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读书笔记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文案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文案: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2000字:
第一章的导论部分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为“社会心理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是探讨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如何因为他人(整个社会情境中有关系的人)真实或想象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科学研究”。既然是一种科学研究,就必须遵循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绍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01、社会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
不同于在实验室内的物理学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关心和研究的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影响,研究的场景对于每一个人都很熟悉,因此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常常有一种“事后聪明偏差”,人们在知道某个研究的结果后夸大结果的可预测性。仿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常识的事情。但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等区别最大的就是他遵循一项基本原则: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
科学的研究都是开始于一个研究者想要检验的预感或者假设,但它并不是凭空而出,科学研究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研究者常常是从先前的理论和研究中推演出假说。一项理论出现之后,研究据此推演出各种具体的假说,然后根据验证假说所得到的结果,进一步修正理论,然后又产生了新的假说,如此循环往复。

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研究人员收集资料来验证假说,使用的实验设计有观察法,相关法以及实验法。每一种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特定的问题,每一种在某种方式中可能是强有力的,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存在缺陷。社会心理学家的创新部分在于选择正确的方法,即最大化此种方法的的优点并最小化其缺点。
0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并记录某个测量值或对该行为的印象。观察法在描述某个特点的团体的行为或者某种类型的行为时非常有用。观察法常用的形式有人物志,档案分析法。
人物志是研究者融入一个团体或一个文化内部,并且不带任何预设观念地进行观察和理解的研究方法。人物志的关键是尽可能避免加入自己的预设的观念,并试着理解被观察这的观点和立场。人物志研究中建立评分者信度非常重要,对两名或两名以上的人对同一组人进行独立的观察和记录时,不同评判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档案分析是研究者可以考察某种文化下所累积的文献记录或档案。但记录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是档案分析的局限性。
03、相关法
相关法是系统化测量两个变量并评估其关系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根据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进行预测。
相关法采用的方式是调查法,研究者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作为样本,让他们回答关于态度或行为的问题。调查法可以便捷地测量人们对于某件事的态度。研究者必须确保他们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因此随机抽样的方法非常重要。
但是相关法的局限是它只告诉我们两个变量有关联,而不能找到社会行为的起因。
04、实验法
实验法是解释因果关系的唯一方法,研究者有系统地安排不同条件的情境,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经历某一事件。实验法通常涉及研究者的直接介入,通过谨慎地只改变情境中的一个方面,研究者能看到这一因素是否导致目标行为的产生。
研究者操控和改变的变量为自变量,测量的变量为因变量。实验法的关键是保持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所有条件相同,这是实验的内部效应。读后感·心理学实验的外部效度也非常重要,它指一项研究的结果能够推广到其他情境或其他人身上的程度。为此心理学家的解决办法,努力提高实验中的心理真实性。因此研究者经常会告诉被试一个虚假故事,用来掩盖真实的研究目的。
还有一种方法是现场实验,实验者在实验室外,在最自然的环境下进行行为实验,这是提高外部效度的最好的办法之一,但是它的内部效度无法保证。
因此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之间的权衡关系被称为“社会学家的基本困境”。大部分社会心理学家将内部效度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得到一目了然的因果关系。
另外一个检验实验的外部效度分方法是重复实验,在不同的实验设置,不同的情境下针对不同的被试群体重复某项研究,才能确认实验结果的推广性。
05、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同时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领域。基础研究的目的设计找出人类行为的最大答案,纯粹是出于对于知识的好奇。研究者并没有尝试解决某个特定社会或心理问题。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某个特定的社会问题。建立理论通常会让位与解决待定的问题。
许多心理学家都同意,为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了解相应的心理过程。社会心理学家创始人勒温的话“没有比好理论更实用了”被奉为社会心理学的箴言。
06、社会心理学家的道德困境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需要创造真实,生动的情境,但这样社会心理学家不得不面临相应的道德困境,因为试验的过程会引起被试感受不必要的压力,不适和不安。因此美国心理学学会(APA)对每一个实验程序都要审核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实验程序必须经过调整和删改后才能进行。
实验者必须在取得被试者的知情同意之后才能进行实验,并且试验后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欺瞒行为作实验后的面谈,作为必须的释疑。作者:哈皮波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文案: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有时候,我们根据经验去判断,而忽略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思维的各个方面都受到格式塔的特征:
整个事件打击了情绪、一个人的整体特征被我们识别、社会的整个群体……
格式塔心理治疗师把人看作一个整体对待,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可能是整体生活状态不健康(工作状态、家庭生活、饮食习惯、运动、活动、兴趣……)
格式塔与教育:
学生将学习情境知觉为一个整体,所以教师要先介绍学习内容的概况和框架,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思考,重点为解决问题,鼓励创新而不是机械的重复,在学习结束后总结。将学习整个情境作为一个整体给学生。
勒温把物理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提出了场论。其实就是心理场,人与人之间接触有气场,所有人在一起也可以形成一个共同场,场会影响人,有能量的人也会影响场。场论对于教育、团体治疗、管理都能应用。
我们认识的认知心理学在上世纪60年代才发展起来。米勒是反行为主义者,他认为意识和行为一样可以被研究。研究意识可以研究感知、概念、记忆、语言等等。奈塞尔是“认知心理学之父”,他认为认知过程几乎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有关。

人本主义学说:人本主义是我最喜欢的思想,实际上人本主义并不是历史悠久,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在美国,他属于第三势力。(其他:精神分析、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关注个人,尤其强调个人的选择。强调意识经验,相信人性。反对行为主义,认为行为主义只是把人当做机器。反对精神分析,认为精神分析在贬低人性,过于关注人的阴暗面。但这并不影响,人本主义治疗师运用精分和行为的技术。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自我实现的动机,利用自己的天赋,发挥自己的潜能。每次我们体会发挥潜能后的满足感,都是一次高峰体验。
P108有我们不同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每天我们每个人沿着这样的梯子上上下下,达到不同的层级。
马斯洛理论的应用:在教育上,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循序渐进。在治疗上,激发病人的生活意志,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爱、情感与自尊。在管理上,培训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激励员工。
我很喜欢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又站在了精分和行为的肩膀上。很多技术其实是精分和行为的技术,但因为理念的不同,运用的方式不一样。所谓,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我们心中有自己的理念,是很重要的。作者:子宁共读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文案:

今天把社会学的邀请看完了,200多页的书,深受启发。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差异性结果的系统性研究。针对我们个人能够解释我为什么按照我做的这样做,我为什么按照我想的这样想的问题。
作者第一章抛出了对于社会地位的讨论,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能够取得的成就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地位能够决定我们的社会关系、我们持有的信念、我们所获得的资源。处于相似社会地位的人,倾向于做出相似的选择。
社会地位决定了我们所能获得的社会资源,而社会资源包括物质和经济资源、社会关系资源、文化资源。
通过对于社会地位的讨论,作者对社会学做出了定义,并分别讨论了个人、群体和系统性定义的作用。第一章,描述了社会学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先通过预测,做出假设,再通过采集数据对假设进行验证。归纳法通过实地采集大量数据,在分析获得的数据,得出结论。
从第四章开始,作者分别介绍了社会学三巨头:涂尔干、马克思、韦伯的理论并对比三者理论的异同点。这些大理论倾向于从宏大的社会场景中去分析群体和社会,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
最后作者转向分析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通过个人的行为,去分析整个社会,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最后作者提出了很多针对个人行动的建议,通过这些建议去践行社会学,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文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 勒庞,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写下了很多心理学著作,以《乌合之众》最为出名,完成于1895年。
《乌合之众》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导言、群体的心理、群体的主张和信念以及不同群体的分类和特点。它对群体行为进行了大量的阐述,精致的描述了集体心态,深刻的剖析了群体的特点。从群体的组成,特征,分类,观念和信仰,到影响群体的一些直接和间接因素并通过群体领袖这个角色来说明领袖是通过什么方式去领导其群体,最后通过犯罪,陪审团,选民和议会这四种群体来说明其特点。层层深入,描述人一旦处于群体中,人的个性会被淹没,群体的无意识会占据主导地位,并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能力。
书中的关键词——群体其实指的是许多人凑在一起,每个人的个性消失,感情和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情,这许多人就形成了一个群体。从心理学角度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并不是一群人凑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群体。凑在一起的人必须在感情和思想上都关注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个性消失,这群人才形成了一个群体。
大多数人一旦处于群体中,就会变得懒惰起来,不太愿意去自我思考了,因为人们都有一种从众的思想,跟着大众走,犹如抱着“大腿”,觉得应该跟大多数人保持的立场一样,这样才是安全的、正确的,哪怕最后被证明是错的,个体会觉得法不责众,可能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会想:你看,那么多人都错了,我错了也是挺正常的。在这过程中,一旦你身处群体中,你的那种自我独立思考的意识顿时就变弱了,以至于说压根就消失了,个体变得懒惰了,本来好逸恶劳就是人的本性,而这刚好迎合了你的需要。
如果大部分人都是持着如上态度的话,那么称所在群体是乌合之众的话,那就一点不奇怪了,群体的智力是远远低于个人智力平均值的,因为他们压根看问题就不靠理性,而是靠感情,或者当时的情绪决定的,而这个情绪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一旦抓住这个心理现象,就可以很容易操纵全场,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这本书的背景是19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的环境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可以联想到文革的大范围的批斗现象,通过无理闹的群体行为批评、打倒他们讨厌的社会人士,造成了一大堆冤假错案,前阵子看《周恩来传》时,在里面也有一定的阐述,当时周恩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毕竟国家总理,也不能乱动啊。但这过程中,它就是点燃了群众民主之火,却缺少大量合适的各级指挥人员,从而使群众力量走向歧途,变成了不可控的历史灾难。
回到当今时代,它是一个高度网络化的时代,群体的范围又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刚刚发生的社会事件一经发表马上就可以引起一大堆素未谋面的人聚集在一起,看评论,发评论,点赞,转发,马上表明自己的立场,然而,又有多少人在转发之前有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的,还是仅仅根据所谓的点赞数、转发量,亦或是向朋友圈刷一下存在感,表明自己是知道这件事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知道一样。于是,这过程中,随着社交链的传播,马上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网络舆论,影响是巨大的。(对当事人、对后来的读者造成影响)
谣言止于智者,这个智者或许仅仅是比其他人多了一份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而已,从而阻止了谣言进一步扩散,防止造成更大的危害。
所以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应该避免让自己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不要陷入群体的这种陷阱中,遇到事情多问自己为什么,不盲目从众,多保持一点独立、自由精神,维持一个清晰的头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准确判断,也许能避免悲剧。我们应该突破了所谓“乌合之众”的思维,避免自己成长一名“乌合之众”。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