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语文复习提纲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复习提纲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复习提纲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文案

语文复习提纲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文案:

【重点文言语句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9、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有时遇到他斥责别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
1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很愚笨,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1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12、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1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指读书),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14、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心情,难道没有不同吗?
16、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连绵的雨下个不停,接连数日不放晴。
17、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没有惊涛骇浪。
1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0、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做官,就为那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那君主担忧。
2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2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25、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
2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
2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
2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3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摆着,连接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3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儿)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方游去,来来往往,动作轻快敏捷。
3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明或暗,隐约可见。
34、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面竹子树木环绕着,非常寂静,空无一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久地逗留,于是记下这件事就离开了。
【文言文重点问题】
1.《醉翁亭记》中作者要表达的“醉翁之意”是什么?“太守之乐”包含哪些乐趣?
作者要表达的“醉翁之意”是表现作者独特的“太守之乐”。“太守之乐”至少包含三种乐趣:山水之美是其乐一,美酒佳肴是其乐二,与民同乐是其乐三。所以本文的主旨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2.《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要像“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
3、你如何理解《小石潭记》中作者的前“乐”后“忧”?
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情一直都郁郁不安,他想通过游玩山水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因此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和潭中鱼的可爱会“心乐之”;但忧郁是他此时心情的主调,一经这里过于凄清的环境的触发,他那短暂的快乐便会消失,忧伤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读书难、求师难、求学难。他凭借自己吃苦耐劳、刻苦好学的精神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最终学有所成。他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即他不把物质生活的贫乏放在心上,而去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并学有所成。
5、《与朱元思书》中能够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体现了文章怎样的主题思想?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世俗生活,藐视追名逐利之徒的思想感情,和远离世俗,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阅读题常见概念】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问、设问、排比、反复、引用。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写作手法:象征、衬托、烘托、伏笔、铺垫、对比、欲扬先抑、前呼后应、托物言志。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5、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6、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摹状貌、引资料。
7、人物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8、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9、描写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10、抒情的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11、记叙文四(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13、小说三要素:人物(主人公、次要人物)、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4、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15、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句子成分记清楚,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
【阅读题常见题型的应答规范】
1、问: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记叙文或小说)
答: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2、问:某一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开头(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作铺垫、埋伏笔);
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结尾(呼点开头、点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揭示中心、总结全文)。
3、问:某一句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见概念2。作用:叙议结合、点明中心、
抒发了什么感情、表达了什么观点、体现了人物
的什么品质。
4、问:某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环境描写(起烘托作用、形象地写出了
景物什么样的特点、渲染了或悲或喜的气氛、流
露了或悲或喜的心情、埋伏笔、作铺垫);人物
描写(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描写,形
象地刻划了人物什么形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
格什么品质)。
5、问:某一句如何理解?
答题要领:用自己的话,揭示出这一句话的
言外之意、将深奥的话写得通俗易懂就行了。
6、问:某一句话或某一字词有何表达效果?或请赏析某一句话?
答题要领:先看看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如果有,
就判断是什么修辞,作分析其作用。(比喻: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点;拟人:将什么人格化,
赋予什么人的思想感情,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特
点;排比:加强了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或艺术
感染力)如果没有修辞,就看看是哪些词语用得
特别巧妙。(动词:形象而准确地写出了什么性
格;形容词: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什么特点)。
7、问:本文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写作特色、表现手法)?
答:对比(与前文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人形
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什么特点或什么品质);象
征(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某一观点或某一感情);
烘托(更好地衬托出某一特点或更好地营造某一
气氛。);欲扬先抑(为后文的赞扬进行蓄势,
更好地抒发赞美之情。);前后呼应(使文章结
构完整、中心突出、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8、问:说明文中的某个词语能不能删去?
答:不能。先解释该词(表修饰、表限制、
表程度、表范围),再比较(原来是什么意思,
删去后就成什么意思了),最后加一句套话(与
事实不相符,也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问:说明文中某句或某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方法见概念6。作用:准确、具体、形象、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某某的什么特点、性质、类型、
用途等(一般在前文找原话)。
10、归纳要点、提炼信息的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才能做到全面,不疏漏要点。
11、翻译的技巧:留(人名、地名、年号)、补(省略的成份)、调(调整顺序)。
12、断句的技巧:找标志(之乎者也则矣哉耶)、看句式(判断句、并列句)、靠理解、凭语感。
13、某一故事或寓言给你的启迪:这个故事或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要怎么样,而要怎么样,否则就会怎么样;以前自己怎么样,学了本文之后,我会怎么样。)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常见题型的应答技巧】
1、开场白:称呼+礼貌性问候或自我介绍+借用名言(或自创名言)切入话题。
2、辩论题:摆明观点+正面论证(借用名言或事
例)+反面论证(借用名言或事例)+总结观点。
3、发短信:赞美型(使用排比句、注意文学色彩);批判型(使用反问句,注意讽刺意味)。
4、提炼信息题:逐句阅读→圈出关键词→简要概括→分条概述。
5、读图(表)题:读图表名称→思考图表表现
的重点→揣摩出题人意图→简要揭示图表含义。
6、仿写题:句式要一样、修辞要一样、要有文学色彩、要有逻辑(合乎常理)。
7、感悟题:揣摩出题人意图→写出自己的感悟或体会(主题要健康,思想要积极)。
8、拟写题:公益广告或宣传标语(要简洁、无语病、有修辞);建议或方案(条理清楚、合情合理);颁奖词或欢迎词(对象明确、用语文明得体、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9、新题型:仔细阅读题目内容→揣摩出题人意图→问什么就答什么。
法。

语文复习提纲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文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知识要点
复习说明:现代文注重字词和写法,生字词通过听写来完成。文言文和古诗词注重字词句的翻译、文章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加强学生的背诵和默写。
第一课:新闻两则
1、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洁。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
2、新闻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描写、议论(最主要)。
3、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
5、标题:迅速了解全文内容。
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6、这篇新闻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7、电头: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8、导语比标题多:背景、人物、时间。
第二课:芦花荡
①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
1、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品质、精神、性格、心理)
②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③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突出人物品质、为情节作铺垫。
2、芦花荡中体现的小说要素:
第一要素: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人物)
(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第④小节,外貌描写;54—61小节)
(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第10、17、18、47、53、60、61小节)
(3)过于自信和自尊(第5小节,语言描写;32——45小节)
(4)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54—61小节)
第三要素:环境描写星星
第①小节水鸟宁静,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
苇子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芦苇的形象,表现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顽强抗争的意志。侧面描写表现老头子的功劳很大。第61小节:用优美的景物烘托了老英雄打鬼子时内心的轻松、愉快
第三课:蜡烛
1、文体:战地通讯;详细描写、真实
2、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⑴炮火连天,环境危险——不怕生死、勇敢
3、感人因素⑵年老体弱,行动吃力——“爬”对战士的崇敬、爱戴
⑶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跪”“画”“吻”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⑷结婚喜烛,意义特殊——对烈士的感情强烈、深沉、至高无上
4、细节描写炮火:11次
(反复描写)蜡烛:7次
黑围巾:5次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主题:赞美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2、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性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胸怀博大。
3、本文所用的修辞:反语。
作用:有讽刺意味,极其尖锐、辛辣。
总评:“世界奇迹”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4、圆明园分说具体讲述园中之物充满赞美之情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1、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
2、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理解、尊重
日本作家:自私的狡辩——鄙弃、孤立
3、(一)来到纪念地(二)看纪念演出(三)参加座谈会(四)参观纪念馆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
1、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战争名言: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
1、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2、阿长的形象:
(1)阿长是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2)没有文化,不识字,粗俗、好事
(3)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善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①对阿长称呼的由来(地位低,很不幸)
②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描写声音和动作)
③摆成“大”字的睡相(比喻)
叙事④元旦吃福橘的“仪式”(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⑤写阿长一肚子烦琐的道理
⑥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伟大的胜利,调侃的意味)
⑦谋害“我”的隐鼠
⑧阿长给“我”买《山海经》(称赞的意义)
4、“我”的感情变化:讨厌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
5、写法:(一)(第4、8小节)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6、铺垫蓄势:19—22小节:买《山海经》之前不写买《山海经》的过程;
23—29小节:买《山海经》之后。称赞烘托:写“我”震悚、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
7、为什么在文中不称阿长为“长妈妈”?
答:①符合作者年龄②文章前半部分大都写他如何“讨厌”、“憎恶”阿长。
8、为什么要写远房叔祖?
答:说明“我”渴慕得到《山海经》的原因。
9、倒数2小节:突出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和同情和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第七课:背影
1、文体:回忆性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学者、诗人。
2、主题: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儿子对父亲的感念。
(一)(1)思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设疑)
(2—3)别时家境,祸不单行,家境惨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二)(2—6)回忆往事
3、结构(4—5)细心关照(铺垫背影)
(6)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三)(7)别后的思念,再现背影
4、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的?
答:①外貌描写。写衣帽,呼应开头,表现家境惨淡,与“我”的紫毛大衣对比,突出深切的父爱。
②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细致地描写父亲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突出深切的父爱。
③用自己的情感反应来烘托背影,被深切的父爱感动落泪。
①②③所描写的背影是全部情节的重中之重,最能体现深切的父爱。
5、关键性语句: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在写人叙事状物方面富于表现力,或者含意深长,耐人寻味,或者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意。
第八课:台阶
1、文体:小说。
2、父亲的形象:非常要强,有志气,渴望提高地位,获得尊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老实厚道,谦卑。
第九课:老王
1、线索:“我”和老王的交往。
谋生手段艰难
命苦生理上有缺陷
2、老居住条件恶劣
王为作者送冰
心善送钱先生看病,不愿要报酬
身体病重,还要来谢恩,送香油和鸡蛋
作(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者(2)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3、的(3)老王送香油鸡蛋,我坚持给钱
善(4)关心老王,询问他能否维持生活
良(5)女儿送鱼肝油
4、作者杨绛,江苏无锡人。选自《杨绛散文》,著有《干校六记》、《将饮茶》,译有《唐?吉诃德》。
5、本文作者的丈夫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和《管锥编》。
6、第13—16小节:体现老王朴实、善良的品质。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7、“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作为幸运者,有责任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第十课:信客
1、选自《秋雨散文》。余秋雨,上海人。著有《文化苦旅》。
老①说明信客职业特点——艰苦、诚信
2、信②年轻信客接班
客③用自己丰富的经历,指点年轻信客;
用自己惨痛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
一、二单元:记叙类文体(小说、散文)
人物(同上)
散文写法:先抑后扬,有详有略,前有铺垫、后有烘托。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
1、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1—2)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悠久
分布广泛
(3)我国石拱桥特点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地理位置历史悠久
结(4—5)介绍赵州桥修建时间结构坚固
构结构特征(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
历史悠久
(6—8)介绍卢沟桥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形式多样
(9)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主要到次要)
(10)写石拱桥在解放后的发展
3、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的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形式多样。
①从概括到具体: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
②从整体到局部
③从主要到次要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说明方法:举例子(不是打比方)
表达方式:描写
修辞方法:排比、拟人
第十二课:桥之美
1、①芦苇丛上的石桥疏朗开阔之美
②江南乡间的石桥阴柔阳刚之美
桥③水天间的长桥丰富想象之美
④山区的风雨桥安闲自在之美
⑤索桥——高山峡谷——具有生命力
第十三课:苏州园林
1、本文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剧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说明顺序: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逻辑顺序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4、说明方法:
(1)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条理清楚地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2)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3)列数字: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通过数据准确说明门窗的图案美。
(4)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注意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5)作比较: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②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用: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6)打比方: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生动形象地说明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7)摹状貌: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5、说明语言:准确严密
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标本在这里是典范和样本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明确: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明确:“据说”表明不是作者亲身考察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确:“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5)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明确:“一切”、“绝不”语气肯定,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7)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明确:“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使表达更准确。
(8)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明确: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9)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明确:“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10)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明确: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6、说明中心: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7、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分类具体说明苏花墙廊子的层次美。分
州园林的艺术美。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总
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16):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
b紫禁城正门内外。
天安门—端门—午门(五凤楼)—庭院—金水河—汉白玉石桥—太和门
2、太外形
和内景
前殿位置
用途
朝中和殿概貌用途
保和殿用途
“前朝”“内廷”分界地带
2、本文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第十五课:说“屏”
1、屏的定义
主屏的作用
体屏的种类
屏的设置
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课文引用古诗词的好处:营造诗意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增添情趣,留有余味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说明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队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1—3)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表达方式:描写(主要)、说明
(6—10)由大到小
说明顺序由主到次
由空间到时间
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
1、本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写的。
2、举例子和四个小标题让这篇文章更易懂,深入浅出。
第十八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本文两篇短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
第十九课:生物入侵者
1、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好处: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二十课:落日的幻觉
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原因)
三、四单元:说明文体
事物说明文:11、13、14、15、19课
事理说明文:12、16、17、18、20课
第四单元:科普文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两种说明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分——总)事物说明;递进式事理说明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
下定义:对某样事物的定义;
举例子: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什么对象的什么特点;
作比较:更突出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说明方法: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比喻):更生动形象地说明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分类别:层次分明;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
引用画图表
说明文中“……”能否换成“……”或“……”能否去掉的回答方法:(1)肯定或否定;(2)先解释这个词的意思;(3)这个词在是什么意思;(4)这个词不在是什么意思;(5)下结论(所以“能”或“不能”去掉)。(6)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
1、本文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被喻为“田园诗人”。选自《陶渊明集》。
2、以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3、世外桃源:指与外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也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①环境优美、宁静
②人人平等,人人参与劳动
4、桃源③生活安乐幸福
④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⑤没有战争,没有剥削
第二十二课:短文两篇
写法:托物言志
《陋室铭》
1、第一层:提出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环境清幽、宁静

语文复习提纲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文案: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份语文复习计划。内容如下:
1、扫清生字障碍。每一课由妈妈来听写并注音,尤其一定要分清前、后鼻音以及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
2、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文中新词要牢记,优美段落必须背。
3、句子间的转换和病句的修改。陈述句变疑问句,“将”字句变“被”字句以及句子中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还有对各式各类病句的修改,我都要一一汇总。
4、加强阅读理解。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互相穿插,找出文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段落,多读多想多做。
5、大量浏览各级各类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示范作文和发表作文,既能开阔我命题的思路,也能让我从中学习到描写事物或叙述事件的具体方法,总之,会使我受益匪浅的。
当然,这还少不了要做一些相关的语文综合复习试卷,并且汇总出难题以及易错题,逐一排查解决。ok,如果照着以上计划认真复习的话,我看我肯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语文复习提纲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文案:

考前的学业准备
首先,应做好进一步的知识提升和总结工作,坚决做到做过的题目不再出错。请牢记:规律的总结是使学习事半功倍的捷径。
其次,考生要懂得,盲目多做题,并且希望用大面积做题来寻找迷失的自信的想法和做法,只能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
再者,可以突击、巩固背诵默写题目,至于途径,可以通过《38套题》、“五·三”等参考书,逐题解决,精益求精地解决。
最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作文的材料,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哲理性或名人的语句,以备写作之用,尤其是以写议论类文字擅长的同学,更应该把搜集整理的过程当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大事来做。
考前的思想准备
语文考试是整个高考的开端,语文考试中的心理问题往往伴随着高考而来。由于大多数同学都是初次高考,所以,极有可能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突降大雨、遗失考试用品等等,但是,只要我们将困难估计足,遇到困难就不会措手不及,考前做好心理调试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须知,打响语文这头一炮,对整个高考是多么的重要。
考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1.由于各种原因,考试刚刚进行的时候,考生可能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突然间在记忆中荡然无存,例如,前几个选择题可能非常不顺利,比如“融会贯通”是“会”还是“汇”,计较是读“jiào”还是“jiǎo”,“做客”与“作客”哪一个意思是“客居他乡”,还有就是默写题,无法精确于个别字的书写……这些都是初入考场的正常情况,一般休息片刻即可缓解,切勿在此时胡思乱想,既耗费精力又影响信心。
2.犹豫和徘徊的情绪经常出现在选择题上,当然还有写作题目的拟定以及写作时文章结构、材料的选择和确定上。同学们出现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但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做出抉择;否则,即使题目做对了,但消耗过多的时间,结果都是受损失。
在平日的训练中,大家就应该把握基本的做题进度,因为高考进程中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要大于平日的训练,所以希望同学们要严格把握重要题目的时间进程,比如“大阅读”应有25至30分钟,作文的纯写作时间应在50至60分钟。
务须避免写作中出现硬伤
所谓“硬伤”在语文试卷上就是考生思想意识上的错误和专业知识上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具体表现是没有回旋余地的错误,让观者一目了然的错误。
首先,审题上的错误,紧张和慌乱情绪是这种硬伤形成的主因,往往出现于即将交卷的刹那,考生轻率地否定自己先前的解题成果,忙乱间涂改试卷答案或答题卡,以致事后悔恨不已。
其次,尽量不出现“业余”错误,也就是说要使用专业语言来回答问题,当然这之前必须要搞清一些概念,比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方法的区别;再如,回答类似“分析主旨或论点”这类题目时,记叙类文章要用“赞美”“表现”“表达”“批判”“揭露”等词语引导,而议论类文章则要使用诸如“论证”“阐述”“证明”等词语来引导,不可混淆滥用。
第三,作文中的“硬伤”直接会影响阅卷者对全文的评价。有的同学总是漏写作文题目,白白丢分不说,还使全文的质量在阅卷者心理大打折扣,其实,漏写题目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问题地出现主要归咎于一些同学先写文章,后加题目,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利于写出好文章的,题目是对作者思路很好的约束,而缺失了题目的文章必然是作者思路信马由缰的产物,几乎可以注定了文章的低档次。
第四,错别字、病句、乱用标点符号在一些同学的写作中存在,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它不仅直接被扣除相应分数,更可怕的是阅卷者的主观情绪会因为作者这些错误的存在而向着不良方向发展,最终将极大地影响对全文的正确评价,对考生来说,就不是一个错别字一分的问题了。
第五,建议写作时不要在文中全文或大量引用题目当中已知的材料,也不要试图在文末尤其是750字左右这个敏感位置进行诗歌创作或引用,否则极有可能被理解(或误解)为作者在凑字数,效果较差,得不偿失。
第六,注意写作的字数。800至950字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字数合理区间,我们强烈反对长篇大套,甚至写出作文格,在试卷的空白处“画长龙”的做法,耽误了自己宝贵的考试时间而且似乎也挑战了阅卷者的心理承受,一言以蔽之,字数太多毫无必要。当然,一定要完篇,未完篇的作文,真正就成了古语所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分数的形势就岌岌可危。
最后,必须严肃地指出,一切网上或作文选中的文章都是公共信息,简单地模仿,有可能被认定为“雷同”文章——太可怕了,这个脑筋还是不动为好!
为高考树立信念
1.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难题同难、苦题同苦,所有同学面对同样的试卷,做题的进度也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大可不必在考场中妄自菲薄。
2.绝对有方法。尤其是排序和诗词赏析的题目,乍看毫无头绪,但题目当中必定会留有蛛丝马迹,抓住这些若隐若现的线索,就可以找到至少能说服自己的解题理由,而往往就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理由,极可能就是一把解题的金钥匙。
3.绝不耍小聪明。同学们不可能占考试规则的便宜,比如诗词赏析和“大阅读”就不可能出现不同题目相同答案的情况,拿出文章中哪一句话成为所有问题的“通行证”,逢题必“抄”必“引”,恐怕不是命题者的本意,正确的可能性自然较小,而风险增大。
4.绝不放弃。答文字表述题要“尽意”,不要嫌麻烦,比如在“大阅读”时,要求回答“某句或某段的作用”时,我们知道应该分两点回答,一条是此句或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另外一条是此句或段在全文主题上的作用,但如果仅仅回答了诸如承上启下、强化主旨之类的话是不可能“完胜”的,只有回答出了“如何承上启下”、“如何强化写作的主旨”,考生才可能全身而退。
再有,考生不能保证像文言文这样的内容每个同学都能顺利阅读,有的同学便囫囵吞枣、马虎从事,糊糊涂涂地草草了事,采取了放弃的态度,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和举动,因为考生完全可以通过第11和第14题的提示,更好的理解、分析文章,完全没有理由放弃。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语文复习提纲》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语文复习提纲》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提纲》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