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缠着父亲学了不少武艺。她天天苦练功夫,渐渐地,连父亲花弧也不是她的对手了。
这年,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花弧乐得笑眯了眼,小儿子花雄也乐呵呵地跟在姐姐后面捡大雁。
有了大雁,弟弟花雄又嚷着要吃鱼,于是花弧又带着他和木兰来到河边钓鱼。他们坐在河岸上,一边钓着鱼,一边欣赏着河岸的景色,不一会儿,鱼儿就上钩了。“呵!这可真是一条大的鱼啊!”花弧看着钓上来鱼,乐呵呵地说。
花雄见了,也开心地说道:“我们快拿回家去,让木兰姐姐给我们做好吃的鱼肉吧!”
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笑眯眯地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不过,好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于是花弧收拾好渔具,带着两个孩子,提着猎获的大雁和鱼回家去了。他们刚走到村口,妻子袁氏和大女儿花木莲就出来迎接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往家走。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花弧心中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和柔然人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
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
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爹爹,柔然人真的要攻打我们北魏了吗?”木兰接过父亲手中的战书问。
“是啊。”花弧喃喃地说,“爹爹我又要重返沙场了。”
“可你的伤还没全好啊。”妻子袁氏担心地说,“再说你这么多年都没打过仗了,又上了年纪,能不能不去啊?”
“那怎么能行!我是军人,不能临阵脱逃!”花弧严肃地说完,就急匆匆地拿起枪,激动地演练起枪法来。没想到刚挥舞了一会儿,他就累得气喘吁吁,腿也疼了起来。那条在战场上受过伤的腿,这几年一直忽好忽坏,有时候连走路都有点跛脚。
这下花弧自己也犹豫了,这样的身体上战场别说杀敌立功了,明摆着是去送死,有损北魏的军威啊!
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可是军情紧急,没几天工夫,战书就不断地传来,花弧一家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木兰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难受极了。怎么才能让爹爹不去打仗呢?木兰思前想后,最后毅然决定:自己要替父从军!
第二天一大早,木兰悄悄出了门。她买回一匹白马,配上新马鞍,又买了一身盔甲,女扮男装穿戴整齐后,回到了家里。
“花将军在家吗?”木兰装模作样地敲门问。
“这位小英雄是……”花弧看着门口的年轻人,心里不禁赞叹:“多精神的小伙子啊,简直就是当年的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花弧对这个年轻人特别有好感。
“哦,花伯父您好,我是您以前的战友王云的儿子——王飞。我替爹爹去打仗,顺便来您家里拜望拜望。”小伙子向花弧施礼说。
王云是花弧当年征战时的好朋友,花弧曾不止一次给木兰讲他们的故事。所以,花弧听完深信不疑,并热情地把王飞迎接到家里,问这问那,王飞对花弧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花弧问起武艺、兵法,王飞全都对答如流。这下可把花弧高兴坏了,他拍着王飞的肩膀大加赞赏:“我要是有你这么个儿子,做梦都要笑醒。”
“非要儿子吗?女儿就不行?”王飞突然变了腔调,赌气把帽子摘了下来。哎哟,花弧这一看,眼前站的不正是自己的丫头木兰嘛。
这下可好,木兰不依不饶,说爹爹偏心,重男轻女喜欢儿子,还说爹娘和姐姐弟弟都没看出来自己是女子,她替爹爹去打仗肯定没问题。花老爹被木兰说得无言以对,他看到木兰这么坚持,就只好什么也不说了。
河水哗啦啦向北流,晚秋的风呼呼地吹着,现在已经有了冬天的气息。木兰和父母姐弟道别了,大家眼泪汪汪,依依不舍。木兰忍着眼泪,骑上马,猛地一挥鞭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木兰和同乡的伙伴们一路奔波,很快来到黄河岸边。浑浊的黄河水咆哮着滚滚向前,木兰看着奔腾的河水,突然觉得增加了许多豪气。
这一路上,木兰结识了好几位战友,他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天,又到做饭的时候了,可那帮男人哪懂这些呢。这不,他们又在喊木兰帮忙了。
“花老弟,快来帮忙。”他们已经被烟熏得头晕脑涨了。
“哦,来了。”木兰赶紧跑过去帮他们烧火做饭。
真奇怪,只见她把木柴一架,轻轻吹几口气,火就着了。
“真有你的啊,花老弟。”另一个战友拍了拍木兰的肩膀夸奖说。
“嘿,你们看花老弟秀气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女孩子呢。别说生火做饭,说不定连织布缝衣服都会。”又有战友逗笑说。
“会织布缝衣服有什么不好?”木兰瞪着眼睛问,“女孩子又怎么了?你们在外面打仗,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可都是女孩子给你们做的呢。”
这下战友们都没话说了,他们想起了远方的母亲和妻子,她们操持家务也都不容易啊!
战士们在黄河边休息了一夜,又拔营向北走了,路越走越荒凉,天气也越来越冷,离柔然也越来越近了。路上,他们看到荒芜的庄稼地,看到那些衣服破烂、拄着拐杖讨饭的百姓,心里对柔然人充满了仇恨,恨不得马上冲上战场,杀光那些贪婪的人。
战争开始了,木兰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她的英勇很快得到了元帅的赏识,他提木兰做了小头领。木兰把从小学到的用兵布阵之法用到战场上,果然,一连打了好几次胜仗,花木兰的名字响遍了整个军营,就连柔然人也知道了,北魏有一个漂亮的花小将,作战勇敢,熟读兵书,非常有计谋。
北魏人一步步前进,柔然人一步步后退,退出了他们抢占的土地,退回了他们抢走的奴隶。战争一连打了十二年,柔然人终于被打败了。木兰他们可以得胜回朝了!
大军回到京城,元帅大力向太武帝举荐花木兰。太武帝见到年轻英俊的花木兰非常高兴,下旨封花木兰做尚书。
木兰一听就急了,她恳求说:“皇上,木兰已经多年没有守在父母身边尽孝了,现在战乱已平,请皇上恩准木兰的愿望,让臣回家陪伴父母吧。”
太武帝当然不肯失去这员前途无量的猛将,可是花木兰再三恳求,太武帝只好答应了花木兰的请求。
追随花木兰的许多将士也都请求回归乡里,他们拥着花木兰,回到花家庄。花弧一家人听说木兰回来了,早早就到村口迎接,他们见到木兰,都欢喜地流下泪来。
木兰请战友们在厅堂歇息,她回到自己的房间,摘下帽子,梳理柔顺的黑发,重新戴上女孩喜欢的头饰,穿上漂亮的裙子,走出房门,笑眯眯地看着昔日的伙伴。
“这位是花将军的妹妹吗?”战友们都觉得很好奇,这是怎么搞的,为什么怎么看这个姑娘都像花将军啊?
“我就是花木兰啊!”木兰调皮地用以前的声音一一喊出战友们的名字。
“啊!”战友们听了全都惊呆了,这明明是花将军的声音,可怎么他变成了女儿身呢?
花弧笑哈哈地向大家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秘密,从此,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传遍了五湖四海。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相传,在很早以前,承德东北边的黑山叫摩天岭,这里地势险峻,很难有人能攻下。摩天岭的西面是悬崖峭壁,东面与大山相连,只有南边的龙潭洼一条山路可通。
在花木兰抗击匈奴那阵,这里住的是匈奴的先锋官右贤王。匈奴兵将把守住南山口,只要有兵马攻山,滚木擂石一齐往下打,没有不被打退的。
话说花木兰扫北来到这里,一连攻了几次都攻不上去,只得把兵马先驻扎下来。驻扎兵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花木兰城。当时花木兰从军已经十多年了,心中想念爹娘,想念乡亲,恨不能一脚踏平摩天岭,班师回朝。她坐在大帐里闷闷不乐地想计策,可总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花木兰率领将士来到摩天岭对面的二龙山上观察地形,看见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来跳去,不禁叹道:“人如果有羊那样爬山的本领该多好啊!”
这天夜里,她带军卒打着灯笼去查哨,突然传来“咩——”的一声羊叫,把她吓了一跳。她忽然想:我何不用羊灯计破摩天岭呢!
第二天,她便让兵卒四处买羊,在二龙山顶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就是现在的锁羊城。打发人找来扎纸匠人日夜赶糊灯笼。她又在附近访问当地山民,找出了一条登山的小路。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花木兰让士兵们把每只羊角上挂上灯笼,赶进龙潭洼。羊群漫山遍野往摩天岭跑去,匈奴守兵一见,以为是花木兰攻山的人马,便齐放滚木擂石。羊见有木、石滚来,有的吓得往岩石上逃,有的顺着陡坡往上跑。这下可把右贤王吓坏啦!他们怎么能登险石而上?难道是天兵!匈奴兵将不明真相,乱了阵脚;花木兰乘机从小路攻上去,把匈奴兵将杀死一多半。右贤王领着残兵败将,一气跑回北国,再也不敢侵犯了。
花木兰以她聪明的才智和勇敢的斗志,攻下了摩天岭,把匈奴抢的东西分给百姓,班师回朝了。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在战场上,远远眺望,就看见一名气宇轩昂、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她是谁呢?哦,原来她就是远近名扬的花木兰,在她身上可是发生过一件被世人称颂的故事哟!
话说,这件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一天木兰听说,在街上粘贴了可汗要大规模征兵的文告,总共有十二卷,每一卷都有爹爹的名字。木兰从小就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想到爹爹没有长大成人儿子,木兰没有长兄,而爹爹已是年老迈衰,哪里能承受得住战争所要吃的苦。于是,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偷偷地准备了出征所要的东西。第二天,留下一封信,就独自一人上路了。
到了战场上,木兰尽情的发挥才能,勇敢、果断地迁灭敌人。看,战场上,那身穿铠甲,手持英枪,骑着战马,正带领着将士们突破层层包围,冲入敌人阵营,奋勇杀敌的人就是木兰。看,她是那么的矫健,那么的英勇,吓得敌人纷纷跪地求饶。
时间如流水,战士们终于凯旋归来。木兰不愿作尚书郎,只愿持千里足,回到她朝思暮想的故乡。木兰回乡的事传到了她所在村庄,整个村庄都沸腾起来了,都欢呼起来了。年老的相互掺扶着迎出成外,年轻的敲锣打鼓迎出成外,小孩子连蹦带跳的跑出成外,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迎接木兰。木兰的父母亲更是兴奋不已,他们日思夜想的女儿就要回来了。听,远处正传来清脆的马蹄声,一名将军,正带着一群兵马,赶往这边。木兰老远就看见自己的父母了,而木兰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女儿就激动地流下热泪。木兰下马,奔向爹娘,涌入爹娘的怀抱。此时此刻,在场的人无不被这情景所感动,流下了感动中带有喜悦的泪水。木兰扶着双亲,村民拥着将士们,一起回到木兰久违的家。木兰的姐姐三步合作两步走,欣喜的迎出门外。逝别多年,别提心里有多高兴,情不自禁的相拥起来。咦!怎么不见弟弟呢?他呀,正在霍霍地磨刀要宰杀猪羊,说是要为你接风洗尘呢!木兰听到这个惊喜的事,脸上都笑开了花。她回到旧时住的房间,脱下战袍,换上旧时的衣裳,对镜梳理云鬓。走出门去看望战友,战友们都惊呆了,向木兰的父亲说到:“没想到大爷还有个这么美的女儿”。木兰的父亲笑了笑,说:“这就是木兰啊!”就在这一瞬间,将士们感觉时间就此停止了,将士们不敢相信与木兰同行了十二载,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从此,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就传开了,个个都说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巾帼英雄。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从古至今,一直有许许多多的巾帼英雄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人民的生命,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在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名叫《花木兰》,讲得就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很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从小就把花木兰当男孩来培养。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她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办法上战场。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她在十二年后凯旋回家。我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刘胡兰的:刘胡兰是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人,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最小的一个。1947年1月2日,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小小年纪,就不怕死?”刘胡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说完,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年仅十五岁。刘胡兰的事迹让毛主席深受感动,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我身边也有一位这样的人,她就是兔兔阿姨。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笑眯眯的,很温柔、很耐心。经常带着我一起玩。她是一名传染科的护士。今年的大年初二,就在其他人享受一年一度、阖家团圆的春节假期时,她收到医院的紧急通知,奔赴一线。期间谁也联系不上她。直到前天,才知道她是在监狱里做增援护士的工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给别人打电话。为这次疫情而奋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都是英雄。而其中的女英雄们,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国家有难的时候,冲锋陷阵的不只是顶天立地的男儿,也有千万的女英雄们。这次疫情中,有许多人舍小家,为大家,奔赴在一线。女英雄们更是为了穿脱防护服方便,剪去秀丽的长发,有的甚至还把头发剃光。正是因为他们的奋斗,疫情才会得到控制。而在这次残酷的疫情中也有几十位医护人员因此而殉职。其中也有不少女英雄们!致敬巾帼英雄!致敬每一位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人!清明时节,在人们踏青赏花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缅怀先烈,铭记英雄。兔兔阿姨,外面的花开了,你看到了吗?相信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