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文案

2019-03-12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文案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文案: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学生学习的五项语言基本技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学生听、说、写、译能力发展与提高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它既是语言文字的处理过程,又是学生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阅读就是读者通过文字,经过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对原作者的思想进行解码的过程。阅读时,读者需要对接受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加工处理,并修订自己的预测,以接近原作者的意图。因此,阅读的过程也是读者把阅读的文章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理解是读者主动接受信息,和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在语法翻译法理论的指导下,依赖语法分析来理解语义,把获取词汇和语法知识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只重视文章的语言形式,而忽视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它用能否译成确切的母语作为衡量理解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解释句子的语法结构。这种方法虽然分解了难点,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但分解后各部分内容毫不相干,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无法把握,从而造成一种“见木不见林”的尴尬局面,长期以往必将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二、语篇与语篇教学
语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一个有逻辑结构且语义连贯、符合语用和认知原则,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的功能语言整体。它不仅包括个体语句的含义,而且涵盖了它们之间因相互关联而产生的、所有未明确表述但对完整理解必不可少的隐含意义。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并不是把所有的信息都用语言表达出来,有显性语言和隐性语言之分。显性语言表达的是字面义,隐性语言表达的是隐含义,而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往往会隐藏在语篇的字里行间,需要通过对句群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通过对句子和段落间的衔接和连贯手段进行分析,利用自身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捕捉得到。
语篇分析就是发掘语篇的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的过程。它是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因此说语篇分析是从语篇的整体出发来解释词、句子的意思和语篇的主要内容。它既包括语篇表层结构的语法手段(照应、替代、省略等)与词汇手段(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等)和逻辑联系语的语言形式分析,又包括从语篇深层人手的篇际分析模式,如叙事分析、语境分析、体裁分析和篇章结构分析等。它强调语言学各个层次、组织及结构上的分析;强调读者对作者语篇生成的修辞意图的理解。
而语篇分析教学主要按照语篇分析的模式,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以语篇为基本单位,立足于篇章整体,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和概括。它包括语篇的主题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文体分析,也就是对语篇的中心思想、情节发展路线、段落推进层次、支撑细节的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了解作者所传达的信息及其信息的构筑方式。同时语篇教学围绕语篇的中心思想进行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通过对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语篇文体的特点,掌握常见语篇文体的结构,向学生传授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和其他各种文化知识,使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语篇分析法应用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不应是一个单纯的认字释义的过程,而是一个重视心理因素和文化背景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结合起来完整地理解语篇以及获取信息的过程。”把语篇分析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就在于既要让学生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又要使他们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扩充词汇,认知各种语言现象,进而从语篇上尽量多地获取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运用语篇分析法进行阅读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1.通过对文章结构和主题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还原作者的经历、情感和思想,从而加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通过对文章文体的分析,可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识别文章的体裁和作者所采用的语篇策略,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另外,语篇体裁所体现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易于理解那些晦涩、枯燥的术语、语句或段落。
3.运用语篇分析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如根据上下文揣测生词含义,根据标题推断文章大意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的能力。4.对教师而言,合理而灵活地运用语篇教学法,可以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英语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能动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总之,把语篇分析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四、语篇分析法在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极为丰富,所选文章的题材和体裁具有多样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不同体裁的语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文章的总体结构人手,重点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通过对相似语篇的篇章结构以及修辞特点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教会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借助语篇衔接手段识别文章的体裁,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以及段落的主题句,预测语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实现与作者的交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学生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者转变为语言的驾驭者。当学生的视野从词汇、句子层次被引导到语篇层次时,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就变得更为有效,阅读的目的就能得以实现。在具体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篇章结构的宏观分析和句群以及段落的衔接与连贯的微观分析来进行语篇阅读教学。
1.设计问题,培养语篇预测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教师可让学生就课文的体裁、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思考;相互交流收集到的与课文有关的的背景资料;根据文章标题推测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相关话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同时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语篇知识和世界知识,培养语篇预测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文章结构的理解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预测作者观点、态度的机会。
2.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语篇文化内涵
语言的学习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还包括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没有一定量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是不可能的。对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的了解在英语阅读中举足轻重。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甚至可能产生误解。因此,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外延,对句子的理解起到预测作用,由此提高对全文的理解。
在语篇教学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理解和体会语篇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达成与作者的共识,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3.识别语篇衔接手段,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阅读理解是对语篇直观信息(词、句、段等)进行加工处理的认知过程。从功能语言学角度讲,词、句、段等都是语篇语义系统的组织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凭借各种衔接手段产生语义上的关联,最终形成一个语义统一体——语义连贯的语篇。
Halliday和Hasan把语篇语义衔接手段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衔接方式主要包括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胡壮麟认为语篇的衔接手段包括指称衔接、结构衔接、逻辑衔接和词汇衔接,他把词汇衔接归纳为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分类关系、组合搭配五种方式。综合中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将英语语篇衔接手段分为:指称性衔接、结构性衔接、词汇性衔接、显性连接(有连接性词语)和隐性连接(无连接性词语)。掌握语篇的衔接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其中,词汇衔接手段的掌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帮助。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观点,词汇衔接分为词汇复现和词汇同现。词汇复现指的是在语篇中重复出现的词汇。它们可以是某一词的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概括词和换喻词。而词汇同现是指上下文有关的词或倾向于在同一语境中出现并有衔接功能的词项,也就是我们说的词语搭配。了解了这一点,学生可以不必查阅字典,只是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关系就能推断出生词意义,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对语篇衔接的结构层次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内容上理解文章。语篇的衔接有三个层次,即词际衔接、句际衔接和段际衔接。段际衔接手段服务于主题思想的连贯性,使语篇脉络流畅,中心思想明确。句际衔接手段服务于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的连贯性。词际衔接手段通过跨句或跨段词项间内在的体现语义关联的近义关系、上下义关系、组合搭配关系等,形成照应关系,使语篇语义结构更为紧凑。句际衔接和段际衔接除了利用词汇衔接手段以外,通常还可以靠连接词或者句群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衔接。
识别语篇的衔接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语法、词汇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把握,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的,各个段落、句群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从而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4.掌握连贯技巧,加强对语篇思想性的理解
连贯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它运用衔接手段、语境、世界知识、修辞文体及想象等手段来实现。连贯是语篇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存在于语篇的底层。在连贯的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相互衔接,相互照应,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整个语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连贯是一种整体流畅感,是读者在阅读中产生的一种感到语篇中语句彼此联系、语义表达流畅、明了的感觉。
5.分析语篇修辞特点,培养高层次理解能力
要想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主要意图,达到推断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欣赏性理解,我们还必须丛文章的结构人手,分析语篇的修辞特点。语篇体裁分析的重要性在于将语篇归类,使看似繁杂无章的语篇简单化和系统化。通过对不同体裁的语篇进行比较与对比,学生可以把握一类语篇的内在结构及其组织机制,提高对同类语篇的预测能力。
英语语篇常见的文体有四种类型,即说明文(exposition)、记叙文(narra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和描写文(description)。每一种语篇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模式和组织结构。叙述文多注重情节性,说明文多注重条理性,议论文多强调逻辑性,而描写文则侧重于景与情的关系。体裁不同,所具有的语言特色也各异。通过对文章修辞特点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领悟语篇的语言特点及篇章的布局结构,加深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以及写作风格与技巧的理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语篇分析法应用于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篇结构分析的关系。在侧重培养学生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英语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把分析难句、解释语法现象、总结惯用法、口语交际等常规教学内容融人语篇教学中,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文案:

小学阅读理解必杀技!学会这些阅读满分唾手可得
小学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能力。高年级的阅读重点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今天的文章给您梳理下小学阅读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考察的内容1、理解加点字、词,体会句子的含义2、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3、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4、对文章关键人物的评价以及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如何读懂文章
要在阅读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养习惯,读懂文章后再动笔。
“读懂文章”指的是能否回答以下这几个问题
1、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某种情感还是说明某个道理?
3、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4、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主人公的品质或心情
5、文章的题目是想表达什么?是主人公,还是主要内容,还是中心?(题眼很重要,不能放过)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举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想表达的中心以及人物当时的情绪情感来回答。
3、加点字、词换成另外的字、词,好不好?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将它换成“吹”字?为什么?
答:不可以。(表明态度)“绿”在文中是作为动词,有“吹绿”“染绿”的意思,(解释字的意思),更能体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风的动作,如果换了就不能体现这种生机,所以不能换。
4、加点字、词删去,好不好?
答:表态(可以还是不可以,不出意外当然是不可以了)。需要我们先解释原字、词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达效果,换(删)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换(删)。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
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举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方法: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方法: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表达了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
4、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开头: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总起全文(统领全文)的作用。
中间:一般有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等作用。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5、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环境本身的特点(怎样的风光,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
?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举例:分析《穷人》中“屋外狂风大作,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和《詹天佑》中“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满天”这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概括段意(越来越少这么考)
?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概括段意的要求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
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这个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方法: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句加以概况。如:《家园落日》,概括几种落日的特点。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在原文直接找到答案,必要时加以概括。
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1、填空题: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3、你觉得文中的某个人物是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同上。启发:这个人的何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像这个人一样,要……
4、文中某个人物的做法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从文章的中心考虑)+联系生活实际
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少直接这么考)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方法:(理解文章中心+生活实际)
?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3、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方法:结合中心谈启发。
4、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5、文章中的某个句子或是说法,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
方法:表态+分别对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结合文章中心
6、文中表达了某一种情感,你能写出关于这个方面的诗句吗?
方法:明确文章中心,写出与这种情感对应
学的重点不在成绩而在阅读
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去习得,这种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总的来说,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年级学期阅读量合格学期阅读量优秀每天阅读量不少于一2万字4万字150字二3万字6万字250字三20万字40万字1500字四25万字50万字2000字五45万字90万字3500字六55万字110万字4500字
相比许多应试方法,语文学习四大基本功可以真正提高语文成绩,并加深语文素养。有一句话语似乎道出了语文在考试里的分量:“成也语文,败也语文”。既然成败在此一举,那么是不是每一名孩子都格外地重视语文呢?其实恰恰相反!正如很多老师所指出的,很多孩子认为:学习语文可有可无。而我想说的是,多数孩子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抓住语文学科的根本。因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基本功是解决语文试题、打开思路以及提高成绩的关键。那么考试语文基本功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写字,书写之功
众所周知,书写与口语表达一样,同是交流的重要渠道。说出话来是为了让人听明白;而写出字来是为了让人看明白。“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同时“书写整洁”和“错别字”还占卷面3分!
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所以只有多写,多读,认真加以甄别,才能将这项能力掌握,也才能消灭错别字,做到书写正确无误。
二、积累,日久之功
我相信孩子们对语文的积累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尽管已经步入高年级,最原始首选的方法还是读、背、默写。也许并不新鲜但极为有效,这是我们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精华。
因为多读方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少成多;多默写就能长久不忘。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然后还可以推陈出新,逐渐就达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另外,读、背、默写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本功,经过长期性的训练,功夫自会上身,到那时将受益终生。我们熟知的大师级人物比如鲁迅、钱钟书、郭沫若等,就是不仅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乃至过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以致一目十行。所以孩子面对大量的记忆和背默练习,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要从严、从细,达到精益求精。
三、方法,应变之功
大多孩子应该非常清楚,在解题时只要方法得当,问题往往迎刃而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此更加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多用一点心思。比如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以及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等都各有特点且作用不同。只要我们认识其规律,掌握应对的方法,即使题型千变万化也可以应付自如。
最切实的做法是,抛弃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杂念,重视文本的示范作用,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每遇到一个题型,一个知识点,都应该视为典型案例,抓紧不放,不仅搞懂而且学会;不浪费任何一次练习、测试的机会,运用学过的方法反复操练,以期达到真正掌握。
四、表达,严谨之功
目前不少孩子都热衷于口头表达而疏于书面表达,遇到大考以及各种应试目前仍停留在笔试即书面表达的层面。即便有些孩子已经意识到书面表达的重要性,但似乎也是更重视思路而不在意缜密表达。其结果是每次考试整张试卷东扣一分,西丢两分,成绩很难有明显的提高。正确的书面表达应做到:细致、周密,重点突出而言简意赅。
比如:修辞手法,要求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另如:“能把握文中句子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表达作用,能概括文章要点或主旨。”文言文也有类似的要求“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并做出分析”。可是,大部分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对此类问题解答大而化之的现象,往往只是笼统地回答出类似“铺垫”“对比”“强调”等空洞的词语。考纲要求的完整表达则应该突出实质性的问题。比如:“用什么,怎样,为什么做铺垫”“拿什么,与哪些内容做对比,其作用、效果怎样?”“用什么,怎样强调,强调什么?”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文案:

对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的思考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开放、多元的文化品质。有效的阅读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一、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1.浮光掠影的网络阅读成为趋势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当前的中学生超过半数基本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少数学生能读点儿课外读物,但以流行读物、娱乐快餐式读物、网络文学快餐为主,阅读主要采取浏览的方式。他们不愿意捧着厚厚的文学名著或精品文选来细细品味。
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对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以及人文内涵、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都在这种浮光掠影式的快餐阅读中被置于一边。如今的网络资源良莠不齐,虚拟的成分太多,而中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思想尚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弱,对网络中的一些不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东西难以有效地识别。此外,网络语言不够规范,错漏字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学生阅读。只有口中能言能背,心中能思能想,阅读才能真正发生效应。学生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知识信息只能浮光掠影地浏览,似乎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只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心浮气躁,博而不精。
2.蔓延无边有量无质的阅读
中学生阅读过程中猎奇心理极为突出,又往往对形形色色的奇闻轶事特别感兴趣。武侠小说、言情杂志、侦探故事、卡通漫画,这些五花八门的书刊走马灯似地换来换去,造成数量居多、无选择、质量下降、不求精的阅读现状。这些所谓的“快餐文化”,蔓延无际,与日俱增,固然数量在上升,能丰富多少知识,提高多少能力,积淀多少文化底蕴,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急功近利为应付考试的阅读
阅读是一种多维互动的交流活动,它追求的是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心灵碰撞和交融,有着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实质。如果用世俗、功利的心态来看待语文课外阅读,动辄就要与考试挂钩,除教辅读物之外,视其他书籍皆为闲书,从而把语文苑囿在围墙里。学习语文,没有相当的语汇量和句式,不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就难以实现。有些教师和家长,似乎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他们大多出于一个重要的目的:应付考试。他们给学生买的最多的是作文书,阅读作文素材库、作文技巧大全或者背诵零散语段,然后在写作文的时候直接“拿来”就算成功,或者把满分作文的套路搬来。这样学生没有形成个性的思考与阅读体验。这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做法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不能培养很好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4.浅尝辄止,忽视感悟与鉴赏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大部分学生漠视课外阅读。在阅读方式上,80%的中学生在阅读中只求获得剧情与故事情节,至于作家创作的背景、人物性格的特色、矛盾冲突的发展、语言的风格就浅尝辄止。事实上,阅读中的感悟与阅读后的反复研磨作品的思想性、文学价值、文字魅力、意境,及阅读他人的鉴赏性的文章,最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读十篇不如研磨一篇。对于文学精品阅读必须采用精读的方法,把感悟与鉴赏、提高语文素养作为阅读的目的。如果忽略阅读层面,忽视阅读规律,就找不到阅读的新视角,只能走马观花,不得要领。
二、提倡中学生阅读的要点
1.“积学”、“储宝”构建知识的仓库
“积学”、“储宝”就是要像储藏珍宝一样积累学识,通过对前代作品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古往今来各类名著和优秀作品极其丰富。同时,国外的名篇名作也源源不断被翻译介绍进来。
语文课本由于篇幅有限,即使名家名作,也只能作部分节选。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把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使有精力和热爱文学的学生做到拓展和延伸阅读。社会和家庭、学校和老师一定要走出急功近利的认识误区,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少一些责难和非议,多一份理解和宽容、支持和鼓励,把读书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广泛阅读,就能够培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只有还语文课外阅读的本真内涵和绝对使命,积极引导他们每天用一定的时间有选择地去介入、接纳文本,认真体验、交流、感悟,鉴赏,学习语文才能出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和人文精神素养获得同步提高。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还应及时把一些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现代化生活气息浓、文质兼美的文章编印给学生,推荐贴近生活的“时文”是十分必要的。如神话、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等,最能激发起初中生的阅读兴趣。而古今中外的名著,尤其当代优秀的短、中、长篇小说,人物传记等又最适宜于高中生的口味。把阅读的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走作文的正道,从而让学生增强语感,丰富文化底蕴,积累素材,利用寒暑假每个学生至少读两部长篇名著,建立知识储备的仓库。
2.“酌理”、“富才”不断增长智慧才干
“酌理”“富才”就是要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学与能力,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加深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不断增长智慧与才干。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阅读是学生增长智慧与才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智慧来源于成长。
阅读是一种文化,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它要满足读者精神生活的需要――求知、练能、开智、立德、审美、健身,提高读者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阅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活动,要提供阅读主体参与体验的环境,要展现阅读主体的本质力量,追求真、善、美的发展水平。
3.“研阅”、“穷照”培养审思博辩的情趣
“研阅”、“穷照”就是要凭借研究和审阅来彻底理解事物,通过对作品的感悟与鉴赏,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阅读应选择新视角,解读新意。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课型在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方面和过去比都大有变化。如我们关注到: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方法与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创造等方面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思维与方法。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博览群书,而且还要利用文学讨论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哲学、美学,乃至文学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借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分析理解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4.“驯致”“怿辞”达到提高写作能力
“驯致”“怿辞”就是顺着思路,引出美好的文辞,通过不断的积累与磨练,才能真正意义上地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读写结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写读书心得,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它既是阅读的深化,又是有益的写作。写作固然需要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但它作为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更多的还是要靠写作主体的人格修养、言语智能、人生阅历和生活需要。因此,阅读对写作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间接的过程,即通过阅读“吸收”的东西,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消化”,形成自己的语感、思想情感、人生修养等,这样才能对写作产生影响。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和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在“积学”、“酌理”、“研阅”的基础上做到“怿辞”。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措施文案: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外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但目前小学生阅读范围狭窄,兴趣不浓,因此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读书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成绩影响调查研究
一、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的重要的意义
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外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但目前小学生阅读范围狭窄,兴趣不浓,因此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读书逐渐成为自觉行为。
二、
1、调查背景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它可以巩固学生课内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知识,又可以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课外阅读如此重要,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本人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在上课时生发一下,如说说一些作品中的人物,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很简单的谚语、成语,往往说出一部分,叫学生续说,但大多数情况是令人尴尬的,台下是一片鸦雀无声。而与此相反的是,在上自习课或杂科(语、数、英之外的课)时,常有学生因看课外书而被老师没收。翻看那些书,大多是粗制滥造的故事书、卡通书、漫画书。在课余时间,也经常有学生问我他们该看什么书,并请我给他们开一些适合他们看的课外书的清单。由此本人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2、调查过程
随机抽取本校三年级25名学生,四年级15名学生,五年级30名学生和六年级30名学生,共计100名学生作为本调查研究的对象。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课外阅读的目的或动机、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别、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五个方面十七项内容。2010年10月22日实施问卷调查,从获取调查资料到整理并进行统计处理,共历时五天。调查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
3、结果分析
(一)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表1对课外书的理解
人数百分率与学习无关55%对学习有益8080%《大纲》要求的1010%其他55%
从表1可以看出认为课外书对学习有帮助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80%,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是正确的。
表2是否喜欢阅读
人数百分率非常喜欢2020%比较喜欢5858%一般2121%不喜欢11%
表3如何看待课外阅读
人数百分率感兴趣时读3232%没兴趣时不读44%有时间就读6060%没时间就不读44%
从表2、表3可以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而且不喜欢阅读的几个学生恰恰就是语文成绩较差的。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而且,学生阅读时凭一时的兴趣的占三成,受时间限制的占六成。
由此可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存在不足。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语文课,喜欢阅读,但受兴趣和时间的限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随意性较大。
(二)阅读的目的或动机
表4阅读的目的
目的人数百分率兴趣8080%激励自己3434%消遣2626%获得有益的知识5555%提高语文水平8484%获得为人处世的道理5252%其他44%没有目的66%
表4的有关数据表明,认为阅读能给自己带来益处的学生比较多,但凭兴趣占了一大半,借读书消遣的占的比例接近30%。三四年级学生中因兴趣进行课外阅读的占多数,五六年级学生中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语文成绩的占很大比例。
表5获取课外知识的方式
人数百分率书籍7070%报刊4848%网络3030%旅游22%电视5656%其他66%
从表5可以看出,靠阅读书籍、报刊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主要方式。
因此,有些学生阅读的目的不明确,好在书籍、报刊仍然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大有文章可做。
但不容忽视的是,通过看电视获取课外知识的学生仍占半数。另外,网络阅读的学生也占了三成。
(三)、阅读的习惯
表6看书的同时进行其他活动
人数百分率吃东西2020%听音乐3030%看电视22%不进行4848%
在进行阅读的同时,有近半数的学生进行其他的活动,说明阅读时不是专心致志,而是心不在焉。调查资料显示,年级越高,注意力越不集中。
表7看书遇到困难解决的方式
人数百分率查资料5252%请教1515%跳过3232%不看了1010%其他44%
上表可以说明,有一半的学生能够采取查资料、请教的方式解决遇到的困难,但仍然有四成的学生采取放弃的态度,不求甚解,不想办法解决问题。
表8阅读一本好书后干什么
人数百分率说给别人听5353%做读书笔记3030%应用到习作中1515%看过就算了2525%
表8可以表明近半数的学生看完书后只是停留在和同学、父母或老师进行口头交流,能够学以致用,马上能够做读书笔记和应用到习作中的学生不多。
(四)、阅读书籍的类别
表9经常看的书籍类别
人数百分率科普类3232%动漫卡通类1212%学习辅导类2020%故事类7070%文学类6060%其他1212%
表10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别
类别人数百分率文学6060%动漫1414%作文选44%故事书3434%童话2626%其他4040%
从表9、表10可以看出,文学类书籍是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向,其次是故事类和历史类书籍,传记类作品也是学生重点阅读的内容,学习辅导类书籍学生关注程度仅有不到30%。说明学生开始关注的面越来越广,所涉猎的点也越来越多,他们已把目光的触角伸到了社会、人生这部百科全书,有了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相对女生而言,男生课外阅读的面更广。
表11学生最喜欢的10本书
书名人数百分率三国演义3535%一千零一夜3232%西游记2020%红楼梦55%读者3030%格林童话3030%安徒生童话4545%雷锋日记1212%名人传记1010%中国上下五千年4545%
在学生最喜欢的10书中,名著仍然是学生阅读的主体。但阅读的方式大多以电视剧为主,有个别学生甚至还从网络游戏中了解名著。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也与阅读的实际需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与他们喜欢的程度之间也有较大的距离。同时,学生对重要的杂志也十分喜欢。说明学生的阅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五)、影响课外阅读的因素
表12课余时间喜欢的活动
人数百分率看电视7070%听音乐5252%看书读报7236%游玩126%体育运动8442%其他168%
从学生课外时间分配来看,看书读报的比例略低于体育活动,远低于看电视和听音乐。
表13看书时对环境的要求
人数百分率安静5050%比较安静3030%吵闹22%无所谓1818%
学生看书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绝大部分学生要求环境安静或比较安静。
表14一周内用于阅读的时间
人数百分率1小时以下44%1--2小时4040%2--4小时3030%4小时以上2626%
表15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
人数百分率没有1010%1—15本6565%15--30本2020%30本以上55%
表14、15的数据表明,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比较紧张,阅读时间相对较少,除了有同学见缝插针看名著的有关电视剧外,大多数学生放在假期中阅读,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其余情况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学生没有书的比例较低。本人进一步询问那些拥有课外书较多的学生,发现那些所谓二十本、三十本课外书中很多是作文选。
表16影响你课外阅读的人
人数百分率同学3030%老师6060%家长3535%其他66%
从表16可以看出,在课外阅读时,学生受同学和老师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学生家长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过他们可能更看重课外阅读和语文成绩提高之间的关系吧。
表17是否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人数百分率很希望5252%比较希望2626%随便1717%不需要55%
大多数学生要求学校安排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但也有五个学生认为不需要学校安排阅读课。本人在进一步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这五个学生认为学校阅览室的图书资料太过于陈旧,且内容涉及面不广,他们阅读的兴趣不大。
在调查问卷的最后,本人请接受调查的学生说说自己对于课外阅读的见解和主张,并指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但是,大部分学生空着没有写,即使写了也是不知所云。由此种种,我强烈地感到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求,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学生在课外阅读诸多方面的无奈。
三、关于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本人经常利用早读课或班会课为学生吟诵一些优美的散文,学生非常爱听。本人还要求学生在阅读课上推荐他们读过的优秀文章,讲出推荐理由,并诵读其中最精彩或最优美的段落。这样,激起了学生对阅读的强烈欲望和热情。
2、尊重学生阅读自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给学生提供独立的阅读空间,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权利,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不能硬性要求学生读名著。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要鼓励学生读。比如很多学生对大部头的经典文学作品不感兴趣,而惊异、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现在的很多一部分中学生喜欢看漫画,这时老师家长就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禁止,只要是健康的就放心地让学生去看去读。总之,老师家长要在“开卷有益”这一大前提下,不要太多的干预,让他们自主选择,愉快地读,津津有味地读,尽情体味自由阅读的乐趣,收益会更大。
3、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
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教师也可以用每周一到两节课来作为阅读时间。相信很多语文老师都尝试过,但是都很难坚持到底。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必须具有长远的目光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再有,要给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朱永新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提供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这个空间有软硬之分。软空间指的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宽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硬空间指的是一个学校应该要拥有一个好的图书室和阅览室。阅览室应及时更换杂志,每年更新一部分书籍。学校应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充分调查后再购进图书资料。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学生过多地阅读内容繁杂、语言艰深的书籍,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有损健康,而且因为无法理解,会养成看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选择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另外,过多地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也不宜给学生阅读。
3.选择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读物的语言文字应明白流畅、生动活泼,要规范,使学生学会用普通话,减少方言、土语和不规范语言的影响。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相信很多学校都开设阅读课。但在阅读课上老师大都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往阅览室一赶,就不闻不问了。其实,这时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最好时机。教师可在室内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1.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
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首先要求学生精读,运用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采用圈划、批注、摘抄、编写读书提要、写心得体会等方法,对词语的理解可用代入法(把课文中的词义或积累的词义代入句中)、替换法(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查资料等,对问题的理解可用查异质疑法、带题求解法、接近或逆向联想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其次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博览,丰富和发展现有的书本知识。如学了高尔基的《小麻雀》,老师可向学生推荐高尔基的散文,如《海燕》,《鹰之歌》,让学生体味高尔基的语言风格。教师可提供一些网站,也可印发这些文章给学生阅读。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反复印证,扩大充实,才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会于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外阅读与听说写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把自己在阅读中深切的感悟写成日记,或读书心得体会,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也可通过墙报形式交流或集结装订成册,互相传阅。本人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让学生自己推荐喜欢的美文,并陈述推荐理由,然后由全班同学投票评选出最佳美文,编写成班级自编教材,由学生讲解赏析,讨论交流。这样的课外阅读就做得比较实,不再流于形式。学生的多种能力也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3.课外阅读与班级活动相结合。
结合课外阅读,老师可设计一些相应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文学知识竞赛”、“古诗文吟诵大赛”、“读书报告会”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学完宋词单元后,本人设计了一个“(诗)词配画”的比赛。老师给出一幅画,请学生找出最符合画的意境的诗词,由学生评委评出优秀奖。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时不一心二用,不听音乐,不吃东西,不把阅读当作消磨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网络阅读的比例越来越高,这给教师阅读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仿佛是一点火种,即使只是一点,只要时机适当,也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它把一个世界在孩子们面前打开,引领他们去体会,去感受,使他们在长大后拥有一颗颗丰富细腻的心灵。于漪老师说:“现代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能力也应放在首位。”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呵护心灵成长期的青少年们,禁锢课外阅读简直就是禁锢心灵。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学生要力争读透几本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奠定精神的底子,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蒋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沈海生:《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石慕荣:《山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的经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对大家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