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主题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演讲稿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主题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主题文案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主题文案:

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课堂是小学生良好语文习惯养成的主阵地,要真正、充分地发挥这个主阵地。
1、注重学生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老师在学生习字课和作业要求中,提出书写的具体的要求,并长期严格训练而形成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1)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书写规范。”“(2)会写1000个常用汉字。”“(3)有写字的兴趣。”“(4)重视用眼卫生。”“(5)注意握笔姿势。”“(6)注意写字姿势。”的要求,要求学生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划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学生在开始习字的时候,容易把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等弄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清字的位置,一笔一画地教。直至学生养成自觉正确写字的好习惯为止。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把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内,在家里,在街上,在商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自觉地识记。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汉字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见,除了语文课本,生活就是识字的好课堂。要把课外的“识字活动”和平时的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识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2、科学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的培养。
工具书其实“是一种小型图书馆”,也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使学生正确使用;还要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要求学生在课文预习时查生字词语;在课堂上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查找工具书;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要求学生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3、质疑问难的好习惯的培养。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了疑问才会促使深入思考,才会获取新知。质疑本来就是创新的基矗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质疑。在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中质疑;在深究课文局部时,可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细节描写、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方面质疑;在课文结束时,可进行创造性质疑。在指导学生质疑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即使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也应鼓励并加以引导,不可操之过急,打击其积极性,熄灭其智慧的火花。二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质疑,忌漫无边际,无针对性。
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
4、朗读背诵的好习惯的培养。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课本中规定背诵的百来篇课文,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及时纠正和表扬,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主题文案:

xx路小学张xx
三位专家,您好!我叫张xx,参加工作7年,一直担任语文教师工作。我很荣幸能作为语文学科教师代表和您交流,我汇报的题目为“乐读善写会改提高习作效率”,希望您指正。
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的畏难情绪比较明显。如何让“快乐教育”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落在实处呢?我曾经先后参与了三个课题——“课外阅读”、“习作六步法”和“小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的研究得到了答案。这几项研究恰好形成了一个读、写、改相结合的习作序列。下面我就从广泛乐读、乐言善写、循规会改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广泛乐读
读是写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读书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应“创境激趣”,让学生“乐读”。而童话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文体,我以童话为基础,引发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梳理读书的方法和策略——晓情节、知人物、明道理。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自主感悟,表达自己独特读文感受的主阵地。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保持他们的阅读热情。好书推荐、美文欣赏、好句诵读、好词品析等一系列活动,积淀了学生的语言和情感,为写奠定了基础。我班学生多次在“大田杯”——xx市“好书伴我成长”活动中获奖,学生自主组织的“智慧背囊”读书社团,荣获“童趣杯”——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称号。
二、乐言善写
有了读做基础,才能有写的流畅。于是我在学生广泛乐读的基础上,让他们写一些读书笔记,通过学生的周记、课下交流等途径,我了解到学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有“写”的欲望,有抒怀的冲动,但总有一种我笔不能抒我情的感觉,使他们对“写”产生了困惑。
于是,我借助“读后感”的习作教学,结合“习作六步法”,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精练拓展”,并撰写了论文《发光的金钥匙——以“读后感“习作教学为例浅谈习作六步法》,荣获xx市二等奖。在这次习作教学中,我将“引”(引用原文)、“议”(抒发真情)、“联”(联系实际)、“结”(升华感点)的观后感写作模式与“习作六步法”相结合。先引导学生分析习作提示——析要点,确定本次习作主题、要求。然后把“引”细化到“广联系、精选材”。学生很快学会了直入主题,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也就有了切入点。“善表达、巧立意”两个步骤,则更好的诠释了“议”、“联”、“结”这三个环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亮明自己的观点纵横拓展,抒发真情实感。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了快乐习作的方法——“习作六步法”,并推行到以后的每篇习作中。而“细推敲”这一环节则与“循规会改”这方面结合在一起。
三、循规会改
好文章要做到三分写,七分改。“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是课标的要求,所以,在加强作前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做好“细推敲”的训练,做到“写”、“改”并重。根据课题的研究,我设计了一套五星评改法(一星明中心、二星理层次、三星善表达、四星谋篇章、五星成佳作)。在每次习作评改课中,以幽默的语言帮助学生诊断习作的病因。然后出示五星评改量规从段到篇,展示亮点、范例欣赏,训练孩子对语言的敏锐力,给孩子可用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积极、活跃地融入课堂,自主评改作文,乐改会改。通过读、写、改的一系列培养,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蒸蒸日上,我班多位学生的习作在天津市——“语文报杯”作文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
总之,读、写、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序列。整个习作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我校的“三步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广泛乐读”即为学生“创境激趣”,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为写打下基础。“乐言善写”则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精练拓展”,完成初稿。“循规会改”在生生与师生之间反馈交流,使每位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最终形成“三步六环节”的快乐习作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主题文案:

各位老师上午好:
下面我代表实验二校语文组,讲一下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打算。
一、前一阶段做法: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不管人多人少,
2、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草案----成案----个案
3、发挥半日教研的作用
4、创办刊物,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校有《梧桐语》,许多班级有自己的刊物。
二、今后的设想
1、教学重点前移
我们传统的教学一般分为预习---上课---复习巩固三大步,预习只是对所学知识做初步了解,略知一二即可,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课前不预习,上课好好听也可以,有的时候我们教师甚至不安排预习,因为上课时中心,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殿堂,如果说课堂还受时间限制的话,那么复习巩固则成耗时最多、投入精力最大达的一个环节,我们习惯把预习中的不足,课堂教学中的疏漏之处,都依靠课后的复习巩固来弥补,于是出现了作业、测试、反馈、再测试、再反馈等等累赘的环节,学生累得苦不堪言,但这似乎成了我们教师提高成绩的唯一办法,这种教学方式即使学生的成绩好一点,也是靠死记硬背,高投入,低效能,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在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量减少的今天,这种吧重点放在复习巩固环节教学方式已经再也走不通了,我们认为应把教学重点有课后移到课前,由复习环节移到预习环节,预习的内容不要仅仅限于字词、文学常识等小儿科的东西,而应放手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各方面去了解,去品味,生成自己对文本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把课堂变为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舞台,而不是教师展示自己讲的舞台。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句话真正落到实处。课后只是抽测一下就可以了。
2、淡化对课文的讲练
淡化不是不要课文,也不是将其放在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只是把我们过去浪费在课文上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想想我们过去一个学期中,作文写不了几篇,阅读上不了几节,90%的精力都用在了分析课文,和围绕课文做大量的重复性练习上,学生的阅读量小,知识面窄,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去年在去邹平学习时,我们看到邹平一周的语文课也是6节,他们的分配是2节学课文,2节上阅读,2节上写作,课文照样学得很好,因此我说课文就是一节甘蔗,你嚼5分钟和嚼5个小时,得到的东西差别不大。其中一个结果就是让吃甘蔗的人再也不愿吃甘蔗了。
3、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增强语文学科的吸引力
李宗盛的演唱会是那样火爆,而我们的课上还有学生精力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说明我们的课确实缺少吸引力。
我在上学过程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位教师,初中的阎老师给我们讲电视连续剧,让我们学会了夹叙夹议的作文写法,高中的刘老师给我们讲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事例,如李白、苏轼、郭沫若等我们不但听得津津有味,我们也加深了对作家作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发现了语文的趣味,喜欢上了语文这一科。
在很多学校里,语文课无法同别的学科相对比,就人品而言,语文教师比较仁慈,不会不顾一切地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就学科而言,布置多了也检查不过来,阅一篇作文比数理化费时多得多。又不愿与同事去争,所以语文学科只好在夹缝中生存。这样,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是通过想各种办法让学生愿意学语文,比如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分析学生的性格,不要吝啬褒奖的语言,和学生推心置腹,这些话说起来都知道,但平时遇到情况,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就忘了,就会发挥语文教师语言的特长,用尽一切可以挖苦的语言去挖苦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老师一时的痛快,造成了学生长久的痛苦,有时伤害的不仅是一个学生,严重时会引起其他学生对你的不满,对你这一学科的厌恶,(给教师的20条建议:对犯错误的学生与其批评讽刺不如找个没有人的地方痛扁他一顿,因为给他身体上带来的疼痛,远不如对他心灵的伤害严重。)当别的学科老师批评一个学生,或与其发生冲突时,你不要火上浇油,此时心理上他是一个很孤独的人,很需要安慰的人,在没有人的时候,说几句宽慰他的话,既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让他感觉到你是一个真正理解他,又真心帮助他的人,从此他会不顾一切地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 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主题文案:

xx小学吴xx
三位专家:上午好!我是语文教师吴xx,很高兴有机会能和您们进行交流。我要向您们汇报的题目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XX年。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摸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现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三位专家作以汇报。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我紧紧围绕我校“快乐教育”的办学特色,力争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乐学情境,注重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如:在教学《三个儿子》导入新课时,我先表扬几个学生,然后让他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孩子们顿时来了精神,积极发言。走进文本,“文中有三个妈妈在评价自己的孩子,想想应该是什么样的表情?用什么样的语气?”学生们跃跃欲试;最后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去评价“自己的儿子”,体验妈妈的心情,学生兴趣盎然。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亲自提起满桶的水亲身体验。这个孩子的动作和表情激发了其他孩子要亲身试一试的欲望。有了这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体验,然后用“可”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那个亲自提水桶的孩子用“可”说出自己的感受时,他的动作和语言博得了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笑声。孩子们对妈妈们的辛苦就有了更深的体会。
二、关注表达能力,突显朗读训练。
阅读课堂是“练兵”场,是实践园。学生要在这里历练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教学时,我以文本为载体,始终致力于学生说话和理解能力的训练,如练习用“当……的时候,妈妈夸我……”“一边……一边……”“可”这样的句式说完整话。这堂课中,不少孩子勇敢地回答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声音响亮。有的孩子说“当我帮妈妈干活时,妈妈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有的孩子说“当我写作业时,妈妈夸我字写得很漂亮”……一句句童真的语言,带着骄傲,带着自豪。
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走进文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并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朗读时,学生便能自然地带着情感朗读,文章蕴含的情感也在朗朗读书声中,深入孩子的心灵。这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了知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三、感悟文章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反复诵读,并配以图画、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南海海面瑰丽的风光,又以这种绘画美、音乐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孩子们快乐地融入生活场景中,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