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理解文案

2019-03-15 综合文案 类别:读后感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理解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理解文案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理解文案:

我读了《庄子。山木》中的“庄子行于山中”这个故事,受益匪浅。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他的学生问其中的原因,庄子说:“这棵树没有可用的,它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庄子从山中出来,又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了非常高兴,便命令年轻的奴仆去杀鹅,用酒招待他们。奴仆问主人:“其中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而主人家的鹅因为不会叫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是不材好还是有材好呢?”庄子笑着说:“我将要在不材与有材之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也就是说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理解,再加以分析,取其利而弃其弊。就拿成材与不成材来说,原文中被砍伐的树木用来盖房子、做家具,是被人类所利用。没有被砍伐树木虽然“得终其天年”,但它的一生却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同理,如果庄子的朋友家圈养的两只鹅都会叫,那么为了招待客人也必定杀死其中一只。杀死的和没有被杀死的鹅,同样服务于人类。综上所述,成材与否绝不能以“伐木”和“杀鹅”这样草率界定,关键是看它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对国家有没有价值。
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同志亲切地接见了全国着名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同志。当时,刘少奇同志亲切地对传祥同志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少奇是国家主席,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时传祥只是一名掏粪工人,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出了非凡的业绩。你能说掏粪工人不成材吗?他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却都做着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几年前,报刊曾登载过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新闻:一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受当时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步走向堕落。他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电脑盗取银行巨款,后来发展到设计病毒软件攻击网络,最后被绳之以法。从某种角度看,这个大学生是一个计算机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他做的却是有损于人民的事情,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也就不能视为成材。
以上不难看出,对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方面分析,认真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来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在人类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像庄子那样“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悲观态度。我们作为小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1200字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理解文案:

庄子站在高山上,看山下人皆小如蝼蚁,说不必争谁高谁低;而胡适先生在山下看人,说怎能不争?
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他的起点很高,就好比站在“高山”之上,看其他人,都觉得一样渺小,无论如何也追不上自己。相反,作为一个普通人,只是平凡地生存在人海中,我们身边各色各样的人,在我们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假使不去争,很可能不知何时,自己就会被他人取代。因此胡适敢于去争的精神让我十分钦佩。
争,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曾有实验者用玻璃罩罩住跳蚤,迫使跳蚤跳跃。一开始跳蚤努力地跳到瓶顶,希望摆脱瓶子的束缚,但重复多次后,跳蚤逐渐改变了跳起的高度,每次跳起的高度总低于罩顶。最后,实验者拿走玻璃罩,再拍桌子时,跳蚤再也不跳了,“跳蚤”变成了“爬虫”。它在逆境之中丧失了自我,意志消沉,不再去争,这,足以引起我们的警醒。
争,是认清自我的表现。生活中总有些自视清高,一向感觉良好的人,认为自己在人群中优秀出众,处处居高临下的架势,对周围人们甚至不屑一顾,说话时不免流露出傲慢的表情和语气。但这实为外强中干的表现,只会让人瞧不起。我们只有认清自己的斤两 ,才会发现自身不足,才有竞争的意识。
争,需要我们有忧患意识。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目光短浅,策略错误,最终将胜利拱手让给刘邦;南唐后主李煜,整日玩乐,不思进取,最终为戏子所杀,导致亡国;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建立大顺政权,之后开始懈怠,不思进取,最后为清军所败。
多少英雄豪杰在不争中沉沦,又有多少人从争中站起。乔布斯说:“记住你即将死去。”这是一种“没有以后”的紧迫感,不给自己找借口,留退路。乔布斯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是把自己逼上绝路的表现。也正是他这种把握当下的意识,使他带领他的团队超越微软,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司。
庄子顺其自然与世无争的思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是行不通的,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不努力去争,怎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孙中山说:“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愿我们保持对争的渴望,勇敢去争。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理解文案:

想到庄子,我心里是怀有无比的敬意和钦佩的,但始终又有些凄凉苦楚夹杂着,让我好似哽咽着一口火,烈到让人窒息的泪,但咽下去的却是寒撤背髓的冰。我眼中的庄子好像是一团火,一团埋藏在暗无边际的海底的却不肯熄灭的火;我眼中的庄子是一头死去的神象,灵魂躲藏在蚂蚁体内仰天长啸;我眼中的庄子是一条横亘冥海的巨鲲,却渴望一亿九万里的翱翔自由!庄子是弱小中潜藏的伟大,是砂砾中磅礴世界,是浊世中的谪仙,他落魄但安然无恙。
他无功但至圣!
伟大的人同样也是极端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主宰一切,一手执矛一手执顿,自我伐戮着。但现实中却屡屡碰壁,痛苦坎坷着,就因为他们是时代的觉醒者和代言人,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剥开表象直指本质。因此,他们注定是痛苦的!庄子亦如此,也并大多数人眼中,庄子是一个消极避世的隐者,从他的文章和他的思想主张中,很少会找到孔子的仁爱礼德,也很难找到孟子的国家天下,他极力避开这些,全身心的回归自然,他是蝴蝶是鹏鸟,是游鱼,因为只有化身自然万物的,他才心神自在,逍遥安然。单着真的是庄子的全部吗?
是的,伟大的人都是极端的人,他们拥有绝对的是非观念,他们也是情感属性最强烈最敏感的人群。所以,庄子的消极退避,庄子的自由安然,庄子极力追求的逍遥,而无所侍的精神境界。甚至于到了最后的,我入蝶之梦还是蝶入我之梦的恍惚难辨,都是他在污浊的现实中求而不得,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归宿。庄子有怒,有悲,有苦,有求不得,这骨铮铮节操高洁,目空权势利禄,就像醴泉栖梧桐的凤凰目空猫头鹰抓下的腐鼠一样,也因为他的这些情感倾向让他被污世束缚的躯体有了他身鲲鹏的意思,这是需要如何强大的灵魂和细想才能做到的。
庄子,一个神一样的凡人,一个凡人一样的神。他的率性自在,他的超然通达,他的顺天知命,都融入在他那汪洋恣肆的文字中,并终将渗透到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的精,骨,血和灵魂中!永难为时间消逝!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理解文案:

庄子说,每一个“自我”都可以与天地精神共往来。一个自我虽然短暂、渺少,但是当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合一的时候,“我”可以完成“承物以游心”“磅礴万物”的逍遥游。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神翱翔的境地。所以庄子教会我们的是一种生命角色上的自我超越,是一种淡然的处世态度。
作为儒家七十二贤人之一的曾点,淡然的处世态度是对儒家入世理想的“背离”。儒家的入世理想充斥着功利,它教导人们要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感,却缺乏举重若轻的淡然处世态度。曾点的“背离”是由于当师兄们理想“统摄国家”或当一名祭祀司仪时,他却渴望在一个暮春天气里,穿着青衫,跟一群朋友到刚刚开冻的沂水里,洗净自己的头发,走上高高的舞雩台,沐浴着春风,踏青而归。因此当儒家宣扬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去担负使命时,曾点选择了淡然的处世态度。当别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赶路时,曾点却驻足欣赏路旁的风景。
如果说曾点的驻足是为了欣赏,那么陶渊明则是为路旁的花浇上了一勺清水。
东晋后期是我国历史上比较黑暗的时期,多少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多少人步履匆匆,却忘了路边的风景。可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放弃了官位,转而过上“晨火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隐居生活。相比别人的勾心斗角和舍身逐利,他却弃官归隐,向往世外桃源的生活。你能说他不识时务吗?不正是因为他的选择,才在中国历史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他教给我们的是“临秋风,神飞扬;洒春风,思浩荡”的一种能穿越四时,在寒暑之间,能感知那份最淡然、恒久和温暖的生活方式。
审视现在,当我们的生活无比宽阔地向外拓展,当我们争先恐后地赶路时,我们的内心却少了一种复归和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想知道的事情,用百度一搜是几万条,但我们却没有一个心灵的搜索引擎:不知道就在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也许,学习先贤,可以明白淡然为何,但只有真正学会驻足,学会去欣赏路旁的风景时,才会使内心复归,才会寻找到真心想要的,我们才拥有更美的风景。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作文》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