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作文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法则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医必记经典语录作文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法则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作文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法则文案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作文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法则文案: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1、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2、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5、百病挟痰
6、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8、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1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1、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13、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4、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5、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6、久病先针足三里
17、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0、养心莫过于寡欲。--《医学入门》
21、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27、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28、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9、善嚏者,肺病也。善噫者,脾病也。呵欠者,胃病也。
30、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33、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35、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36、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3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39、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石膏、知母转能开胃。
40、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41、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42、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43、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44、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
45、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
46、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
47、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
48、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49、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5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51、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52、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53、熟读而精灵自启,思深而神鬼可通。
54、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55、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56、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57、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5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59、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60、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61、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加入芦根、石斛。
6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63、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64、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65、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66、吐血三要:宜行血,宜补肝,宜降气
67、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68、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69、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
70、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71、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
72、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
73、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74、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
75、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
76、病人不忌口,医生白动手
77、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78、汗出不解,非风即湿,复杂做事,简单做人!
7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80、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81、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82、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83、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84、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三法。(胁痛)
85、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
86、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87、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88、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89、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
90、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91、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
92、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93、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94、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95、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96、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97、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也。
98、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99、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100、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101、阴虚者能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阳虚者能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
102、俱视独见,无与众谋。
103、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
104、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105、秦艽退黄最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106、百病生于气
107、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108、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
10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
110、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
111、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作文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法则文案:

医学励志名言  1、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  2、久病成良医。  3、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4、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5、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6、痘要结,麻要泄。  7、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8、修和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9、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10、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1、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12、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13、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14、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15、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16、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17、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18、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19、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20、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2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2、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23、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4、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25、用药难,识证难。  26、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27、六腑以通为用。  2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9、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30、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31、六腑以通为补。  32、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33、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34、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35、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36、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8、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39、风为百病之长。  40、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41、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42、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43、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44、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45、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王清任《医林改错》  46、大医精诚。  47、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48、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49、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  50、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51、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52、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53、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54、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55、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56、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作文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法则文案:

更多趣味动画视频课程尽在学而思轻课app
1.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2.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3.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4.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5.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6.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7.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8.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
9.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0.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11.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吴瑭《医医病书》
12.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13.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孙思邈《千金翼方万病》
1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15.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16.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17.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8.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9.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20.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2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2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2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2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2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程国彭《医学心悟》
2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2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8.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9.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30.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31.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32.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33.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34.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35.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36.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37.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38.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39.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40.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1.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42.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43.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44.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45.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46.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47.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48.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49.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50.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51.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52.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53.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54.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55.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56.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57.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58.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吴尚先《理渝骈文》
59.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60.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61.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62.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63.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64.看方犹看律,意在精详;用药如用兵,机毋轻发。——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
65.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论治篇》
66.古人以神圣工巧言医。又曰:医者,意也。以其传授虽的,造旨虽深,临机应变,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自非尽君子随时反中之妙,宁无愧与医乎?——朱震亨《局方发挥》
67.人知君相不易为,不知医士不易为。盖君相之生杀人也,其道显而共闻;医士之生杀人也,其道微而难辨。——李中梓《诊家正眼尤序》
68.医本期于济世,能治则治之,不必存贪得之心。近率以医为行业,谓求富者莫如医之一途。于是朋党角立,趋利若骛。入主出奴,各成门户。——赵学敏《串雅内编》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作文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法则文案:

导语: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医学的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2.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3.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7.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8.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9.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0.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1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13.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14.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5.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16.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17.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18.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19.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程国彭《医学心悟》
20.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21.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2.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顾仪卿《医中一得》
23.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程国彭
24.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25.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26.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27.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2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2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3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3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3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3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3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3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3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3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3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3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4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程钟龄
4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
42.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
43.疾有误凉而得冷,证有是非而实非。差之毫厘,损其寿命。——褚澄《褚氏遗书》
44.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
45.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
46.医以济世,术贵乎精。——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47.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吴尚先《理渝骈文》
48.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
49.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草本典卷二十二》
50.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顺逆进退,存乎其时;神圣工巧,存乎其人;君臣佐使,存乎其用。——李中梓《医宗必读用药须知内经之方法论》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