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家乡的风俗[13]作文 家乡的风俗130字文案

2019-03-13 六年级作文 类别:状物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家乡的风俗[13]作文 家乡的风俗13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乡的风俗[13]作文  家乡的风俗130字文案

家乡的风俗[13]作文 家乡的风俗130字文案:

腊月23是过小年,在我的家乡,这一天家家会做一种特殊的糕点——糍粑。
在秀山人眼里,糍粑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糍粑的美味要靠优质的糯米与“正宗”的力道凝练而成。打糍粑选用煮好后的糯米,还需要两三个身强力壮的打手,打的力气越大,打出来的糍粑口感就越好。
在家乡随着一声吆喝声——“打糍粑喽!”,村子里没事的人就跑去看热闹。两三个打手在院子里严阵以待,仿佛是一位视死如归的战士。紧接着飘着一缕缕香气的糯米饭被抬出来倒进了一块凹凸型的大石块中。打手们见状,随即围在石块边上开始一挥一舞的操控着“武器”,打在了软绵绵的糯米饭上。边打边围着石块边走,像走马灯似的。没过多久,打手们就累的直“呼哧呼哧”豆大般的汗珠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他们的额头,还调皮地滚来滚去。可打手们毫不在意,继续挥舞着打在糯米饭上。终于待到时机成熟,打手们纷纷停止了挥舞,将打好的糯米饭做成糯米团子放进两块石板中。这下“吃瓜群众们”见状赶忙争先恐后的跳上去,在上面“狂魔乱舞”,一时间长场面难以控制。等到吃瓜群众们踩得尽兴后,将木板掀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糯米团被压的“整容”了,成为了一块块糯米饼,最后被整齐的放进冰箱接受“寒冰”的洗礼。
糍粑的吃法很多,有煎的,有煮的,还有炒的……而我则喜欢煎的“吱吱”响的前糍粑。将油放进锅中烧热后放进糍粑,让他在锅中不停地翩翩起舞。不久后,雪白的糍粑换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裳,让人不觉唾液三尺。出锅后的糍粑还会继续发出吱吱响,这时要是蘸上白糖掺合着吃,就是一个字“爽!”。让人吃了一口还想吃第二口,吃了一个还想吃两个三个……让人欲罢不能停休,满口流油,嘴里塞的鼓鼓的,细细品味,意犹未尽。
这种特殊的糕点——糍粑。在家乡是一种美食,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风俗!

家乡的风俗[13]作文 家乡的风俗130字文案: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是甘肃,在那里,也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除夕吃年夜饭,元宵节吃汤圆等……但我最喜欢的风俗习惯是冬至节吃饺子了。
饺子可是我最爱吃的了,去年冬至,中午一放学,我可是十万火急地往家里跑,生怕回来晚了就没饺子吃了,我每次赶回家都赶上妈妈包饺子。我妈妈包饺子的技术可好了,擀的皮中间厚,两边薄,擀得还很快。妈妈拿起皮,用勺子挖一勺馅在饺子皮上,两个手一捏,再一顶,一个胖乎乎的饺子就捏好了。妈妈每十秒钟捏好一个,我看上去觉得很简单,也捏了起来。结果可想而知,一塌糊涂。妈妈便给我讲技巧,手把手教我。妈妈的教导,使我包得不是那么难看,但我仍然没有学会怎么包,只是勉强学会了擀皮。不过我和妈妈都觉得已经很不错了。饺子包好下锅了,不一会就熟了。两大盘饺子,散发出美妙绝伦的香味。经不住诱惑的我,早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一出门就听见人们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所以那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包饺子,到处散发着浓浓的饺子味。我却很疑惑为什么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哪?我上网查了查,相传东汉末年,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时任长沙太守,后来辞官还乡,路经白河,当时大雪纷飞,天气寒冷,他看到很多百姓御寒衣物破烂,而且大部分人的耳朵被冻坏了,于是,张仲景吩咐停止前行,搭起临时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做馅,然后再和面擀成面皮包住做好的馅,做成耳朵的样子放在锅里煮熟,名曰“驱寒矫耳汤”。老百姓食用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耳朵都医治好了,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后来,每逢冬至,人们都模仿着做,以后就称为“饺子”。所以现在有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也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我万万没有想到,原来冬至节吃饺子还有这样的来历,饺子是为救人才诞生出的,这让我对饺子产生了更好的印象。
那天冬至,我不但吃到了美味的饺子,还略懂了一点包饺子的技巧,最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去年冬至我过得可真充实。

家乡的风俗[13]作文 家乡的风俗130字文案:

我们家乡,节日气息十分浓烈。不管是春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节,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室内外的祭祀活动。家里,要给自家祖宗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坟上去祭祀;正月初一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坟上去祭祀,都表示对去世的长辈的哀思,还要祈祷祖宗对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们镇每年春节都要舞龙灯、跳花灯和舞狮子。特别是舞龙灯,近年来越来越时兴,正月十三是我镇的赶集日,镇政府专门设置奖项,让几十条龙龙凤呈祥,对舞得好的龙灯队成员实施经济奖励。在晚上观看龙灯更为壮观,烟花鞭炮浓烟四起,响彻云霄,观众人山人海、满街遍布。
关于龙灯,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新婚夫妇若是出钱买下“龙宝”放置家中,来年准能生下一个胖小子。你说神不神?
花灯,现在在我们镇就更加时髦了,很多家庭办喜事,都要请他们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灯舞应有尽有,档次越来越高。
新年,新结婚的年轻夫妇,一定要到女方娘家去拜年。玩耍几天后,回家时,每家亲戚都要发给新人“红包”和一些“回篼粑”,决不让姑爷空手而归。其他亲戚之间为了表示素有往来,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才去给小辈“还礼”。这样亲戚之间的感情联络得越来越浓厚。
亲戚之间除了春节来往甚密外,要数每年的清明节了。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买上亲纸和炮仗以及礼物到外公家去“挂亲”——挂念亲人。生的送礼,死的烧纸钱和挂亲。这一天,可以说比春节燃放的鞭炮还要多,比春节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烟花从早晨连续不断地响到下午七点左右。漫山遍野的坟头都挂上了白色的亲纸,整个人间悲切沉沉、白蒙蒙一片。
每年的端午节,也是家乡的隆重节日。我们家乡人过端午节、吃粽子很有讲究。到端午节这天,男方要带上礼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则要送给未婚夫新布鞋和一个棕丝斗笠。现在,人们经济发达了,男方都要给未婚妻买贵重礼品,如高档服装,手表,项链什么的。
吃粽子也有传说,包粽子的人会在某个或几个粽子中隐匿小粽子或硬币,煮熟后看谁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后会有好运气。
特别是大端午——五月十五,县城每年都要到乌江大河举办“赛龙舟”,场面十分热闹。江面车水马龙,河边沙滩上观众比比皆是,临时摊点应接不暇,参赛船只锣鼓喧天,吆喝声连绵不断、魂牵梦萦……此情此景使人觉得比过春节更胜一筹。
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你了解了?还有很多的乡情待下次告之,好吗?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家乡的风俗[13]作文 家乡的风俗130字文案:

  在我们老家,过年的习俗可不少呢!让我细细跟你讲吧!
  除夕夜我们要包饺子,还要往里面塞几个硬币,要是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就会有好运气,寓意着一年都财源滚滚、大吉大利。吃完饺子还要守岁,真困了守到12点也能去睡觉。并且,这一夜要把屋子里的灯都打开,寓意接福纳喜、前途光明。守岁时无聊的小孩子就会去放仙女棒,可以开心玩闹好久!
  过了除夕,新年就正式到了!“放了开门炮,财神要来到!”而“开门炮”从早晨五点就炸开了花!听到炮声,我也醒了过来,穿了新衣服新鞋子,就赶忙下楼洗漱,污水就倒在家里桶中,这天不能花钱,不能扫地。我们家的“开门炮”是爸爸放的,因为他总能第一个起床。
  我们这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习惯,那就是大年初一起得越早越好,醒了还不能叫别人起床,因为会把别人的运气叫走。并且这天还不能说忌讳的话,遇上倒霉事要“呸呸呸”,打碎东西要默念“岁岁平安”。
  在我们这边还会走亲戚,从初一走到十五。大年初一一般都是大人们忙着置办各种美食,小孩们则是成群结伴地去放摔炮、玩过家家。等到晚上,大家会一起吃团年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坛底肉,坛底肉大概在过年的十五到三十天前就得开始做了,要不然入味不足,那味道可就大打折扣了。
  到晚上,爸爸又放了“闭门炮”,在响了炮后就要关门,其中的寓意是财富不外流,挣的钱都可以留在家里,不会到手就没啦。
  这就是我们这边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的习俗,你们觉得有趣吗?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家乡的风俗[13]》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13]》,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家乡的风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