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作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安徽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教师报征文作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安徽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教师报征文作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安徽文案

中国教师报征文作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安徽文案: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征文作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安徽文案:

献身教育 终生不悔
——读“徐翠梅:留守少年的守护人”有感 “对孩子的关心永远不变,为教育献身的初衷至死不改”这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的铮铮誓言。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关心着、爱护着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徐翠梅老师。
2014年9月24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徐老师的事迹,也是从那一天起,我认识了这位爱心无垠的老师。11年里她担任过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过留守儿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又充当过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2014年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
她用老师的情、“妈妈”的爱滋养着在家庭教育中“营养不良”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了孤独、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深厚内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护人”。在她的关爱和教育下,原本桀骜不驯、染上各种不良习气的小亚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阳光男孩;在她的引领下,很多留守儿童看到了农民工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深切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她的组织下,留守儿童们参加过“集体生日庆祝会”、“‘保护环境,爱
我母校’的义卖”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因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深度报道了这位优秀的“代理家长”。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长的“围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这些让徐老师油然而生一种快乐感、自豪感,让这位“代理家长”更加坚定了做留守儿童的守护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决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献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师还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途经——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还至少给学生做3场心理讲座,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她的带领下,紫庄中学的很多老师都义务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
徐老师“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紫庄中学的老师们,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上,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崇高境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必然以教育为快乐。一个人只有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不断成长,就得有一种“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精神。
更多热门文章:

中国教师报征文作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安徽文案:

在记忆的心扉中,常驻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恰似那流光溢彩的画页,亦如跳跃着快乐音符的乐章。读你,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不管是工作劳累时的忙里偷闲,还是茶余饭后的休闲消遣,身边总少不了你——《中国教师报》一路伴我成长。 这是一份以中国教师为名,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第一次看到她,就让我这个身处一线的青年教师倍觉亲切。一路细读下来,我的心中便拥有了几份欣喜、几份收获。
其中一篇《我走出了困惑》引起了我的注意,读后让我心境逐渐明朗:工作中的一点不如意怎么就如此消极呢?文章作者遇到挫折并未埋怨消沉,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去面对新的旅程,迅速走出困境,结果收获了许多成功和感动。想想平时教育学生说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可自己遇到这么点不公平,难道就可以否定世间的公平吗?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接下来的日子,我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它身上了解了更多的感人事迹,认识到教师的人生价值不是让人看到自己
的成绩,而是敬业地默默付出。是《中国教师报》坚定了我为师的脚步,让我对教育更加执着。
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又是《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当渐渐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的,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特别是“班级在线”、“教师教育”、“创新课堂”,报中所载老师们对教育教学的做法让我受益匪浅,并借鉴到我的班级工作中。陶行知就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中国教师报》的文章让我放下严师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成长、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岁月在流逝,而我从未停止对《中国教师报》的阅读,也没有停止对自己的反思,“热爱、宽容、理解学生”的理念也融入了我的灵魂。现在,我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首先要归功于《中国教师报》。
当人心变得浮躁,当读书渐渐成为一种奢侈的行为,我对《中国教师报》却情有独钟,在读懂了她的同时也读懂了自己,读懂了人生。这里是通向世界的窗口,除了了解教育信息,还有更多人文化的东西,她没有让众多像我一样热爱读书的读者失望,她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在这里,教师的文学趣味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精彩纷呈,教师的成功与艰辛一路随行,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工作不再是一种养家糊口的需要,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最近又看了一篇《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顿感震撼!老师有很多害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学生。但最害怕的还是教不好学生!看到“中国教师报”能采用此文,如此大胆地公开老师们的痛处。可见贵报刊敢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能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也让教师们深感慰藉!
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国教师报》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像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正因为尊敬的报刊工作者们用心灵和才智奉献着真诚的爱,才会有《中国教师报》的一片蓝的天!使得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也有“露脸”的机会,从而网络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有着大量的“缄默性教育教学知识”:首先他们已经对教材了如指掌,有时间来考虑比“如何讲明白”更高一层的“如何讲生动”的问题。其次他们有了丰富的经验储备,能够很快地对学生的需要有所回应和即兴发挥,一句话,他们有了给学生“点穴”的本领。因为“共同成长,共同分享”让教师们爱不释手!
《中国教师报》为我打开了一扇更为敞亮的窗户,让我观望到一片更为广阔的风景,给自己的成长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

中国教师报征文作文 中国教师报征文安徽文案:

回首往昔,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写作历程,《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在我开始热衷于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后,《中国教师报》恰如指路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适时指点了我的迷津。
学生时代起,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自从我把教师这一行当定位为我的终身事业,我开始写教育日记,每天每时每刻,在校园,在我们身边,都在发生着各种各种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突发的,有的是预见的,有的是清晰的,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令人高兴的,有的是让人伤心的……但,无一例外,这些事情是活生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它们组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个学校生活。另外,我还布置学生每天记日记,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的情感和学生水乳交融,我会不由自主地或感动、或感慨、或舒心、或伤感,有时高兴和鼓舞,有时矛盾和焦虑,我习惯性地将之记录下来,并加以剖解、分析、反思,以见证教育的生命轨迹和个人的心路历程。
本世纪初,我有幸接触到《中国教师报》,我如获至宝,仔细研读,对特别感兴趣的文章不仅做了剪贴,甚至熟读成诵。彼时,我并没有想到要给她投稿,我觉得她太遥远,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我,温暖我,足矣,我没有奢望过,我也可以成为太阳,去照耀、温暖别人。
经常拜读《中国教师报》上的文章,我更加勤勉更加积极地撰写教育日记,并且开始自觉地将日记体转向笔记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教育日记显得随意而闲散,而教育笔记,则带着有意识的探究和思考,应该是教育日记的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育日记其实就是教师记录教育的一种最普遍最生动最有效的方式,是一种个人的随笔式的记录。它很随意,不讲究格式和字数,三言两语或万语千言,全在自己心情。也没有内容限制,写读书感悟、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师生对话、家访实录都行,甚至与家长与同事沟通,校长和同行的赞誉或是批评,乃至于刮风下雨天气变化,凡所见所思所闻所感,统统可以记录在案,留待日后细细品味。
我认为,写教育日记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每天都写教育日记,他说“把一天的辛劳甘苦记在纸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尽着平凡的责任,享受着平凡的快乐和幸福”。特级教师李镇西也说:“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了。仅此而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
教师的工作辛苦而繁琐,困难而复杂。一个称职的教师要真正把教育当作生活的部分或全部,当成事业,当作精神寄托,并从中体会教育的快乐,那么写教育日记便是一条最好的途径。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教育不断呼唤回归的今天,在人们越来越期望人文关怀的今天,守住心灵的平静,享受平凡的幸福,对于教师,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写教育日记就能达到如此功效。
一边写着教育日记或笔记,一边读着《中国教师报》,有一种强烈的共鸣,使得我忍不住将我单独成篇的教育故事试着向我心仪的报纸或杂志上的栏目投稿,投着投着,还真的在省内外教育类报刊上开一朵朵小花。如,《从民师到名师》、《天使的倾诉》、《我写教育日记》、《孩子,天堂里热不热》、《有一种情感叫做相依为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乡村里的比喻句》、《我做老师第一天》、《我用我的眼泪赔你的眼泪》、《打造名师课堂》……
我关注我身边的学生,饱蘸师者之爱深情写下《守望的小孩》、《借读的小孩》、《爱睡觉的小孩》、《孩子,那是天籁》、《老师,抱抱我》、《我捐一个梦想》、《爷爷,你为什么哭》《老师,你什么时候去开会》、《为什么要多生一个哥哥出来》、《送栀子花的男孩》、《想做神仙》、《抱着公鸡上学的男孩》……
我钻研教科书,但并不迷信教科书,带着质疑和研讨写下《大禹为什么不回家》、《丑菊到底何时开》、《祁黄羊为什么不直接举荐祁午》、《一分钱是钱吗》、《公仪休拒礼》、《温暖而感人的细节》《夸父逐日相当于画蛇添足吗》、《机会如刘备》……
很欣慰,我的坚持有丰硕的回报,数十年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联谊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教师博览》、《特别文摘》、《特别关注》、《第二课堂》、《课堂内外》……都有我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
特别值得一提且令我无限自豪和骄傲的是,我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过三篇文章,其中两篇还是该版头条。 2010年2月10日发表《你是我的小程》;2010年2月24日发表《老师,您的教鞭呢》;2011年9月1日发表《满街皆“孟母”》。多年来,对于社会教育现状的积极思考终于化为有形的文字,得到当代教育权威报刊——《中国教师报》的肯定,我非常激动。某种意义上说,能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文章,让我收获到真正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的欣喜与欣慰……
现在的我,每周都会在第一时间拿到《中国教师报》,教育教学之余,我一边贪婪地阅读,寻找着来自内心深处的碰撞与共鸣,一边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以及教育现状,思索着如何撰写教育日记、教育笔记、教育故事,坚持记录每天的生活和思考,镌刻教育与教学的足迹,把玩事业的珍宝,体验生活的韵律。
《中国教师报》,犹如指路明灯,照亮我工作、生活、学习、写作的前程。感谢《中国教师报》,我感觉我每一天都不曾虚度,每一天都很精彩。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中国教师报征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教师报征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中国教师报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