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孔子的智慧作文 孔子的智慧是指什么文案

2019-03-10 高二作文 类别:议论文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孔子的智慧作文 孔子的智慧是指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孔子的智慧作文  孔子的智慧是指什么文案

孔子的智慧作文 孔子的智慧是指什么文案:

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孩子掉进了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的跳下河将那个孩子救了起来。事后孩子的父亲将一头牛送给他来表示感谢,他欣然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而孔子的态度却令人大跌眼镜。孔子对自己的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能收下,这样就能鼓励更多的人去帮助别人。”
孔子的态度,想必也会令今天的大多数人吃惊吧。因为我们印象中的儒之大者应当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孔子不是说过“君子固穷”的话吗?而在这个故事中,孔子不但没有提倡做了好事不留名,反而鼓励他的学生接受别人的物质感谢,我们的孔子究竟是怎么了?
翻开《论语》,我细品其中的每句话,渐渐悟出:孔子的思想之所以流传千古,其重要原因便是他对于人性的尊重。
即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也与“利”字紧密相关,更何况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可是人性不会变。千百年过去了,孔子被后人塑造成了一位圣人的形象,而我想当时的孔子也与常人有着同样的人性的吧。他也向往殷实的生活,也希望掌握权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和常人一样愿意享受“曲肱而枕之”的惬意。“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孔子明白:爱财,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人性的必然,但对人性不加节制则会惹得社会动荡不安。如何解决这二者的矛盾呢?智慧的孔子便创造出了一种被称为“君子”的人,君子的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敬。但是,要想成为一个君子是有条件的。孔子的告诉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群而不党。君子学道则爱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希望被别人称赞和尊敬也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一定会有人自愿朝君子的至高境界奋斗。孔子了解人性,尊重人性,又合理地引导和节制人性,懂得如何利用人性去实现他的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是孔子的智慧。
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家成为了历代统治者手中的工具,给人的感觉便变了味儿。董仲舒的一句“君权神授”让儒家迅速崛起并成为了封建思想界的“盟主”,但同时也使他失去了在百家争鸣中丰富自己的机会。儒学发展到宋,自以为得儒学之真谛的朱熹竟喊出一句“存天理,灭人欲”,让儒家完完全全沦落为统治者脚下的媚态十足的走狗。还好历史是清醒的,也是公正的,千年过去,炎黄子孙们没有被那些已被改装得面目全非的儒学迷住双眼,我们都在尽力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并非争着灭绝人性。
墨家的兼爱忽视了人性,法家的酷法扼杀了人性,道家的逍遥放任了人性,只有孔子的儒家恰到好处地尊重了人性。我想:这种尊重正是一种“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随和,一种“依乎天理,顺乎人性”的自然,一种足以使儒学流传千年而始终生生不息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作文 孔子的智慧是指什么文案:

他,生当“礼崩乐坏”的奴隶制末期;他,周游列国,想用自己的一套学说挽救天下的危亡;他,主张“仁”,“仁者,人也”是他的思想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他的崇高品质。他的智慧与才能相融,总能使自己化险为夷,但他的认识与主张却因触动三桓利益而使自己流浪与他国。
他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上演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对弟子严厉却不失亲切,总能在他们散落时重建他们的心灵之柱,总能在他们努力时及其万张浪花,凝聚起他们前进的动力。他的弟子们也忠于师,当他被鲁哀公赶出楚国后,他们誓死跟随。他们一同斩破了路途中的荆棘,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土——鲁国。我回顾着那些感人至深的镜头,脑海中将他们生活的画卷翻到了充满温情的一页。
那一天,他们已精疲力尽,他的弟子送来了最后一碗马肉汤,这时的孔子已在弦声中挺过了几天,但他并没有一个人喝完汤,而是同弟子们一起分享那温情四溢的汤,他的情谊如此之深,到最后一刻,仍不忘为他人着想。
翻开另一页,雪白的冬景覆盖了我的视野。一个宽阔的冰面上,有一辆马车在行驶,突然冰面裂开了一条缝隙,致使他们纷纷摔倒在地,竹简也不幸落入水中。他的弟子颜回不顾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捞起那些沉在水中的竹简,最终不幸溺水而亡。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呼喊颜回,声声悲痛与希望在冰面上回荡着,最终却都化为灰烬,尤留悲痛于心中。
他们,走过了一个个暴风雨的夜晚,他们,将真情洒遍世间。他们的感人事迹让我无时无刻不铭记于心。孔子的智慧,颜回的无私,个个人物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化为人们心灵的归宿。我们要学会感知,学会选择,学会进取。

孔子的智慧作文 孔子的智慧是指什么文案:

孔子的一生应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他在游历中感受山水,在感受山水中体悟人生,在体悟人生中深思求索,在深思求索中形成哲理。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把自然山水人格化,在欣赏自然景物时,观照其特征,通过类比联想到人的道德品格。孔子认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达到仁智勇的首要方法,第一途径是格物致知,旅游正可格物致知。
旅途的欢乐抑或困苦,都没有让孔子停止他的人生哲思。看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面对山水发出的对人生最深刻的认识,是对人生旅程的终极关怀与深刻思考。看到四季自然地更替,又引发了他对自然大道的无限感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没有深刻繁复的说教,在自然大道面前是如此的深悟与感怀。
可以说,孔子的一生,最重要的人生阶段都是在路上,他是旅游者的千古样本,他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集孔子智慧大成的《论语》。
孔子周游列国途经齐国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是孔子走到齐国听到美好音乐时的感受……所谓一花一世界,其实,孔子就是用自己重要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旅游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情,快乐和财富也不成正比,人生很多美好的体验都在于自己的心态,只要有了快乐豁达的心胸,只要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你就能随时旅游,就能随时获得快乐。
孔子晚年,游历归来,不再东奔西走,但是,却仍然能放眼天下进入了另一个静宁、安闲的时期,那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孔子十四年的游历,可能这种人生体验不会来得这么深刻和强烈,孔子的晚年也不会步入一个如此祥和的心境,这应该都是游历的功劳。修齐治平、内圣外王,那只是儒家所要躬行的实践;而悠游天下,寄情山水才是人生所追求的本真,是人生的最高意境。
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哪一个不是乐山乐水的呢?被称为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造出八卦,成为东方文明中的智慧源头。宋代大儒朱熹,为官不过50余日,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武夷山等风光秀丽之地著书讲学。看到一湾水潭,他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比喻,要人清澈自己的心性;见到江水中逆流而上的航船,他发出“不进则退”的力学感叹。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一生倡导“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务实治学之道。在自然的启发陶冶之下,圣贤达人往往能体悟出人生的大智慧。
近当代诸多大家,无不涉历寰球,学贯中西。异域的山水风景、民俗风情,无疑给了他们太多的启迪与思索。这是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上升到文化的冲突与碰撞的交流,也是人生大旅途上绚丽绽放的文明的花朵。
放下历史看今天,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人生旅行的智慧。其实,人生就是一场重要的旅行,伴随着思索,成就了智慧。既然从出生就注定不能停止这场人生的旅行,所以,不妨向孔老夫子学学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快乐畅游吧。

孔子的智慧作文 孔子的智慧是指什么文案: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本书,向我们阐述了伟大的孔子充满传奇的一生。他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孔子,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是极受尊重和推崇的。他是道德的象征,是中华民族道德和信仰的文化核心。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在,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灵密码。
孔子,一生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却四处遭到了拒绝与反对。经过艰苦卓绝的人生之路,他终于从一个普通的人,成为了万世师表。
在茫茫人海的普通人中,有几个终生“志于学”?孔子十五岁的境界,我们几个人能达到?孔子“三十而立”,有多少人一辈子还没“立”起来?孔子“五十知天命”,芸芸众生中,有几人意识到自己的天命并无怨无悔地履行它?生活中,几人能“耳顺”、几人可以“从心而欲而不逾矩”?在追求真理和理想时,有几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知其不可而为之”?
有人说孔子是失败者。他做过官,而且很大,但后来却丢了。当他当大官是俸禄很高,不过后来却是穷困潦倒。
不过我认为孔子是古往今来最大的成功者!
他做人,很成功。一句话,他由一位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成为一名“万世师表”的“圣人”。这是古往今来,独他一人达到的境界!
第二,他做事,很成功。他做老师,很成功。古往今来,有哪位老师像他那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有哪位老师被学生看成父亲,死后学生为他服丧守墓三年,子贡更是六年?他做学者,很成功。他整理六经,传播文化,中国学术,就是在他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他做思想家,很成功。中华民族的民族道德,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质,就是孔子塑造出来的。以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证了一个民族在二千多年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
最后,我想引用书中的一段文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生坚持真理,虽四处碰壁,却不放弃。经过艰辛的人生历程,他最终使自己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不信神,却敬仰一个人,就靠着这份敬仰,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历史的民族,并且在两千多年的时间,创造出辉煌的文化。这个人,就是孔子。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孔子,与日月同辉。中华民族,与山河同在。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孔子的智慧》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孔子的智慧》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智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孔子的智慧》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