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介绍风味食品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作文 正宗蟹黄汤包的吃法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介绍风味食品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作文 正宗蟹黄汤包的吃法文案:
介绍风味食品的作文900字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在我的老家靖江,蟹黄汤包那可是无人不晓啊!
10月1日,我准备去品尝一下这舌尖上的美味。天空澄碧,纤云不染,和风送暖,时而还飘来阵阵秋香,让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终于来到了鸿运楼。我走进饭店,左看右找,就是找不到哪里做汤包,大概是怕有人来偷学了手艺。瞧!一笼蟹黄汤包端了进来,还没上桌,我就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香味,一下就被引起了食欲。蟹黄汤包放在蒸笼里蒸熟后,呈半透明状,像一个个可以捏出水来的小孩子的脸,可爱极了!上面尖尖的,看上去像一把没有柄的白色雨伞。皮很薄,有一种一碰就破的感觉。事实上,无论你用多大的劲摇,里面的汤汁都流不出来。这时,服务员又端上了几个盘子,里面装着酸醋和姜丝,黑的与黄的搭配在一起,真是漂亮!看着眼前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不然可要出洋相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靖江品尝汤包,汤包一上桌,抓起一只张嘴就咬,结果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手足无措,由于味道太鲜美,手中的汤包又不愿意丢,急忙用嘴吮袖子上的汤,结果汤包中的汤甩到半背,所以后人留下了“乾隆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后来,店里的伙计教给他一道口诀,叫做“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一试之下,果然灵光。蟹黄汤包的吃法真是与众不同,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先在皮上用牙签点一小孔,霎时,汤包散发出缕缕清香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吸到里面的蟹汤。汤到口中,不咸不淡,味道适中,汤水入肚,口中仍残留着一丝余香,可口极了。吸完美味的汤汁后,我咬了一口金黄的蟹黄,又带着鲜美的肉馅和薄薄的面皮,顿时,螃蟹的香味加上汤汁的鲜美钻进了我的心中。很快,一只汤包就被我消灭了。
据我了解,制作蟹黄汤包的工序多达33道!需要取蟹黄与肉冻为主料,辅以鸡丁、虾米、竹笋、绍酒等20余种原料拌匀作馅。在盆里把面揉成团,然后将面从盆中取出,放在手上不停的揉,再切下一小块搓成细条,取小截擀成大小适中的原皮,再用小勺挖适合的馅,均匀的铺在皮上,捏成酒蛊大的包子,放入笼中,用急火蒸熟。出笼时,透过腾腾热气,可见包内蟹黄汁上下滚动,整个汤包犹如透明晶花。这时,技术高超的大师傅将汤包迅速撮入碟中,其动作只能在瞬间完成,否则汤汁将全部泻出,那口感也就差远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心动了吗?尝一尝,就知道,蟹黄汤包名不虚传,不愧为天下之美味啊!
介绍风味食品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作文 正宗蟹黄汤包的吃法文案:
“金风九九,中秋早过,正当蟹肥时。”说到蟹,我最爱的就是蟹黄汤包了,现在正是时节,当然得去好好品味蟹黄汤包这一美味佳肴。
靖江“蟹黄汤包”是中华六大名点之一,享誉大江南北已有200年的历史。其特点:稠而不油、油而不腻、皮薄如纸、汤多味美。刚出笼时“放在盘里如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蟹油金黄,轻轻晃动,宛如一枚软鸡蛋。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一家陈世荣汤包店,到了店里,扑鼻而来就是香味,我一边闻着香气,一边观摩着师傅的手艺,他们专注地做着包子,似乎一点不受四周的影响,熟练地将那发酵的精白面团摘成均匀的小份,搓成条,用手掌压成薄薄的圆皮凹成小碗状,将流着金黄蟹油的馅飞快灌进去,捏上褶子。
但另一师傅做的就十分不一样,他用一个非常大的面皮浇上更多的蟹黄馅,让人看了就直流口水,他把面皮边用拇指和中指捏拢,就封住了包子的口,成了汤包的“颈项”。
很快,就等来了蟹黄包。先上的是一笼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小笼包没什么两样,但隐约可见的蟹黄和浓郁的鲜香使人垂涎欲滴。
妈妈为我讲解了吃蟹黄包的“三部曲”:“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也就是轻轻提起包子顶端,放进小碟子,再把蟹黄
包咬一口,轻轻地吸。我在碟子里浇上醋,放上姜丝,咬了一口蘸了姜丝醋的包子,香味就溢满了口腔,金黄的蟹黄汁流到口中,已经不是很烫了,这还等什么,我不再细嚼慢咽,而是直接狼吞虎咽起来。
我吃着蟹黄汤包,想到了关于蟹黄汤包的历史典故:传说,蟹黄汤包在三国时就有制作。孙尚香因听闻刘备死于白帝城,便投江自尽,东吴的尉役吴老头弄了些蟹黄、蟹肉与猪肉拌在一起,作包子的馅来祭奠孙夫人,他对大家说这叫“蟹黄烫包”,但众人听作“蟹黄汤包”并一直流传下来。
就在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之时,“巨无霸”蟹黄包来了,它直径约有十厘米,整齐地布满褶子,被热气笼罩着,皮雪白晶莹,十分薄,像个鼓着脸的娃娃,让人恨不得把她吃掉。
我拿起吸管,小心翼翼地戳在它顶上靠近中心的位置,把嘴凑过去一吸,立刻陶醉在了蟹黄的鲜美之中。香味一直从嘴里流到心里,包子慢慢瘪了下去,直到吸干。
我用手拉开它的皮,哇,里面的蟹肉金黄,能看见一丝一丝的,甚至还有油在冒,一阵独特的香味飘来,在我鼻腔中蔓延,一个字——鲜!。
我从皮的边上咬起,十分有韧劲,香喷喷的,很快又吃到蟹肉,飘香四溢,不久,盆就见底了。
蟹黄汤包,真是汤包中极品,令人流连忘返!。
介绍风味食品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作文 正宗蟹黄汤包的吃法文案:
皮薄、汁浓,味鲜的蟹黄汤包是名副其实的靖江名点佳肴,别有风味。几乎每个去靖江的人都要去一品这个特色小吃。
八月末,我就去靖江品尝了正宗的美味汤包。无论大酒店、小饭馆,无不打着蟹黄汤包的招牌。
我们走进一家口碑很好的饭店,一品这风味小吃。不到七点半,店中已经有不少人,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让我更想品一品这汤包了。
没等多久,第一笼上桌了。一开盖,就冒出了一阵白气,隐隐露出四个比碗口大的“胖家伙”,可看上去又扁又平。皮薄得可以隐隐看见里面的汤汁,让人口水直打转,很好吃的样子哦!
我心急地等待着,服务员缓步端来了一瓶醋和一小盘刀工精细的姜丝。我急忙倒了点醋,夹了点姜丝,把筷子对准了期待已久的汤包,却迟迟不敢下筷。这么薄的皮,能受得了我这一夹吗?弄破了可太浪费了。
服务员阿姨好像读懂了我面对美味只能看不能吃的“痛苦”,在我即将出筷毁了这一美味之时,迅速戴上手套,轻轻一捏,快速拎起一个汤包。汤包在服务员手中显得有些软塌塌,摇摇晃晃,透过皮儿能隐约看见汤汁这儿一撞、那儿一撞,汤包仿佛一个充满了水的气球,好像随时要炸了似的。“啪”一下,汤包已经四平八稳躺进了盘子,居然完好无损,这可真是个技术活,我真是大开眼界呀!
黑色的醋拥着白色的包子,加上黄色的姜丝点缀,让人胃口大开。我学着别人的样子,两手托平盘子,小心凑上前,咬开一个一丁点大的口子,汤汁不等我吸,就自己迫不及待涌了出来,好烫啊!我不敢让汤汁在嘴中久留,一入口就咽了下去,自然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不知其味了。我不敢大口大口吃了,只是一小口一小口细细品尝。汤汁甜而不腻,略带微咸。我品尝着这美味,停都停不下来,很快,就吸不出一点儿汤汁了。
本来状如满月的汤包变得松松垮垮,成了一张平整的白纸。我干脆咬开一个大口子,大口吃着,咬了好久,才发现了馅料。蟹肉纹理分明,十分鲜嫩,吃在嘴里滑润爽口,弥散着汤汁鲜香的美味。细细品,香!实在香!而且丝毫不腥,只有浓厚的鲜味了,这一丝丝的蟹肉不仅味儿好,还嚼劲十足呢!蟹黄的美味那就更不用说了,吃得我满口生香,唇齿留鲜。
好吃!我忍不住又吃了一个,感觉味儿更美了。不过,汤包也仅仅是“汤饱”而已,不吃点别的,小心你的肚子咕咕叫哦!
介绍风味食品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作文 正宗蟹黄汤包的吃法文案:
美味的蟹黄汤包
前几天是十一小长假,爸爸妈妈带我到江苏扬州游玩。去之前,我和爸爸妈妈做了旅游攻略。扬州除了瘦西湖、大明寺、何园、个园等特色风景外,它的美食更胜一筹、享誉海内外。扬州美食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系,以选料鲜嫩、制作精细、调味清淡而驰名中外。我最喜欢的就是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外形看起来像一只掏空了馅的新丰大包,有点扁、有点软;包子皮白白的、嫩嫩的,像杭州春天里的白玉兰;包子最上面有一个漂亮的旋儿,由很多皱褶组成,层层叠叠、整整齐齐,像杭州秋天的杭白菊;包子皮特别薄,薄得近乎半透明,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包里的蟹黄。
蟹黄汤包的吃法很独特。老板告诉我们要“慢慢提、轻轻移、先开窗、后吸汤”,意思是要先用吸管把包子戳个孔,再吸包子里的汤。哇,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吃包子要用吸的,所以迫不及待地拿起吸管在汤包上戳了个小孔,往里面放了点醋,轻轻一吸,啊!汤汁热热的、鲜鲜的,妙不可言、回味无穷。特别是蟹黄和肉汁的美妙结合,从齿缝里往外钻,整个嘴里弥漫着难以形容的鲜香滋味,我整个人都陶醉在这只汤包里了。
小朋友们,蟹黄汤包实在是太美味了,保证让你吃完一只还想吃第二只。听爸爸妈妈说,现在正是螃蟹最肥嫩的季节,用现在的螃蟹做出的蟹黄汤包也是最美味的,所以,有机会的话,大家快去尝尝吧。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介绍风味食品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风味食品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介绍风味食品 舌尖上的美味——蟹黄汤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