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教学计划作文 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文案

2019-03-10 六年级作文 类别:其他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教学计划作文 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计划作文  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文案

教学计划作文 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文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46人,根据对上学期学生习作情况的分析,我觉得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善于观察,想象较丰富,有自己的独特感溶。习作语句也较优美。但一部分同学观察和阅读能力较差,对于习作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一段话写不完整,写不具体;条理不清,错别字多,没有重点。另一部分同学能把一件事写清楚,但感溶不深,记流水帐的颇多。因此,本学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说心里话,写心里事,抒真挚情。给学生创设生活的情境,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树立学生的信心,对于那些遣词造句有困难的学生多关心,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乐于动笔。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要抓住机会多进行片段训练,重视批改和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七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一起,这七次分别是:1.与口语交际连在一起,是一个选项习作练习在口语交际中的三个材料(①想象作文: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从生活中的音响展开想象;②写暑假生活)选一个。2.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3.写一篇以“关爱”为主题的文章。4.写一篇建议书。5.练习续写。6.看图写文。7.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1.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2.续写《穷人》。3.选择嘎羧告别村寨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溶,拼写下来。
三、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句子。
2、观察事物能抓住重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练习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叙文。
3、能利用学到的“抓住细节”等方法写出人物的某一方面的个性。
4、通过缩写,掌握基本的缩写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概括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并不神秘。“作文就是用笔敬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带有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学生相机谈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是以学生习作为例的实实在在的指导,对日后习作定会产生影响;用中等的习作或针对班上带有共性的问题编纂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最后互改、自改。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习作素材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溶,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溶。
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要想清楚;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溶、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四、教学措施:
1、本册习作教学的着眼点仍然要放在“抓好起步,打牢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懂得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对教学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2、重视读和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知道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根据课文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摹仿,促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
3、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解除束缚,让学生感于表达,乐于表达。同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而且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鹊指导学生学写作文。注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点燃学生的情感沸点,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的材料,使学生有想说、想写的激情。
4、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他们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尽力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习作的信心。鼓励学生精益求精,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多给予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起习作信心。
5、让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平时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词汇,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每次习作时都要先说后写,并能做到两次批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6、教师多写下水文,积极起好导向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积累优美的词句,丰富知识,提高想象能力。
7、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周记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向各级刊物推荐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内容、教学进度
次数教学时间习作内容习作目标
1第2周
1.①想象作文: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从生活中的音响展开想象;②写暑假生活.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品掌握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
2第4周
2.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能根据自己的感溶和体会,运用搜集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3第6周
3、写一篇以“关爱”为主题的文章。
能写一篇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有真情实感的记事文,用动作、语言、心里活动等描写方法写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特点。
4第8周
4.写一篇建议书。
1.启发学生了解建议书的一般格式,初步学会写建议书;
2.引导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合理分析并提出建议。
5第11周
5.写一篇记事或写人的习作。
1.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觉任务、事件的特点,自渔稀择写一篇记事或写人的习作,写出不同文体的特点。
2.能利用学到的“抓住细节”等方法写出.
6第15周
6.看图写文。
能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写一个人与动物的故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溶和真切体验。
7第17周
7.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1.能从生活入手,自由表达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能言之有物,突出重点,条理清楚。
2.探索表达自己感溶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在习作中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

教学计划作文 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文案:

中心小学陈小芬
一、学生习作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同学能写较通顺的语句,字数能达到要求,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部分学生能用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内容新颖,有独创性。同时在写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错别字现象较严重,个别学生的字数达不到要求,习作时表达自己想法的话较少,缺乏想像能力。
二、习作训练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的习作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分别是难忘的“第一次”,关于民风民俗的习作,我的理想,学会生存,自由习作。在结合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还安排了6次小练笔。本学期习作训练目标主要是: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2、继续训练学生观察、想像的能力。
3、多实践,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习作训练措施及教改打算:
(1)训练措施
没有严格的训练,就很难做好事情,本学期将从实要求学生完成好每一次习作。采用看图讲图意、课堂讲解指导、提供习作情境、表演内容后练笔及实践活动等形式及措施,开放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得轻松。
(2)教学措施
①注重方法的指导,按习作要求进行训练。
②教给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习作的作用。
③指导学生参加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④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⑤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便养成观察的习惯。
⑥规范训练学生习作时的内容,力求有创意,表达真情实感。
⑦从字、词等基础入手,严格抓好习作的每一个环节。
四、习作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记难忘的“第一次”。(第三周)
第二单元:写一篇关于各地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第五周)
第三单元:我的理想。(第七周)
第四单元:学会生存。(第九周)
第五单元:课堂随笔,内容不限。(第十二周)
第六单元:毕业赠言。(第十四周)
习作材料《口语交际·习作一》
中心小学陈小芬
教学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引发回忆
1.让同学静下心来,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有了初步的思路之后,就要准备在小组里练习讲述,要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三、小组演练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
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五、总结点拨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教师点拨性小结(针对同学们的表现肯定好的见解,补充没提到的方面,提出建议。)
3.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习作材料《口语交际·习作四》
中心小学陈小芬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2、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教学要点: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
1.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2.指生朗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可以记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要写清楚经过和启示。
(2)可以学习《手指》一文的写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要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3)可以描写一幅漫画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这幅,也可以是自己带来的),要写清楚图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选内容,分组交流
1.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2.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全班交流,拓宽思路
1.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2.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是否按照具体的要求抓住了重点。
(2)表述是否具体、流畅。
(3)启发或感悟是否真实。
四、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5.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习作材料《口语交际·习作四》
中心小学陈小芬
教学目标:
1、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2、做好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3、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教学要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
2、重温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1、师生互评:
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由同学们共同推荐佳作亮相。
2、小组互评:
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
3、全班评议:
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4、自评修改:
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
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在前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四、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赏,不仅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而且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当然同学们编的习作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永久的记录,期待着同学们习作选的诞生。
附:范文
收获
人人都说秋天是金黄色的收获季节,这在城市中似乎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在乡间的开阔地才可以痛快的仰视秋日愈发高远的天空,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波浪,这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像刚刚清洗过的玻璃,变的明亮起来。
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说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呢?难道其他三季我们就没有收获到什么吗?粉红色的春天我们收获着候鸟的欢叫,新柳拂过面庞的温柔;草绿色的夏天我们收获着蟋蟀的歌声,雨滴洒在肩膀上的畅快;银白色的冬天我们收获着雪花轻轻落地的舞步,一夜北风过后阳光的温暖。
看,我们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少的收获呢!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灵也无时无刻的收获着。一首轻快的乐曲为心情插上翅膀,像蝴蝶一样飞上天空;一副绚烂的图画为眼睛洗去尘埃,像钻石一样折射出人生的七彩阳光;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使头脑踏上想象的路程,像坐时光穿梭机在过去与未来畅游~~~
希望你在你的生活中也能让你在愉悦中收获;在感动中收获,在思考与回味中收获!
再见了,母校
今天,我就要毕业了,想想自己就要离开母校了,离开自己的师长,离开自己的学友,心中不免有些不舍。
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六年了,六年的时光如潮水般散去,我站在校园的一角,最后一次欣赏我的母校,心里略感一丝忧伤,望着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心中蓦地升起一种亲切感。回过头来,想想过去,啊!仿佛就是那弹指之间,以前的事如过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我不敢奢求什么,只是希望我的母校能够教育出更多的人才。
想一想,六年来,多少感人的故事,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热心帮助,都让我对母校十分眷恋,母校中的一切都让我充满了依恋,我不愿离开这里,因为这里有着我太多的美好回忆。想到这里我不禁落泪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我脸颊流了下来,我透过那晶莹的泪珠环视周围,心里充满了依依不舍。
我就要离开母校了,就要离开这个充满了我美好回忆的学校了,有什么可以留下呢?我在校园的操场上捡起了一片落叶,夹在我的毕业证中,我就这样走了,我就这样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母校,再见了!
再见了,母校!
六年级下册作文教学总结
中心小学陈小芬
通过半学期的语文教学,我收获颇多。我认为语文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怎样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出来。就此我特别注重学生朗读和写作的培养。下面我就写几点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和方法和体会。
一、习作方法和体会
(1)、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当我向学生宣布本学期将开展写日记活动后,学生有的兴奋,有的惊讶,有的茫然。写啥呀?怎么写呀?写的日记字数少点行不行?我的日记不想让别人看怎么办啊?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日记可以发表在公开的日记本上,也可以写在私密日记上,随自己的心情就好。”开始几天,我注意看内容,发现学生除了写游戏就是帮妈妈做了什么,再不就是如何写作业,写完作业看了什么电视,看完电视就睡觉了等等,有的学生好容易找到题材却写的跟造假的似的。针对这些问题,我鼓励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一点拨,学生日记的内容丰富了。
当学生拿回他们日记的时候,我总是对学生认真地说,“题目不错”,“你今天的日记让我很感动”、“你还会进步的!”、“你日记的结尾含义深刻,我很欣赏”等等……学生听到这样的话,绝对有成功的感觉,这从他们得意的表情就可看出。这促使我也更加愿意给他们戴高帽子。在总结日记情况的时候,我会说“谢谢你们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分享,你们每个人的日记都能让我感到惊喜,有的日记不仅内容非常有意义,我还从日记中看到了你们诚实善良的心。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但是这么说了之后,学生自然很开心地朝着这个预期目标努力。比反复强调“要语句通顺”“要内容真实”之类的话效果好得多。我们还安排课前2分钟让学生读读有意义的日记,从日记里感悟生活,感受真实。慢慢地,学生对写日记充满了信心。
(二)把日记与习作相结合
在作文课上,我鼓励学生运用生活日记中积累的材料。有的日记稍加改动就是一篇特别好的作文。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终于能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日记与作文的密切关系,懂得了生活日记不同于作文,但是日记和作文都源于生活,都是表达我们真情实感的工具。后来学生的许多好作文都是从生活日记中受到启发写成的。
(三)指导学生阅读,积累丰富的词汇
除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外,我们还强调学生广泛阅读,以读代写、促写。为此,我们设立了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有益于作文能力提高的各级各类书报,如名著、散文、童话、小说、寓言、名家名篇、优秀作文大全、阅读报等。因为只有从书中那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才能吸取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时不是读完而已,而是要认真阅读,学习遣词造句,如何命题,如何选材、立意,如何构思、布局谋篇,学习写作技巧、表达方法等。同时注意积累,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或精彩段落,有时适当背诵下来,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中。渐渐地,学生词汇丰富了,写文章自然而然地也就用上了,有时还觉得挺恰当。
(四)生活作文评讲
评讲作文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一个基本的评改作文的标准:
一是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书写等常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
二是制定特定标准,即根据写前指导提出的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文的特定标准。这一标准,分发到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我借助实物投影,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再在小组内交换改,借此来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慢慢地,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逐渐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反思总结
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感到教学生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有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许多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许多有价值的案例和有关思考,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及时记录下来,在努力实践之后,才发现积累下来的材料还不够多。今后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开始时适当降低要求,激发学生兴趣很重要。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抓住生活契机。
3.指导学生修改时一定要讲究策略,与学生交流时态度一定要真诚。
4.必须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保持学生写作热情。
5.定期开展多样化的习作交流活动,促进能力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中,我还要多读书,多写教育教学随笔,勤于思考勤于总结。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计划作文 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文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阅读为主体的读书计划,加强阅读积累,狠抓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教学和写字教学,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7人。语文水平不平衡,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要求动脑、动手等思维性较强的题目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应付了事,个别男生作业书写不够整洁;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但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能力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材分析:
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四.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的习作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5次习作,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6次小练笔。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本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
(七)古诗词背诵
本册教材在最后一组──“综合性学习”后面,安排了10首古诗词背诵,包括7首古诗。
(八)综合复习
本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这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一种复习思路和复习方法。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
2、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白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六、营建毕业考试氛围,让学生尽早进入状态
1、通过主题班会、讲座,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毕业考试形势和动态,强化毕业考试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2、树立榜样和典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通过有效形式加强对落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学习方法的引导、行为习惯的纠正与监督,大力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自尊心。
4、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形式多样互帮互助的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推动,共同进步。
5、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动态,倾情协助跨过每一道难关,克服任何困难。
6、在毕业考试的全过程中贯穿信心教育。
7、严格纪律管理。
七、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为老师要想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鼓励是后进生找回自信的最好良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专门捡后进生会的东西提问,不要在课堂上随便批评他,要经常在课上课下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哪怕是点点进步。只要后进生找回了自信,他对学习就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慢慢给后进生加餐。我认为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药。
如果认为后进生可以轻而易举实现转化,不用做艰苦的工作,那倒是有点不正常。所以转化差生需有耐心。耐心,就是要允许学生有多次反复,就是要提倡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教育工作,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发展,这是历史以来有效的教育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用这种办法转化了一大批后进生,效果十分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抓好差下生的转化工作。
八、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是任课教师经常的一项工作,也是差生转化的中心,教师讲清一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它的作用和意义,并要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及时复习,反复复习,适当练习。要反复布置,了解后再采取措施纠正,直到这个学生习性养成。
2、加强科学用脑的思想教育,个人心理调适,科学的休息法,记忆法,科学的身体煅炼,营养搭配等。
3、组织兴趣小组,作为学习扶贫小组,让学生教学生,提高其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时也让小组的同学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让自已的能力也上一个新台阶。
4、强调学习时间的投入,基础差要追赶上来只有刻苦,只有艰苦的劳动才有巨大收获。
5、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教育学生既要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课外知识的吸取,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是差生能否转化和学生学习能否进步的核心。

教学计划作文 教学计划包括哪些内容文案: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认识球,知道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球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培养仔细观察、勤于动手、大胆联想、善于分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单元知识结构图:特征
长方体(五年级)
圆(六年级上学期)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
学习基础
体积v=sh圆锥的体积v=1\/3sh
等底等高
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具体分析附后)
课时安排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易错提醒圆柱的认识(1课时)1、初步认识圆柱,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圆柱的特征,熟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会看圆柱的立体透视图。3、帮助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实操能力。掌握圆柱的特征。1、会看圆柱立体透视图。2、熟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调动多种感官,看、摸形成形体体验。圆柱的侧面这一名词不熟悉,不善于用侧面积的叙述方法。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新授1课时练习1课时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3、培养观察、操作能力,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解决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1、理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2、灵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在圆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2、在熟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3、让学生举出有关计算圆柱表面积的例子。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1、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不熟练。(圆的有关知识没过关)2、有关实际应用问题中数量关系不清。圆柱的体积(2课时)1、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3、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1、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正确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1、清晰地呈现圆柱体与长方体的转化过程并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得出。2、理清有关圆柱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应用问题的数量关系。1、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充分让学生说明圆柱与转化出的长方体的关系(不管怎样摆放都可以推出底面积乘以高的计算公式)。2、区别圆柱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时要借助实物和具体情境。1、单位名称的正确使用。2、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书39页第7题)3、表面积和体积的混淆。4、不理解“横截面”意思。圆锥的认识(1课时)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2、学会测量圆锥的高。3、学会看圆锥的立体透视图。4、培养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1、掌握圆锥的特征。2、会看圆锥的立体透视图。会测量圆锥的高。正确地认识圆锥的高。(把圆锥的母线当成高)圆锥的体积(2课时)新授1课时练习1课时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2、能解决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3、学会知识迁移、转化的学习方法。1、理解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3、准确解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1、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转化过程。1、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的圆柱和圆锥。(留下等底等高深刻的印象)2、做实验,用有颜色的水(看起来明显突出)。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1、忽视了等底等高。(判断题)2、计算体积时忘记乘以1\/3。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二、预习学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3)下面我们看看这些物体的真实形状。用笔沿着圆柱物体边缘画出物体的轮廓,出现圆柱几何图形,展示画有圆柱几何图形的投影片。
2.圆柱的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课件显示:在图上标出高)
(2)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五、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第6页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二、预习学案: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课堂检测: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二第6题。
3、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有哪些?(指明学生说说,大家一起小结)
五、课后作业:练习二7、8、9、10题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圆柱的体积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二、预习学案: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2.1=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
50×210=1050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
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
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要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同的是补充例题已给出底面积,可直接应用公式计算;例6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
四、课堂检测:
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后,知道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一般先求什么?然后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练习三3、4、5题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V=πr2h
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圆锥的认识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二、预习学案: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四、课堂检测: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4、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五、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14页标一标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一个顶点一个高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圆锥的体积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预习学案: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三、导学案:
(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
(二)共同探究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板书: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四、课堂检测: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4、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五、课后作业:练习四7、8题。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1\/3Sh
课后反思: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教学计划》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教学计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