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文案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文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水平的高低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但是,多少年来,不少教师作文教学成效甚微,其重要原因之一应该是语文教师的文学素质低。
一、 语文教师缺乏文学素质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思考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审题立意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修改能力。各种能力又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在写作过程中综合地起作用。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语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然而,不幸的 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并不具备这些能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己的作文连起码的“文从字顺”都勉为其难,其作文教学能力就可想而知了。即使是长期担任语文教学的中学教师,其作文能力也未必强出学生多少,更谈不上作文的文学性要求。如此,“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修养。不仅要通晓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和方法,而且还要懂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指导创作。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敢于写作,善于写作。不热爱文学的语文教师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师;没有发表过文学作品的语文教师是不合格的语文教师。叶圣陶曾经说过:“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渐近于善读善写。苟不然者,学生终或至于善读善写,断非教师之功。”而且叶老先生就是在一边教书之中,一边发表了许多著名的 文学作品,为我们后辈语文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语文论文《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教师教学生作文,如果只动口,不动手,不率先垂范,“下水”实践,就不会积累写作经验,不能体会写作的甘苦,其作文教学必然苍白无力。
二、 语文教师认识偏颇
有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学素质,但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认识片面,教法失当,也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其一,由于多年受应试教学的影响,有关部门对教师的考评考核以升学率和分数为重,一部分语文教师也忽略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是硬任务,每期教完一本书,且教得如何,期末考试见分晓,而作文教学没有专门的教材,老师教得如何,学生写多写少,难以立竿见影。因而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随意性大,放任 自流,认为只要学生在写,总无大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其二、许多语文教师虽然重视作文教学,但教法失当,只偏重于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材料,忽略了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实践中关心、观察、思考、认识生活,从中捕捉写作素材,获得感悟,并用自己的语言、情感、思维方式去真实地表达生活。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认知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和谐统一。有些教师却只是“君子动口 不动手”,纸上谈兵,喋喋不休言作法,没有将学生的作文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中,哪里能写得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充实、生动形象的作文呢?
俗话说:“大铁先得自身硬。”语文教师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克服消极思想,积极主动地参加进修、深造,提高水平,弥补缺陷。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讲究这桶水的质量,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质和作文教学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组织指导高质量的作文教学课,一才能培养高水平的未来 文学新人。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文案:

一直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偏重理论讲授,忽视学生的体验和表达,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意识和能力。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学生鲜活的体验丢了;把陶冶学生心灵的宗旨扔了。为了学生写作中 “稳妥”和 “保险”,教学中将“作文”与“做人”割裂。学生的作文也就充斥着假话、空话和废话。导致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许多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没有感悟、对自己的思考和体验没有记录,把美德善行认为是作秀。
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这个死胡同,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学为主”作文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积累素材、体悟生活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写作文是随意编造。因此,我利用图书馆,注意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进行自主阅读,以读促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领略前人磨练成熟的思想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学习到前人来自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同时注意加强阅读指导,如怎样选择读物、怎样读懂文章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等。要求他们认真看准字词句段,做到边读边想,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等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引导学生体悟生活我组织春游,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组织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让他们领略美妙的自然,感受火热的生活,触摸时代的脉搏,获得鲜活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
二、开放写作内容和形式
1、开放写作内容,引入生活活水。教学中,开放作文的内容主题,保证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不说空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既可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可批判生活中的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像。2、开放写作形式。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记叙、议论、抒情或综合等表达方法和诗歌、剧本、广告词等体裁,让他们自由展示个性。如我们进行了“活动作文”教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
三、实行多元化评改
①自我评改,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看待事物。②合作评改 ,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找伙伴互评互改。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让学生既当“作者”又当“读者”, 转换角色,互相沟通和启发,达到提高。 ③集体评改,将基本成功但在某些方面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带有普遍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集体进行“病文会诊”,让学生做“大夫”,在修改中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实际收获。④家长评改。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请家长评改孩子的作文,有利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帮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要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成功激励成功”。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①编写作文集。每学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汇成集子、自行设计封面、委托家长或老师写的序言,这种做法激发全体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写作活动中。 ②鼓励学生向各级刊物投稿。为争取投稿成功,老师针对性印发省内外学生报刊、杂志的邮编、地址,供学生选择,尤其还奖励发表作品的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在班级开辟习作发表园地,并在一旁附有师生的小评议,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品质和写作习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作文由“怕”变成了“爱”,学生逐渐想写、敢写、乐写、善写。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广泛阅读、积极思考、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写作能力、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有较大提高。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文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对写作能力的考察即是对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考察。因而,写作教学也毋庸置疑成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于是,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问题历来备受关注。本文就此对当下作文教学的阅读、练笔、批阅这三个方面进行些许反思与探讨。
一、读万卷书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重视诵读涵咏,熟读精思,明确强调熟读勤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乃正是熟读、精读之用意所在。鉴于此,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杜甫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是经过千百年来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可见学习语文多读书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这也正是古代私塾学校的先生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诵读的原因。
二、练笔求精
提倡精练,并非反对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做写作方面的练习,只是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教师只有让自己的孩子多写多练,孩子的作文才能够提高;以及部分不负责任的教师为了不用讲课,便尽可能多地安排课堂作文练习,学生练过之后便不了了之。最后,学生虽然写了很多文章,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梁启超在其《作文教学法》中一再强调:“做一次必将一种文体做通。下次再做另一种文。如此便做一篇得一篇得好处。”他甚至多次谈到:“每学期作文次数最多两三次。”由此可见梁启超先生对于作文教学精练原则的推崇,同时我们也可得出,所谓的精练,并非不练,而是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地去练习,这样的练习即使一学期只做一两次,也足可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江西省会昌实验学校的一位教师就曾做过这样的一个案例:班上郑同学第一次写《从脚下出发》时,只写了一些空泛的理论,没有实例,内容不丰满。第一次修改,郑同学在作文中加入《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从脚下出发,勤学苦读成为大学士的例子,以及鉴真和尚做行脚僧的例子,充实了作文的内容。第二次修改时,他能一边讲道理一边摆事实,做到有理有据。第三次修改作文时,他加上了从脚下出发的含义及一些理论,使作文内容更加充实。第四次修改作文时,他关注了作文的语言,使作文达到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一类卷标准。又如江同学的作文进步很大,经过五次作文修改,从第一次作文语言不够优美到作文达到语言优美,注重细节描写,结构完整的一类卷标准。比如他的《从脚下出发》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生活就像天气一样,有时风和日丽,有时电闪雷鸣。但是或许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对一个人来说就是冬日的阳光。我们要从脚下出发,给予别人快乐。”这篇作文得到45分(满分50分)的好成绩,学生最终尝到了写作的乐趣。[2]由上述案例可得: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否,并不在于其练笔篇幅的多少,换句话说,与学生习作的篇幅数量没有必然关系。因而说到底,作文练习终究还是求精,有针对性地做练笔,而非漫无目的地求多。
三、多样化批阅“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似乎已成为教学中的通病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这样比喻教师批改作文:“每次两个班的作文本收上来往前一摆,常常觉得像两座山,于是我们教师每天挖山不止。”然而现实是教师虽然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却往往费力不讨好,得到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于是,寻找快速有效的作文批阅方式往往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需求。在此,我且介绍三种较为常用、实用的批阅方法,包括:学生批、教师批、师生共批。
(一)学生批俗话说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许多名作家的好作品没有哪部不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对于学生作文而言,除了靠教师批改外,同学间互批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做法。因为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有时学生的作业堆积太多时,难免会因看不过来而忽略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时,教师不妨换个方式批阅——将作文本在学生中间相互传阅批改,同学之间互为师生,这样学生轮流批阅的方式既带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可谓两全其美。
(二)教师批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这中间的过程顾名思义是师生双方通过习作来传递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信息的历程。同时,这不仅是教师给学生反馈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衡量自身作文水准的有力标尺。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鉴赏分析力外,更需掌握批注评语的原则与方法。1.趣味性原则鲁迅先生曾给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评语:“拟给九十分,给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几句议论给二分),其余的八十五分给罗素。”原来,许广平在文章中很少发表自己的想法,只是大段抄录别人的话,事后,许广平欣然接受了先生幽默、中肯的评价。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也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幽默风趣的语言除了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外,更可以使学生对所授知识印象深刻,使他们的眼前一亮,一笑之间获得教师的言外之意。如笔者不久前看到一则网页,一学校的校庆日有校友回忆在校时的难忘经历。有一位这样写道:自己上中学时的字写得很丑,一次,语文老师就在他的作文本上批到:你写得一手漂亮的甲骨文,老师永远也学不会。看后,他当时觉得有点不是滋味,而自此之后却发奋练得一手好字。由此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短短几字似乎远比一段长长的呕心沥血般的劝说的效果来得更加明显。这也正是幽默风趣的教学的魅力所在——在趣味中感知知识、在趣味中启迪学生。2.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即是教师批注评语时切不可“一刀切”,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实事求是,一篇习作的成功与否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性别、所选文的题材、内容、优缺点等等方面综合考虑,点评,不仅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全面看问题。如:当学生处于初中一年级时,教师就不应该持以初中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准评价该班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其衡量标准应该紧跟学生的发展步伐。同时教师还该明白,即使是处于同一年级的学生,其作文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对于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就应该相对应为其设立更高的水准,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放慢脚步,相应为他们降低一些标准,以鼓励为主。3.鼓励性原则同教学应有的教育性和导向性功能一样,教师的作文批注更应该如此,因而,教师给学生的作文批注评语往往持鼓励性原则,以肯定、赞扬、激励的语言为主,给予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更给予其情感上的关爱与支撑。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除了极大可能地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外,我们还应该铭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无论学生的习作如何,一篇作文都可以有很多种分析方式和评价角度。可以从学生写作的认真度,习作的内容、思路、结构、情感等方面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教师时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对学生文章中出现的语言优美的句子,教师可以用红浪线加注标识以示夸赞。但也应注意:切不可过分夸奖学生使其变得骄傲;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错字、语句不通、不合逻辑等等的现象,教师还是应该以合理的方式提出来,但切不可因学生的一点错误而对其讽刺、挖苦,最后将其批得面目全非,致使其产生自卑心理而渐趋厌恶写作。
(三)师生共批传统的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往往没有参与作文判定标准的权利,教师也不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真实想要表达的情感,一般都是符合教师心意的作文就会打到高分,反之则只能得到很低的分数,这就是由教师一人掌握批阅作文“权利”的弊端——避免不了会掺杂教师的主观臆断。因此,新课程标准观念下我们更倡导教师要学会适时“放手”,将部分“权利”下放于学生。如作文批阅这部分。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完全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讲明自己对一篇作文的判定标准。如:作文标题怎样占格,发生错误时相应的扣分情况;字词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合理、情感是否真实、有无创新性等方面的得分与扣分情况,然后将作文本交换传阅到不同学生的手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不同标准为其手中的作文做批注并打分。接着,教师从学生已批阅完毕的作文中任意抽查几本进行讲解并对其批注作评,最后,交由学生自己修改。学生自己写作并批阅他人文章,就仿佛一作两文,首先是数量上的增加。其次,通过师生共批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亲历作文的评判标准,了解自身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修改作文,知道作文修改的要领,因而,学生在写作上还将得到一种质的飞跃的可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总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因而教师需注重其教学的方式方法,学生需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样双管齐下方可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2]文敏.在作文精练精改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 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文案: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作文,应付了事,没有写作的热情。如要改变作文教学中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状,教师就必须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作文命题新鲜生动,紧扣儿童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统一命题,学生作文,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作文训练形式。这种命题的方式虽有许多的不足,但在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方面仍有特定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在统一命题时,应扬长避短,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使作文命题新鲜生动。怎样做到以上的要求呢?我认为,题目不应当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我在不改变教材每个单元作文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小学生喜动好玩、乐意追求新鲜事物的特征命题,把写作内容与写作要求等多方面的提示结合起来,使他们一看到作文题目便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比如《我的双休日》、《家中的笑声》等等,这些题目都是反映学生熟悉的人、事、景,或是他们参加过的活动,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重视作文内容指导,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教师指导时应注意激发学生作文的愿望,开阔学生的思路。每次作文指导课,我会首先启发学生从平时积累的材料中选择作文内容,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当多数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写作热情高涨时,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表达,形成初稿,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过好选材料这一关呢?要根据学生选不出典型事例,以及作文中对事物的主要方面、主要特征描写不细腻、写不具体的现状进行指导,在指导中狠抓审、议、比、思四个环节,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审,即审题,引导学生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选材,又要在题目非限制的方面去回忆自身生活的内容,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选择与这次作文有关的内容;议,即全班评议,组织学生谈自己选择的材料,大家互相提供信息,得到启示,获取更多、更充实的材料;比,即引导学生从众多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中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准确的典型的材料;思,即引导学生把获取的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思考,启迪他们用不同的眼光、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鼓励他们入其境、亲其情,用语言激发儿童心底的激动情感,从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引出新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原来模糊的材料变得清晰、鲜明,那些零乱的材料也会形成整体,这样,拓宽了学生选材的思路。同一命题,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天到地,从古到今,自由地寻找新的思维空间,进行创新思维的活动。
三、读写结合,丰富学生创新思维的想象能力
在作文教学训练中,我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在写作前,根据作文的写作目的和要求,介绍学生阅读有针对性的课内外文章,通过阅读使学生从中吸取丰富的写作营养,为进入写作积累了“财富”。写作时提倡“拿来主义”,允许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拿来”并不是抄袭,而是根据写作的需求加以消化、吸收、灵活运用。通过阅读,学生吸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和完善了自己写的作文。这种读为了写、写促进读的读写结合形式,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见识,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时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作文内容的修改,着眼于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
就小学生作文的内容而言,我认为有三方面需要解决。一是概括性的语言太多,描写性的语言偏少,使人读后没有留下鲜明的印象;二是单一性叙述多,综合性叙述不强,致使内容单薄;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加以分析思考欠缺,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内容不多,文章没有一定的力度、深度。基于以上的认识,在作文批改中,要从内容上引导学生修改作文,适当地进行技法训练,努力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作文内容也不尽一致,写出来的文章也各有千秋。要依据学生的原作,提示他们调整写作内容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要求他们在能突出中心的地方充实内容、写好细节,进行言之有物的训练,让学生写出符合人物身份及特定环境的语言,把文章中的大话换成实话、假话换成真话等,进行作文基本功的严格训练。我的主要做法是坚持眉批,以“想一想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等提问形式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去充实内容;二是在评讲中教给学生作文内容修改的基本方法,并在每次评讲以后让他们及时修改誊正原作;三是让学生互相修改,“假如你写到这一地方你会怎样去描述呢?”“这篇文章最精彩的是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欣赏作文的过程中,明白了如何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以及怎样恰当地表达真情实感,效果十分明显。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的经历,对《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希望对大家写《浅谈教师素质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论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