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还是刘备好作文 刘备和谁配合比较好文案

2019-03-07 高二作文 类别:议论文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还是刘备好作文 刘备和谁配合比较好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还是刘备好作文  刘备和谁配合比较好文案

还是刘备好作文 刘备和谁配合比较好文案:

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三位君主。一位割据北方,想篡汉自立;一位是江东之主,统领六郡;一位是汉室宗亲,皇亲国戚。他们都是乱世中英雄,但最后谁都没有得到天下,说起来也真是让人可悲可叹。
然而是非成败转头空,他们终究已成历史,而历史终究已过去,但是他们的传奇却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曹操精明,迎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帐前有许褚张辽走马效劳,左右有郭嘉荀彧出谋划策。不容否认,他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因此那么多的人才才能够为他所用,在官渡之战中他才能以区区十万兵马大破袁绍。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但同时,他却也有要被人嗤之以鼻的地方,作为汉朝的臣子,他虽然在名义上没有谋反,但实质上却彻彻底底地背叛了汉室。虽然说王朝更迭乃大势所趋,古之常理,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却给他蒙上一个乱臣贼子的骂名,一生的污点。
那么再来说孙权吧,孙权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年少万兜鍪’,统领江东六郡,曹操更是叹云:“生子当如孙仲谋!”两者虽曾兵戈相向,在赤壁之战中,孙权更是借周瑜之手大破曹军,言语之中却不难看出曹操对于孙权有着一种英雄相惜之情。孙权雄才大略,但是实际上,他却并没有为增强吴国的实力,作出什么实质的贡献。他在赤壁之战中击退曹军,铸成三国三足鼎立之势之后,孙吴便再无进取,而是偏安江南,间接地导致了其后主孙浩荒淫无度不思进取、酿成了吴国灭亡的这一悲剧。
最后再说刘备吧,刘备本是织草鞋出身,有着汉朝血亲的尊贵血统,只是因为家族没落而流落民间。横看他的一生,他从一个卖草鞋的无名小辈,逐渐发展成为盘踞蜀中的汉中王,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也确是因为他懂得抓得住机会和他本身卓越的才能。
三顾茅庐,让他‘抓住’了诸葛亮。诸葛亮,是决定刘备成败的一个关键人物,而诸葛亮的抱负,却也因为刘备的知遇,才能得到了实现。刘备三顾茅庐,则正是因为他对人才的恳切和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他正是认识到光复汉室决不能凭借一己之力,也绝对不能只依靠关羽、张飞两位武夫,才会三次拜访卧龙岗,不辞辛劳地请诸葛亮出山。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点智慧,才有了他后来蜀汉之霸业。
更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我却觉得也不完全是。的确,他利用哭这一高超的政治手段,笼络了不少人心,怒摔阿斗之时,可曾让老将赵云信以为真。但却也不完全是,其中有更大部分,更是源自于他本身卓越的才能。且说刘备的两位结拜兄弟,关羽、张飞,都是性情火爆之人,而刘备却能将他们治起来服服帖帖,百依百顺。诸葛亮的计策虽然是神机妙算,但也不能保证次次都对,而刘备恰好是采纳了正确的那几次。这其中,便彰显着他独到的用人手段和决策能力。由此可见,刘备的江山,并非哭哭而来那么简单,更是与他的个人智慧与魅力不可分割的。
还是刘备好,因为刘备,既有着识人的慧眼,又有着治人治世的智慧。
还是刘备好,正因为他的贤明,才折服了我辈之人。

还是刘备好作文 刘备和谁配合比较好文案: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这些都无不为今后建立大业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诸葛孔明。 刘备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曾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因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效力于国。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毅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最终建立了蜀汉皇朝。 此外,各式英雄,任务对刘备的评价也有诸多。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从各种评价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刘备的雄才伟略……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还是刘备好作文 刘备和谁配合比较好文案:

三国时期,蜀国国君是刘备。
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他“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我首先欣赏刘备的眼光。比如,他得知诸葛亮是人间难得奇才,三次拜访。第一次诸葛亮外出,张飞早急得不耐烦了,而刘备还“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第二次,孔明又出去了,第三次,孔明在午休,他在大雪纷纷的严冬等了好几个时辰,才与其会见。还有一次,经孔明推荐,刘备召来庞统,让他当个地方官,他从不看奏书,整天喝酒玩乐,不理政事,张飞、关羽想斩了他,刘备却不,让他快看,结果一天他就把几天的奏章批改、写好了,问其故,庞曰:“我能力大,却当地方小官,我不过麻痹自己罢了。”从此,刘备风有庞统,龙有孔明,经过他们的辅佐,蜀国日渐强大,在此可以看出刘备礼谦不傲,善于学习、善于用人。
除了有眼光、谦逊善学外,刘备的政治也是不错,刘备有极强的领导能力,他善于用兵、统率,也很会用人、用兵,听了谋士们的计谋后,他加以完善,统领大军。在魏、蜀、吴中,蜀国兵力最弱,但在枭雄刘备的政治下,国土大开发,连强魏在刘备在世的时候都不敢主动发起强攻。曹操曾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可见刘备雄才盖世,连一向骄傲的曹操都称赞他。可见刘备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
还有,刘备是一位仁者、仁君。他爱民爱才、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在刘备刚刚建国之时,人民、军队大伤元气,军队只剩下几千人,一天,曹操大军操着金属武器,领着十万大军直攻而来,气势汹汹、势不可挡。刘备的几千士兵十分疲惫,哪里能斗得过十万精兵?几回合下来,就败得落花流水了,如果逃,能毫发无损,而刘备却带领十万老、弱、病、残、农民等臣民一起跑。队伍中有老有小自然跑不快,不一会儿,曹军就猛追而来,臣民们被刘备感动了,奋力抵抗、殊死拼搏。可是老、弱、病、残哪是正直壮年的精兵的对手,刚一打就败了。如果刘备这时跑,仍然来得及,可是他拼死保护臣民,经过赵云、张飞、关羽的再三劝说与催促,才含泪缓缓离去。次日,沉重默哀,抱头痛哭数日,戒肉十日。可见刘备爱民如爱命,就因如此,蜀民可为国捐身保护主公。刘备是文学三国时期民心与君心最一致的一个国家,刘备爱臣爱民,只要有奋力拼搏而牺牲的军士、小卒,都要发丧,年年祭奠。
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他十分注意自身品的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他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微贤唯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我也十分欣赏他的这一点。
《三国志》这样评论刘备:“显著之弘毅宽,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气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之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圣轨也。机权干略,不逮威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扰,终不为天下者,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是呀,刘备弘毅宽,有着高祖的威风、英雄的气节,实在令人敬佩之极。
虽然刘备这一英雄已逝去数百、千年,可他的光辉形象为何以英雄的气概留在人们脑海之中?因为他是一位仁慈、谦逊、有威信、温和、机智、统领能力高的一位好君主,没有人能忘记他。这就是我了解的刘备和对刘备的看法。

还是刘备好作文 刘备和谁配合比较好文案:

《三国演义》的刘备仁慈,宽厚,忠义。我们不必去翻历史,就凭小说所言,细读之,刘备果真是这样的吗?不,那是刘备装出来的。
刘备善于伪装。究其本性,他的人品比吕布好不了多少。吕布反复无常,被张飞呵斥为“三姓家奴”,真不知这一呵斥刘备做何感想。刘备的反复无常,轻于去就,比吕布过之而无不及。数数当时有头脸的人物吧,除了素来瞧不起他的袁术外,刘备几乎全都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都收留过刘备。只不过,刘备没有杀主的恶习罢了,或许是有这贼心,没这贼胆也未必。因为他没有吕布骁勇而已。
刘备自起军以来,处境都十分尴尬。虽然他也想借助对黄巾军的剿杀来扬名立万,但他频频摇动的“平原刘玄德”的大旗却没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没混出什么名堂,得了一个安喜尉这样的相当于派出所长的官职,又被张飞的一顿鞭子抽丢(其实是他自己抽打了督邮)。颠簸了十多年,竟得到了袁术的一份评语:“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不得不让人气短。所以当年孔融在北海被围时,派太史慈冒死向刘备求救,刘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事见《后汉书?孔融传》,于是他不顾公孙赞的劝阻,冒冒失失的帅兵三千前往助拳。无法想象当时刘备耀马扬鞭时是何等的快意,他一定会想:何时曹公亦知备也?
刘备没有地盘,没有多少士兵,而他又要在这刀头舔血,所以他只能频频的去偷、去借、去抢、去分占别人的领地。长期以来,他就这样过日子,以致于练就了开口不脸红,撒谎不打腹稿的本领。至于借了还不还,那是后话。能赖就赖,赖不了也要打点折扣。奇怪的是刘备这样一个祸水型的人物,他投奔谁谁就倒霉,居然处处受欢迎。这也大概是得力于他的皇叔的身分和他善于伪装的伎俩吧。
刘备喜欢落井下石。被他搞得最惨的是和他一样喜欢落井下石的吕布。白门楼上,吕布命悬一线,他请求刘备在曹操面前美言几句,可刘备一句话就把吕布送进了坟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和董太师吗?”事实上吕布的确夺过刘备的地盘(其实又何尝是刘备的呢?),但他也多次救过刘备的性命,就算恩怨两清吧,也不该出这样的主意,未免太不厚道吧。
刘备阴险。看看他在张松献西川图时那套运用娴熟的欲扬先抑的权术,不让人感到害怕么?你会觉得刘备此时的阴险足可和曹操一争长短的。此外,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玩的那招,会让你脊梁发寒的。
呵呵,曹操也有走眼的时候,这等人也被评作当代最佳!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还是刘备好》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还是刘备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还是刘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