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诗经黄鸟作文 诗经黄鸟全文拼音版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诗经黄鸟作文 诗经黄鸟全文拼音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诗经黄鸟作文  诗经黄鸟全文拼音版文案

诗经黄鸟作文 诗经黄鸟全文拼音版文案: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经: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1、交交:鸟鸣声。马瑞辰《毛传笺通释》:“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黄鸟:即黄雀。
2、棘: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枝上多剌,果小味酸。棘之言“急”,双关语。
3、从:从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
4、子车:复姓。奄息:人名。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针(zhēn)虎同此。
5、特:杰出的人材。
6、“临其穴”二句:郑笺:“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栗。”
7、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
8、良人:好人。
9、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10、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
11、防:抵当。郑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
12、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译文: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
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
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
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
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
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
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
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
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
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
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
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
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
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
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
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赏析:
《左传-文公六年》载:“秦伯任好卒(卒于公元前621年,即周襄王三十一年),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据此,不仅诗的本事有信史可征,作诗年代亦有据可考。《史记-秦本纪》亦载其事:“缪(穆)公卒,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车)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恶习,被殉的不仅是奴隶,还有统治者生前最亲近的人,秦穆公以“三良”从死,就是一例。《黄鸟》一诗只哀悼“三良”之死而不及其余,由此可知,那174人均为奴隶。
诗分三章。第一章悼惜奄息,分为三层来写。首二句用“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之事。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解释,“棘”之言“急”,是语音相谐的双关语,给此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哀、凄苦的氛围,为全诗的主旨定下了哀伤的基调。中间四句,点明要以子车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当权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从而表现秦人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悼惜。诗的后六句为第三层,写秦人为奄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惴惴其栗”一语,就充分描写了秦人目睹活埋惨象的惶恐情景。这惨绝人寰的景象,灭绝人性的行为,使目睹者发出愤怒的呼号,质问苍天为什么要“歼我良人”。这是对当权者的谴责,也是对时代的质询。如果可以赎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相代也是甘心情愿的啊!由此可见,秦人对“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悼惜之情了。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针虎,重章叠句,结构与首章一样,只是更改数字而已。
秦穆公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则此诗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黄鸟》一诗,就是一个证据。尽管此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诗经黄鸟作文 诗经黄鸟全文拼音版文案: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3.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4.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5.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6.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7.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8.长河:黄河。
9、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0.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11.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12.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诗经黄鸟作文 诗经黄鸟全文拼音版文案:

野望
【作者】王绩?【朝代】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庭中有奇树
作者: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_百度汉语
作者: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_百度汉语
作者: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泰山梁甫行
【朝代】魏晋【作者】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浣溪沙
作者: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诗经黄鸟作文 诗经黄鸟全文拼音版文案: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二首》
7、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10、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1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15、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1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1、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2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2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2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28、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29、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30、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3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34、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35、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36、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
3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8、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9、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40、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4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2、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43、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4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
45、阴阴夏木啭黄鹂。——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46、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47、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望月有感》
48、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49、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5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51、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52、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5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4、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55、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56、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57、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58、晚日寒鸦一片愁。——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59、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60、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61、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62、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
6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64、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6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66、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67、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二首·其一》
68、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69、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杜审言《渡湘江》
70、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欧阳修《画眉鸟》
71、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7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7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4、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寄兴》
75、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76、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77、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78、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诗经黄鸟》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黄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诗经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