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打年糕(4)作文 打年糕是什么意思文案

2019-03-13 六年级作文 类别:其他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打年糕(4)作文 打年糕是什么意思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打年糕(4)作文  打年糕是什么意思文案

打年糕(4)作文 打年糕是什么意思文案:

随着时间的消逝,延续至今的习俗很多都已不在了,但也有些人为了怀旧重新将先前的习俗重温一遍,“打年糕”的习俗仍在,但也并不常见,父母便商量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重温一次“打年糕”。
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着年年高升。我看着父母准备“打年糕”的工具,首先是将未成形的年糕制作好,虽然是未成形的,却也需要十余条工序。先将糯米用水浸几天。把淘净的米挑回,放进一个大木桶,在一口大锅的沸水里开始蒸,蒸成米饭后,把水份少许沥干。然后倒入石舀內,再准备一个榔头状的东西,就可以开始打年糕了。我握紧檀木榔头,尝试着掂量了下重量,发现比我想象中的要重很多,怪不得能用来捶打年糕。
到了春节,挂春联,贴倒福等习俗无不体现出这个节日的喜庆和特殊性,然而我一直期待的只有准备已久的“打年糕”,好不容易盼到吃完年夜饭,还没等父母提起,我便直接去将檀木榔头拖了出来,父母也从我脸上掩盖不住的兴奋得知了我的目的,于是期待已久的打年糕开始了。
我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前抓住檀木榔头。当用力的时候才想起它的重量,我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只能背水一战。奋力举起,还没举过胸前,便只能放下。我又转头看看父母鼓励的目光,就明白了,破釜沉舟,即使没有前进,也没有退路。于是慢慢举起,感觉到了极限高度之后,微微放下一点,用尽力气猛的举起,举到头顶,然后轻松放下。坚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困难总能迎刃而解的。
“打年糕”的习俗是因为当时制作年糕需要应运而生的工序,因为有了机器,无需人工,现在已经不怎么能看见“打年糕”了,这也正好说明了我国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之快,让我们感到自豪与骄傲。打糕机,洗衣机等机器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最主要的还是享受习俗带给我们的乐趣,同时学到更多,知道更多。
欢乐的氛围依然笼罩着我们,在进入梦乡的同时也会明白:这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便是新的开始,“打年糕”的习俗既给这一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给了新的一年完美的开头。
哦,打年糕!

打年糕(4)作文 打年糕是什么意思文案:

时间的脚步走得飞快,转眼间,我们已经站在羊年的门槛上。随着羊年的临近,年味渐浓。在乡下,打年糕是每家每户过年的习俗之一。今年,我有幸和爷爷奶奶一起打年糕。打年糕要分几个步骤,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步:装米粉。在打年糕的前一天,爷爷就已经把糯米碾成了糯米粉,并且准备好了蒸笼。打年糕开始了!奶奶先在蒸笼上铺上了一层布,然后,拿起碗舀了满满一碗米粉,倒入了蒸笼里,再把它弄弄平。每个蒸笼里要倒四五碗米粉。
第二步:蒸米粉。在蒸米粉之前,先要把大锅里的水烧开,然后把蒸笼放到大锅上。在蒸笼四周,围一圈草绳。奶奶把火烧得很旺,这样,米粉很快就蒸熟了,颜色从白色变成了米色。
第三步:打年糕。奶奶把蒸熟的粉团放到桌子上,爷爷拎起那块布的四个角,用力一翻,把粉团翻到了桌子上。桌子上事先要铺上一层尼龙纸,还要抹一层黄蜡,这样,就不会被粘住了。爷爷把粉团揉来揉去,揉得均匀一些。然后,爷爷把这粉团分成两半,一半给我。我学着爷爷的样子在桌子上揉起来,左揉揉,右揉揉,前揉揉,后揉揉。这团米粉被我揉得很有韧性了,已经变成了年糕。我又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圆圆的年糕压成扁扁的。年糕就这样打好了。
第四步:装饰、点花。我们把做好的年糕放到匾里。奶奶又拿小一点的年糕做出了鸡、鱼、元宝。一只年糕上,中间是鱼,两边是元宝,另一只年糕上,中间是鸡,两边也是元宝。这两只年糕是用来过年的。其他的年糕上就不用做东西了。奶奶又教我点花,用几根稻草做成的花,蘸上红色的颜料,点在年糕上就可以了。
我和爷爷通力合作,终于把年糕打好了。在打年糕的间隙,我还吃了个打糕圆子,中间放了白糖,味道真不错!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谢谢爷爷奶奶让我留存了这样一份对传统过年习俗的美好回忆!

打年糕(4)作文 打年糕是什么意思文案:

年糕,人人都尝过,年糕有韧性又可充饥,成为大家最爱的食品。年糕的口味也很多,随个人意愿,有甜的,有咸的,不过,你知道年糕是怎么做的吗?
现在的年糕大多用机器制作而成,口感总有些欠缺,如果是纯手工制作的年糕那才叫一个绝!
年糕的原材料就是米,先把粳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再放入碾米机碾成粉,放在一旁待用。接下来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烧火。年糕的好吃与否全在这火候上。柴禾要选用桑树枝,还得有专人控制等烧得差不多了,灶上放一个大蒸屉,铺上稻草,再铺一块纱布,然后,就可把碾成粉状的米倒入。不过,这可不是一股脑儿全倒进去,要分拨倒,先在纱布上铺第一层,等它熟了,再铺第二层,以此类推。这样做不光是为了把年糕做好,还有着年年高升的寓意。
等粉在蒸屉里凝固后,把蒸屉取出,将年糕倒在石臼中,把稻草清理干净,铺上纱布,让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人一个木槌,你一下我一下,轮流打年糕,这可是个力气活。慢慢地,年糕有韧性了,将它取出,用绳子把年糕切成块,就大功告成了。
手工制作的年糕比机器做得好吃,不过现在很少见,打年糕也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闪光点。

打年糕(4)作文 打年糕是什么意思文案:

今天是腊月廿四,爸爸说:“刚收到老家小队长的微信,明天打年糕。宝宝,你想不想去看看,你还没有见过呢!”看得出爸爸充满了期待,我就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我们驱车45分钟,从武康来到了爸爸的老家——新安镇城头村东兜组。一下车,就看见人们已经忙碌开了,爸爸拿出相机就一阵狂拍。我呢,面对老家人的招呼还有些羞涩。打年糕的地方安排在一处房屋前的空地上,尽管寒风刺骨,但似乎人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我也细细地观察起来。
第一道工序是蒸粉。空地上,两座由砖头搭起来了灶头正不断地冒着白汽,负责烧火的老爷爷面色红润,跟烧得正旺的柴火非常般配。据说,这些柴火都是各家自己带来的。两位年轻一点的伯伯负责蒸粉,他们把由粳米和糯米碾成的米粉分批洒在一个特制的蒸笼里。这个蒸笼是竹编,呈圆锥形,上面铺着一层纱布,米粉就一层层地铺洒在上面。我凑过去想看看清楚,大伯说,“以前小孩子是不能看的。”“为什么?”我好奇地追问原因。大伯回答说:“怕小孩子看了蒸不熟。”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奇怪的风俗到底是什么原因。爸爸告诉我,蒸粉可是技术活,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一定要选对火候掌握地很好的人,爷爷以前就负责这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是打糕。米粉蒸熟后,一位伯伯把米粉团揉成一团,放在一个石臼里。忽然,他揪起一块“年糕”往我手里塞,说道:“‘雪糕’很好吃,那边还有白糖,去蘸蘸吃。”我尝了尝,雪糕松软香糯,味道还可以。接着,两位中年壮汉每人拿起一个石头锤子。这个石锤是圆盘形,直径大约25厘米,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工具。两位伯伯商量好各自击打的部位后,就抡起石锤开打了。他们高高举起,稳稳落下,你一锤,我一锤,发出“砰”“砰”的敲打声,旁边的人都注视着这个核心步骤,仿佛被这场景吸引定格了一般。大约20锤后,负责翻年糕的大伯又上场了,他把年糕从石臼里翻了个身,旁边另一位叔叔往年糕上洒水,新一轮的敲打有开始。大约这样3个回合后,年糕已经不再是松软的样子了,变得很有弹性,颜色也从原来的“雪白”变成了“玉色”。
第三道工序是切糕。打好的年糕被放在一块长方形的门板上,被一件很奇特的工具一分为二。这个工具其实就是一根稍粗的线,两端系着两根筷子,就是这个“筷子线刀”,一下子就把年糕分开了,留下了一道整齐的切口。6位叔叔阿姨齐上阵,分别将年糕揉成长条状,再盖上纱布,不断地抚平年糕的表面,不一会儿,两条圆润的年糕条就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时,“筷子线刀”又出场了,一个人把长条状的年糕切成宽10厘米左右的块状年糕,另一个人则快速地把小年糕放在一个铺了尼龙纸的竹匾里。
第四道工序是美糕。一位老婆婆将调好的“红汁”装在瓶子里,用筷子头微微蘸一下,再往年糕中央点一下,这样,每块年糕就都有一个红色的“胎记”了,就像小孩子眉心的“点红”一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阿姨负责将年糕做成“猪头”和“元宝”,象征吉祥如意,财源广进。做好的年糕有专人送到每家每户。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老家的“打年糕”,虽然没有机器的快速,但靠人力的合作也形成了一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不仅生产嚼劲十足的土味年糕,还生产了快乐、和谐、热闹和十足的年味。明年,我们再去打年糕。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打年糕(4)》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打年糕(4)》,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打年糕(4)》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