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作文 文案

2019-03-12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作文  文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作文 文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
对教材中呈现的列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例题,学生感受不到方程的优势,反而总感觉它书写过程烦琐,没有明确要求时不愿列方程,更喜欢用算式法解决问题,要求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出现用算术思路思考问题,再在等号后面写“x”。很多一线教师常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我跟随京、苏、粤、浙四省市中小学卓越教师培训班来到广州中山,有幸听到了广东省著名特级教师刘燕老师执教的“方程的意义”,使我茅塞顿开,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
片段一:唤醒思维,悟本质
师:数学难不难啊!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下图)
师:难吗?会吗?
生:不难,很容易的,8-2=6。
师:一年级有个小朋友叫小芳,她也是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叫小明,他想呀想,“要列一个怎么样的算式才能表示篮子里的球呢?”他顺着算式的意思,篮子里的球不知道是几个,他就空着,又拿来两个他就……
生:加2。
师:现在篮子里有……
生:等于8。
师:看着算式发现方框里有6个球,就写下了这样一道算式(6+2=8)。他终于做出来了,不过遇到一个麻烦,你知道是什么麻烦吗?
生:这样列算式别人不知道谁是答案了。
师:你能帮小明想想办法吗?
生1:用括号表示不知道的数,算式写成“()+2=8”。
生2:把未知数改成x,算式写成“x+2=8”。
师:还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未知的“6”呢?
生:问号、方框、圆圈,随便什么符号都可以的……
师:古代有个数学家也选择了用x表示未知数,我们把这个方法写下来。
师:(出示:原来盘子里有一些苹果,吃掉了7个,还剩3个,原来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7+3=10(个)。
师:小明又不知道怎么才能等于盘子里的苹果了。他顺着题目的意思列了一道有x的式子。猜一猜他的式子是怎么样的?
生1:7+3=x。
生2:x-7=3。
师:你觉得哪个更可能是小明的式子?你是怎么想的?
生:x-7=3,盘子里有一些苹果,小明就用x表示,吃掉了7个就是减7,还剩3个就等于3了。刚好是顺着题目的意思。
师:(出示:爸爸今年36岁,小红年龄的3倍刚好和爸爸的年龄一样,小红今年多少岁?)小芳会怎样做?
生:36÷3=12。
师:小明又请来x,他会写一道怎样的算式?
生:x×3=36。
师:小明是怎么想的?
生:用x表示小红的年龄,她年龄的3倍就是x乘3,也就是爸爸的年龄等于36。
师:一转眼,他们读到了三年级。(出示:一个数加上31、减去56等于320,这个数是多少?)
师:小芳和小明各自会怎么做?把算式写下来,只列式不计算。
(教师巡视,两名学生板演小芳和小明各自的做法。)
师:(指“x+31-56=320”)认为对的同学请举手,容易判断吗?怎么判断?
生:顺着题目,“一个数”就用x表示,加上31减去56等于320。很简单,一点不用动脑筋的。
师:再来看看小芳的方法,她是怎么想的?
生:原来减去56就把它加回来,原来加上31就要把它减下去。
(学生轻声说:“小芳是学霸。”)
师:大家对小芳表示很钦佩!他们读呀读,读到了……
生:四年级。
师:(出示:某风景区儿童票价格的2倍多5元,刚好是成人票的价格145元再加10元。儿童票的价格是多少元?)
师:小明的方法?
生1:x×2+5=145+10。
师:同意的给他掌声,x表示……
生:x表示儿童票价格。
师:再来看看小芳的方法。
生1:(140-5)÷2+10。
生2:这个做法不对,应该是(145+10-5)÷2,因为……
师:你觉得这题目谁的算式比较容易想?
赏析:把“未知”当作“已知”,顺着题目的意思列算式,正是方程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这种跟问题情境表达一致的顺向思考方式,却随着算术法解决问题经验的增加与训练的加强,渐渐地被学生遗忘了。教师从一年级的看图解决问题开始,唤醒顺向思维,突显方程顺向表达数量关系的事实。在猜测“小明会怎么做?”的过程中,激发这种因习惯于算术法而“被深埋”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找回按照顺向思维列算式的记忆。随着题目难度的逐步加深,学生终于发出“小芳是学霸!”的感叹,真切地感悟到了列方程算式在思维上的便捷。让学生真正从心里喜欢上了方程,从而乐学、学好方程这一新知。
片段二:对比分析,明形式
师:他们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师:(同桌互说后反馈)有什么不同?
生1:小明一直在用未知数x,小芳的算式里没有未知数。
生2:小明的方法只要顺着题目的意思写出算式,不太会出错。小芳的方法有时候有点难。
师:有什么相同?
生1:都用了已知条件。
生2:算出来的答案都是一样的。
生3:都有等号。
师:哦!他们列出来的都是等式。
师:像小明的方法这样,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叫方程。这节课就来学习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其实方程在很早之前就有了。
(出示数学史,讲述方程的发展过程。)
师: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还可以用……生:用y,或者其他的字母都可以的。
赏析:教师借助小芳和小明两组算式的对比,揭示方程的形式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借助方程文化背景的介绍完善学生对方程的认识。有人这样形容过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是使面包与黄油更加可口的蜂蜜。”这一环节中,方程发展过程的简要介绍,用时不多,却让学生知道了无论是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还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都有关于方程的记载,四百多年前开始使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三百年前笛卡尔首次使用26个字母的后面几个“x、y、z”表示未知数沿用至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方程只是经过多年的改变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外在形式。
片段三:图符转化,促理解
师:如果两边这样放东西,你说天平会怎样?做个手势!
师:当天平左右两边放的重量是一样的时候,和我们方程中左右相等的性质是一样的……
师:当天平中有某一边有物体的重量不知道,就和含有未知数的性质是一致的,人们很喜欢借助天平来认识方程。
师:看这个天平,你能根据这个天平来列一个方程吗?
生:x+45=110+50。
师:把两边的物体对调一下,你能再列一道方程吗?
生:110+50=x+45。
师:(出示下图)这里有根据四个天平写的四个式子,你觉得哪个是方程?
生:③号是方程。
师:你们都觉得③号是方程?为什么④号不是方程呢?
生:④号里没有未知数。
师:①号和②号都有未知数,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们左右两边不相等。
师:我给你一个方程,你能不能根据一个方程画出天平?(教师示范画第一个方程)
师:想表示哪一道?试试第三道“x乘3等于36”。
师:画完的同学可以试试画第五道……
赏析:本环节教师借助看天平写方程和不等式以及对方程的判断,巩固方程的形式定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程形式定义的两个要素,“等式”和“含有未知数”。在借助天平学习方程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先由“图”到“符号”再由“符号”到“图”,在图与符号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方程等价属性的理解。
片段四:左右变化,谋深化
师:现在我要出一道高难度的题目考考你,你能根据它(出示下图)来列一道方程吗?先和同桌说一下。
生:800+150+50=400+x+x+150+50。
师:这么难都行!再挑战一下,从天平两边去掉一点东西,创造一个新的方程。
生:两边各去掉一颗草莓,方程是“800+150=400+x+x+150”。
生:把两边的梨也都去掉,方程是“800=400+x+x”。
师:还能再变吗?
(学生没有反应)
师:老师提示一下,你们可以把西瓜……
生1:把西瓜去掉一半,把菠萝也去掉,天平还是平衡的。
生2:对的,可以的,这时候方程是400=2×x。
师:还能再去掉吗?
生:把西瓜再去掉一半,方程是200=x。
赏析:这是一个课堂延伸的环节,本节课旨在理解方程的本质属性,初步体会方程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用数学的符号把两件事情等价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尾利用天平的直观,以“从天平两边去掉一点东西,创造新的方程”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加工目前的相等关系,在不破坏平衡的前提下改变,继而写出新的方程。而这正是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关键。因为有了天平的直观,学生轻而易举地想到了“两边各去掉一颗草莓”“把两边的梨也都去掉”,在单个的水果都拿掉以后,面对左边只有一个西瓜的天平,学生的思维受挫,经过教师的提示,找到了解决策略。就这样,教师借助写新的方程,悄无声息地领着学生体验了一次解方程的过程。虽然教师没有点破,这次体验却为后面解方程的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作文 文案:

一、过程与结果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如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思想3:一个过程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发展中前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中介点,一是最终消亡。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
思想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但终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阐释: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伴随痛苦、失败、挫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苏轼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温室里培植不出栋梁之材,梦想“风正一帆悬”,则更是一厢情愿。
思想5: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没有一成不变的。
阐释:“刻舟求剑”中那个“可爱”的古人想以“不变应万变”,结果眼睁睁地丢了自己的剑。《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谁要做守常者,谁就是失败者。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以此为哲学根据的。乐极可以生悲,苦尽才能甘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思想6:有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过程的内容充实,结果也充实。只注重形式和时间意义上的过程必然带来消极的结果。
阐释:事物发展过程本身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谁违背,谁受过程本身的规律惩罚。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形式主义,盲目发展,都将只能开出无花之果甚至是苦果。
二、整体与部分
思想1:整体和部分互为条件。整体由若干部分组成,部分从属于整体。
阐释:大局意识,长远目标。10个阿拉伯数字和任何文字是有限的,可是它们表示的值和意思是无限的,因为它们有无数次的组合。车辘的周长是有限的,可是它的开始与末尾连接,于是它便可以走无限的路。“千里来书为一墙,让他一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邻里之间是这样,其他又何尝不如此呢。
坐井只能观天,盲人靠摸不能识象。说的也是同样道理。
思想2:整体中有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主要部分不可或缺,甚至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部分对整体有反作用,有的局部破坏了,全局就有变化。
阐释:“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珉空归月夜魂。”昭君的一生的改变仅仅因为一张画。画师毛延寿因昭君未贿赂他,在画像时给点了一颗痣,以致昭君不能得皇上临幸,最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正如莫泊桑在其小说《项链》中所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从某种意义上,细节决定成败。
思想3: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阐释:佛说,一滴水要永恒,那就把它放到大海。这是对的,部分总要依赖整体才能长久。但是,这并不等于部分就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了,由每一滴水汇成的大海的颜色是蔚蓝的,但每一滴水却是无色的,而浪花却是洁白的。做为个体的自己要保持个性的独立,要勇于创造。请求“锥处囊中”的冯谖;敢于自荐的毛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屈原;独标“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还有张衡、岳飞、袁隆平、钱学森等等。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些民族的脊梁,才得以屹立于世界之林。
思想4:系统的整体不仅大于任何部分,而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优化的组合使整体发挥最大的功能。
阐释:“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柏杨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需要的就是团队精神,这种精神能使自己与整体保持和谐,发挥个体的最大功能。
三、原因和结果
思想1: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因果地位相互转换,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另外因果本身也可相互转换,相互作用。
阐释:础润而雨,月晕而风。1976年唐山大地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都给世界到来了巨大的危害,之后人们都建立了灾难预警机制。
思想2: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形式。
阐释:一个原因可以导致许多结果。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就导致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家长制、领导终身制等多种结果。一场“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造成的灾难哪里仅仅是经济的滞后呢?民族的文化,国民的灵魂……有时,一种原因还会同时带来正负两面的结果。李白丰富多彩的诗篇,既是其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的反映,更是儒家、道家、佛家、纵横家、名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果。2003年SARS的产生的原因就是复杂的、多样的,环境污染,领导渎职,民众陋习,等等。同样,造成的结果也是复杂的、多样的,经济的,教育的,心灵的,民族的,国际的,等等。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作文 文案:

桌上堆着厚厚几叠作业,窗外草坪上两小男孩正在追逐一只蝴蝶,那样子,很丑。我坐在窗前,望着这一切,忍不住抱怨说:“多么单调的生活,多缺少美的生活!”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啊,这一切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美景!”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赞叹。我回过头,罗丹先生正笑眯眯地站在我背后。“美,哪儿会美呢?”我不解地问。罗丹先生冲我招了招手,我走了过去,只听冥冥中有一声音在说:“孩子,罗丹先生刚才关于你眼前一切的记忆已经移植给了你,你可以睁大眼睛去体会美了。”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我走回到桌旁。怎么,数学作业上那令人生厌的椭圆不见了,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正舒展身体,在光洁如镜的冰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虹线,虹线接成了一个圈,是一个椭圆!咦,记忆中怎么出现了如此美妙的景象:一汪碧水,边上是几株婀娜多姿的柳树,一株正摆动着身体,跳着欢快的舞蹈,而另一株正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呵欠。树下是一个人孤独的身影,只有偶尔拂面的晚风和水中的月影与他作伴。对了,是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诗我曾读过无数遍,却怎么也构筑不出如此美妙的意境,体会不出罗丹先生记忆中的美丽。难道我真的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我正怔怔地想着,脑中的记忆一下子消失了。“你刚才拥有了我的记忆,孩子,你现在试着用你的眼睛去创造美的记忆吧!”罗丹先生说完这句话,一下子就不见了。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我于是打量着周围的一切。那是我熟悉的窗帘吗?颜色何以如此动人?淡蓝色的光彩里透着浅浅的紫色,像蔚蓝的天,却比天更成熟;像碧波万顷的海,却不如海高深莫测。那么就只像它自己吧,像一个青春少女的性格,活泼热情而没有幼稚。啊,罗丹先生移植了他的记忆给我只有几分钟,却让我发现周围的世界竟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多彩!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真美啊!”我由衷的赞叹,不觉醒来,发现刚才做了一个多么荒诞但有趣的梦啊!我忽然想把自己的记忆借给每一个对生活感到厌倦的人,告诉他们:窗外草坪上两个小男孩正在追逐一只蝴蝶,那样子,很美。
简评: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本文构思新巧,想象有独到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巧妙的构思。援引一句名言,借用一个名人,设计一个梦境,编造一段故事,以移植记忆为枢纽,叙述了“缺少美一记忆中的美一发现美”的全过程,从而印证了“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的至理名言。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二是巧妙的立意。从作文题的供料看,似乎与“美”的话题沾不上边。这位考生却机智地抓住试题中“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的提示,虚构了移植罗丹记忆的情节,使“美在于发现”的立意符合要求,真可谓智胜一筹。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三是巧妙的描写。“桌上堆着厚厚几叠作业,窗外草坪上两个小男孩正在追逐一只蝴蝶,那样子,很丑。”“数学作业上那令人生厌的椭圆不见了,一个花样滑冰运动员正舒展身体,在光洁如镜的冰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虹线,虹线接成了一个圈,是一个椭圆!”“窗外草坪上两个小男孩正在追逐一只蝴蝶,那样子,很美。”这出现在首、中、尾三个地方的描写,难道不巧妙吗?再看“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妙意境,“熟悉的窗帘”的动人颜色,一个来自罗丹记忆中的美丽,一个来自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各得其宜,也相当巧妙啊!
登录作文点评网,你也可投稿,也可点评。

“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作文 文案:

思想1:一切矛盾的对立面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阐释:英雄渴望战胜对手,但一旦把对手打倒后,英雄反而怅然,陷入寂寞孤独,因为矛盾的对立面没有了。今两虎共共斗,其势不俱生,是的,但一旦只剩其中一虎,这只虎也会退化成病猫的。国与国,人与人,要善于求同存异。承认差异,相互尊重对方,世界是多极的,任何制造单极都是徒劳的,和谐共荣才是方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是如此。
思想2: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阐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相处,还是应当以宽容为本。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要善于创造条件,把握机遇,实现向自已有利的方向
思想3:矛盾的对立面始终处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过程中。矛盾的对立面的斗争、冲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要经历一个由隐蔽到鲜明的过程。
阐释:见微知着,防微杜渐。
思想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阐释: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老人说过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如果换一个说法,那就是人是为成功解决矛盾而生的。人与自然有矛盾,由恐惧到顺从,由顺从到征服,由征服到合理改造和利用。人与人之间,由斗争到宽容,由宽容到合作,由合作到无私帮助,人一天一天地高尚着。人自身也是,本我的恶与超我的善矛盾着,人的心灵挣扎着,但终有身心和谐的一天。
思想5:矛盾斗争的结果有三种:一是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二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替代;三是矛盾双方融合为一个新事物。
阐释:矛盾双方势力悬殊,那结果多是一方克服另一方的情况;如果势力相当,则多是两败俱伤;如果矛盾双方无本质的冲突,则容易走向融合。梁山弟兄,不打不相识。陌路人成了生死弟兄、这是融合经济市场上强调的“双赢”也是一种融合。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方程的意义”教学赏析-精品作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