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各写二个文案

2019-03-07 高二作文 类别:叙事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各写二个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各写二个文案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各写二个文案:

反→陈:去掉疑问词,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改标点。
陈→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3、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4、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5、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6、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7、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8、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9、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
10、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
1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12、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13、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
14、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6、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17、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18、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二、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5、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改为反问句)
6、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改为反问句)
7、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起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改为反问句)
8、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9、我做成了这个试验。(改为反问句)
10、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11、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地跳起来。(改为反问句)
12、这么美的水真吸引人。(改为反问句)
24、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5、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26、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27、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10、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24、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各写二个文案:

苏子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直白的告诉我们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角度不同,体会到的事物本质也不同。
坚持。发明家爱迪生历经一千多次的失败才成功发明了电灯泡,而面对失败他是这样说的:“至少我得到一千多次失败的灯芯。”可对大多数人而言不要说一千次就是十几次的失败也早已失了斗志,弃了决心。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多么聪明,多么有能力,而在于他背后的付出与努力,这便是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走向人生的辉煌。
乐观。面对落花,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发出了“花开花谢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伤之情,龚自珍却大径相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旷达之情。可见心态不同,对自身的影响也不同,就像有人常说的,快乐是一天,忧伤也是一天,既然那为何不让自己以乐观面对人生,以微笑面对世界。
珍惜。这是古往今来一直在启发人们的行为与学习方法。而我所说的便是与我们最接近珍惜时间,从“劝君莫惜金缕衣”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无一不在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望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一划过,你有没有想起鲁迅告诉我们的“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在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希望新一代的我们可以珍惜我们身边正在流逝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等回首过去的事后感到后悔!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许多让我们颇有感触的事情,只是我们不曾发现,用心感受这个世界,你将得到更多的人生哲理。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各写二个文案: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 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各写二个文案: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转换》吧