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语文古诗三首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文案

2019-03-07 三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古诗三首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古诗三首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文案

语文古诗三首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文案: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一作:生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复制下一首赞3706
小学古诗,秋天,写景,言志,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你,指刘景文。
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
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语文古诗三首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文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读了之后,我们会从中了解古代过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古诗。(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搜集一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学生交流)很多同学都最喜欢过春节,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
2.板书诗题,释题。
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是什么意思?(每年的第一天,这里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元日》,看一看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过节的。
3.简单介绍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与熟悉的生活联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同桌互相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奏。
2.识记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
(1)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如,加一加:屠,“者”字加上尸字头;形近字辨析:酒—洒。
(2)交流书写注意点。
旧: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日”字中间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侧不能挨到笔画横折上。
符:上下结构,竹字头。下面的“付”笔画少,要写得略大,稳稳地托住上半部分。竹字头,是因为古代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用铜、玉做的。
(3)书写生字“旧、符”。
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生字各2个。
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依然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因此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复现生字,让学生记住字形,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意义识字、区别形近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牢记生字特点,掌握书写要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
2.交流填空。
宋朝的人民过春节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教师相机出示三幅图片。
3.理解诗句意思。
借助书中的注释,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
学习前两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就是鞭炮)为什么春节要放爆竹呢?(寓意竹报平安)
(2)过年了,我们的年龄有什么变化呢?(长大一岁)“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在欢闹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第一句中哪个字有“过去”的意思?(除)
(3)在古代,春节时人们除了放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和躲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
春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屠苏酒,外面放起了爆竹,人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指名朗读,读出这种开心。
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千”“万”在这里是“多”的意思。
(2)等到第二天一大早,打开千家万户的大门,看见的是什么?(初升的太阳照进家门,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3)出示图片:桃符。师讲解:在古代,人们在过春节时喜欢挂桃符,可以除旧迎新,驱邪避祸。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贴春联。后来也用“桃符”借指春联。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语速、节奏。
5.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可以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能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古代过春节的习俗。
四、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总结:这首诗写了以前的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诗中写到了三种过节习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奋发的情感。
2.布置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还有什么习俗呢?查查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元日》。
2.回顾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3.师过渡: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另外两首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老师精心创设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法的引导。因此,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扶手,使学生能在帮助下自主学习,从而习得自学能力。
二、自主理解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和同学讨论。
3.交流:
(1)指名读古诗。读准生字“欲、魂、借、酒、牧”。
(2)用生字进行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师简单介绍作者:杜牧。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扫墓祭祖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纷:
①春天的雨下起来常常是怎样的?(绵绵不绝、淅淅沥沥)
②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
欲断魂:
①欲:将要。
②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③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很多人这一天都要去扫墓,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
师补充:诗人本该和这些行色匆匆的旅客一样与亲人一起扫墓、踏青,但现在他一个人,内心感到孤寂难受。再加上细雨蒙蒙,内心更加难受。
④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⑤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这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见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旗。)
②同桌合作,想象说话: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首先,抓重点词,是理解诗句意思一个很好的办法,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敏感的词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其次,通过想象画面,模拟对话,很好地再现了诗中描写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对古诗的直观理解。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诗题。根据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诗人王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
2.再读诗题。读出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4.说说对重阳节的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5.交流理解的内容,以及不理解的字词。师相机教学点拨。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独: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
②师介绍当时创作背景:17岁的王维离开家乡,一个人漂泊在洛阳和长安之间,一直没有回到家乡。
③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④倍:更加。
(每次到佳节的时候,总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⑤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⑥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的,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登高、插茱萸)
②他们在登高、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出示图片,介绍茱萸: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时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③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④想象画面:诗人的兄弟们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两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前两句写诗人自己,结合王维的资料,从“异”字入手,让学生感受身在他乡的孤独感,由此产生对亲人的思念。后两句写诗人兄弟,从“登高”和“少一人”入手,结合图片介绍及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说话进行思维激发,进而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播放生字书写动漫,观察生字,说说注意点。
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酉”字。
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反犬旁第三笔是“丿”,不出头。
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两个土,要注意横画均匀。
牧:左右结构,左边的牛字旁末笔是提。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练习。
4.学生书写展示,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写字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在课上要给予学生观察、示范、临写的时间,让学生识准字,写好字。

语文古诗三首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文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21.会认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绝句》。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燕子2荷花2昆虫备忘录1口语交际1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习作2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语文园地2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3.能辨析近义词,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4.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
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3.语言运用
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插图自主理解有难度的词语,并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泛、减”4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认识三衢山,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
宋代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衢道中》。
(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欣赏三衢山风景,初步感知三衢山之美,为下面学习古诗做铺垫,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完成自学,结合教师范读,学生可以从读正确变为读出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反复识字。
板块二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
1.课件出示思考提示。
课件出示:
●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
●请画出诗人游玩的路线。
●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游玩的时间。
①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课件出示: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师:“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线。
①展示学生画的游玩的路线。
②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
师:“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出游玩的时间并画出游玩的路线,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思,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板块三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②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师: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师: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心情呢?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游玩之景的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
(1)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梅、溪、泛、减。
(2)熟字比较法识记:梅—每;泛—眨;减—喊。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书写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用红色标注。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对于写字教学,三年级依然要高度重视,本课中“梅”“溪”是难写的字,所以要重点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鸳、鸯、惠、崇、豚”5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揭示诗题
1.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现在一起来背一背。
(2)巩固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总结的学习写景诗的方法?
2.板书诗题。
(1)师:我们将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新的两首诗。(板书: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指导书写“惠、崇”二字。
惠:“日”扁宽,横画等距,横上一点不要忘记。崇:上面是山字头。
(3)读懂诗题: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学法对于后面的学习很重要,“惠、崇”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板书诗题,随机指导写字,为后面的写字做铺垫。
板块二感受节奏,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里有疑惑。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先行解决容易懂的内容,难点由教师点拨。重点理解“迟日”“泥融”“鸳鸯”“欲”等字词。通过偏旁猜认“蒌蒿”“芦芽”两种植物。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反复地读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板块三自主合作,想象画面
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课件出示学习清单)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清单。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解说学习清单。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学习清单意在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事物及几个基本要素说清诗意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清单的使用也能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板块四品读诗句,悟意明情
1.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1)师:同学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图。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还有好闻的气味呢!你发现了吗?(春风花草香)谁想来读读这花香扑鼻而来的句子?(指名读)
(2)师:看到优美的风景,闻着扑鼻的花香,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3)补充新燕衔泥筑巢的知识。(教师补充)燕子在忙碌地筑巢时,鸳鸯在做什么呢?为什么它们睡得这样香?
(4)想象体验。
师:看着这样的春景,诗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试背古诗。
师:是的,这样又香又美又温暖的春天,怎能让人不爱呢?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热爱,结合你们的学习清单,一起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吧!
2.感受《惠崇春江晚景》的灵动鲜活。
(1)师:刚刚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的春日美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苏轼笔下美景中的植物吧!
①诗中写了哪几种植物?指名回答。(竹、桃花、蒌蒿、芦芽)
②师:引导学生体会“满地”“短”的含义和意境,感受春天植物的生机勃勃。
③师: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2)师:动物们也闲不住了,你看课文的插图,鸭子在水里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名学生根据课本插图造句。
(3)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四句诗写的景都是诗人看到的吗?(结合“欲”字的解释,明确第四句诗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4)师: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植物和活泼快乐的小动物们,诗人会想些什么呢?(请学生说一说)
(5)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在学习清单中完成对古诗的普遍性学习后,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个性化学习。感受不同古诗的韵味。通过多次引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板块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
(1)形声字识记:央、鸟—鸯。
(2)图片识记:燕子、鸳鸯、芦芽。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燕”是上中下结构,上面部分是“廿”;“鸳、鸯”是上下结构,“鸳”的左上部分是“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三首古诗,教学中始终把握“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古诗的意思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的过程中注重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生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不断受到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

语文古诗三首作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文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1.《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甫的《绝句》、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都是春季的景色。《绝句》前两行诗句,浓墨渲染,泼洒出阳光下明丽绚烂的春景;后两行诗句,则工笔细描,描绘了燕子飞翔、鸳鸯静睡的具体春景事物,从而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勃发的初春景物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鸭戏图的诗歌,前三行诗歌咏了画面的景物,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再现了画境;最后一行诗句则写了诗人由春景产生的联想: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从而让诗歌洋溢着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三衢道中》首句点出了出行时间:梅子黄时,第二句写了出行路线:小溪、山行;第三、四句具体描写了山行看到的景色:绿树荫浓、黄鹂啼鸣,展现了三衢山的道中无穷的生机和意趣,表达了诗人旅途舒畅愉悦的心情。三首古诗都描绘了诗人细致观察的景象,为学生想想画面说景象提供了具体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又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以形成具体形象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绝句》里有四个会写的字,为此,默写的练习达标宜在背诵和写字教学后进行。
4.课后练习“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不但指出了终极目标——说说怎样的景象,指出了过程目标——了解诗句意思,再进行想象;还提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过程——阅读理解到内化运用,完成语感培养和语言积累的过程。
5.虽然这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教学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1.通过第一学段和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约30首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就有结合诗句(句子)的意思想象画面的学习训练,到三年级上学期,明确提出“想象画面”的学习训练就进行了7次,因此,“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虽是难点,但是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达标基础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鸳”等6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读写“融”等13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4.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能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感受春天和初夏的美好,体会诗人观察的细致,激发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师:“鸳”等6个会认读字字卡,“融”等13个字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鸳”等6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新华字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作者认真细致观察并具体描绘的大自然中可爱的生灵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个: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要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要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3.小结:对了。在第一学段和三年级上学期,我们进行了不少的读语句想象画面的学习训练,也体会了不少让我们有新鲜感的语句——描写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个单元我们在学习描写大自然可爱的生灵的课文要继续进行着两个学习训练。还要学习课文的作者,认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一种植物,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什么课文,来进行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语句的学习训练呢?来了解作者观察和描写大自然的什么可爱的生灵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1古诗三首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我们通过学习什么来完成有关的学习训练的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我们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来完成有关的学习训练的。)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要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来完成有关的学习训练。那么,这三首是什么古诗?我们怎样进行有关的学习训练?就让我们先来了解是哪三首古诗,然后学习会认读的字和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就可以进行有关的学习训练了。。
二、指导预习,了解诗歌题目。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三首古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再把课文读准。
(3)借助注释或字典,想一想,三首古诗的题目分别表示什么?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鸳”“鸯”“崇”。
(3)PPT出示会写字词“融化、燕子、芦苇、嫩芽、长短、梅子、泛舟”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指名朗读,一人一首,从“读准”的角度评议;其余学生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5)指名回答预习任务3。
预设: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四句为一绝;五个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个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追问:二年级下学期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谁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呢?(指名背诵)。
惠崇春江晚景:给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提诗。
追问: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两首诗《赠刘景文》和《饮湖上初晴雨后》,谁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呢?(指名背诵)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简介诗人曾几(具体见教师用书)。
三、读通顺课文,粗知诗歌内容。
(一)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注释,我们了解了古诗歌里一些词语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想一想,还有哪些词语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语的下面写个问号,查字典或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先汇报查字典解决的词语,然后才质疑。预设:
《绝句》:飞燕子:应为“燕子飞”;睡鸳鸯:应为“鸳鸯睡”。
《惠崇春江晚景》:欲:将要。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梅子成熟的时候;这时长江一带阴雨连绵,故有“梅雨”的说法。
(二)读通顺课文,了解诗歌写的季节。
1.导语: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诗歌题目的意思,通过质疑解疑,对三首古诗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三首诗歌读通顺,把节奏读好吗?
出示任务: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三首诗歌,注意读好节奏。
个体练习,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
预设: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导语:读到这里,你知道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景象?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景象?分别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分别用不同符号标示出有关依据。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绝句》: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依据:迟日,春风。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江山,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依据:春江。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竹,桃花,鸭,蒌蒿,芦芽。
《三衢道中》:写的是初夏的景象;依据:梅子黄时。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绿阴,黄鹂。
四、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景象?分别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指名回答。答案见第一课时。)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三首古诗。
(一)学习、背诵《绝句》。
1.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就进入到每一首诗歌的学习,有信心吗?我们先学习《绝句》(板诗题后齐读诗题),谁还记得预习时这首诗的诗题表示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任务:(PPT出示《绝句》插图)有感情朗读《绝句》,借助插图,结合注释和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形成答案;重点指导朗读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前两句诗句。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
每行诗句意思:
迟日江山丽:春天里的江山多么秀丽。
春风花草香:春风送来了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燕子飞来飞去衔来湿润的泥土(忙着筑窝)。
沙暖睡鸳鸯:鸳鸯睡在暖和的沙滩上。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结合诗句的意思和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画面,然后说一说《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能体现诗句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景象,师生评议。
预设:
春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水碧山青,一派秀丽的景色。春风徐徐,送来花的芳香和草的清香。冰雪消融,泥土湿润,燕子欢快地飞来飞去,衔来湿泥忙着筑巢。成双成对的鸳鸯相依相偎,躺卧在温暖的沙滩上,静静入睡,多可爱啊。
5.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6.小结:诗歌前两行诗句,浓墨渲染,泼洒出阳光下明丽绚烂的春景;后两行诗句,则工笔细描,描绘了燕子飞翔、鸳鸯静睡的具体春景事物,从而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勃发的初春景物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7.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绝句》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绝句》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8.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二)学习、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绝句》,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板诗题后齐读诗题),谁还记得预习时这首诗的诗题表示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任务:(PPT出示《惠崇春江晚景》插图)有感情朗读《惠崇春江晚景》,借助插图,结合注释和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盛开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最先知道春天江水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河滩上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笋也抽出短短的嫩芽。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正是河豚将要溯江而上的时候。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惠崇春江晚景》,结合诗句的意思和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画面,然后说一说《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能体现诗句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景象,师生评议。
预设:
翠绿的竹林外,两三枝桃树已经绽开朵朵艳丽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初春江水的回暖,纷纷到水中嬉戏觅食。两岸的河滩上,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笋也抽出嫩绿的芽儿。肥美的河豚这时将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来。
5.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6.小结:《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鸭戏图的诗歌,前三行诗歌咏了画面的景物: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再现了画境;最后一行诗句则写了诗人由春景产生的联想: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从而让诗歌洋溢着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7.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惠崇春江晚景》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惠崇春江晚景》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8.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三)学习、背诵《三衢道中》。
1.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继续学习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板诗题后齐读诗题),谁还记得预习时这首诗的诗题表示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任务:(PPT出示《三衢道中》插图)有感情朗读《三衢道中》,借助插图,结合注释和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变黄的时候,每天都是晴天。
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坐小船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就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山路上的绿树成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添得黄鹂四五声:树林深处传来了黄鹂清脆的鸣叫声。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三衢道中》,结合诗句的意思和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画面,然后说一说《三衢道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能体现诗句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景象,师生评议。
预设:
梅子变黄成熟时的时候,每天都是太阳高照的晴朗好天气。(我)乘坐小舟沿着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改走蜿蜒的山路继续向前行走。山路两旁苍翠的树木茂盛浓密,形成的树荫一点都不比来的时候路上的少。绿林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清脆鸣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不少情趣。
5.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6.小结:诗歌首句点出了出行时间:梅子黄时,第二句写了出行路线:小溪、山行;第三、四句具体描写了山行看到的景色:绿树荫浓、黄鹂啼鸣,展现了三衢山的道中无穷的生机和意趣,表达了诗人旅途舒畅愉悦的心情。
7.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三衢道中》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三衢道中》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8.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减(减少)喊(叫喊)牙(牙齿)芽(发芽)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只有一横;“惠”,不要漏了第8笔“点”;“芦”下面是“户”字。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五、默写《绝句》
(一)个体默写,同桌互检。
(二)抽样错误展示,提示改错。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七、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2.选做: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江山丽桃花日日晴
花草香水暖泛尽山行
燕子蒌蒿芦芽绿阴
鸳鸯河豚黄鹂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语文古诗三首》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语文古诗三首》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古诗三首》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古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