合这种潜意识的时候,就容易被认同,反之,则常常不太容易被接受。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立足于我们的中国审美传统,让自己的写作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潜意识。
情与物融
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通常都是含蓄蕴藉的,作品的情感抒发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寄情于物。
我们可以以《诗经》中的两首诗为例:《关雎》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得到之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得到之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里,君子对淑女的感情既真挚又节制,让人觉得“乐而不淫”,典雅含蓄。那我们还应注意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这首诗歌呈现这样的含蓄之美的呢?不能忽略了那“关关雎鸠”,也不能忽略了那“参差荇菜”。雎鸠和鸣,赋予了诗歌以声音的美,荇菜的“左右流之”,赋予诗歌以画面的美。这些自然之物的描写,本身就奠定了优美的抒情基调,只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优雅行为,才能与之和谐。再比如《蒹葭》,诗中的女主角甚至都没出现,作者对水边蒹葭反复描写,就已经把自己的哀婉缠绵之意表达得荡气回肠了。而这种忧伤又不是太过浓烈的,这是孔子所言的“哀而不伤”,也呈现出了典雅含蓄之美。这两首诗歌都是借助自然之物来达到抒情审美化的效果的。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亦即“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让人和大自然处于和谐状态,把人的喜怒哀乐放在自然山水之中,这样的情感就不至于太过直白无味了,山水成了人情感物化之后的山水,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代的诗歌基本上都离不开对自然之物的描写,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比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写自然景物的诗句,其实是把人的情感都蕴含在里面了,因为抒情的含蓄,所以也就有了审美的蕴藉。
举个具体的例子说,有的诗人明明很失意,但是他的诗歌里也往往不会把这种失意很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让我们在感受的诗人的情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获得审美的体验。比如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我们感觉诗人举步维艰,前路茫茫,可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一派壮美的感觉,这就是景语的美带给人的感染力。如果李白把《行路难》中写景的句子去掉,全用直接抒情,那《行路难》就不再是充满审美意蕴的诗歌,而是一个庸人牢骚满腹的抱怨了。
在今天的写作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抒情要找到一个寄托的物,比如我们思念一个人,可以思念与他(她)相关的一花一木;比如写离别,我们可以让离别的情境诗意一些,可以把离别放置在一棵柳树的背景之下(也可以是一棵桂花树、一棵梨树、一棵枣树、一片桦树林等等);写乡下的爷爷奶奶,就把人物放置在麦田或者稻田等田园的背景之下等等,这样人的活动就有了景致的烘托,既提升了审美的指数,又可以把自己干巴巴的抒情议论通过景语含蓄有味地表达出来。当然,直接抒情本来也有直接抒情的好处,但是我们通过对中国人审美心理的透视会发现,我们潜意识里还是更喜欢借景抒情,因为情与物融,是我们传统的审美观,早就积淀在我们的民族性格里了。我们喜欢情而不言,“拈花一笑”,让人去神会。所以写作的时候,还是要学会借物抒情,这样更符合我们的民族审美潜意识。
思与境谐
“思与境谐”是紧承“情与物融”而来的。一旦“情与物融”,那么带来的效果必然是“思与境谐”。
“思与境谐”这个说法,与中国诗人的自然宇宙意识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诗人,把自然风物都做了情感编码,他们的欢乐、愁绪、清高、憎恶,往往都寄托给了某些自然之物。他们抒情的时候,自己的心思与自然之物就会非常巧妙地融合起来,产生一种奇妙的境界,时间久了,这些自然之物所代表的情感也就约定俗成了。所以,我们的文化里,青山、明月、杜宇、鸿雁、东风、柳絮等等一系列事物,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已经成了我们抒情表达的符号性事物。诗人一旦想要抒情,就会选取适合表达自己情感的景物,来营造和自己的思绪相契合的意境。比如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他所营造的意境是凄苦的,孤寂的,正好契合他贬谪途中,愁绪满怀的心绪。再比如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写梅花的身居驿外的寂寞处境,就是在写自己无人赏识的悲凉处境。
这些在诗歌中形成“思与境谐”的写作手法,必然也会影响到我们今天的散文创作。我们写抒情散文的时候,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一般都会造境。比如朱自清写《春》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一下子就把春天那种温软、多情的感觉写出来了,春天的感觉扑面而来。因为“杨柳风”“东风”这样的意象,创造的是一种温柔美好、情意绵绵的意境。再比如老舍写《济南的冬天》,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老舍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小水墨画,那这里寄托的是什么“思”,怎样与“境”谐的呢?老舍说这幅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唐代的水墨画追求的是什么境界?我们可以想一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不难推想唐代的水墨画追求的应该是一种玄远幽深的意境,而这种意境不正是老舍的审美追求吗?这就是“思与境谐”的诗歌或者绘画手法运用于作文中的经典范例。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让他们有一个“造境”的意识,自己写入文中的描摹风景的句子,都不是无端出现的,它们寄托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者暗示着文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总之,这些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使命的。要学会让这些自然风物“说话”,也就是“思与境谐”,那么文章就会极富表现力,非常具有审美意蕴了。
言与意和
言与意和,探讨的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的这句话本来是论述君子的理想人格的,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孔子的这段话:对美的看法,应符合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要求。如果内容胜于形式,就显得粗野。形式胜过内容,则显得浮华。只有内容与形式配合得很好的文章,才称得上好文。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中庸之道。
对于言和意,也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我们应追求和谐、适度的审美标准。学生平时的习作,大多都是在“言”上缺少修饰,实话实说,“素面朝天”,甚至是“不修边幅”,谈不上审美。虽然说朴素到极致也是美,比如朱自清写作的《背影》,就是极为平实的,但是这种抱朴见素的美是需要阅历的,往往是写作大家才能举重若轻,删繁就简,学生写作常常不具备这样的功底。可以这样说,写作如果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个阶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那么写作大家的朴素是第三个阶段,我们的朴素就是第一个阶段。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会必要的修饰,让文字的表达有一些美感,这样欣赏起来才更赏心悦目。
文章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要根据内容而定。如果文章是写景抒情的,那就诗意优美一些,如果是写人叙事的,则应朴素而生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切记,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如果内容是优美的而语言却呆板单调,就如同衣着不整参加宴席,当然不合时宜;如果形式浮华而内容朴实,又如同给满脸皱纹的祖母穿上了青春少女的服饰,非但不美,反而会显得怪异。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本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中学作文课堂生态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文学创作文学创作美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