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 论教育的论点是什么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议论文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 论教育的论点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  论教育的论点是什么文案

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 论教育的论点是什么文案:

心理学指出,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
爱因斯但在《论教育》中说:“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他还借用别人的话给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留下来的”就是习惯。
从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来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完善学生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是一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
魏书生老师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他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的运转起来了。”从他介绍的经验我们看到,通过他的三年训练,学生在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这是:学生养成了一篇短文听一遍,就试着归纳中心,分析层次结构,复述课文内容的习惯。养成了口头作文、口头总结每节课学习过程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教材、读课外书,积累格言,观察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就写的方面而言,学生养成了自留作业,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试题,写日记,办《班级日报》的习惯。以写日记为例,三年中最差的学生都写了15万字以上的日记。
魏老师培养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哪一样却都需要花费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验人的就是教师的耐心和学生的持久性。魏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其中的困难,结合学生特点,制定了具体实施的计划。他的大体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动。开始时注意求稳、求慢,以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例如阅读速度,刚开始只要求达到300字/分钟。写日记既不讲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写就行,一天写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等等。目的是使每部大脑机器转起来。
第二,逐渐加速。经过一两个月训练之后,大家都转动起来后,适当加快动的速度。例如阅读由300字/分钟,提高到400字/分钟。日记要中心集中,写250字以上。这个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困难期,中下等学生可能不适应。老师辩证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制定适应加速的措施。
第三,系统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注意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计划明确具体,既有每年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体训练数字,而且每天课内写什么,课外读什么都是由学生确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由学生充分讨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第四,控制时空。要保证良好的习惯在足够的时空内发展,就要控制坏习惯在时空内的活动范围。班里将好同学与差同学组成互助组,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第五,形成习惯。经过缓慢的首次推动,渡过了困难期,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又创设了一个执行计划的时空环境,“学生好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运转了,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了自学习惯。”(摘自《中学语文教坛风格流派录》,辽宁教育出版社)
研究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方法和过程,我们至少应该注意这样两点:
(一)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
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听说读写是感知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所以必须经过训练,而且要经常训练,反复的训练,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的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分析一下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过程,我们会看到他采用的五个步骤,是从学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规律出发的,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每一个学生认同的(经过了学生的充分讨论研究决定的),这样就使学生能够把计划变为比较自觉的行动。因为学生年龄的原因,心理发展的原因,以及每个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在养成自觉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动摇或反复。魏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的学生和不同阶段的问题,在具体帮助个别学生的同时,努力营造班集体学习的氛围,采用组对互助的形式,促进耳惯的养成。这些做法的意义和道理都值得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要求
魏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注意安排科学有序的步骤,同时又不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要求就不会成功,这已被无数教师的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
叶(圣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
魏老师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不论是提高阅读速度,还是坚持记日记,都一丝不苟。他常教育学生说:“定了干,说了算。”这不仅能够培养出学生自学的习惯,而且也有益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我们在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经验时,总能从中看到他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从为师者来说,这也是一种美好的品格。
心理学告诉我们,先天素质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就一般人来说这种条件是相差不远的;后天养成是个性发展的决定条件,而这种条件是相差甚远的。所以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而且,完整的个性正是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说:“习成而性成也。”语文教学(不只语文教学)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教学生读懂多少篇课文,而是要使学生在后天的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的养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学中忽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确是探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 论教育的论点是什么文案:

教育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这几年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然而却又一直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这不是一件小事,它所决定的不只是一种教育模式,它关系到中国教育理念的落实,牵涉到中国未来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将影响好几代人的态度和未来工作的取向。中国提出“素质教育“,这很好,但现在又存在只提出不落实的矛盾。小学,中学,,中学到大学,甚至于硕士到博士,哪一个不是要爬上堆满试卷的阶梯上去的。
素质教育很好很优秀,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真正体现教育理念的意义,真正落实的教育的本质中去,从而真正提高中国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文化素质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另一角度看来,应试教育就存在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等的缺点,不是说绝对,而是从相比之下它确实比素质教育要差得多。现在出现的许多“高分低能”和“高分低素质”就是该观点的一个很好的表现。
教育在另一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其不稳定性。今年说要选科考试,明年要文理分科,后年要全科统考,再后年又不知道要改个什么“为推进教育的全面发展”而设的新制度。——再次申明:教育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教育不容许作为学生的我们草率等待,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把我们的学习当作儿戏。既然无法协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在教育上负责的机构就应当对我们有所当当,我们不是教育机构的试验品,我们不愿做教育试验的废渣。今年的教育制度是“推进”、是“改善”、是“完美”,那前年的学生是不是白学了。我们不是一味摒弃教育制度的不断改善和其结构的不断调整,教育的完善也是作为公民的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应当深思熟虑,都应当顾全大局,都应当有发展的远近,不要动不动就说改。
相信我的观点也是不少同龄人的共鸣,我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只希望每一个人都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教育的合理化|
华侨中学高一:雨霖铃zmj
小议教育作文750字

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 论教育的论点是什么文案: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幸福,是人的向往和追求。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 论教育的论点是什么文案:

一、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素质教育
关于教育的本质,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思想家都作过不同的论述。我国孟轲在《孟子.尽心篇》中最 早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中庸》上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中说:“以善先 人者谓之教”。《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文,夸美纽斯 主张:“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卢梭则认为:“植物是由栽培而成,人是教育而成。”裴斯塔洛齐更是 明确提出: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苏联巴拉诺夫等认为:“教育就是形成个性的一个因素。教育就是人们想用某些手段达到一 定目的,即发展和形成受教育者的一些特定品质。”综上先哲们教育实质的观点,尽管渗有他们各自的哲学观 、社会观、伦理观,反映着不同的时代、不同阶级的要求,但他们的论述却集中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上,即把 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在知识、品格等方面 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个体先天自然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包括知识技能、文化涵养、心理品质等的“合金 ”就构成了个体的素质,所以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培养个体的素质,即素质教育。
二、“应试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一种异化现象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那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按照高一级学校选拔的要求,以 应试为学习的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训练活动。“应试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是 :
1.不平等性。“应试教育”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学生,忽视了对广大中、差生的培养,挫伤了中、 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使我国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性质和任务异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义务教 育的实施。
2.片面性。“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指导思想下,必然只重视智育,忽视德、 体、美、劳其它各育,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错误认识使得学生在智育中也 只重视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知识的记忆与背诵,妨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了获得考试中的高分,学生陷入“时 间战术”、“题海战术”、“试题的偏、难、怪战术”之中,这些“战术”最终严重地摧残了正处在迅速发育 的学生的身心健康。
3.机械性。“应试教育”唯一目的是为了考试,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什么就教什么, 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学什么。考试内容成了教和学的指挥棒。为了获取考试 高分,教师常常按照一个模式培养人,教育教学中几乎不顾及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把古已有之的因材施教原则 束之高阁,从而使学生机械地发展,常常培养出“高分低能”的“怪才”来。
从“应试教育”不完整性表现出来的上述特征我们可以认为“应试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一种异化现象。
三、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素质教育还是一个成长中的概念,教育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涵义正在进行讨论。我们认为,素质教育是依 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 开发学生的智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这种教育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主体性。素质教育就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 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素质教育真正体现了教育是“社会主体<-─> 社会主体”双向交往、平等交往的交互作用的育人活动。而不是“人→物”、“人→机”、甚至“人→兽”的 单向作用的机械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产品,而是能动的主体。
2.全体性。素质教育并不反对英才,但它反对使所有教育变为英才教育的模式。它不是面向部分人而是面 向全体的教育;它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而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使每个人都在他原 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人的普通性教育,同时又是差异 性教育。
3.全面性。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培 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之才。所需之才并非“偏才”、“怪才”,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人才从何而来? 就是靠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整体发展。
4.基础性。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因为素质教育强调个体基本素质的培养,从而为学生自学、自我教育、 终身教育和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好基础。所以,素质教育重视普通教育的全面培养,尤其是能力的培养。
5.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现在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 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于原有教育理论之外的全新的教育思想。它是教育在特 定的历史阶段,针对“应试教育”这样一种教育本质被异化的现象所提出的特定概念。提出素质教育的目的是 对教育本质回归到已定格的素质培养的本位上去的呼唤。
四、教育本质回归的原因
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偏离本质的情况并不鲜见。呼唤教育本质回归的声音也从未间断过。现代教育本质 的回归,也是社会时代使然。
(一)从教育的外部要求看,信息化时代迫切要求提高人的素质
1.人类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挑战,需要提高全民族素质。人类的科学知识是以惊人 的速度增长着的。据卢嘉锡教授统计,19世纪是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今则是每3-5年 增加1倍。同时,科学越来越分化又越来越综合,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并且科技转化为 生产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他认为:“当我们面向21世纪时,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 须掌握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他又说:“要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为重点,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掌握所需的科技知识,以便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即是说,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2.人类面临的种种困难,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 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给了人类重重困难,如环境污染、生态失去平衡、资源浪费等。人类要走出这些困难 的重围除了依靠科技之外还需要依靠人类自身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心。今天人类面临的困难是人类自身素质 不高所致,解决这些困难只有从提高自身素质着手。
3.世界面临着激烈竞争。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世界旧的格 局被打破,冷战的结束,由军备竞争转入了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本质是高科技的竞争、人才 的竞争。如何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是培养人才。
(二)从教育的内部变革看,素质教育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保证。
1.实施素质教育是顺利贯彻《义务教育法》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 “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2.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全 面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全面提高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教育质量的总和,而不是单独提高某一育的质量。
3.实施素质教育是改变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的需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特别 是偏重智育,轻视其他各育;偏重考试科目,轻视非考试科目;偏重分数,轻视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在许多 中小学存在,从而造成中小学教育本质的异化。
如何才能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如何才能顺利贯彻实施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如何才能适应当前国 际间的竞争?这些问题是“应试教育”所不能解答的,只有素质教育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五、实现教育本质回归的基本条件
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就是要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呢?我们 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基础
思想、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一定的教育行为是受制于相应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从“应试教育” 走向素质教育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试教育”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 造成的,因此在转变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都面临着一个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问题,但其中教师教 育观念的转变是最核心的问题。因为教师是教育工作直接承担者。那么,我们究竟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呢?首 先,是要转变教育观。要用邓爷爷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努力提高认识——“ 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树立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的观念,克服片面追求升学 率的倾向。其次,要转变学生观。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社会主体,要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参与 的主动性,在教学中真正实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要努力克服那种将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 受器的传统观念,第三,要转变人才观。要再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凡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 人都是人才的观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要努力克服那种认为只有大学 生、科学家才是人才的狭隘观念。第四,要转变评价观。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只盯着某校学生的考分、某校的 升学率,而应该将升学率与合格率统一起来,既要看某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多少合格的人才,又要看该校培 养出了多少祖国合格的建设者。所以,要树立全面、整体、综合的质量评价标准。
(二)合理的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是前提
教育目标是指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人们事先设计好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总是反映人们关于教育的价 值观念,规定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的发展结果,指导和支配着教育活动的过程,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向 、激励和调节的作用。所以,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其前提就应该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就基础教育而言 ,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的构建一定要依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保证其科学性的基 础上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测量。
(三)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是重心
课程、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经验的总体,它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的文化知识及学 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对教学而言, 课程、教材既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学校为了片面 追求升学率,在课程、教材方面搞“学科中心主义”、搞“主科中心主义”,使学校的应知课程和应会课程的 比例严重失衡,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加大课程、教材改 革力度,构建“三个面向”的课程、教材体系,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谐主动地发展,使基础教育的功能 回归到一个社会主义公民所必需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上来。同时,教师要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结合 本校、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和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总之,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教材 、教法改革的力度。
(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是关键
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反馈——调节系统。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有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要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
是要构建科学的、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在实践中努力做到:第一,全面评价。不仅要注重 对学生的评价、对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的评价,而且要注重对教育系统、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的评价。第二 ,客观评价。不仅要对教育活动的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而且更要对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不 仅要注重对教育活动的事实进行判断,而且更要注重对这种事实的价值进行判断。第三,要使用多方面评价标 准和多种评价方法。
教育评价在实践中有多种形式,但最具操作性的是考试、测验。如何才能运用考试、测验形式实施素质教 育的评价而又不导致“应试教育”呢?这就需要对考试、测验加强研究,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吸取传统 考试、客观测验、标准化考试的长处,加强考试、测验的科学性。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试卷的 设计要着眼明天,着眼发展,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原则。其次,考 试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双基”的要求,以课程计划或教学大纲为标准,更要重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的测查。
(五)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必须具备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质量评价诸方面都实现了大的转变,但如果没有财力上的投 入、社区环境的优化、教师素质的提高等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实施就难以得到保障。本文曾得到张大均教授 精心指导,在此谨表谢忱!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论教育是什么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