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李白《古朗月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作文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文案

2019-03-12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李白《古朗月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作文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白《古朗月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作文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文案

李白《古朗月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作文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文案:

【原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⑴。又疑瑶台镜⑵,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⑶,桂树何团团⑷。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⑸?
蟾蜍蚀圆影⑹,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⑺,天人清且安⑻。
阴精此沦惑⑼,去去不足观⑽。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⑾。
【注释】:
⑴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⑵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⑶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⑷团团:圆圆的样子。
⑸“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⑹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⑺羿: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⑻天人:天上人间。⑼阴精:《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阴精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⑽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⑾凄怆:伤心之意。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
阴精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
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
(如不能播放,请【点此下载朗读音频】)
【简析】:《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之前不久。此诗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心中感到忧愤不平。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全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

李白《古朗月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作文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文案: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伟大的诗人李白也曾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每逢这个时候正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整座城市都被幸福笼罩着,处处洋溢着全家团聚的幸福气氛。
夜幕降临,又大又圆的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慢慢的爬上了天空,小星星们也紧随其后,生怕会掉了队,它们与月亮在星空中共舞,听,小星星们在干嘛呢?原来是在唱歌呀,它们准是被人们的气氛所感染了,想高歌一曲吧。快乐的声音铺满了整个天空。天地间渐渐明亮了起来。我们吃好了晚饭,走到楼下,抬起头仰望着天空,月亮与我交换眼神,每一颗星星都像是对我眨眼睛,我热切的和它们打招呼:你好,娇羞的月亮,你那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大地,是想我们与你共舞吗?你好,淘气的星星,你一闪一闪的眨着眼睛,是想对我说什么悄悄话吗?你好,辽阔的天空,你化身为一片空地,是在把地方留给月亮和小星星们开演唱会吗?突然发现,原来这月亮、星星,都是如此美丽,它们点缀着星空,把原来的黑暗变得更有光泽,更美丽,更加动人,让人忍不住要吟诗一首。它就像有魔力似的,能让人把一天的不愉快抛之脑后,静静的赏着月,听星星在歌唱,看月亮在跳舞。
仔细的赏月,你会发现这月亮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纯洁,那么的永恒。眯起眼睛仔细的观察,月亮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那里动,这时,我想起了神话故事里的嫦娥,想:会不会是嫦娥和她的小白兔在里面嬉戏,吃月饼呢?
慢慢的,月亮玩累了,躲进了一层又一层的面纱里,直到我们找不到为止。月亮走了,星星也走了,我突然感到脚下有点痒痒的,弯下腰一看,原来是被这可恶的蚊子咬了一口。心想:既然月亮都走了,那我又何必在这喂蚊子呢?于是我跑回了家。
每年中秋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它寄托着那些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的人们想念家乡、想念亲人的情感,就像王维在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它又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古朗月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作文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文案:

农历九月十五那晚,白玉盘似的月亮挂在天边,这样的美景让我想到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晚的夜色美极了,只因为有着又大又圆的月亮。
我写完作业后,也被这美丽的夜景吸引了,我坐在窗边静静地看着。
忽然,我想起爸爸有一个高清望远镜,便跑到爸爸屋,翻箱倒柜的找了起来。我终于找到了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望远镜,想马上看到月亮,可当我把望远镜拿到眼边时,却看见一片模糊,我想:这是什么破望远镜呀?
突然,我摸到了一个调焦轮,它可以调节清晰度,我一调,原本模糊的镜片渐渐地清晰了起来,我兴奋的把镜头对准了月球。
我看见了月球上的环形山,还有黑色的地方,我不解地问爸爸:“那些黑色的地方是什么呀?”爸爸回答道:“那是月海。”“月球上还有海?”我问。“有呀,可是它并没有海水,它只是月球上的低谷,看起来黑黑的,像一片海而已。”“噢。”我点点头。
我又把望远镜往左移动,突然看到了一颗很亮的星,爸爸说那就是木星。我把镜头拉进些,又看到了几颗小星星,在木星旁边,像它的“孩子”,我又问:“木星旁边的几颗星是什么呢?”“它们都是木星的卫星。”爸爸说。我又点点头。
不远处又有一颗神秘的星,爸爸说那是土星。我忽然想起土星是有土星环的,我仔细看了看土星环,发现它是土黄色的,爸爸说:“土星环是由星球碎石组成的,所以是黄色的。”
我再把望远镜往左移动,缺什么也看不见了,我忙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叹了口气说:“是因为城市污染太严重了,灰尘和光的影响,一些不亮的星,或者离我们很远的星都看不见了,如果环境再好一些,就能看到许多星了。”
放下望远镜,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了我的家乡,家乡的环境。我做为一名小学生,一定要保护好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然以后就再也看不到白玉盘似的月亮了!

李白《古朗月行》原诗、注释、翻译、与赏析作文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文案:

唐代诗人李白奉召来到长安,对杨贵妃的“国色天香”,曾写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诗句,意思是见到云彩就想她的衣裳,见到花儿就想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花朵显得更加浓艳。诗人巧借牡丹来喻人,衣裳来映美,令人赏心悦目,遐想联翩。
学生的作文,同样需要一件熠熠生辉的衣裳。那么,如何去指导学生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让他们的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呢?我认为:
一、勤积累
积累好比语海拾贝。大海边,翻滚的浪花会不时将美丽的贝壳送到沙滩上,聪明,爱美的孩子总会不辞辛苦地去寻找,拣拾多了,又会把它们装缀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语言的“贝壳来自哪里?来自教材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也来自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来自生动活泼的民间语言。那些富有表现力的佳词妙句就是学生们要寻找和拣拾的”贝壳“。在他们的佳词丽句积累本上,会这样分类:
1、形容词。那些常用的状景物,绘声绘色的形容词,学生们会分门别类地积累,如形容“绿“这一颜色,就有深绿,草绿等。
2、成语。成语大都来源于经典著作,古代故事,寓言,有很强的表现力,成语是中华民族生活语言中的精华,富有浓厚的文化含义及语言表现力,无疑是学生积累的重点之一。
3、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修辞应成为学生的“掌中物。”
4、一些熟语。不仅积累那些今天还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熟语,还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积累那些来源于生活,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谚语,歇后语,俗语等熟语。
5、名言警句和一些活泼,优美的句子及文章片段。只要有心拾“贝”,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材料库一定会日见丰富,最终实现“仓满廪实”。
二、多运用
有句俗话叫“唱戏的,三天不练口生;打拳的,三不练手生”。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实际运用,只有常用才会纯熟,常用才会常新。运用的过程,就是吸纳和创新的过程。实际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指导和激励学生把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贯穿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如口语交际,演讲,辩论,练笔。写作乃至于回答问题等,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写作更是提供给他们展示语言能力的平台。每次写作都提醒学生要将本单元课文学习到的近期课外阅读积累的优美词句,尽可能的运用到作文中,我还常运用手抄报和专栏的形式,以“作文优美语言集萃”为题让学生们展示自己作文中的精彩句段,因此学生对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兴趣越来越浓。假以时日,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一定会大大增强,说话,写文章就会文采斐然,“熟能生巧”,巧能生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在运用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
三、善锤炼
古今中外的语文大师,文学家们,都是很讲究语文锤炼的,而且越是出色的作家,越是注重语言美的追求,我国古代许多诗词更是锤炼语言的典范。“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学生也应该养成锤炼语言诉习惯。
我尝试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锤炼语言。
1、变空泛为具体。不少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泛泛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这种空泛的叙述在学生的写作中颇具代表性。
2、变冗繁为精粹。不少同学在写议论文举例论证时,往往像写记叙文一样从头到尾一一道来,文字冗繁,结果必然是费力不讨好,例如有个同学在论证“人生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取得丰硕成果”这一观点时,选用了多个事例,通过提炼,只用了一组排比句:“正因为贝利不懈地追求,才有00多次精彩的足球射门;正因为巴尔扎克不停地进取,才有包含94部小说的《人间喜剧》;正因为爱迪生不断地开拓,才有1000多项举世瞩目的发明。”可称得上言简意赅,句式精美。
3、变平淡为新奇。有些学生作文喜欢信笔写来,不注意推敲,给人以“清汤寡水”的感觉。其实只要稍加“修理”,就可以平淡为新奇,魅力陡生。请看下面的例子:
几场春雨过后,一些小草就长出来了。
这句话的表达非常一般,如果雕琢一下,那可就不大一样:
几场春雨过后,一些性急的小草就探出了尖尖的小脑袋。
4、变呆板为鲜活。语言呆板是很多学生作文的通病。要使语言鲜活,思维要展开,笔法要灵活。
变凌乱为整齐。下面这段文字,虽然表意清楚,但句子凌乱,降低了文章的节奏美和感染力。
5、每年的同一个时候,父母总是第一个记起子女们的生日,于是便四处张罗,奔波劳碌,只为换取子女们的一丝微笑。记得父母除了送上珍贵的生日礼物外,尽管歌唱得不好,还给子女唱《生日快乐》,还会抚摸着我们稚嫩的小脑瓜,寄予一声声深情的叮咛,正因为如此之多的“忘不了”,使我年幼的心早已开始把父母的生日铭记在心。
把中间几句整理成:
忘不了,父母拭干汗珠捧上珍贵的礼物;忘不了,父母硕着沙哑的声音唱起“生日快乐”;忘不了父母抚摸着我们稚嫩的小脑瓜,寄予一声声深情的叮咛。
这样一来,句式整齐划一,便有了音乐美。
总而言之,只要勤积累,多动用,善锤炼,相信学生们的作文也一定会有一件流光溢彩的外衣。
上思县叫安乡中心小学---凌佩霞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